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欤褪且欢ㄒ竽谛牡那寰弧T诜鸱ǔ浦粒浦ǎ枚ㄖ螅庑那寰恢笞匀簧腔郏飧鲋腔鄄皇茄У美吹模悄闱寰恍闹斜居械摹V腔垡幌智啊胳吨罘ㄖ械米栽凇梗趺锤鲎栽诜ǎ磕忝强凑庖欢蔚故诹械敝校夷钜荒睿�
  【转八万四千尘劳。为八万四千法门也。】
  你看看自在不自在?『尘劳』是烦恼,原来你是有八万四千烦恼,现在你有八万四千智慧,变成法门,这就是自在,法门就叫菩提,转烦恼成菩提。真有这个事吗?你念了《坛经》,你看看六祖所说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就是得自在!他为什么心中常生智慧不生烦恼?因为他那个心是本来无一物,所以他心里常生智慧;我们的心里拉里拉杂的东西太多,就生烦恼。实际上本来是智慧,是『八万四千法门』,因为我们自己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把「八万四千法门」转变为八万四千烦恼,这是自己搞出来的自作自受。如果我们把这个心里面一切妄念舍尽,又恢复到本来无一物,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生八万四千智慧,就常生智慧。智慧传授给别人就是法门,就对他受用来说,就是法门。像《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诸位去看,这些善知识们,每个人他所得的法门,把这些法门都传授给善财童子,这就是讲代表的八万四千法门。「尘劳」是本无的,迷了法门叫尘劳烦恼,悟了尘劳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由此可知,尘劳与法门原本不二,就是迷悟上建立的名相,悟了叫法门,迷了叫尘劳,其实是一不是二。所以才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它原本不二,这里面所现的差距不过是迷悟而已。这里说:
  【尘劳染也。法门净也。】
  心清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法门,什么法门?了生死出三界,证无上菩提的法门。再给诸位说,这些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我们心在境界上一染著,诸位要晓得,这一染著就是属於妄心,八识五十一心所就落在这边去;不染著呢?不染著就是本性,真如本性。所以悟了的人即染而净,并不是离染求净,是即染而净,他自受用的是真如本性这边,他受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的那边,泾渭分明不会搅成一团。我们今天的麻烦在哪里?自受用的那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他受用的也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叫迷。二乘人虽然觉,但是觉怎么样?二乘是正觉,可是还是迷,迷在哪里?他有所知障,物是格了,他没有致知的功夫。所以说只有定,没有慧,自己住在清净的境界里面,对别人也是清净,这清净就不起作用,不能和光同尘,不能随类化身,所以有体无用。我们凡夫什么?有用无体。佛与大菩萨是有体有用,自己住的是清净,对别人所示现的,与别人完全一样,随类化身,随心应量,这就是叫不坏世间法。底下有几句话说得好:
  【非离尘劳而有法门。即尘劳而为法门。故曰莲华 。】
  这佛门里以『莲华 』来表法,「莲华 」是什么?是即染而净,这叫真净。莲花的根生在污泥,这个泥代表的六凡法界,六道轮回;泥的上面是水,水是清净的代表的四圣法界;花开在水的上面,就是四圣六凡他都离开,这叫真净。所以它不是染净之净,超越了染净这叫真净,超越染净又不离染净,即染净而超染净,佛法用莲花表这个意思。倒数第三行这个两句很要紧:
  【即尘劳而为法门。非根本智。莫知分齐也。】
  『根本智』不现前,『即尘劳而为法门』,这个事情太不可思议。『分』是分位,『齐』就是讲等於,这一法等於那一法,那一法等於这一法。齐就是整齐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这要根本智现前,才能够见得到,根本智是什么智?无分别智。诸位想想,我们的心妄念都息了,在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万法平等,无有高下。所谓是天堂里面你没有乐受,地狱里头也没有苦受,天堂跟地狱平等的、不二的。我们今天在这个境界里不平等,不平等是什么?是分别心在作祟,分别心是第六意识,是妄念,不平等是假的,平等是真的;平等是不变的,不平等会变的;会变的就是假的,不变的是真的。那个不平等怎么会变?随著你的心分别在变。心清净一切都不分别,这是真的,为什么?这个相永远是这个相,其中没有任何差别。根本智就是六度里面的般若智慧,怎么得来的?不是在天天听讲会得来,不是到处去参学会得来的,不是的。是从禅定当中得来的,禅定是从哪里得来?禅定是从精进得来的。精进从哪得来的?精进从忍辱得来的。忍辱从哪里得来?忍辱从持戒得来的。持戒从哪里得来?持戒从布施得来的。
  你们去想想看,这是有阶层的、是有次第的,我前面都不要,我就来学根本智,这做不到的事情,这没法子。虽然经上讲的有顿超,那是不错,那个顿超之人,我们这一生看到他没有次第修,前生呢?再前生呢?一定的道理!他还有前世,我们看到是现前这个阶段。好像人家博士班举行毕业典礼,请我们去观礼,我们去看这一刹那,你看他博士班毕业。你没有看到他以前念大学、念中学、念小学、念幼稚园,还有这么长的时间你没有看到,你那里很开心,他得博士学位,前面是渐修,你现在看到他是顿超。我们多生多劫以前也是在那里渐修,今天我们功夫一加行、一努力,我们也就可以顿超。最怕的是什么?怕自己我不行,我怎么会成就?我的根性很劣,罪障、业障深重。自暴自弃,这一生又空过了。好,下课。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四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4
  是说明表法的义趣:
  【妙音现莲华 。乃尘劳法门不二之旨。尘劳法门。以实相为统摄。故惟实智方能导达也。】
  这也就是说明为什么根本智现前之后,才能够通达这些理事的分齐,道理就在此地。菩萨的修学一定是以得根本智,入实相理为目标,在一般讲圆教初住菩萨就入门。入门以后我们讲的深造,我们看《华严经》,《华严经》上有个例子,这就是善财童子。善财童子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我们在《四十华严》前面的三卷半,「文殊菩萨会」,善财童子在老师会下得了根本智,根本智现前之后这才有资格去参学,所以后面就是五十三参。如果根本智没有现前;换句话说,你没有得根本智,没有入实相门,没有资格参学。为什么?你在境界里头还是用分别执著打妄想,那你是愈学愈糟糕!这样到外面去参学,那就会学到地狱里去,不是成佛道,那堕落。所以这个参学诸位一定要晓得,没有本钱去参学必定是堕落,你见闻得愈多,你的妄想就愈多,分别愈多,执著也愈多,到最后必定是毁谤正法,这就会堕落。根本智现前,入了实相,然后怎么样?叫历事炼心,在境界里面炼什么?炼如如不动。就是底下所讲的:
  【带尘劳而入法门也。入法门必破无明。】
  这是参学,所以他不舍『尘劳』,「尘劳」跟『法门』原本不二,所以他不用舍,他的法门跟尘劳是合而为一。你们从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你仔细去观察是不是这个情形?确实是一不是二。所以在我们以人间的眼光来看他们,他们的生活逍遥自在、幸福美满,我们凡夫看到是这个。他们呢?他们自己是另一个境界,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我们肉眼凡夫看到是什么?看到个表层,看到个外表。实际上他们所修持的,是逐步接近终极的清净,证得究竟圆满,人家做的是这功夫,这是我们决定看不出来的。参学圆满了,就功夫到了顶头,没有地方再学,什么境界都经历过叫历事炼心,在一切境界里真正的清净平等。换句话说,在什么境界里头他也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禅定。接近这个境界的时候他什么都了解,是智慧,有定才有慧;没有定就没有慧,没有定那生的知见叫邪知邪见,不是智慧。究竟圆满,就定慧圆满,这个时候怎么样?机缘成熟了教化众生。所以度化众生这是缘的问题,缘要不成熟不能勉强,佛法当中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无缘不是说一切众生与我没有缘分,这个话讲不通,为什么?万法唯心那哪个没有缘分?都有缘分。但是缘分成熟有先后不同,熟者先度。
  所以佛不度无缘之人,是缘不成熟的人,不成熟的人,佛要教他,他掉头而去,他根本就不接受,那这就不行。等他哪一天他想学佛,喜欢闻法,佛就来度他,这就说明缘成熟了,佛度的是缘成熟的众生。众生缘不成熟怎么样?这个证得究竟圆满的人就等待,等待的方式大概就是两种,一种闭关,所以闭关的人是功德圆满的人;另外一种就是住茅蓬,禁足住山。这两种人是定慧圆满,我们一般讲成佛、得道;如果自己没有到这功夫,你还是要行脚、还要参学,这是诸位同学要记住的。我那个时候刚刚出家,对於佛法还不很通达,出家之后有个因缘,那时候我在临济寺,临济寺有个信徒他有个别墅,这个别墅是建在山上,在圆山建在山里面。原来是二次大战的时候,他们逃警报用的,建了一栋日式的房子,不太大很幽雅,旁边有个防空洞,他们逃警报用的。现在不打仗那个地方没用处,所以他就叫我们去住,他供给道粮。我们可以把它当作茅蓬住,而且非常清静,附近很远才有人家,地方我去看很好。我就跑到台中跟李老师商量,我说有这么一个好环境可以进修,我可不可以到那住?结果李老师给我骂了一顿,就跟我说出这个道理,住山、闭关是已经成就了的人。在我们念佛人什么样成就?理一心不乱,事一心还不行还没有成就,你上头还有理一心。
  他就讲最起码的是圆教初住菩萨,实际上初住菩萨还要参学,善财童子一直参学参到什么地方?到等觉、成了佛才不参学。所以他就问我你佛没有成,你初住没有证得,你有什么资格去住茅蓬、去闭关?他老人家说得很慈悲,他说我们两个关系不一样,我给你说真话。如果别人来问我,我不会讲,我会跟他客气,很好,你有这样殊胜因缘很难得;他说我们关系不一样,我决定不能害你。我才晓得,原来住茅蓬、闭关还要这么样的资格!可是我们听人家一剃头就闭关去,他一剃头他是再来人,他已经成了佛。由此可知,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也许他已经成佛,已经证得理一心不乱,我们不敢讲。这是讲机缘没有成熟,教化众生机缘没成熟的时候,这是闭关的。所以李老师给我说「古人赵州八十犹行脚」,这禅宗里头著名公案,八十岁他还要到外头去参学。李老师就说,难道赵州和尚不想找个地方休息、自在,去享享清福,还一天到晚到处去跑,到处去参访,难道赵州不如我们吗?刚才跟诸位说,根本智得到之后有资格参学,智慧圆满才有资格住山闭关。李老师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果你这一出家就去住茅蓬去,赵州和尚替你提草鞋的资格都不够。说得我满面通红,从此以后再不敢打妄想,我去闭关住茅蓬这个念头打断了。
  以后我读《莲池大师全集》,他老人家「竹窗随笔」里面就有二、三段,写闭关住山的事情,跟李老师所讲的一样的,我这才相信。以后读《华严》自己恍然大悟,晓得参学要具备什么资格,这样我们才对於古人的教学,佩服到五体投地。所以古人的教学,学生根本智没有现前,不能离开老师一步,为什么?你不能独立,你知见不正。你能够在一切境界里头不动心,不随境界转,这个时候有资格离开老师,老师叫你去参学。所以你的根本智现前,就是定慧成就,此地所讲的标准你已经得定,已经开了慧,老师绝不会多留你一天;老师如果多留你一天,老师对不起你。为什么?你已经具足参学的资格,你应当到所谓说遍参天下之士,使你自己定慧圆满。如果老师再把你留著身边,障碍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老师对不起人。没有这个功夫你要出去,老师如果让你出去,老师也对不起你,为什么?你没有能力,出去那是你自毁前途。所以老师教学生那真是苦心,善知识很难遇得到!可是今天我们真正做个好的学生,学生的态度也很难,到哪里去找这个好学生?有几个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教学的苦心?这样的老师认真的教学,学生今天怎么样?这个老师太跋扈、太专制,只有他是好的,别人都不是好的,我们都不要跟他学。学生跑掉了,这就是什么?缘不成熟。
  真正好的学生,好的老师,这也是可遇不可求,在佛法里面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