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觉,我讲这三个。实在这三个它有连带关系,虽有连带关系还是有等差、有不同。这个原因是我们过去生中习性不一样,所以性相近、习相远,习性不相同,这不能不知道的。已经有的,帮助他提升,缺少这一分的,要慢慢把他提起来。这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实在讲,五欲六尘并不重要,物质生活愈清淡愈健康。
自古以来,佛门的修行人对於物质生活没有祈求。佛陀的时代,物质生活是什么?三衣一钵。他们生活在热带,没有四季,三衣就足够了。衣服破了才再去找一件,到哪去找?到垃圾堆里面去找。有很多人破衣服丢掉了,出家人到那里把人家丢掉的破衣服捡起来,看看那个布还能用的把它剪下来,不能用的才丢掉,这样累积成能够把它缝起来变成一件大的,就可以自己用,所以叫粪扫衣,别人丢弃掉的,是这么来的。他衣服一块一块,料子也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穿起来也很难看,所以把它染色,染成咖啡色。这个染料就是红黄蓝白黑统统混合起来,五种颜色混合成一起就变成这种颜色,这叫做袈裟。袈裟是印度话,意思就是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它是杂色的,很多杂在一起的叫袈裟。我们现在中国出家人,袈裟只有这一件披在外面,你看这上面一格一格的。所以现在是一块料子好好的把它剪下来,意思已经不对了。从前是捡人家的,是这样的。现在是表法,披在身上纪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三件衣,一个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给我们做的榜样。我们今天学佛了,剃度了,做为佛的出家弟子,接受信徒可以说丰厚的供养,我们的生活比很多贫苦的人优越太多,世尊当年没有过,我们能安心吗?我们能不好好的修行吗?古大德有一句话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首偈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也不是吓唬人的,是老老实实说的话。你要是相信,你常常会警惕自己、勉励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别人供养你,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求福报。出家人有修行,这是福田,我供养你希望能得一点福。如果我们没有福报,白受人家供养,你将来能不还债吗?这个意思很深很广,要我们细心去体会,你自然就明白了。
无论在哪个行业,要晓得社会,人是个社会动物,社会是群体的。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这个地球就是个大社会,我们有我们本分事情,本分事情做好了,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有贡献,就是你有尽义务,你才能有享受;没有尽义务单享受,那是多大的福报。有没有想过这些事情?出家人的义务是什么?看看释迦牟尼佛,他在社会上尽的什么义务?教学,天天劝人为善。对初级的,劝人断恶修善;对於根性利的、程度高的,劝他破迷开悟;更高的,劝他转凡成圣,上中下三等根机,佛教的内容不一样。可是诸位要知道,念佛这个法门是转凡成圣。转凡成圣它包不包含破迷开悟、断恶修善?包括。如果我们今天真的是希望了脱生死,希望我们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们就会把这个世间放下!至少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为什么?我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东西要不放下去不了,这个东西放下之后就可以去了。真能放下,这就是觉悟。为什么放不下?迷,还迷在这个世间里头,是非人我、名闻利养没放下。这个东西,死了带不去的,对於修行、对於念佛往生严重的障碍。这个不能不知道。
到这个世间来,到底来干什么?佛讲了,你不是来享福的,就是来受罪的。佛说一切众生,到这个世间来的人是业报。你过去行善,你来享福;你过去造恶,你来受苦,这是业报。可是佛教导我们,业可以转,你看云谷禅师帮助袁了凡,就把业转了。怎么个转法?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善,真正忏悔。真忏悔,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忏悔也不在形式,要真干。形式是什么?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忏完之后再干,那有什么用处?老师告诉我,忏悔就跟孔子所讲的「不贰过」,知道自己有过失,以后再不会有同样的过失,这叫真忏悔,忏除业障。念佛是真正忏除业障,为什么?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其他全放下了,只好好的抓住这句阿弥陀佛,往生决定有分。
这个地方讲「十住直心增故,故名为解。解为行愿本,故首而明之。」这几句话说得很好,在这里也给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学佛、读经、研教,搞了几十年都没有真正搞懂,像开经偈所说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结果怎么样?我们是曲解如来真实义,误解如来真实义,甚至於错解如来真实义,这怎么会有成就!为什么不能解?完全在用心的关系,我们没有用真心,用真心来学你就能解。真心是直心,妄心是扭曲的,你心是歪的,所以你不能解如来真实义。直心,我讲的真诚心,真诚就能解。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他说秘诀是「至诚感通」,他教我这四个字。他说除这个方法之外,找不到第二个办法。因为真正要发心承担如来的家业,如来的家业是什么?是正法久住,普度众生。这个担子多重,这个事业多么伟大!所以老师讲,那势必要通达世出世间法。为什么?通达出世间法,你讲经才契理;通达世间法,你说法才契机,契机契理你才能做得到。这个通达就是解。
你去读书,你有多少时间?一天读八个小时,这《大藏经》你到哪一年才能念得完?《四库全书》活一百岁都念不完。那这个愿不就变成空的?变成妄想?真难!这不是假的。所以老师以后教我一个方法,诚,真诚。诚还不够,要加一个至诚,至诚是真诚到极处,通了,求感应。也就是我们这个经上所看到的求佛力加持,没有佛力加持不行。求佛力加持,我们能听得懂,我们能看得懂,所以得用真心。真心发了,对人是真心,对事是真心,对一切万物都是真心。不可能说,我对佛菩萨经典是真心,我对别人就用妄心,那是假的,真心没发出来。一真一切真,一妄是一切妄。那想想,现在我们用真心,别人都是用妄心,我诚诚恳恳对他,他都欺骗我,那我不是吃亏了、不是上当了?对,吃亏上当的人会成佛,不肯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依旧搞六道轮回,你这个帐算算看。所以你搞清楚,甘心吃亏、欢喜上当,才知道古人讲的话,吃亏是福,你成佛作祖去了。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古人所谓是「难得糊涂」。李老师有次曾经告诉我,他说人想学愚不容易。那个时候他已经七、八十岁了,他告诉我,「我一生想学愚都学不到,没学会」。学愚是什么?就是糊涂。那不是真糊涂,外面是糊涂,里面是明了,很不容易做到。
所以求解一定要用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绝对有好处,为什么?只要有直心,你的清净平等觉、你的大慈悲心自然会引起来。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告诉我们,有一个必定会有另外两个,只是增微不一样。所以讲到究竟,无非是要我们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妄心要放下,真心就现前。真心不要求?为什么?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你一求就错了,那又偏了,你又变成妄心。放下妄心就是真心,我们只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想,怎么样让佛法再复兴起来;为一切苦难众生想,我怎样帮助他化解灾难;让一切有情众生、让一切人真的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常常想这个,不要想自己。为佛法,如何能够帮助,像古时候一样人才辈出,常常想到这个,舍自己身命也在所不惜。身体总归是要消失的,灵性不灭,后继有人,那就是圆满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五九卷) 2009/11/11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5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前面我们学到「本分」,「总显体相」,清凉大师《疏钞》的前面一段。今天我们从「十住直心增故,故名为解」,从这里开始,从这个地方开始。「解为行愿本,故首而明之」。世出世间法学习,就像现在学校上课一样。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心,所以讲十住是讲心。住在哪里?清凉大师在这里很清楚为我们说出,住在大菩提心中。菩提心是什么?我们这么多年来,为了同学理解方便起见,我们把经论的深心,完全用《无量寿经》经题的一句话来解释,大家就很清楚、很明白,那就是「清净平等觉」。前面还有两个字,「真诚」,这个真诚就是住。真诚是菩提心之体,没有真诚心就学不到东西,所以能不能学到关键在真诚,什么都要用真心去求、用真心去修。深心是自受用,必须有清净心、有平等心、有正觉心,这是自受用,我们才能够理解。所以你看看,今天大师这一句话说得好,十住直心增故,增是增长,所以下面决定是连到他学习的时候心地清净平等,觉而不迷了,所以他能够理解。这个就是我们前面举开经偈里面所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有这个能力。我们现在学习圣教,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往往学了很多年,甚至於有人一辈子在学习,都没有达到解的标准。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没有真诚心,我们现在人所谓是心浮气躁。心浮气躁不但学佛没有办法得到解,这个解也就是悟,不是大彻大悟,我们常讲的是小悟、大悟,说的是这个。没有彻悟,彻悟就见性了。见性是什么?这个三心具足,三心都增上,直心、深心、大悲心,那肯定会开悟,我们今天缺乏这个。
佛祖为我们说这段经文,他的对象,这个我们要记住,是法身菩萨,所以他确确实实是三心增上,他们才是真正理解如来真实义,这是开经偈上说的。世尊当年在世,教学四十九年,无不是以此为根本。你什么时候有条件接受如来的教诲?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你什么时候有资格去听?就是菩提心,你具足了直心、深心、大悲心,你就能解如来真实义。在中国,我们近代的印光大师,远的不说,说近的。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你读经、听教,佛法里面上课叫听教,教是什么?教育、教训,听教,「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一点都不假。所以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课,众多的学生,我在台中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这个班的人不多,只有二十几个人,不到三十个人。我们上课的教室比我们这个摄影棚还小,大概只有一半大。你看同样老师在上课,这二十个同学受益个个不相同,有的人能记住,有相当深度的理解;有一些人大概能记得一半,理解力也差一点;还有少数人,听了记不住,不懂得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这种现象每堂课都有。其实就是以世间学校来说,同一个班级,一个老师大概教四、五十个人,学生程度不齐。考试的时候,前几名的程度,前十名跟最后十名的,就有很大的差距,什么原因?就是印祖所说的,他有几分真诚,他能得几分受用。
这个地方大师们讲得非常好,解与信心关系非常密切。我们首先第一个,对自己有没有信心?这头一个条件。对自己没有信心,佛菩萨来教你,你也得不到受用。所以佛家讲信,跟一般宗教不一样,一般宗教第一个要信神,佛法第一个信自己,第二个才是信佛,你要信老师,第三个要信课程。对课程没有怀疑,对老师没有怀疑,具足诚敬,这叫师资道合。这样的教学,老师跟学生同时得利益,老师能够深解,学生也能深解,这教学才有乐趣。这样的缘分非常不容易得到,不是到处能见得到的。所以一个好学生亲近善知识,谚语所谓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去找一个善知识?哪有那么容易?古人所谓千里寻师。可是反过来,老师要找一个好学生,可以传授他一生所学的,比学生找老师更困难。哪一个好老师不希望有几个好学生,能把他自己的道学传下去?所谓后继有人,中国古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此可知,那个无后不是说你没有儿女,不是说老师没有学生,是你的儿女有几个能承传你的家业,这个重要;你的学生当中有几个人真正能传你的道,这难!这个才是不容易的事情。
什么人能具备这个条件?发菩提心的人才行,也就是说那个心真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这样讲法诸位就很容易懂。真诚就是此地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