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界里的佛都称作凡夫?他用的是妄心,就是他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所以是凡夫。圣人呢?圣人是佛,不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转变为四智,那是真心,真心就是四智菩提。转第七识末那为平等性智,第七识里面是四大烦恼,第一个是执著我,然后是贪瞋痴;我爱是贪,我慢是瞋,我痴,所以他贪瞋痴。这个东西全部没有了,没有,心平等了,平等性现前。转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转第六意识这个分别为妙观察智,他观察,他里头没有分别就妙,观察里头有分别就错了,没有分别就妙。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执著那就平等,有执著就不平等。这两个一转,这两个是因上转,他做功夫做这两样,前五识跟阿赖耶是果上转,只要这两个转了,它连带就转了,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无量的智慧德能。《还源观》里面讲的三遍,「出生无尽遍」,像万花筒一样,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它的功能,成就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一切佛法。这都不在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了,这才算是圣人,在十法界里都不算是圣人。所以有时候说小圣,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是小圣,超越十法界叫大圣,《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这是大圣。所以是有方法的。
实在说,我们在这个世间染污的时间太长,染污得太复杂,所以很难出离,连最低的人天法我们都没做好;换句话说,人都没做好。世尊给我们的标准是十善业,十善业是人天的根本,上品十善,天道,生天的基本是上品十善。我们一般讲,十善业道打分数至少也要能够打到九十分,你是上品。得人道、得人身至少有个中品十善,才能得人身,我们现在连这个都做不到。十善业道只有十条,纲领只有十条,展开来在小乘是三千威仪,三千条。在大乘菩萨行里面,八万四千细行,十善业道展开的,这个上中下三品可就高了。上品是什么人修的?法身菩萨修的,初住以上,八万四千善行具足。那我们就知道,用这个标准来讲,中品是四圣法界,下品是人天。所以不能小看它,它是一切善的总结、根源。
我们现在也涉猎其他的宗教,许多宗教里面的经典,教一切众生断恶修善都不离十善,每个宗教都讲。所以宗教可以团结,宗教确实是一家人,都是以这个为修行的基础,以这个为修行的标准,我们不能不认真努力。但是往往我们看到十条太简单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古大德教我们从儒、从道来奠定基础,这个好!所以在这几年,我们就选择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跟佛法的《十善业道经》,儒、释、道的三个根,从这些标准来学就更容易、更清楚了。我们想一想,《弟子规》、《感应篇》,乃至於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十善能不能包?能。十善展开八万四千条,全都包了。所以我们从《弟子规》入门就没错,先把这个学好。全是性德自然流露,绝不是哪一个人制定的、哪一个人的作品,叫别人学的,不是。所以过去很多人误会圣贤人的这些教条,好像都是他们自己发明的、创造的,要牵著人鼻子走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古圣先贤的东西,全是自己证得心性,明心见性,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在佛法里面,这一部律藏,讲戒律的律藏,实际上就是释迦牟尼佛跟当年这些弟子们日常生活的细行,你把它记下来,它就是这样的。为什么?性德。你明心见性之后,你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记录下来跟戒律去对比,一定完全相同。在中国有个很明显的例子,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出家,一天讲堂也没上过,没有进过禅堂,也没有进过念佛堂。开悟之后,他的思想、他的言行,哪个地方触犯戒律?没学,完全相应!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性德,你见性之后,它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才真正肯定了,它是性德的自然流露;换句话说,戒律所讲的,我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怎么会变了?迷失了自性,搞错了,我们才会想错、看错、做错、说错了。迷失自性,错了;觉悟,自性就完全相应,就对了。佛佛道同,今佛如古佛之再来,决定没有两样,这些不能不知道。
知道这些之后,我们才肯定,回过头来肯定孔老夫子两句话,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可有味道了。释迦牟尼佛成佛,明心见性,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教,他自己讲的,都是古佛所说的,我没有在古佛所说上多加一个字。这话我们能相信吗?能。为什么?古佛见性,他也见性了。他见性跟古佛见的是一样的,他说的跟古佛说的是一样的,不增不减,就这个道理。孔老夫子,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他也开悟了,他要是没有开悟,这句话说不出来,从这句话我们就肯定了他老人家所讲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没有创作、没有发明,他所说的是古圣先贤所讲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这个族群,在上古时代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甚至於几百万年前,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已经有《华严经》的境界了,那个时候没有文字,世世代代的口传。到夫子,或像夫子《论语》里面说的很多话,都是世世代代古人传下来,孔老夫子集大成,删诗书、订礼乐,集大成把它写下来流传后世,不是他自己的。他能够把它记下来传给后世,他印证。你愈想愈有味道,信而好古,这是什么?这是本分。
现在的人不相信古人,要创造、要发明,创造些奇奇怪怪东西,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后果是天灾人祸。为什么加上人祸?那个天灾是人为的,没有人祸就没有天灾。今天世界搞成这个样子,大家还在创造、还在发明,你说怎么得了!看样子一定把地球搞毁灭掉。我们今天这种思想言论,大家现在看,落伍了,这不合时代,一般年轻人不能接受,我们何以相信?我们相信就好比自性是个圆满的,是个球,球你怎么能加上一点?你加一点、减一点,它就不圆了;它是圆满的,不能加一点也不能减一点。你能随顺,那就是圣贤;你不能随顺,那你就是凡夫。所以大自然,我们讲大自然的运作、大自然的规律,这是道;随顺大自然是德。古圣先贤确实他见到道了,见道了、证道了,所以他的心是圆满的;圆满的心里面是什么都没有,那叫圆满。就像佛讲的,不但分别执著没有,连起心动念都没有,那是自性,自性是圆满的,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你要说,现在科学技术比从前人高明,现在人用手机,全世界都能通话、都能联系,古人行吗?我相信古人行。你们不相信,我相信,我一点都不怀疑。古人的清净心里头,不但跟全世界人可以联系,他跟不同空间维次的他都能联系,我相信。为什么?禅定里面障碍没有了,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就在眼前,什么样的资讯他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比我们高明,我们还得用机器,他不需要。他上面能跟诸佛菩萨沟通,下面能够跟饿鬼、地狱沟通,比我们高明太多了。我们相信这些机器,机器还常产生故障,还产生错误的信息,他们决定没有。
这是讲世间出世间和会统统解脱,什么障碍都没有了。如是已后四波罗蜜,《华严经》是讲十波罗蜜,后面这四条「方便、愿、力、智」,确实入俗行悲,令自在故。你要跟世间人往来,一定要有善巧方便。后面四条可以总结用一句话来说,善巧方便,你才能帮助这一切苦难的众生,这一切迷失自性的众生,帮助他们慢慢的回头是岸。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二四卷) 2009/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2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李长者的《合论》,从「第七不退住」看起,我们先将这个文念一段:
「不退住,对治大慈大悲同行摄生不圆满自在障,令圆满故」,到这里是一段。长者为我们介绍行位里面断惑,清凉大师在当位里面有解释,他们为我们介绍这个大经,方式不太一样。长者的著作称之为宗经论,清凉大师是释经论,按著经文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为我们解释,而李长者他是就这一品经,这一品里面重要的义趣总的来给我们介绍。两种各有长处,我们合在一起看能够更深入、更清楚的体会佛说经的真实义。《华严》讲行布,也讲圆融,四十一个阶级这是行布,行是行列,布是分布,也就是从浅到深的位次清清楚楚。像我们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清清楚楚,这个叫行布。它又说圆融,圆融是从性德上说的。行布不妨碍圆融,圆融也不妨碍行布,在圆融里面讲,一即一切,证得一个位次,一切位次都在其中;十住很像十地。从初发心,实在讲就是十信修满了,十信位是在四圣法界,初住,我们知道就是中国禅宗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净土宗所说的理一心不乱,是这个境界。如果是事一心不乱,是十信位。理一心不乱就是入了初住,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位次。虽然明心见性,但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我们前面学过很多。从阿罗汉起,这是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有是凡夫,六道凡夫。人天阶位虽然也很清楚,天有二十八层,那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愈轻就往上升,愈严重就往下堕落。所以天人烦恼比我们轻,但是他并不长智慧,为什么?他著了相,著了禅定的相,尤其是色界天跟无色界天。禅定里面境界好,喜悦,所谓禅悦,他著了这个相,所以他不开智慧;能够把这个舍掉,智慧就开了。所以阿罗汉的定叫九次第定,四禅八定这是八个阶级,阿罗汉更高一层,到第九层,把执著放弃了。实际上我们能够想到,阿罗汉跟非非想处天上那个定应该是相等的,一个就是还有执著,一个把执著放下,应该是这样的。
执著放下,六道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六道的根源,为什么会有六道?因为你有执著;你没有执著,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什么境界现前?四圣法界现前。四圣有四个阶级,第一个是声闻,我们称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他执著放下了,但是他有执著的习气,这是世尊在大乘经典里面告诉我们,阿罗汉有习气。如果习气断掉,在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里面,他的功夫就是要把习气断掉,习气真的断掉,他就升一级,就是缘觉,辟支佛,升一级了。所以辟支佛执著的习气断了,但是他有分别。分别断掉,他就又升一级,这菩萨,我们讲权教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菩萨没有分别,但是有分别的习气,所以他在菩萨这个阶层里面要把分别的习气断掉。分别习气断掉之后,他就升级,十法界里面最高的,佛法界。在佛法界里,分别的习气都没有了,但是他有妄想,也就是无明。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他还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断掉,也就是讲无始无明断掉,十法界没有了。
所以十法界不是真的,跟六道一样,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时候,什么境界现前?就是我们常讲的,诸佛如来的报土,实报庄严土现前,这是净土。我们要记住,他虽然生到实报庄严土,无明断掉了,无明有没有习气?当然有,所以无明习气没断。无明习气可不容易断,不像前面两种,执著、分别粗,有对治的方法,无明习气没有。为什么?他已经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叫无明,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没有了。无明习气没有法子断,你们想想看,不起心、不动念,还有什么法子修?所以这个时候是任运自然,就是随它去,慢慢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古人对这个境界用个比喻,比喻得好,我们从这个比喻里头细心去体会。古人比说什么叫习气?譬如酒瓶,盛酒的,酒的味道很浓,酒倒干净了,确实没有,里面用干的东西擦,擦得干干净净,一滴也没有,闻闻有味道,那个味道叫习气。这个味道没有法子断,酒可以断,倒掉不就断掉了,那个味道你就没有办法,你除不掉。怎么样?盖子打开放在那个地方,放个十天、半个月,去闻一闻,淡了,放它个半年去闻一闻,没有了,所以这是要时间的。在这个境界里面叫无功用道,古大德也说此处用不得力。你要想去断它,麻烦来了,你的妄想起来,你分别执著又起来了,所以不能起心动念。得要多少时间才完全没有?佛在经上说三大阿僧只劫,这个习气完全没有了。
我们现在看到《华严经》里面,行布里面所讲的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