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用,心平气和。我们一般世间人讲某人有修养,某人宽宏大量心平气和。
  所以你所学的,你所修的,你所成就的,在哪里?我常常讲,在你面孔上,在你身体上,在你言语,在你一举一动。这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那用这个名称,就是你「无我」达到什么程度。有我就是有傲慢,有自私,有迷惑,有贪爱,这是佛在经上讲的,讲这些干什么?叫我们自己反省,我们还有没有这些毛病。有,那你就不是菩萨,为什么?你四相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金刚经》上,「即非菩萨」,你不是菩萨。你虽然受了菩萨戒,假菩萨,冒名的菩萨,有名无实。如果真正做到了无我,他是真菩萨,没有受过菩萨戒,诸佛菩萨承认他,天龙护法肯定他,不在形式,形式不重要,实质重要。
  所以修道的人,真正做学问的人,最可贵的是什么?所谓是谦虚礼让,不是忍让是礼让,欢喜向别人请教;所谓「下学而上达」,孔子表演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也是表演给我们看。「夫子入太庙,每事问」,就好像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处处向执事人请教。不是他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经里讲的机会教育。当然夫子进太庙决不是一个人,我们相信他的常随弟子,他的这些学生一定跟他一起,他这样做是做给学生看,这就是教育。以能问於不能,所谓人都有长处,都有短处,我有我的长处,他有他的长处,我有我的短处,我用我的短处请教别人的长处,这就弥补自己的短处。我自己这文章已经做的不错,他不如我,所谓「愚者百虑必有一得」。也许他看到我这个发现能够给我改一、两个字,我一看,改的是不错,是好,古人所讲的「一字师」,他改了我一个字,改得很好,一字师,这个要谦虚、要恭敬,才能做得到。这普通有这个我慢做不到,你怎么肯向人家请教?换句话说,你怎么能成就你自己的道德学问?
  佛之伟大,法身菩萨的伟大在哪里?「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经上常说。这个还讲的远,未来佛。《华严》、《圆觉》,「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真的是无我。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一切恭敬。佛门里很多仪规,如果诸位参加拜忏,你就常常看到,「一心顶礼」、「一切恭敬」。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怎么能不恭敬?没有成佛的,凡夫就是我一个人。「我」真的没有了,我见、我爱、我痴、我慢真的没有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菩萨如是表演给我们看。你看他参访善友,善友是谁?这五十三个代表,表法的代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
  总而言之,见到人都是我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是我的老师。他的善言善行,我跟他学习;他的恶言恶行,提供我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要有,马上改过来;我要没有想到,这个恶的言语不可以有,这个恶的行为不可以有。所以善人恶人统统是善知识,统统是老师。这个老师从正面教我,那个老师从反面教我,我眼光当中老师是平等的,平等的恭敬,平等的受教。这里头有一个差别就是正面教导我的赞叹,负面教导我的就是没有赞叹。感恩的心是平等的,供养的心也是平等的,善财教我们的。
  五十三参就是我们从早到晚,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这当中这就是五十三参,你所接触的不都男女老少吗?善财童子是这么成就的。这个社会上,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什么人都接触,都要向他们学习,所以叫历事炼心。顺境逆境、善人恶人统统要接触,在这里头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你统统见到,统统接触,这是智慧、明了。接触之时,心地清净,如如不动,那是戒定。所以人家戒定慧在哪里修?在生活里头修,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修,从早到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上修,从来没有一分一秒中断过,所以他一生圆满无上菩提,他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一生成就,这就是教给我们一生成就修行的方法。
  「入法界品」,不可思议,名副其实,确确实实做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他不是在经教里面成就的,不是在讲堂里成就的,不是在念佛堂、大殿上成就的,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成就的,但是这个道理方法确实是在讲堂成就的。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学生,文殊菩萨代表智慧,那么你就晓得他是谁的学生?他是般若智慧的学生,智慧不能离开经论,把经论的道理明白了,经论里面的方法学会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现在我们讲落实,落实在你日常工作里头,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落实在六根接触六尘,统统用上那就叫五十三参。
  五十三不是数字,密宗里头代表大圆满。《华严》显密圆融,用十代表圆满,显教,用五十三代表大圆满,密义,所以这个经称作根本法轮,道理在此地。古人说世尊一代时教,他教学的方法把它归类十二种方法,称为十二分教,十二分教统统圆满具足,《大方广佛华严经》。像我们念的,普通念的《佛说阿弥陀经》,这是最常念的,《阿弥陀经》在十二分教里只有两分,一分是无问自说,一分是长行,它里头没有偈颂。「往生咒」是附加上去的,不是这个经上的。古来祖师大德为什么把「往生咒」加上去?加上去就显密圆融,取这个意思。但是不像《华严》,《华严》里头有咒,有密咒,所以十二分教统统具足。
  我们今天读到这个究竟果德的名号有「无我」,就要常常想著怎么样与果德相应,容易契入。果德就是性德,性德里头无我。有我,违背了性德你怎么能够契入?下手的功夫,世出世间圣贤都教导我们,先要把它看淡。为什么?这是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不容易断掉,你能看淡一分就有一分的利益。像《礼记》里头所说的,世间圣人知道,我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哪里能断掉?所以就劝你,傲不可长,就好,不要再增长,这世间法不出六道。那佛为什么叫你要断贪瞋痴慢?因为他要出六道轮回。目标不一样,所以要求不相同,这一点我们要明了。
  贪瞋痴慢是六道轮回之根。我们念佛往生,叫带业往生,有很多人误会,把意思搞错了,这贪瞋痴慢我可以带著去,我念佛也能往生。结果他念佛不能往生,他把这一句话意思搞错了。带业,只带业习种子,不带现行,你可不能误会。种子习气没有断。但是这个种子习气,现在你念佛的功夫好,你修行的功夫不错,你能够伏住,把它压住,这样行,也就是说你不能天天发作,你要发作的话,不能往生。所以净宗同学知道,人死断气之后八个小时不能碰他,他是躺在床上什么样子,就随他,一点都不要碰他,甚至於告诉你,他的床铺都不能碰到。为什么?怕他生烦恼,人是断气了,神识没离开。阿赖耶识「来先去后作主公」,我们中国人叫灵魂,他灵魂没走,他有感觉,你碰他,他生烦恼;那一生烦恼,就把他那个业障起现行,他生气,他难过,好了,这往生机会断掉了。这个时候是关键的时候,你就想想看这多可怕!
  我们自己好好的修了一辈子,临命终时遇不到善友,遇不到善缘,你的家亲眷属又哭又闹,又要摸你这个,又要那个,你怎么办?所以净宗的临终关怀非常重要。除非什么?除非你自己修的功夫真不错,你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没有丝毫病苦,说走就走,站著走,坐著走,那行,不要人家什么临终关怀,不需要助念,不需要别人帮忙。这种人是什么?这种人平常就放下,而且放得很干净,所以他走的那么潇洒,走的那么自在。凡是这样走的,品位不低,纵然见思烦恼一品没有断,凡圣同居土上三辈往生,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大概都是这个位次。如果他见思烦恼断了,他生方便有余土,不在凡圣同居土。所以要放下,放下我见,放下我爱,放下我痴,放下我慢,因地心与果地觉相应。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鲜少世界苦灭圣谛第四句:
  【或名无自性。】
  『无自性』,我们在佛经、祖师大德的语录文字里面常常看到,可能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在这个地方遇到,出世法果德里头也叫「无自性」。出世间法如来究竟的果德,实在说也是自己真如本性的果德,「无自性」。先要知道什么叫自性?这个性是体的意思,万事万物有个自体,好比我们这个人,人总是执著这个肉身是自己、是自体。有些人说这个肉身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心是自己。连西方哲学家也说「我思故我在」,那他把什么看作自己?我能够思惟、能够想像的这个是我,能思惟、能想像这绝对不是肉身,肉身没这个能力,这个看法比一般人就高明多了。那是不是事实?不是。我们现在能够思惟想像的是什么?意识。第六意识,思惟,第七识,执著,我们常讲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是意识,第六叫意识,第七叫意根,执著是意根,分别是意识,合起来我们都称作意识。能够分别执著想像的,这个不是自己。
  在佛法一般讲,就凡夫这个境界里头来讲,讲阿赖耶是自己,这是随顺凡夫的说法,俗谛的讲法。为什么说它是自己?它来先,投胎它最先来,人死的时候它最后走。这经上说得很清楚,人走的时候,最先走的是见闻觉知,这个身体麻木没有知觉了,眼看不见,耳听不见,鼻不能呼吸;眼耳鼻舌身,这叫前五识,前五识不起作用了。前五识不起作用,第六、第七起作用。到第六、第七也不起作用,这个时候就是医生宣布死亡,阿赖耶起作用,阿赖耶没走。一般讲人断气之后八个小时,阿赖耶才走。而实际上,有的阿赖耶要等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他才走,不一定。总而言之,十二个小时是比较安全的,八小时,他有没有离开还是未知数,超过十二个小时,大概都走了,都离开,这个时候你动他的身体没有关系。所以它是来先去后,唯识学家讲这是主公,它做主。世间人把这个当作自己,这就相当高明,不把身当自己。
  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灵魂,婆罗门教里面称为神我,他们认为这是自己,《易经》里面称为游魂。《易经》讲「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两句话说的高明,跟佛法相应,但还不是自己。在佛法讲这是自性在迷的状态之下,不觉,所以他在六道里头轮转,这个身没有了,他再去找个身,去投胎,又去找个身;投胎,自己做不了主,这个很麻烦,什么人做主?业力做主。没有自性以为有自性,这就是前面讲无我,他要去找个我,以为有我。人要说到无我,害怕了,无我,还得了吗?无量劫来执著有我,现在你跟他讲无我,他怎么能接受?讲到无自性,不能接受。
  无自性的性就是真性,执著有一个自性就不是真性。实在讲,不是真性,它体是真性,你不知道它是真性,你以为它是自性。阿赖耶识觉悟了就叫真如本性,迷了就叫阿赖耶识,同一个体,一桩事情,一个觉,一个迷;一个误以为是自性,一个明白了的时候,无自性,无自性才是真正的自性。你要是给它加个名字,加个自性,你迷了,它没有名。连老子都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真如自性没有这个名字,那佛为什么说这个名字?不说这个名字则不好说话。所以所有一切名相,自性是个名相,无自性也是个名相,你要从名相里头去悟入真实,千万不能执著。佛说自性,你执著自性;佛说无自性,你执著无自性。真正真如自性里面,自性、无自性统统没有,那才叫你真的明心见性。《六祖坛经》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自性是一物,无自性也是一物;菩提是一物,涅盘也是一物,只要你建立一个名称,迷了。
  《楞严经》上讲,富楼那尊者问释迦牟尼佛,无明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无明?佛只讲了八个字就把这个问题解答了,「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就是你在觉知上建立一个名词,岂不是跟老子讲的「名可名,非常名」一个意思。宇宙之间哪有名字?没有名,名完全没有。相,相是假相,幻相,梦幻泡影,不是真相。有没有真相?没有真相,全是幻相,刹那生灭。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里头说过多次,相是幻相,名是假名,为了教学方便说这些名字。
  所以你怎样才能悟入真实?马鸣菩萨讲得好,你听经,听了会开悟,恍然大悟,入佛境界。入佛境界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还是个名词。马鸣菩萨教我们,「离言说相」听经,听经不要执著言说;「离名字相」,这么多的名字知道它都是工具,它都是一种方法,教学的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