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名词也是集谛的名称,看来集谛什么样的名称好像都能讲得通,这里头意思就很深了。『著处』实在是没有,世尊在《金刚经》上教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著处」就是住,这是真正修道人一个关键的问题。
  须菩提尊者在般若会上代大家向世尊请教,他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一个是「应云何住」。第一个问题,这个心是妄念,这是我们每个人现前的事情,妄想太多了,妄念纷飞,怎么能把它伏住?伏不住,肯定就是随业流转,这就苦了。三途六道真正的原因就是这个,妄念太多,把一真法界变现成三途六道,这一真法界扭曲了。所以真正修道人,他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怎么样能把妄念伏住?第二个问题「应云何住」,我们的心要放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释迦牟尼佛为大家讲了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这一本大乘法。
  如果这两个问题,当机者是净宗法门的话,这个问题好解决。「云何降伏其心」?「南无阿弥陀佛」,你说对不对?比《金刚经》上简单多了。用一句佛号把你所有一切妄念伏住了。念头才起,立刻就转变成「阿弥陀佛」,不管这个念是善念还是恶念,不要去管这些,都不相干,把念头赶紧转变成「阿弥陀佛」就对了。心里头只有这一个念头,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所谓说是「以一念止住一切念」,这个法门妙极了。八万四千法门当中第一法门,简单容易。这是念佛功夫得力了,什么叫得力?这就叫得力,这就叫会念。凡是佛号伏不住烦恼,口里念佛,心里还胡思乱想,这是古大德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那是什么?不会念,功夫不得力。
  如果你要问,心要安住在哪里?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你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上,你这一生大事圆满了,肯定往生,这就叫「忆佛念佛」,果报上,「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须菩提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他是对那些研究「教」的人讲的,释迦牟尼佛讲了一大堆!对念佛人讲太简单了!比那个殊胜多多,高明多多,简单、容易、稳当多多,这就是净宗不思议法门。那现在问你,你是愿意找麻烦,你还是愿意走这简单的道路?各人志趣不相同,有人喜欢找麻烦。我喜欢简单,尤其是年岁大了,年岁大怕麻烦、怕繁琐。人到中年之后,尤其六十岁是进入晚年了,晚年之后再不能搞繁琐事情了。为什么?时间不多,太繁琐了怎么能得力?愈简单愈好,愈容易愈好。年轻人要走这一条路,他真有福报,那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他不是普通人。
  一般人到年老了才回心转意,把从前所学的东西放下。我在早年在台湾屏东讲经,东山寺圆融法师,这早了。遇到一位老居士,我也跟他很熟,他那个时候八十多岁了,学佛学了几十年,参过禅,学过密,学过教,学的东西很多。他来告诉我:净空法师,我现在这么大的年岁,想想从前所学的都用不上力。我说现在怎么?现在我专门念佛,一天念三万声佛号。他住在乡下,他每天在乡下原野散步,走一步念一声佛号,一天走三万步,念三万声佛号。对了,这对老年人,运动好,有好的运动量,心能够专注在佛号上,没有杂念,身心健康,虽然是八十多岁,精神体力很好。这位老居士大概现在也不在了,现在要在,就一百多岁了。
  著处要不得,但是世间人,好像没有个著处,他的心就不安;心不安,身就不安,所以总要找一个著处。这是个错误的想法,在佛法里面讲这是妄想。佛在《金刚经》上的开示,我们要常常记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生觉悟的心。如果有个住处的话,你的心就迷了,心就不觉。觉心决定没有住处,迷就有著,迷著,觉哪里会有著!破迷开悟真不是桩容易事情。我们这一生真正好因缘,是因为自己没有道场,没有著处,真的是云游四海,处处为家。到一个地方,人家邀请我们去讲经说法,时间长一点,这一部经讲两、三个月。时间短一点的,讲个十天半个月,讲完了就走路,别的地方又来邀请。所以没有家,处处随缘,处处不执著。因为我们一生都是作客,中国古人的教诲,客随主便,我们彼此才处得欢喜,才融洽,结个好缘,下一次他还会请我们。如果我们不能随顺,处处要坚持自己的方便,人家会感觉得这个法师很难侍候,下一次别请他了,你的缘只有一次,下次就断了。所以,要跟一切众生结善缘,那就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几十年过的是这个生活,所以对於住处、对於家的观念非常淡薄。
  现在到了澳洲,建这么一个道场,好像自己有个住处了,你们都会有这个想法。那我,我一想今年七十七了,还能住世几年?活什么一百岁、两百岁、三百岁,那是你们的妄想,我可不是这样想法。我的老师章嘉大师,他老人家走的时候六十多岁,六十四还是六十五。方东美先生七十九岁走的,只有李老师寿比较长一点,他老人家是九十七走的。这要真正警惕到,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你对这些产业房地还有留恋吗?中国谚语讲得好,「千年土地八百主」,这句话是个觉悟的话,你以为你能有?你看现在人家买个土地,买个房子,先要问问这是多少年的。澳洲都是永久的,像在新加坡有三十年的,有五十年的,好像还有九十九年的,最长的有九百九十九年的,还有这样的,也有一个是永久的。
  所以,你要想想你能活多少岁?像我们这种年龄,三十年就足够了,再过三十年,这一百出了头了,想想不太可能!这些妄想执著你要看穿,假的,不是真的,於是对於世缘自自然然就看淡了,什么重要?提升灵性重要。所以要多想想,佛菩萨常常教导我们,劝勉我们,你要想著什么能带得走?什么东西带不走?带不走的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计较!随缘就好。带得走的要认真!什么能带得走?断恶修善带得走,积功累德带得走,接受经教的薰习带得走,念佛往生带得走,这些地方要用功。世间自私自利带不走,身体将来也是要归毁灭,我们看到人走了,送到火葬场,一把火烧成骨灰,一点点。后人对你不错,他拿去当纪念,他将来也走了,谁纪念你!
  我每天跟你们一起在餐厅里头用餐,这个餐厅「韩瑛堂」,四周围都悬挂著早年的照片。我很清楚,我在一天,我是纪念一天。我不在了,你们底下这一代还会纪念她吗?靠不住!纵然你们底下这一代跟她还相处过几天,还有一点感情,再下一代不可能了,那个情分没有了,谁要挂你这些东西?你细细观察,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今天这样做,教育的意义很重、很深!教导世人知恩报恩,教导世人不可以忘恩负义。知恩报恩是性德,忘恩负义是违背性德,是错误的,点点滴滴无不是诸佛菩萨、圣贤的教诲。我们对於过去的人念念不忘,对於现前的人,当然有恩、有德、有情、有义。
  我们在这个世间能化解众生的怨结,能化解许许多多的矛盾,帮助这个社会安定,众生和睦相处,以恩德、情义互相对待,这是佛菩萨教诲的落实,圣贤教诲的实现。我们这一生,接了老师这个棒子,我们做到了,尽到了这一分责任,尽到了义务。这个棒子将来交给后人,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我跑完这一程,后人接这个棒子。所以,在现在这个年龄什么最重要?帮助接棒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使命。接棒人在哪里?我没有看到,到今天还没有遇到。诸位同学要晓得,我要是遇到了,我会全心全力帮助他。
  接棒人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没有自私自利,就是我常常讲的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贪瞋痴慢,真正放下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对於一切人事物的占有,这样的人有资格、有条件来接这个棒子。如果不具足这个条件,他不学佛还好,学了佛之后,造业更重。业习烦恼,他会破坏佛法,随著他自己的喜怒,随著自己的好恶,有意无意扭曲佛法,就像《楞严经》上所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误导众生,误导社会,断许许多多众生的法身慧命。你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为贪图自己那么一点点的利益,这个利益不外乎名闻利养,不外乎五欲六尘的享受,他造业了。他不是兴佛法,他在灭佛法。当然这里面各人因果,各人承当。
  真正佛弟子,真正圣贤之徒,徒是学生,古人常讲「作圣之徒」,我们要作圣人的徒弟,他自自然然不一样。起心动念,他一定想到父母,要对得起父母;他一定想到老师,要对得起老师。要为父母争光、争面子,不能叫父母含羞,不能叫父母见不得人,所以他起心动念不敢不善。念头不善,行为不善,人家骂他父母,怎么会生出这个孩子出来?所以,孝养父母的人不敢做坏事。尊师重道的人,不敢做坏事,做了坏事怎么样?对不起老师。所以圣贤的大道都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诸位都晓得,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的学生向四面八方传道、弘法、教学,散布很广。唯有传到中国这一支,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其他许许多多地方都没落了,什么原因?好像我们现在植物移植,水土不服。中国的水土对他非常适合,文化的水土。中国古圣先贤教人孝亲尊师,佛法是师道,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到中国来,藉著中国古圣先贤的基础,它很顺利、很容易在这儿生根,开花结果,比印度还要殊胜,有过之而无不及,道理在此地。传到其他地区,其他地区文化里头没有孝亲尊师,所以传到那个地方几十年,一、两百年,没有了,道理在此地。
  由此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圣教要想在这个世间发扬光大,要想普遍利益这个世间一切众生,从哪里做起?净业三福。我们为初学,特别是在国外,人家要问你,佛学教你什么?经典这么多,浩如烟海,佛教你什么?你只要答「净业三福」就对了,没有不契机的。佛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跟世间所有国家民族圣贤教育完全相同,跟所有宗教典籍里头教信徒的理念也相同。
  从这个基础上再提升一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受持三皈」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教给我们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觉正净。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修行的方法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什么?都是修觉正净。如果他的方法不是觉正净,就不是佛法,是觉正净就是佛法,不管这个人是不是佛教。他要不是佛教,他修觉正净,佛承认他是佛法,佛门广大,不执著。只要我们走的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志同道合。不一定你要是真正佛教徒,又受过什么三皈依,受过戒,不是的,那是形式,那不重要。重要是你真正返邪归正,你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觉而不迷;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正而不邪;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净而不染,佛承认你是真正的佛弟子。
  「具足众戒」,跟一般人讲,不要讲得太多、太复杂,讲了太多太复杂,把人愈讲愈糊涂。你只讲一个五戒、十戒就好了,十戒是沙弥十戒。威仪就是守法、守规矩、守法度。规矩、法度在现在这个世界,每个地区不一样,每个国家法律都不相同。我们进入哪个地区,哪个国家,一定要遵守这个国家的法令规章,绝不违背他们的风俗习惯,这样很容易跟大家相处,宾主融洽,欢欢喜喜。如果你要不遵守,这当中就有矛盾,就产生对立,就会制造纠纷,那就错了。所以中国人讲「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中国古礼「入门问讳」,你到人家家里先打听打听,他家里忌讳什么?他所忌讳的,不能说、不能做,避讳,避免他的忌讳。
  再更进一步,这是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是高层次的,接引初机,前面两条足够了。你这样介绍佛法给人,叫皆大欢喜。最简单的、最扼要的,八个字,「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问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跟所有一切宗教教学的理念都相同,一点都不违背。所以,佛教是慈悲的教育,慈悲就是爱,爱的教育,爱的教学,教我们怎样用爱心,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万物。方便是什么?方便是表达你的爱心,落实你的爱心,方是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表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