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不能够随顺烦恼相续,那你就不能够脱离轮回;把烦恼相续转变成佛号相续,这就成功了。这法子好,这法子容易,这法子我们可以做得到,应当要做。用这方法来断烦恼,超越三界。希望这一句佛号念念相续,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些念头统统换过来,用佛号换过来。
因为相续,真的,我们没有能力断;相续断了,就证果。这是《华严经》,不是普通经典,这地方讲「相续断」,那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了,证无上佛果,大般涅盘。我们哪有这能力?但是知道有这回事情,是我们所希求的,诸佛如来希望我们早一天能够证得,这就是清净寂灭。在我们现前境界里头会转,转得快,像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走这路子,这路子能走得通。
灭谛第二个名字叫『开显』。「相续断」跟「开显」是一体的两面,相续断,烦恼习气断尽,开显是自性开显了。自性里头有无量无尽的智慧、无量无尽的德能、无量无尽的相好,这是真正的三宝,自性本来具足,一切众生平等平等,统统都有。但是现在佛有、菩萨有,我们六道众生,甚至於九法界都没有,这怎么回事情?因为我们烦恼习气相续没有断,这东西不断就叫业障,把性德障碍住,所以性德不能开显。如果烦恼习气相续相断掉了,自性里头没有障碍,性德自然开显。所以性德的开显,也称之为大般涅盘。般若、法身、解脱,显现出来了;智慧、德能、相好,无量无尽,也显现出来了,这叫「开显」。
性德不是修成的,这诸位一定要知道,大乘教里头常讲「法尔如是」。法尔如是,是很不好讲,勉强的说一个它自然本来就是这样,它不是修来的,本来就是这样。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这身体是由许多器官组成的,每一个器官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组成的这么圆满、这样的美好,谁去设计的?谁在那里制造的?没有,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制造,法尔如是,真的,这就是性德、这就是自然。随顺自然,那就是最健康的,那是最圆满的、最幸福的。不能在这自然原则里头加一丝毫意思在里头,为什么?那一点意思是不自然。自然里面加上一点不自然,那就是破坏,破坏自然。破坏自然,我们知道那就是病源,总有一天这出了麻烦。为什么麻烦?因为你加了东西在里头,加不得一点点。眼睛眼见是自然,眼睛里头不能加一点点东西,加泥沙不行,加金刚钻也不行。换句话说,善与不善统统不能加。你随顺它自然,自然是健康的,自然就没事情;加一点东西,麻烦就来了。这道理不难懂,这道理也很深,你要细心去体会。心性里头不能加一点点东西,就跟眼睛里头不能加一点点东西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今天就是喜欢加,显得自己很能干,把心性全部都破坏了,这才受苦受难。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北方丰溢世界,苦灭圣谛第三句:
【或名无文字。】
在佛门里面,像中国的禅宗,他们常常讲「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这是上上乘法,我们习惯上称它为宗门。禅宗以外还有九个宗派,在中国佛教一共是十个宗派。其他九个宗派都称为教下,教下怎么样?教下是有文字,禅宗是不立文字。我们再说得清楚一点、明白一点,教下是从经典上来学习,这经典就像教科书一样有层次有阶段,就像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古人把佛法分成五个阶段,五个学程(学习的课程),所谓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就好像是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就教学课程上来说,有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盘,也是有次第的。
宗门,这叫顿法,圆顿大法,它不要通过这么复杂层次的学习,它讲求的是顿悟顿超。确实有这种根性,所以宗门接引的对象、教学的对象,《坛经》里面讲的上上根人。就像我们现在所谓的天才儿童,他不必经过小学、中学、大学,不必经过,他一上学就是博士班,不多久他就毕业,就成就了,天才。天才,有,毕竟很少。但是到究竟圆满,真的没有文字,这是在自己修学境界里面来说。不但文字没有,再跟诸位说,言说没有了,没话说了。再说,思惟想像没有了,心跟法性跟虚空法界完全融成一体,身与十方世界微尘众生合而为一,哪里还有文字言说?不但文字言说没有了,刚才说,思惟见解都没有了,这是什么境界?这是大涅盘境界,这是自性圆满的开显。
但是在教学、在接众(接引众生),虽然是接引上上根的众生,试问有没有文字?有没有言说?有,禅宗不立文字,禅宗的文字比任何一个宗派都多。我们今天展开大藏经,诸位就看到了,宗门的语录,你看看多多少?任何一宗祖师大德的注疏都不能跟宗门语录相比。所以我初学佛的时候常说,它不立文字,是文字特别多。这话的真正的意思在哪里?真正意思,不执著文字。文字是工具,没有这工具不能传达讯息,一定要用这工具。但是它只是一个工具,决定不能执著,执著怎么?执著就变成障;不执著,畅通无阻。所以,『无文字』,不废弃文字;无言说,不废弃言说,这样就对了。我们千万不要把它的意思错会,如果是认为「无文字」,文字都不要了,我们今天印《大藏经》干什么?无言说了,我们现在每天四个小时在一起研究讨论学习《华严》。这境界里头,什么时候你能够融会有跟无是一,你就开悟了。如果有跟无是相对的、对立的,那就是障碍。无文字、有文字是对立的,这是障碍;有文字就是无文字,无文字就是有文字,有无不二,你就通了,你的障碍就没有了,才叫真的「无文字」。
理事都通达了,事上有,理上没有,相上有,性上没有;性不碍相,相也不碍性,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法性的全体大用。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绝不能够执著,不但不能执著,分别也没有。永嘉说得好,「分别亦非意」,意是什么?意是执著,末那。意识是分别,末那是执著。「分别亦非意」这话说得圆满极了,这是真正觉悟的人。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自己有没有分别?自己没有。随顺众生的言说而言说,自己有没有言说?没有。心地真正到了清净寂灭,入这境界,这就是见性,一切都随顺性德。
众生有叩的时候,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诸佛如来应化在九法界,无一不如是。但是也有些时候,众生不叩,佛也鸣了。这是什么?十二分教里面有一种,无问自说。《佛说阿弥陀经》,这一部经没有人问,是佛无问自说的。不叩也鸣,这是什么?这是无尽的慈悲。众生愚痴,问不出来,但是佛观察机缘,虽然没有人问,佛说出来,有人能信,有人能解,有人能行能证,不问也说。这是大慈大悲的流露,但是不多。这些地方,我们都要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学习。下面一句:
【或名无所修。】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灭名无所修者,修已极故」,这注解就四个字,就是他的修行已经达到极处,没得修了,也就是他的修行圆满了。性德圆行,障缘断尽,这修不是修别的,就是把障缘断掉,障缘统统断尽,再也没有障缘了,这性德圆圆满满的露出来,显露。这是什么?这是如来究竟果地。诸位要知道,等觉菩萨还有修,还不能说『无所修』。为什么?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那是他的障碍。这一品无明断尽,那就无所修了。
「无所修」,我们要问,以后怎么办?给诸位说,以后,这是大乘教里头常说的「无修而修,修而无修」,他的修行永远没有中断过,永远没有休止。这什么意思?自己修德已经圆满,别忘记过去生生世世你发的愿,那个东西要兑现的。发的什么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量无边,试问你要不要去度他?这个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协助他,成就他,你发的这个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我是断了,众生没断,那就要示现断烦恼的样子给众生看,这就叫「修而无修」。修是什么?为他,他有烦恼,我现在要示现断烦恼的样子给他看,启发他暗示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
我自己,「法门无量誓愿学」,现在学圆满了,众生没圆满!众生没圆满,我还要做出学法门的样子给他看,这叫「修而无修,无修而修」。「佛道无上誓愿成」,我成佛了,那些人还没成佛。所以自己修行圆满之后,再修,是为众生做榜样,是教学,自己毕业之后,教学。因此,「学不倦,教不厌」,这是师道。诸佛如来是师道,他要展现出永远生生世世、无量劫又无量劫,显示出「学不厌,教不倦」。其实学他圆满了,要做出学的样子出来帮助众生,这叫「无所修」。
「无所修」不是不修,非常认真的在修行,比他没有证果的,修的还要认真;没有证得,修的时候,他并不圆满。如来果地上已经证到究竟圆满的果报,他无论修哪一个行门,都是那个行门的学生们最好的榜样。我们想想这样的老师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好老师!他的起心动念、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决定没有丝毫欠缺。这是在苦灭圣谛里头,这是讲的无修,无修而修,修而无修。第五句讲的是:
【或名无所见。】
这『见』是见解,「见」就是分别。不必说如来果地了,法身菩萨已经真正做到离妄想分别执著,已经离了,那就是『无所见』。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入佛的境界,虽然入佛的境界,刚刚证得,没有如来那么样的纯熟,没有如来那么样的老练,所以在功力上来讲还差得很远。这好比演戏,老的演员教初学,这是他的学生,教这一出戏。学生也学会了,学生也来上台表演,但是老师这一上台的时候,还是不能比,比不过他;他经验太丰富,他太老练,他演的太逼真了。就像这例子一样,十住菩萨,这戏剧学校刚毕业,初登台。十地菩萨,那是他们的老师,这学院里的老师,他登台表演,那不同凡响。学生要到他那个程度,总得要有二、三十年的功夫。希望诸位从这比喻里面,细心去体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像这样的,同样学一出戏,同样来演出这出戏,功力确实有等级、有层次。只有到圆满成熟,这是佛佛道同,才真的一样;不到究竟纯熟的时候,还是有差等。世间无论是哪一个行业,没有例外的。
所以,我们要晓得,「有所见」,「见」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见解,这是什么东西?所知障。我们一般讲:你的看法呢?就是说:你的见解呢?你要真正遇到见性的菩萨,你要问他:你有什么看法?他没有看法。你有什么想法?他没有想法。想法是烦恼障,看法是所知障。没有想法,没有看法,完全随顺自然,完全与性德相应,这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里面没有障碍。所以《楞严经》上佛说「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是讲眼根里头的见性,这是真的。如果说有所见,或者堕在无所见,都不行,还是隔一层。什么时候有无不二、有无一如,那就入境界。对於有无这念头不生,这时候观察世间,你才能见到真相。芸芸众生,他们过失在哪里,你才真的明了;明了之后,你才有办法帮助他。你说用什么方法?到你明了的时候,方法你自然就显示出来。决不是想一个什么方法,设计一个什么方法,没有。想一个法子,设计一个什么,统统是错误,肯定与性德相违背。第六句:
【或名无所作。】
『作』是造作,前面讲见解,见解是所知障,造作是烦恼障,都是在造业。所以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作不作?作。他为什么要作?为此时此处没有觉悟的众生,为他们。所有一切设施造作,都是暂有,不是永恒。真的就好像舞台演剧一样,布置舞台,做这些布景,这是这一场戏需要用的,这一场完了,马上就撤换;另外一场,那个景就不一样。它不是固定的,活的,时时刻刻在变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我用舞台剧来做比喻,诸位想想这事实真相。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的,古德所说「人生如戏」、「梦幻泡影」,这话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不能当真。当真,你就苦了;当真,你就有罪受了;当真,你就造业了。所以这里头只有因、缘、果,永远在转变在相续在循环,这是事实真相。没有一样是常住的,没有一样是永恒的,除了法性。
法性不是生灭法,法性是什么?法性是自己的真身。法性何以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