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个念佛法门就是把无量无边的法门分成二十一类,每一类都是念佛法门,《华严经》上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我在第一次讲《华严》没讲出来,依照祖师大德的注解去讲,虽然没有讲错,这里头的真实义,这是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真不容易!这次讲《华严》是我第二次,跟前面就完全不一样,这才恍然大悟,对於净土法门深信不疑,知道善财童子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没有夹杂。五十三参他都参访,你看后面,他每次参访都是六段经文,最后一段「恋德礼辞」,这就是什么?他去看、去参观、去访问,一切都明了,感谢善知识的指教。礼辞是什么?礼拜,辞是不学习。你看,不学习!不学习他修什么?还是老实念佛。这是密义,你要能看,他不是见一个善知识跟他学一样,不是的。他一见就明了、就清楚,不学,这是恋德礼辞。一个念佛法门念到底,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彻始彻终一句名号,善财修的。我们这才真正体会到、明白了。
  体会、明白,到真正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派上用场,又要花十几、二十年的功夫。所以从这些地方看,我们在上中下三根里头,勉强的讲是上中根性,克实而论是中下根性。这个自己要承认,自己不承认,你就躐等,躐等决定自己吃亏。中下根性的人不能不求三宝加持,求佛菩萨保佑,消业障、长寿命,寿命长一点。寿命短,学习的时间不够,不能契入;时间长一点,有足够的时间从方便契入真实,这一点重要。我们延长寿命不是贪图这个世间的享受,是需要在这个世间多一点时间来学习,这就对了。因为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一转世来,这当中要停顿几十年。就算你功夫很好,寿命终你就能够得人身,你再投胎得人身,至少耽误二十年,二十年把前一世修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再修的时候根性比较利一点,过去生中有基础,这个不是办法。如果继续不断,增长二十年的寿命,就非常可能契入真实。所以延年益寿真正目的是在此,绝不是贪图世间精神、物质的享受,与这个毫不相关。得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好好的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的淘汰掉,像佛门里面所说烦恼轻、智慧长,我们寿命的延长真正得力了。年年烦恼轻,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增长到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应用五十三参。把五十三参学到,你就进入真正的「大方广佛华严」,所谓是活学活用,全用上了,让自己生活在佛华严之中,在佛华严里面证大方广。大是什么?大是自性,性体,就是我们讲法性,方是法相,广是性相起的作用,佛华严能证入大方广,「大方广」三个字实际上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是约实成佛,明心见性是你所证得的,《华严》就圆满了。
  再看下面的论文,「是故当知,从十住中初入位菩萨,即五位通修,为十住行相」,他是讲初住菩萨,初入位。初入位是开始觉悟,叫始觉,他这个始觉是真觉,不是假的;是正觉,也就是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的一句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文音译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初住菩萨入什么境界?就是入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宗门里面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这个时候他是五位通修,这五位是哪五位?十住菩萨的行相,行是修行,相是样子,这是讲一个初住菩萨修行的样子,他有十住的样子,有十行的样子,有十回向的样子,有十地的样子,有等觉的样子,就是底下这句说的,「通有十行、十回向、十地等法门故」。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到,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我们自己在现前的境界有相当深度的体会,为什么一修一切修?前面我们曾经学过《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从一体起二用,一体就是法性,就是大方广。法性起心动念就生出依报,依报是遍法界虚空界,同时生出正报,正报是自己,我们自己跟整个宇宙是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这一发生,遍法界虚空界,依报里面最小的是一粒微尘,正报里面最小的是一根汗毛毛端,毛的尖端,它自然就有三种周遍,无论是毛端还是一粒微尘,它就有三种周遍。第一个是普周法界,第二个是出生无尽,第三个是含容空有。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对於这个经文你还有什么怀疑?
  确实,放下起心动念的菩萨、这一尊佛,都可以,称佛、称菩萨都行,这么一尊佛,他修行,就用《华严经》上来说,《华严经》修什么行?念阿弥陀佛,这不是假的,文殊、普贤就是这么念的,善财童子也是这么念的。这一声阿弥陀佛普周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说的无尽无数的法门,这一句全包了,一门都没有漏,跟《还源观》就相应了。所以一修一切修,一门通一切门,一经通一切经,这叫佛华严,这叫大方广。你看这个意味多圆满,统统具足,关键是我们自己有没有真的悟了,真悟了就用得上。同时我们还要能够体会到,我们念这一声佛号,三种周遍;我们起个善心、起个善念,三种周遍;如果我们起个恶念,还是三种周遍,干一桩坏事也是三种周遍。为什么?性德的作用是法尔如是。
  从这桩事情去看,所以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意思深,我们体会得深,意思它就深。我们动一个善念,深广无际,周遍含容;我们起个不善的念头也是深广无际,这就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果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他现的那个境界就是实报庄严土。你说是阿弥陀佛的,可以,讲得通,你说毗卢遮那佛的也讲得通,你说是我自性里面现的也讲得通,都没错,没讲错。如果我们起个不善的念头,一个贪的念头,实报土没有了,什么土发现?饿鬼法界发现了。为什么?贪心变的,遍法界虚空界都是饿鬼法界。起个瞋恚念头、起个嫉妒念头,遍法界虚空界都是地狱法界;起个上品十善的念头,遍法界虚空界是欲界天的法界;中品十善,人法界。所以佛才给我们说这个事实真相,这个境界是刹那刹那的从心想生。我们从早到晚,学佛的人早晚都念佛,念佛的时候心里现佛法界。佛法界现得怎么不明显,很模糊,不明显?你念的心不真。现在人心贪著名利,所以名利这个法界特别明显,其他的念头很薄弱,模模糊糊的,这个最明显的它把它压住了。所以佛给我们讲的是真话,这个现象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随你念头在变,你念头怎么变,它就现什么境界,一点都不错。这些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我们才晓得,初成正觉,便入佛位,一修当然是一切修;我们众生起个恶念、干个坏事,也是一修一切修;一个善念、做一桩善事,也是一修一切修。
  下面说,「如十住中七八两住,还修悲智」,我们在前面读过,七住、八住,七住是不退住,前面李长者给我们说的,对治大慈大悲同行摄生不圆满自在障,教他大慈大悲广度众生的大愿圆满。我们得想想,十住菩萨第七住,「众生无边誓愿度」不圆满,所以还要特别修不退心、不退愿,让大慈悲心圆满,普度众生的大愿大行圆满。用什么方式来圆满?在十种智明里面,善巧智明,就是善巧方便波罗蜜,让自己的慈悲心圆满,度众生就是帮助众生。可是要知道,众生根性不相同,没有善根的,帮他种善根就是圆满,在现前这个阶段,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已经有善根的提拔他,帮助他善根成长;善根已经成熟的,一定要帮助他脱离六道轮回。善根福德达到有一定的程度的,劝导他念佛求生净土,生到西方净土,那就是圆满,为什么?他圆证三不退。第七住的菩萨。
  第八住的菩萨是童真住,他还有习气,对治处缠同事世间余习智不清净的障碍,这个难,比不退住的更难。这是什么?这是清净心是不是真的到了纯度,叫纯净纯善。还不达到纯,为什么?有时候跟一切众生相处,有起欢喜心,有这个念头;有厌恶的念头,这是不清净。第八住的菩萨,无始无明的习气已经破了七品,你就晓得这个习气多难!当然不会像我们这样有感觉的,我们是很严重的习气,喜欢的事情他心里真欢喜,不欢喜的,他心里真讨厌、真厌恶。七住、八住在表面上决定看不出来,你看他是一片慈悲,他还有那么一点点习气在,你就知道这个多难。怎么办?历事炼心,所以他应化在十法界,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他应的时候帮助众生,也是磨自己的习气。磨没有痕迹,如果有痕迹他就堕落,那他就严重了。痕迹是什么?是分别执著,他们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也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你才知道那个微细到什么程度,这说不出来的。真的像古人所讲的,这个地方只可以意会不能言传,讲不出来,你得要细心去体会。他还有极其微弱的那种习气在,粗的习气在四圣法界里面他就断了。我们讲四圣法界里,阿罗汉断执著,有执著的习气;辟支佛断执著的习气,他有分别;菩萨断分别,有分别的习气;到佛,分别习气断掉,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断掉,这才成佛,才是初住菩萨。所以,初住菩萨讲的是只有无始无明的习气,绝不带分别执著的习气。分别执著的习气虽然在四圣法界断了,还有残余,极其微弱的残余,要不然第七住他怎么会有度众生不自在?第八童真住的菩萨为什么跟一切和光同尘,他还有世间的余习?那是极其微细,所以他还不能讲是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是自性,一点习气都不带的。
  佛给我们说这些话,让我们能够体会这些行相,对我们有好处,我们知道怎么修。喜欢的人可不可以亲近?可以,亲近应该什么态度?不生贪恋,你要炼这个功夫,这就叫什么?随缘妙用。我在这个境界里是把贪恋,也就是六度里面讲的悭贪,把这个习气断掉。你不在这个境界里头,你怎么知道你的心这个烦恼淡了、烦恼轻了?烦恼轻,智慧长!你要不跟那些讨厌的人接触,你怎么知道你有讨厌、你不喜欢?你跟他们接触,我不喜欢他,在这里头把那个不喜欢的习气断掉。所以菩萨修行,什么境界他都接触,五十三参不就是这种表演吗?所以我讲五十三参,到最后我明白了,五十三参是现实的生活。从早到晚你看到这些一切人事物,有顺心的、有不顺心的,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就在这里修行。喜欢里头不生贪恋,不喜欢的境界现前的时候不生瞋恚,我们现在先修这个。你说你没有贪爱、没有瞋恚,你怎么知道?在境界里头一试验就出来了。逐渐的在这里面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经题好,真正修行就是修这个。
  我讲菩提心,我就用清净平等觉,上面加个真诚,下面加个慈悲,真正「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经论里面所讲的深心。《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讲的至诚心,至诚就是真诚,那是菩提心的体;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这个重要;大悲心是菩提心的他受用,就是你用什么心待人。待人要大慈大悲,对待自己是清净平等觉,叫深心。所以修自己就修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只要你深心成就了,真诚心就现前,真诚心不必修,自然现前;说老实话,慈悲心也不要修,也自然现前,你只要把清净平等觉修成功,真诚、慈悲自然现了,我们就在《华严》上真得受用了。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工作、待人接物,在这里面晓得我每天在这里炼清净心、炼平等心,炼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是大菩萨,你真正在修菩萨道,你走的是成佛之道。可是外头人完全看不出来,你又没有拜佛、又没有念佛、又没有诵经,人家表面上看你是博地凡夫,你跟别人没有两样,骨子里头完全不相同。五十三参里面那些佛菩萨给我们做出的示现,他就是这样的。所以这个地方,长者给我们提「如十住中七八两住,还修悲智」,七住不退住修大慈大悲,第八住童真住修般若波罗蜜,修智慧。
  「九住中是法师位」,法王子住,九住是法师位。「十住中悲智圆满,如是五位,行相相似故」,下面五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行相没有两样,功夫有浅深不同,心地清净平等的程度不一样。行相相同就是日常生活是差不多的样子,你看我们也穿衣吃饭,早晨起床,工作、待人接物,这是行相,行相相似。下面长者引善财童子,「如善财十住中善知识,一一智慧境界皆悉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