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要常常想著他。我最初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叫我去看《释迦谱》、《释迦方志》,很有道理。你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什么样的样子,要常常跟他学习。我们李老师,这是在家的佛弟子,他一生的行谊跟出家人没有两样,只是没有剃头换上这个衣服而已,每天的生活非常简单,我跟他学。那个时候,在那个时代已经相当有进步了,不烧木炭的炉子,最早是烧炭,炉子灶上烧炭,我们那个时候已经有煤油炉子。可能还有些人不知道,像我这种年龄还晓得煤油炉子,那就方便多了,我煮一餐饭,连吃完把碗统统洗干净,只要十五分钟。老师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所以他告诉我,《印光大师文钞》里也讲,面食的营养比米好,吃一餐的话最好吃面食。我们那个时候吃是采取的面,李老师因为年岁大了,我跟他的时候他七十多岁了,都吃一点比较软、容易消化的,台湾人叫面线,我们家乡叫挂面,云南那边叫米线,这都很容易消化的。水烧开了青菜放下去,放下去没有油,放一点盐,青菜放下去,放下去很快它就又开了,再把面条放下去,锅盖盖起来,火熄掉,让它在里面焖五分钟,再揭开就可以吃了,所以一餐饭只要十分钟时间。碗跟锅是一个,是带著把的那种锅,所以也就是碗,不要再洗两个,一个就可以了。油,油是预先都把它炼好的,像花生油、豆油买来之后把它煮开,让它凉了之后装在一个瓶子里面。吃的时候就在里面用调羹挖一瓢到面里,所以锅上都不沾,洗起来很方便。这么样简单,十五分钟就解决,一天就一次,这生活多快乐,哪有那么麻烦!
老师给我表演,他老人家这样生活过了一辈子,他的工作量,每天工作量是普通五个人的工作量。所以我们在这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消耗在妄想上,妄念;真正劳心劳力消耗量都少,都不多。所以一般人每天吃三餐,还要进补,那东西很麻烦,他什么?他消耗多,他不补充就不够,消耗量太大了,统统消耗在妄想上。所以佛经里面告诉我们,阿罗汉七天吃一次、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他心多清净!他那一餐可以提供一个星期的消耗,他一餐就够了,他一餐并不多。辟支佛心比阿罗汉更清净,消耗量更少,所以他两个星期吃一餐。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也做了这个实验,真的,一点都不假,想不想吃东西?不想吃,看到都不想。可是老师是大乘不是小乘,处处利益众生,有些宾客来的时候,晚上到了,请他吃饭,老师坐上桌上,一样陪他吃一点。所以我们看到老师是那么样的活泼、那么样的慈悲。他给我说,这些是初学的人,初学的人他白天很忙,得工作,请客在晚上,老师都去。他说不去是什么?人家不是说你什么持戒,说你什么?说你瞧不起他。所以有人请他吃晚饭的时候他照去,有的时候把我带去。我们才晓得,佛法的生活活活泼泼,它不呆板!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它有道理的;如果是执著一定要这样做,你就不能恒顺众生。恒顺众生要紧,你跟他结个好缘,他对你能生欢喜心,因你而得度,你看这功德多大。你要一执著的时候,人家起反感,他并不知道佛教里头这些规矩。你瞧不起我,我请你吃饭,你瞧不起我,算了,以后少往来,他一生学佛的缘分就断掉。处处不是替自己想,是替众生想,这个我们要学会,不为自己,为别人,处处为别人,事事为别人,念念为别人,没有自己。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真实相,那就对了。
「如实等无异」,等是平等,没有两样,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也不二。什么人有轮回?有执著就有轮回,我们可以这样说法,有我就有轮回,你出不了轮回;无我,轮回就没有了,阿罗汉无我,我执破了,这个道理要懂。《金刚经》前半段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无是什么?不执著。阿罗汉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弘法利生,他不执著这个事相,相是有,他心里没有。所以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如实等无异」。菩萨那更高,菩萨连分别心都没有了,那就是《金刚经》的后半部,它不是讲四相,讲四见,这里讲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不是说相不执著,连念头都没有了,见是念头,念头都没有了。阿罗汉还有念头,但他不著相,这个境界就高!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注解我们先看《疏》,「二泯能缘」,能缘是自己,所缘是外面境界。「上半牒前生过」,上半是前面两句,是属於过失,什么过失?「有无生见,同世非实」,跟世间一样,不是真实,是凡夫知见,「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你还是著了相,你没有离相。也就是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著相,你著了相。所以说同世间,你是同世间人的见解,同世非实,你不是真的离相。下半是后面两句,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下半见等无生」,等是等前面一首偈所讲的无生,前面一段讲的,你能见到一切法不生,这是「真见」。大师后面还有注解,怕我们看他这个注注得太简单,不能了解他的意思。他这个小注讲,「有无生见者」,由上面说的,「知世皆无生,今牒此言云」,就是根据这句话说的,牒前生过,根据这句话说的,「若见见世间,谓见世无生,既有此见」,这个见就是生,你还是没有见到真的无生,所以「同世间,非真实也」,没真离,没真放下!下面举个例子说,「故古人云,无生终不住,万象徒流布,若作无生解,还被无生顾」,就这个意思,为什么?你还起心动念,你没有真放下。以为放下,我都放下了,有没有放下?我都放下了,还执著「我都放下了」,你还没放下。真放下,真放下没话可说,已经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是真放下了,起心动念没放下。
所以《金刚经》后半部的意思,比前半部深很多,前半部是小乘境界声闻缘觉,后半部是菩萨境界。我们记不住全经,记住经上重要的几句话就好,无四相四见是重要的,可以常常提醒自己。最简单的,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息灭我们的烦恼贪瞋痴慢。看到顺境自己喜欢的,起了贪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把念头打掉;见到不如意的事情,瞋恚心生起来,不高兴要发脾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够把火气就降下来。为什么?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何必当真,假的当真的,你才会起贪瞋痴慢。如果知道它是假的,根本不是真的,像《般若心经》里面所说的「无智亦无得」,这讲到能缘上来了。「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会起心动念吗?你还会生烦恼吗?喜怒哀乐爱恶欲,中国人讲七情五欲,那就是烦恼,不生了,这叫真功夫,这叫真正超越。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这些东西存在,我们时时刻刻要提起观照,修行在哪里修?就在这里修。不是在念经,不是在念佛堂念佛,不是在禅堂参禅,是在生活当中去修。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你的真诚心现前、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慈悲心现前,这是真修行,这是大乘。贪恋你就堕饿鬼,瞋恚你就堕地狱,糊涂那就畜生道,糊涂是愚痴、没智慧。在哪里修行?在生活当中,没有离开生活,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全是讲我们生活。
所以古人讲这个境界,「无生终不住」,为什么?有些人是住在「我已经得到无生」,那个没有得到,他住在那里,错了,他著相。我已经放下,其实他没有放下,他那个放下没有放下,他不是真放下。真放下是什么?真放下连放下的念头都没有,他真放下。万象徒然流布,万象是森罗万象,为什么?各不相干,你在里面得大自在了,这些外面境界已经干扰不了你!我们用现在话说,影响不了你,也就是说它没有能力再诱惑你。因为你对这个境界知道得很清楚,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在里面不会生贪恋,也不会生厌恶,所以你的清净平等心在那里现前了。你还有喜欢、还有讨厌,你就要晓得,你的心是染污的、不清净。所以「无生终不住,万象徒流布」,万象不能再干扰你。后面讲「若作无生解」,如果你还以为「我不错了,我现在外面境界已经不能诱惑我了」,你还有没有断掉诱惑?没断,为什么?你还有这个念头,念头还在。「还被无生顾」,你没有真的见到,你不是真功夫,你假的,充其量你到一个相似的境界,没有达到真实。但是这个境界是什么?往往自己以为入境界,自己以为得到了。得到怎么样?什么一个态度?叫增上慢,瞧不起别人,你们修行不行,功夫不够,我够了。其实那是假的,功夫真正够的时候,决定没有傲慢;还有一点傲慢什么?傲慢是烦恼习气,你烦恼还在!
这不单在佛法,在世间法也如此,你看《论语》里面孔子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老夫子一生最景仰的人、最佩服的人,圣人。他说假如有一个人,他的才华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可是这个人怎么样?骄傲、吝啬,只要有这两种态度,夫子说「其余则不足观也」,其他不必说了,假的,不是真的,世间法。我们学佛还有点傲慢心,你有什么成就?许多人持戒,自己觉得持戒很好,戒律很严,看到别人犯戒瞧不起他,批评他,他是不是真有戒行?没有。真有戒行的人,因戒得定。他是什么?他是因戒得傲慢,因戒则贡高,轻视别人,所以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他自己不知道,自己以为样样都做得不错,其实是假的。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老师一个月,我想不止一次,至少有二、三次有人请他晚上吃饭,请客请了他,他都去,他不就破戒了吗?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个很多人不知道。而且戒律,每一条戒,连杀盗淫妄统统都有,有开缘,应当开的时候你不开叫犯戒,应当持的时候你不持是犯戒,所以你要懂得规矩。什么时候是开缘?利益众生的时候,不是利益自己,对众生有利。所以条条戒都有开缘,接引众生的方便需要开,这些理事都要懂。戒律里叫开遮持犯,每条戒都有,你都要搞清楚。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活活泼泼,一点拘束都没有,得大自在。
「下半见等者,以经文言,若见等无异」,这个意思说「谓见等所见,同无生故」,这是什么?我所见的是虚幻、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能见的也是虚妄的,也不是真的,所见不可得,能见还是不可得,那就对了。如果所见没有、能见有,能见有,所见就有,为什么?它是相对而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那个心想没有断,外面的相怎么会没有?它当然在。这就是我们每天看到宇宙这个现象,为什么天天都看到,时时刻刻都看到?因为我们念头没断。所以前念灭,后念就生,虽然念念不相同,但是它念念相似。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个什么现象?这我们讲得也很多,是一种虚妄,不是真实,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真的相续相,就是前一个相跟后一个相是完全相同的,相似是前面一个相跟后面一个相不相同,但是它很接近,确实不是一个相,这才是事实真相。能所都不可得,你才真正得自在。外面相看破了是假的,可是我能见诸相的念头你没有放下是真的,你的心还是不清净,真正的法喜你还是得不到。这法喜充满。一个得不到,一切都没得到,《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得到,一切都得到。一悟一切悟,说我这个悟了,那个还有问题,你没有开悟,如果开悟了,全都悟了。像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觉悟的样子,所有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只要一接触没有不通达的,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真的悟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开悟,讲出他觉悟的境界,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境界就是我们自己生命的真相,不是别人!为什么不是别人?我跟释迦是一不是二,这怎么是别人!他说他的就是我的。你看中峰禅师《三时系念》,咱们天天念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所以阿弥陀佛是谁?那就是自己,不是别人,本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今天展开《大方广佛华严经》,本性释迦,唯心华藏,你才能契入这个境界,华藏在哪里?就在此地。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地方有没有灾难?没有灾难。确实是如此,而是你不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把华藏世界完全看变质、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