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法宪回忆录-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四‘ 部队进入宁夏

过了静宁,就是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七日,我们翻过六盘山,进入了宁夏的古原县。就在这时,二团的总支书记王道邦因病调走了,纵队政治部命令由我接任王道邦的职务。这样,我就由俱乐部主任改任总支书记,负责主持二团政治处的工作。

过了古原,前面都是一道一道的沟,是长期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当地的老百姓叫“川”。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沿着这样的沟往前走。一天,我们来到了三岔镇。一纵队纵队部住镇上,我们住在附近的村子里。那天宿营比较早,大约是下午三点左右。部队住下来以后,纵队部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带着一个排到前面去侦察。梁兴初原是红二师五团的一个营长,哈达铺整编时降级使用,调到大约有一百多人的纵队侦察连当了连长。每天行军,他都带着一个骑兵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去侦察敌情和地形。

这天,他突然发现在离纵队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悬崖,悬崖上有几个窑洞,每个窑洞都很大,一个窑洞就可住百把人,但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到上面。他还发现窑洞里住有队伍。经过调查,知道藏知窑洞庭湖里的是国民党地方保安团,连同团总等头目一起,共约一百二十多人,几十条枪,还有驳克枪。这些地方保安团见我们来了以后,来不及逃跑,就跑到窑洞里临时躲藏起来。如果我们发现不了,等我们过去,他们再出来。

梁兴初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了纵队部,纵队部看我们二团就在那些窑洞附近,当即下达命令要二团去协助梁兴初解决这部分敌人。邓华要我带一个连去执行这一任务。

我带着部队与梁兴初会合后,与他共同商量,决定先派部队把敌人包围起来,然后进行宣传喊话,告诉他们只要缴了械,就可以把人放走,争取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要他们缴械。因为上下只有一条路,他们想跑也跑不了。

我们把这个方案报告了林彪,他表示同意。我和梁兴初当即找了政治处的几个宣传员,还找了当地的几个老百姓,一齐把我们的话传上去。最初他们死不开门,后来我们又喊话说,你们除了投降,是没有别的出路的,如果你们不缴枪,我们就开炮了,我们一炮打进去,你们就全完了。其实当时我们没有炮,这叫“兵不厌诈”。这下他们答话了,要我们再等一下,让他们考虑考虑,商量商量。我们说,好,但要快,限他们一小时,天黑前如果不投降,就要坚决消灭他们。我们还再一次保证说,只要他们缴了枪,就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大家各走各的路,不然一到天黑,我们就开炮了。很快,他们就答应了投降,并打开了窑洞的大门。

看到他们打开窑洞的门,梁兴初和我带着十几个人就上去了。为防止他们捣鬼,我们在下面架起了机枪。他们放下了枪,然后一个接着一个地下去了。就这样,一百二十多人全部缴了械,一共缴了六‘七十支枪,其中有驳克枪,花机关枪(冲锋枪)。这些人,包括团总在内,当场统统都放走了。那些团丁大都是胡子兵,年轻的不多。

在缴来的枪中,有一支很好的驳克枪,梁兴初看到后拿起来用手一顶,想试试枪好不好,不想“叭”地一声枪响了,把他的手打了个窟窿,鲜血直流,把手打残废了。当时是大意了,没有注意到那支枪是上了顶瞠子弹的。手一顶枪口,当然就响了。以后纵队卫生部派人来把梁兴初的伤口包扎好了。这是我们离开哈达铺以后的第一次战斗,也是一次没有打枪的战斗。

从三岔镇出发,走了三天,就听说前面红一团在青石嘴消灭了马鸿逵的一个骑兵团。因为敌人没有想到红军竟然来得如此迅速,没有准备,才在一团的突然袭击下很快被消灭了。一团缴获了不少的马和枪,还抓了不少俘虏。我们这时也提高了警惕,防备“马家军”骑兵随时可能的袭扰。同时我们打骑兵的信心增强了,觉得打骑兵并不困难,骑兵也并不可怕。但是我们二团在北进的途中,一直没有和“马家军”的骑兵遭遇上。
二十五‘ 到达陕北根据地

在继续前进两‘三天以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我们终于到达陕北的吴起镇,胜利完成了整整一年的长征,完成了红军这次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

吴起镇是个小镇子,地处黄土高原,石头较少,镇上大都是用土砖垒起来的房子。另外,还有一些窑洞,街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也没有卖东西的,但却看到了墙上写有“红军胜利万岁”‘“共产党万岁”‘“苏维埃万岁”等标语。看到这些标语,我们不禁喜泪交加,我们明白终于到达了陕北根据地,即将与陕北红军会师。虽说吴起镇只是根据地的边缘,是一个“赤”“白”交界,你来我往的地区,到处都是断垣残壁,人烟稀少,但当时给我们的感觉却是:我们终于到家了!

经过吴起镇,我们来到二道川住下,准备在那里休息几天再往前走。就在这时,“马家军“约四‘五个团的骑兵队伍,已尾追我们到达了头道川,并在那里袭击了我们的后续部队,抓走了我们的一些人。支队领导赶紧组织部队,准备进行反击。

我们二团的部队首先赶到阵地。上级就命令我们沿梁上进入头道川,堵截敌人,掩护整个部队进入根据地。骑兵在山上行动不便,只能沿着沟跑,所以我们居高临下,守住了阵地。

之后,二团的部队往前去了,我与邓华在山梁上用望远镜观察敌人的动静。一股敌人突然从后面摸了上来,等我们发现这个情况时,他们已经上了山梁。我们的身边已没有了自己的部队,只有几个警卫员和通讯员,想从容撤走都来不及了。我们拔腿就跑,一连翻过两个川,并在两个山梁之间来回奔跑,终于从敌人的间隙之间冲了出来。幸亏当时我们年轻,跑得快,而骑兵在山上又无用武之地。接着,我们的部队很快就把敌人挡住了。邓华的一个叫刘家才的警卫员,把一支二十响的驳克枪丢给了人家。回来后邓华处罚了他,把他调离了团部,但整个部队没有受到什么其它的损失。

由于尾随在后面的这些“马家军”对我们的威胁越来越大,在中共中央机关和支队部都到达了吴起镇以后,毛泽东下决心要砍掉这条尾巴。十月二十日,陕甘支队一纵队的一团‘二团‘四团‘五团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先将马家军的四个骑兵团诱入洛河河谷地带,我们一阵猛烈攻击,就将敌人打得落荒而逃。经此一战,“马家军”的骑兵队伍就退回了甘肃,从此再也不敢向陕北进犯了。

这一仗,我们一纵队共俘获“马家军”三‘四百人,还得到了四‘五百匹马和几百条枪,仅我们二团就缴获了一百多支枪和上百匹马。我们团长‘政委等团里的主要领导和各营营长都换上了好马。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写了一首诗来表扬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打完这一仗,部队稍事休整,就沿着洛河东岸继续向东南前进。路经保安西部时,看到洛河西岸山上有个寨子,驻有国民党地方保安团好几百人。这个寨子就像江西宁都的翠微峰一样,是国民党长期留在陕北根据地的一个据点。由于这个寨子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陕北红军一直没有把寨子里的敌人消灭掉。我们路经洛河东岸时,纵队部通知我们先不要管它,因此我们也没有去动那个山寨。

部队又继续往前走了五‘六天,来到了套洞地区。部队奉命在这里停下来进行休整。这里已经是陕北根据地了,人家也较多,再也不愁没有粮食吃了。在经历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以后,我们到这时才更加感受到,只要有了根据地,什么都能有办法。


通过介绍我们得知,在一九三四年,以刘志丹为司令员,谢子长‘高岗为红军政委的红二十六军创建了这个陕北根据地,包括了二十个县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一九三五年五月,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七军在陕北的李家岔会师,刘志丹任前敌总指挥。九月,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的率领下,自豫西来到陕西安定与陕北红军会合。不久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组成红十五军团,由徐海东任司令员,刘志丹任副司令员,程子华任政委,高岗任政治部主任。据说毛泽东是在哈达铺的邮局找到国民党的一些旧报纸,才从报纸上知道陕北有一大片苏维埃根据地,而且刘志丹和徐海东也都在那里,这才下决心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来到陕北的。

不过,当时我们在下面的同志并没有见到十五军团的同志,因为他们住在洛川的那一边,相隔还比较远。只是领导同志之间保持着接触。

在套洞地区休整时,上级给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第一‘我们已经整整走了一年,历经十一个省,没有休息,部队相当疲劳,因此第一个任务就是好好休整,恢复体力。第二‘加紧整训,增强政治‘军事素质,提高军事技术,提高政治觉悟,准备同陕北红十五军共同迎接新战斗,粉碎敌人新的“围剿”。第三‘调查了解陕北人民的风俗习惯,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陕北根据地扎下根来,同红十五军团一起巩固和发展陕北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抗日的前进基地。第四‘向红十五军团学习,发展和巩固兄弟部队之间的团结友谊,搞好和他们的关系,协同作战。第五‘当时蒋介石正在部署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要准备迎接新的战斗,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另外在休整期间,我们还进行了一项重要工作,整编部队。根据军委命令,陕甘支队一纵队和三纵队(即原红一方面军的一军团和三军团)合编为中央红军一军团,原一纵队纵队部和三纵队纵队部的一部分合并为一军团军团部。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副军团长陈光,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军团下面恢复师的建制,由原来一纵队的一团和三纵队的十三团,加上新组建的三团编为红一师,师长陈庚,政委扬成武,副师长扬得志,参谋长耿彪,政治部主任谭政。原一纵队的二团‘四团‘五团编为红二师,师长刘亚楼,政委萧华,副师长李天佑,参谋长钟学高,政治部主任邓华。原三纵队的十团‘十一团和十二团,组建成为红四师,好象师长由陈光兼,政委彭雪枫,这个我记不太清楚了。

我当时的名字还是叫吴文玉,被任命为红二师二团的政委,接替了邓华的工作。团长是李英华,参谋长是胡发坚。邓华被调任红二师政治部主任。部队整编后,每个团都有一千多人。如我们二团整编后有七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和一个警卫排,其它团的兵力也和我们差不多,有的还更多一点。

在军事训练方面,当时红一军团教育科长陈奇涵和副科长孙毅专门来我们师坐镇帮助。他们在军事训练上很有经验,天天从班教练‘排教练‘连教练,一直到军容‘风纪等各个方面,对部队进行全面训练。这是我们自离开江西以来,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正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同时,我们对部队还进行了政治教育。重点是总结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经验,使大家理解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目的是让大家明白,在经历了长征这一重大考验以后,我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将无所畏惧。

陕北根据地的群众对我们非常热情,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积极给我们腾房子,打扫卫生,帮我们烧水‘做饭。行军时,他们主动给我们带路,帮我们挑担子,并牵着驴子‘推着小车帮我们送东西。伤病员也有了寄托的地方。大家都非常感动。我们队伍一到驻地,地方政府就为我们准备好了粮草。只要头天同当地村长联系好,队伍一出发,带路的人和帮助运东西的马‘车就都来了,过去我们是一边行军一边开展扩兵工作,现在则由地方政府负责动员补充兵源,总而言之,到了陕北后,我们许多事情都可以依靠有关组织和地方政府去搞。我们逐渐同陕北人民真正打成了一片,军民亲如一家。

陕北人民做的这一切,也促使我们更加尊重地方政府,爱护人民群众。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陕北人民的风俗习惯有一些和南方不一样。比如说对商店主人的称呼,在南方我们一般尊称人家为老板或老板娘,但在陕北这样叫就不行,因为这里只有开妓院的人,才称之为老板,对别的买卖人应当尊称为掌柜。再有,我们在南方到了宿营地,就下人家的门板,对人说,借个板子睡睡觉,但在北方这样就不行,一说这话,一些年轻妇女就都跑了,会以为你要对她有什么不规矩的行为呢!还有,陕北窑洞的门上都吊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