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用心意识,他的心不定。心意识是动的,阿赖耶也是动的,第六意识分别是动的,末那的执著也是动的,它不是静的。由此可知,止最重要的,止心意识的作用。我们现在讲转识成智,这不是容易事情,先要能控制它的起用。第六意识分别,我把它分别尽量减少;末那执著,我也把它的执著,尽量的限制它。阿赖耶的落印象,我也要限制它,尽可能少落印象。少落印象用什么方法?对於一切事情看淡一点,不要认真,你的印象就弱;愈认真印象愈深刻,不要认真,若无其事,这印象很淡薄,这个样子功夫渐渐得力。
等到功夫熟透了的时候,这个境界就转。末那转成平等性智,於一切法没有分别,真的没有分别,为什么真的没有分别?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毕竟空,一切法不可得,还有什么分别?真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转成平等性智,没有分别就把第六意识转成了妙观察智,这两个一转,阿赖耶就转,阿赖耶是果上转,这两个是因上转;换句话说,这两个转了,前五识跟阿赖耶也就转,阿赖耶转成大圆镜,大圆镜是什么意思?无所不知,前五识就转变成成所作,成所作是什么意思?无所不能,那这就圆满,最低限度你是法身菩萨,超越十法界。这个道理我们懂,方法我们会吗?
道理懂得,方法会了,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在哪里?烦恼习气你止不住,你放不下,这时候怎么办?夏莲居老居士说就是读经,这有道理,为什么放不下?你所知、你所解的不够透彻,真的知道透彻,自然放下,所以知难行易。生生世世我们是在知上打转,知透彻,行是一念之间,那个念头换了,问题解决。凡夫成佛刹那之间,确确实实哪个成佛不是刹那之间豁然大悟,所以行易。但是那刹那之间很不容易得到,原因在哪里?你不能彻底放下,你还有牵肠挂肚的事情,那都是迷惑颠倒,都是分别执著。所以你要是碰个明白人,明白人说老实话:你何苦来?你原本是一个清净自在佛,你怎么搞得这么可怜?从你本来面目上看,你是寂静,你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可惜的是你不守自性,是你随顺烦恼,病根就在此地。我们再看下面一句:
【或名胜智。】
『胜』是殊胜,『智』是智慧。道谛是最殊胜的真实智慧,道谛就是佛、菩萨教导我们所有一切修行的方法,断烦恼的方法,破迷开悟的方法,离苦得乐的方法,断恶修善的方法。再说,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是最殊胜的真实智慧。问题是世间人迷失了不知道。如果一旦要知道、发现,肯定是把世出世间一切法舍掉,放下,他一定欢喜取这个方法,学习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渐渐的,他在这个世间过最殊胜真实智慧的生活,超凡入圣。
最殊胜真实智慧的生活,是不是大富大贵?不尽然,富贵穷通与这是两桩事。大富大贵,给你说那里头还有苦,为什么?患得患失。最胜真智的生活里面没有苦,像前面所说的,心清净,身清净,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得失,没有烦恼,无往而不自在。你说富贵,他很自在;你说贫贱,他也很自在,世间人所看的,跟他不相关。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入这个境界。谁教他的?老师教他的。夫子所教的东西,真正能够接受明了的就他一个,所以孔夫子常常赞叹,谁学到了、学会了?颜回,可惜短命没有能传他的道,但他自己得受用。从哪里看?他不为境界转。
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他非常快乐、非常自在。这样贫苦的物质生活无动於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常生欢喜心,为什么?法喜充满,那个喜悦是殊胜智慧的流露。普通人得不到,普通人所生的是烦恼。以后真的有一个人不亚於颜回,什么人?禅宗六祖惠能,惠能的生活很苦,天天去打柴、去卖柴,学了佛之后,投身到五祖门下,在碓房里面天天舂米破柴,我们今天讲做苦工。他个子小,舂米需要分量踏那个碓,身体小,人瘦轻踏不动,他用一块大石头绑在腰上增加体重来踏碓,他很快乐。
黄梅,五祖的道场人众不少,最快乐的那就是他一个。所以我们看到颜回之乐,能大师表现出来。他那时候年岁不大,二十三、四岁,他在黄梅八个月,离开的时候,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二十四岁,接受衣钵,还没有剃头,我们现在讲居士,没有剃头,他剃头是印宗法师给他剃的。所以那个时候传的是什么?传的是道,五祖的传人。接了衣钵之后,很辛苦,多少人想害他把衣钵抢回来。你就想想看,五祖的道场,这是真正明心见性的祖师,他道场里面那么多大众不听他的话,争名夺利,大众心目当中,他们有个大师兄神秀,神秀的法缘不错,能得到大众的拥护。如果五祖把衣钵传给神秀,没事,不会有任何人反对,传给惠能,他算什么?他哪里能跟神秀相比?可是五祖偏偏把衣钵传给惠能,没有传给神秀。
神秀毕竟在五祖那里学了那么多年,有一点道德,他没有嫉妒,没有发动大众去对付惠能,大众是出於自己的妄想执著,倒不是神秀来挑唆,神秀对六祖反而还相当尊重,这不容易。所以以后有这个机缘跟朝廷接触,他还向朝廷推荐惠能是传五祖衣钵的,是真善知识,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神秀跟能大师他们两个互相赞叹,没有听说他们两个互相闹意见、互相毁谤,没有,这叫道德之士,互相赞叹。各人接引各人有缘众生,在《坛经》里面我们看到,神秀大师接引大乘根性的人,惠能大师接引是上上根性的人,都是好老师。等於说一个是博士班的老师,一个是大学老师,再次一等中学老师,都是好老师,很值得我们学习,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我们看经、研教,对於这些地方不能不留意。要常常反省,常常检点,习气、毛病、过失完全集中在自己一身,我自己一身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非清净法身。我这一句话你能不能听懂,你要听懂,你就很有受用。我再老老实告诉你,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没有毛病,这句话不是我发明的,蕅益大师就常说「境缘无好丑」。境是环境,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我们今天讲环境有顺境、有逆境,人缘有善缘、有恶缘,我们都是这样说法,蕅益大师不是这个说法,蕅益大师说:境没有顺逆,人缘没有善恶,顺逆善恶从哪里生的?从自己心里生的。这个话说绝了,说得太好了,比我说的高得多,我不如他。
我怎么说?我说「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我这样说的。你们想想看,我这个讲法跟蕅益大师讲法,差一等,他比我高,他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这就是像什么?要以禅宗那个比喻来说,蕅益大师像惠能,我这个见解像神秀,我还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人家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是我这个能度中下人,决不是上上人。蕅益大师对的是上上人,无比殊胜真实智慧,我是在修道位,他是在证道位,要懂、要明了,要不断的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二三卷) 2003/10/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23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五段,苦灭道圣谛最后一句看起:
【或名能了义。】
『了义』也称为第一义,是究竟明了,这是在灭谛里面,那是如来究竟的果位。在因地,这是菩萨道,一乘了义的菩萨道。经典里面也称之为一佛乘,像《法华》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究竟了义,古大德公认的是《华严》、《法华》,一乘圆教,了义当中的了义。但是古大德又告诉我们,《华严》、《法华》最后都导归极乐,於是净土三经也就变成了义当中的了义。三经里面受持最为广泛的,普遍为上中下三根所喜爱的,无过於《佛说阿弥陀经》,真正是简要详明。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那真的是了义当中的了义,究竟了义的大法。这个我们要有智慧、有能力认知,然后你自然就知道选择,欢喜修学。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得生弥陀净土,我们的大事因缘真的就圆满。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到这里是告一段落,往后不再搞。再到这个世间来,那是乘愿再来,是来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道谛也名称为「能了义」,这个名词意思还是很深。
能了义相对的是不了义,什么是不了义?世间法不了义。世间也有不少胜妙之法,但是它的终极目的是生天。有一些世间人误以为生天就是了义,把四禅天、四空天误认为是般涅盘,这在佛法里是不了义。「了」是真正明了,「义」是世出世法里面的事理。确实,诸佛菩萨决定不多事,所谓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看到一等聪明的众生希求究竟了义,希求真正的菩提涅盘,而不能证得,这样自自然然感动诸佛菩萨。所以众生的念头、意愿能感,诸佛菩萨应现,示现在世间,来到世间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众生圆满达成他的愿望。这桩事情必须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只有佛菩萨证得,为什么?他们真正转识成智。由此可知,不了义它的真因是不离心意识,凡是心意识所作的都是不了义。
你要问为什么不能见性?这里面的范围包括就大了。可以说世间,这个世间是讲九法界,正是今天科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之中各个不同维次的空间,全都包括在其中,这是阿赖耶变现的,唯识所变。第六意识的能力非常强大,能缘阿赖耶,能缘遍法界虚空界,就是缘不到自性。自性是什么?能现,万法、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所现。缘不到能现的,那就是不了义,道理在此地。我们希求究竟了义,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教导我们,怎样真正能做到究竟了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对了。
由此可知,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沦落在六道轮回,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佛要不跟我们说,我们永远不能够觉察到,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的思想见解、分别执著是造成生死轮回第一个业因。我们想不到,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怎么知道是假的?它是生灭法,它是有为法。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是有为法,能变;所变的,九法界三途六道是幻相。能变的是妄念,所变的是妄相,全是虚妄的。我们在这里面久了,误以为真实,正如同作梦,在梦中完全不知道是梦,以为是真实,依然起妄想分别执著,感得苦乐忧喜舍的苦受,一般讲是苦报,你感受这苦报。如果一旦在梦中有人告诉你,你在作梦,全是梦境。你真的觉悟,真的明白,梦可以不必醒过来,恶报、苦受没有了,苦乐忧喜舍的受都没有了。我们今天学佛希望得到的、希望成就的,这是第一个阶段,离苦,离苦就是得乐。诸位要知道离苦是离苦乐忧喜舍,只有真正了解事实真相,才能离,不了解事实真相,离不开。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要清楚。这是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
我们在此地要肯定、要认知诸佛菩萨教诲是能了义,所以这个教诲称之为法宝。佛法僧称为三宝,这里面有很多种讲法,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佛法僧,真正讲这个三宝是讲自性。自性佛宝是觉而不迷,自性法宝是正而不邪,自性僧宝是净而不染,所以觉正净就是佛法僧,这是真正的三宝。形相上是表法的,你懂得表法,你就得受用;你不懂得表法,你就迷信。觉悟,得受用深广无限,不觉,执著在形相,得的好处很有限;不能说没有好处,确实有好处,有限。这有限好处里头最重要的,是在你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了三宝的善根,这也不可思议。除了在阿赖耶识里头种下种子以外,在这一生你所得到的好处就不多,小利;也随著你的修持,你能得到多少。
刚才讲形相是表法,这个道理不能不晓得。譬如我们见到佛像,这是形式里面的佛宝用它来代表。懂得的,就是明白人见到佛像,他就想到自性觉,佛像提醒我,我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应当要觉而不迷,那你就得受用,它提醒你。什么叫觉而不迷?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很多很多,我们学的人要会抓住纲领,我们的修学就真能得受用。总的纲领是觉正净,但是怎么样学觉?怎么样学正?怎么样学净?这一展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说实话每一个法门都通觉正净。但是众生根性不相同,烦恼习气不一样,因此本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