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的?讨生活!拿一点薪水、拿一点钟点费过日子,是为这个的。敢教吗?不敢教!学生来学校里干什么?混文凭的!变成什么?大家都混日子,老师混一点钟点费,混一点薪水;学生则混一张文凭。你说悲哀不悲哀?你说这是不是可怜悯者!
  问题是你想学佛,有没有成就,完全在自己的一点善根、福德、因缘。我算是非常非常幸运,小时候父母教导,有那么一点印象,这一点印象影响了一生。这一生所遇到的老师、同学都非常善良,帮助我很多。我在苦难当中长成,年轻的时候苦头吃足了,知道学习可贵,抓到一点机会,决定不放松。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日子不是很好过的。其中也有少数人想把我赶出台中,排斥,对我很不好,有意无意都找麻烦。这时候怎么样?我到台中来干什么?跟老师学佛的。所以我只有一个观念,老师没有叫我走,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我都不走,我能忍。所以,在台中那个时候,老师在同学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老师也称赞我:徐某(是讲我)他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他肯布施,第二个好处,他能忍辱。六波罗蜜里头,我只要有这两个,我就能成功。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对待我,老师没有叫我走,我就会死皮赖脸在这里学。我那时候也跟一些同学说,我学成功之后,你们想请我来,我都不会来。我的话都兑现了。
  我这种智慧在哪里学来的?给诸位说,有一部好书《禅林宝训》,这个书李老师教我念的,老师并没有讲,叫我自己去看。那时候我还没有出家,刚刚到台中的时候,老师介绍这本书。我知道忍辱波罗蜜重要,对照《金刚经》上,「一切法得成於忍」,唯有忍耐。忍耐什么?消自己的业障,这是很深的意思,二、三十年之后,我才真正懂得;在当时能忍,但是不知道是消业障。忍,就像美国预言家凯西所说的,人的一生没有突发的事情,没有偶然的事情;换句话说,中国谚语所说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是生生世世生活在因果相续之中。这个人见到我对我很友善、对我很好,宿世有善缘;这个人看到我就讨厌,很不喜欢我,总是找我麻烦,过去生中有不善缘。所以孟子讲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善恶境界里头,要自己好好反省,过失绝对不在对方。
  孟夫子教我的,我们要学会了,对自己有大利益。为什么?灾消福就来了。别人对我不好,我要加倍对人好;别人不尊重我,别人轻视我,我要加倍尊重别人。他对我不好,消我的业障;我对他更好,增我的福报、福慧。这要智慧,就是要了解因果报应的理论与真相,要通达明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为什么我劝大家学佛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道理在此地。你学佛了,你学佛的菩提道上重重艰难,你这一生很难有成就,什么原因?你不知道因果报应。换句话说,我这一生学佛得力,说老实话,《了凡四训》是我的基础。这是我跟佛教接触念的第一本书,那是跟佛教徒接触,朱镜宙老居士。
  那时候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先生把佛经介绍给我,佛经哲学是世界上哲学里面最高的东西,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於是我对佛法就很留意。我的朋友介绍一位他的朋友,老先生,那时候大概是六十八岁,朱镜宙老居士,他送我一本书《了凡四训》。我没有看三百遍,大概三十遍有,这是真的,愈看愈欢喜。看到了凡先生他在年轻时候那些毛病,我看我统统都有,这是吸引我,我一下看很多遍的道理。他的毛病我统统都有,他的好处我还比不上。所以,这个书读了之后,自己深深反省,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存心、言语、造作,就知道反省。这个书我受益太大了!这时候还没有学佛。
  以后遇到章嘉大师,这时间都不长,都是二十六岁一年当中的事情。这时候才开始接触到佛书,佛书最早接触的,第一部读的《六祖坛经》,我看了很有味道,丁福保的笺注,那时候是一本线装书。我好像是第一次休假,公家服务有休假制度。第一次休假的时候有两个星期,我到台中,住在我父亲一个老朋友的家里。他的书架上书很多,我看到有《六祖坛经》,有笺注注解的。我在他家住一个星期,就把这本书念完了,念了很欢喜,很有味道,似懂非懂。以后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问我:为什么想到学佛?读过些什么东西?我就跟他讲,我看过《了凡四训》,看过《六祖坛经》。章嘉大师摇摇头:《六祖坛经》太深,你看不懂。他说我看不懂,我自己以为很懂。
  我去见方东美先生,方东美先生问我,我也是这样告诉他的。方先生马上就摇头,他说:六祖惠能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惠能以前,没有惠能;惠能以后,也没有第二个惠能。那是一步登天,你登不上去就摔死了。所以他告诉我,这个不能读、不能看,他介绍我看法相、看唯识。他说唯识、法相是渐教,像爬楼梯一样,你爬高一层,得一层受用。於是我听了老师的话,找法相的经论来看,经论看起来还勉强能懂;再一看注解,就跟看天书一样,完全看不懂。这时候才想到,你看这两个大善知识说《坛经》太高太深,我看起来有味道;说法相给初学的,中下根初学的,我看不懂。
  好在那时候遇到困难,那时候真的相宗的东西太深了,正好在那个时候香港印《太虚大师全书》,这个好,白话文的。所以我就请了一套《太虚大师全书》,他一个月寄几本来,我就看这些东西。遇到疑难的,每个星期天跟章嘉大师见一次面,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跟大师三年,佛法修学的基础在他那里奠定的,打了很好的基础。他老人家走了,往生了,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我到台中是朱老介绍的。朱老跟李老师是好朋友,他们两个同年。我遇到这样一个善知识,十年。
  如果不能够忍辱,没有善巧方便,许许多多的障碍你怎么能突破?我所遇到的障难,比你们不晓得多多少倍?我都能突破,若无其事,决不放在心上。造成伤害是什么?别人毁谤你、侮辱你,造谣生事,你放在心上你就很难过,那就有障碍了。我的本事是听到耳边风,决不放在心上。我放在心上的是什么东西?我每天学的这些经教,我到台中来是干这个的。我到台中来不是搞这些乱七八糟的,我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缘分更是难得。我不是台中人,我在台中不能生根,将来一定要离开的。所以把这个缘分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也是学习成功的一个因素。别的人他们住在台中,他家在台中,老师常住在那里,今年学不会还有明年,明年不会还有后年,有的是时间。我不行!我不晓得能在台中住几天,随时可能会走,机会会失掉,所以把这个机缘看得比什么都重。所以什么都能忍,只要我在此地能够亲近老师,你给什么我都能受得了。我不会起烦恼,我要把心定下来,我学经教。
  教理、教义,这都是李老师教导我的,上上根人学什么?教理。我在台中十年,诸位晓得,老师不让我写笔记!我听经、读经,他说你要著重教理,教理通了,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个秘诀。他说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明教义。义也是理,不是完全的,通一部分的。譬如佛教十个宗,教理通了,十宗都通;教义通了,一宗通,你的一宗能通,其他的宗也能旁通。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决不是学一部经就懂一部经,那你就没有法子成就了,这叫寻枝摘叶。老师教我这个诀窍,所以学的是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的。这就是世出世法里面常讲的「悟处」,你学,你要悟!要悟,你就得要断烦恼,烦恼轻智慧才长。
  跟一切人事相处,这里头有烦恼,这就是炼心,就是你自己修行的地方。你能够把世缘看淡,你能把找麻烦的人都是我的恩人、老师,来帮助我消业障的。你这个念头一转,凡是来找麻烦的,你都会合掌,那是大善知识。为什么?我的业障就从这里消除的。没有这些人,我的业障到哪里消!他处处指责我、毁谤我,我处处赞叹他、感恩他。这个样子怎么?一年、两年之后,他不再毁谤我了,他对我很好了,我心里明白,我业障消了。如果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你放在心上,你自己在生气,那你是业障上又加业障。你还有怨恨、还有报复的念头,那就变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错了!所有冤业一现前要一笔勾销,了了!化敌为友,化怨为亲,这叫修行,这叫功夫,这是真实智慧,这样才能「得光明」!光明是本有的,恢复了,业障除掉了。 
  所以讲修行功夫,我这五十二年,年年去业障。真的业障一年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方方面面一年比一年圆融,这是你们跟我时间长的人,你们亲眼看到的。可惜怎么样?你们没有学到,要紧是要学到。但是要真正学,从哪里学起?我是得力於章嘉大师的教诲,从「看破、放下」学起,你们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看破、放下」,我又讲得好清楚、好明白,最初方便,入门,从什么地方入门?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从这里起。你还有控制的念头,你还有占有的念头,就难了,你的业障不容易消除。虽然你自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德能,不容易现前,你障碍去不掉。所以聪明人要在这里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中国古人讲「克念作圣」,能够克服自己烦恼习气的,你才能超凡入圣。
  所以外缘,我说的很多,都是善缘。为什么?帮助你提升境界,那不是善缘是什么?但是你要记住,善缘、顺境,不能有贪恋。人在这个境界里头容易生烦恼,起贪心,就是贪痴,愚痴!被顺境蒙蔽,希望控制,希望占有;控制是痴,占有是贪,你起这个烦恼。逆境、恶缘,很容易起什么?起瞋恚、起报复,瞋痴,这就错了。许许多多修行人,境界现前的时候,总是堕在贪痴、瞋痴,自己错了!缘里头没有过失,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所以孟夫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正确,圣人都是这么修的,他成功了。我们只要能记住古圣先贤重要几句话,一生在生活当中奉行,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认真努力学习,就克己转凡成圣。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真修行、真功夫,果德就是性德现前,智慧光明现前,德能福报现前。因为它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必去求。要求的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如此而已。
  你再要仔细观察,所有修行失败的,怎么失败?修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这就失败了。跟诸位同学说,你就是生到天上也失败了,你没有出六道轮回,天福享尽了,还是要往下堕落。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明白人,一定会记住佛菩萨的教诲,「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随缘消旧业」最有效的方法,就在顺逆境界里头修忍辱波罗蜜,在顺逆境缘当中修普贤行。普贤行是「礼敬诸佛」,我对别人尊敬,不求别人对我尊敬;只知道我对人要尊敬,我对人要赞叹,我对人要供养,我自己要忏悔业障,这样的人是真的有善根,他的善根、福德现前了。佛菩萨看到欢喜,护念、摄受;龙天善神看到你欢喜,恭敬、护持!我们一般讲的拥护,你得一切善神拥护;换句话说,纵有魔难,你会很平安度过,诸佛护念你,善神拥护你。
  诸佛菩萨、一切善神没有私心,他为什么护念你?为什么拥护你?你走向光明的方向,你走向光明的道路,你觉了,你不迷了,你在境界里头不被境界转。什么叫被境界转?好的境界生贪恋的心,你被境界转了;恶的境界里面你生瞋恚心,你被境界转了。境界不转人,是你自己用错了心。所以,会的人,会修的人随缘消旧业,随顺顺境,随善缘,消什么业?消悭贪,消愚痴,消这个业。逆境里面、恶缘里头,消什么业?消瞋恚,消愚痴。说穿了,不就是消贪瞋痴!贪瞋痴从哪里断?就从这两个地方断。你用恶对我,纵然陷害我,没有瞋恚,没有报复。不但不瞋恚、不报复,这是消业,消贪瞋痴,我还恭敬赞叹、感恩,那是什么?那是增长福慧。顺境里面感恩恋德,《普贤行愿品》五十三参上应当去学习恋德,感恩恋德,不生贪恋。
  善财童子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自己要会学,要能把它落实在自己生活、自己工作、自己身边环境一切人事物之中,我学会了。这个学会了,好!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愈来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