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拉巴文明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但当时大多数人仍然是村落里的农民, 

                                                                      ① 

  也就是说哈拉巴文明是建立在印度河流域农业和牧业的基础上的 。 

        (1)农业作物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作物以燕麦为主。燕麦首先出现在次大陆的西部。据 

  研究,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燕麦出现在公元前8000年的西亚,在那里已找 

  到野生的燕麦。印度次大陆的燕麦有可能是从西亚引进的。 

       哈拉巴文明的农业作物很可能以燕麦和麦子为主。麦子是一种矮杆的品 

  种,原产地也是在西亚,大约在哈拉巴文明时期传入印度的。 

       稻米有可能是在印度本土培育出来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上出土过稻米 

  的标本,柯尔地哈瓦遗址也出土过稻米标本,该遗址被吠陀时期遗址叠压, 

  碳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4530年。哈拉巴文明时期的稻米标本在许多遗址 

  中出土。印度次大陆的稻米之所以还没有完全肯定是由当地的野生稻培育而 

  成,是因为几乎与此同时的东南亚和中国华南也都出现了人工种植的稻米。 

  泰国发现最早的稻米,年代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2000年。中国浙江河姆渡 

  遗址也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稻米。稻米的祖先是蔓生在由印度到中国南 

  部以及南太平洋群岛上的多年生禾本植物,有可能在不同的地方,通过采集 

  和选择栽培逐渐培育出稻米,并且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谷类作物。 

       在哈拉巴文明的晚期,又出现了两种作物新品种 (Jowar,Bajra),都 

  属于谷类,可能原产地是在非洲。这两种作物更适于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 

  更易于耕种,所以至今仍是印度的主要作物。由于这两种作物很耐旱,耕作 

  条件可以较为粗放,没有必要完全依赖河水的泛滥,可以在更广阔的区域种 

  植。 

       豌豆、扁豆等作物被认为是在印度次大陆首先培育出来的。哈拉巴及吠 

  陀时期的遗址中多有发现。 

       棉花在哈拉巴文明时期也栽培成功了。棉花可以织成细布,软而耐用, 

  是印度历史上的主要贸易商品。虽然,4000年前的尼罗河流域也有了棉花, 

  主要作为牲畜的饲料,但一般认为,亚洲和非洲的棉花都是独立培育出来的。 

        (2)动物驯养 

       农业的产生和动物的驯养使人类的食物供应增多和稳定,并且使定居生 

  活变得可能。根据考古发掘,次大陆的动物驯养最早出现在中石器时代。公 

  元前5500年的阿达姆嘎和公元前4500年的巴高遗址都发现野生动物和家养 

  动物的骨骼。今天可以确定是南亚本地驯养的动物有带陀峰的牛、水牛和几 

  种鸟类。黄牛、绵羊、山羊、马、驴、双峰骆驼、猫和狗可能是从西北引进 

  的。 

        (3)水利 

       哈拉巴文明的经济和埃及、巴比伦一样依靠着农业灌溉。 

       早在新石器时代,南亚次大陆的居民就知道了如何引水灌溉农田。他们 

  挖掘了许多水渠,与天然水塘、河流相接,用于引水浇灌离河流较远的农田, 

  这些水渠有的是终年使用的,有的是季节性使用的。在印度河流域东南角的 

  洛塔尔城 (今古贾拉特邦内)的哈拉巴文明时期的一条人工渠道,宽7米, 



①  WheelerMortimer:TheIndusCiviliza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8。 


… Page 82…

                          ① 

  与一个大天然水库相连 。在因那姆干也发现一条人工挖的灌溉水渠,宽4 

  米,深3。5米,是吠陀早期的遗迹。 

       印度河一年一度的泛滥给两岸的农作物带来充足的水和肥沃的土壤,但 

  洪水又威胁着居民的定居生活。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已经基 

  本解决了控制洪水的问题。他们用土坯和砖修筑河堤,以防洪水泛滥。哈拉 

  巴城和摩亨焦达罗城都是建筑在洪水线以上的人工大岗上的。修筑人工岗堤 

  的材料是亿万块土坯砖和用柴火烘烤过的砖块,其工程量之巨大是可想而知 

  的。 

       至今还没有发现哈拉巴文明时期修建的水库,但在洛塔尔遗址发现了一 

  个哈拉巴文明时期修的船坞。船坞为长方形,四边都是砖砌的堤岸,西边长 

  212。4米,东边长209。3米,南边长34。7米,北边长36。4米。这是一个很 

  独特的建筑。有的学者认为哈拉巴时期能够修筑这样大的船坞,也应有能力 

  修筑人工水库或蓄水池。 

       吠陀早期的文献中记载了人工修筑的水库。在因那姆干的考古发掘也发 

  现了那个时期的水库遗址,其中一道堤坝是用碎石和泥浆筑成的,宽2。2米, 

  现存长240米。与水库同时期的还有一条人工水渠,将水库与附近的河流相 

  连接。 

       公元前500年以后,一整套农业灌溉系统才在印度斯坦建立起来了。 

        (4)农具 

       可能是由于印度河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不需要非常先进的农具就可以 

  从事农业生产。从现在已发现的农具来看,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农具比较简陋。 

  虽然在哈拉巴文明之前,印度次大陆已经出现了铜器,但是哈拉巴文明之前 

  的农民主要使用木、石、骨制的农具,带肩石锄是最常见的农具。燧石制的 

  犁头在拉加斯坦的前哈拉巴文明已经发现,说明当时已采用畜力耕田的技 

  术。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农具还是以石器为主,但是已经出现了青铜锄和青铜 

  或红铜镰刀。青铜镰刀为直刃,背部半月形。有人认为镰刀是由当地一种带 

  柄的细石器发展而来的,也有人认为这种器形的镰刀与中亚的很相似,可能 

  有渊源关系。这种铜镰刀在吠陀时期消失了。铁制农具首先出现在南方的巨 

  石文化中。巨石文化是在公元前1000年突然出现的印度半岛上,以巨大的石 

  块建造支石墓和其它巨石纪念碑为主要文化特征,公元前600年——公元100 

  年是巨石文化的兴盛时期。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文化是属于哪个种族或部 

  落的,但它与铁器时代在印度的出现紧密相关。现已发现的巨石文化的铁制 

  农具有锄、半月形镰刀、叶形镰刀,长柄弯刃刀和铲子。最早的铁制犁头出 

  现在孔雀王朝前后。 

        (5)耕作技术 

       哈拉巴文明时期的耕作技术比较简单。印度河每年泛滥时将上游的泥土 

  冲下来,农民在这种松软的洪泛土上耕作,使用很简陋的工具即可得到收获。 

  这个地区的农作物是以燕麦、小麦、粟类等耐旱品种。这种简单粗放的耕作 

  方式离不开印度河流域的特殊生态环境。哈拉巴文明衰落的自身原因之一就 

  是作为经济基础的农牧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无力开垦远离河岸的地区,更 

  无力开发恒河流域和德干高原。从印度河遗址的分布图来看,哈拉巴文明确 

  实已经发展到了印度河地区生态系统的最大限度。没有重大的生产技术上的 



①  Rao,S·R:LothalandIndusCivilization,NewYork。Asia publicationHouse,1973。 


… Page 83…

  突破,这个体系的发展只能停滞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外来文化的冲击或自 

                                    ① 

  然灾害很容易使这个文明衰亡 。 

       吠陀前期是以流动的和半流动的牧业为主,活动范围是西北地区,包括 

  犍陀罗和旁遮普。吠陀中期以后,居民冲破了印度河的生态范围,向恒河一 

  雅木拿河间,以至恒河中上游平原发展。开发河间地带茂密的灌木丛和潮湿 

  低地的丛林需要锐利的工具,新出现的铁制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吠陀后 

  期的文献记载,当时恒河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已相当发展。这个地区的潮 

  湿气候和低洼的地势非常适合于水稻生产,早期用撒种的简单方式耕种的稻 

  子到吠陀后期已发展成为精耕细作的高产水稻。由于恒河中下游的水稻只能 

  靠夏季的季风雨种一季,其它季节则种一些豆科植物增加土壤的肥力。水田 

  农业经济需要较高的生产技术,这个时期已普遍使用了坚利的铁器,并广泛 

  驯养水牛用于水田的耕耘。 《阿达婆吠陀》谈到用6条牛和8条牛连到一起 

  拉犁耕田。 



①  Allchin,Bridget :TheRiseofCiviligationinIndiaandPakista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 Page 84…

                                    3。城市建筑 



       印度次大陆居民在城市建筑方面有独特的成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 

  发掘,公元前30世纪中叶建造起来的哈拉巴、摩亨焦达罗、卡利班甘等城的 

  面貌开始被人们了解。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城市规划之规整让今天的人们都感 

  到惊叹。 

        (1)城市规划 

       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城市都经过精心设计规划,而且每个城市都使用了近 

                                                                      ① 

  千年,有很多次重建,但每一次重建都严格遵照原来的城市规划 。所有的城 

  都可以分为两部分:城堡和下城。有的城堡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实体,如摩亨 

  焦达罗和卡利班甘。有的城堡与下城相联为一个整体,只是中间有一道墙将 

  城堡和下城分开,如洛特尔城。城市规划中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其街道都是南 

  北向和东西向的,将城内分成棋盘样的格子街区。每个街区内有数座房屋。 

  排水设施齐全是印度河文明城市规划的又一特点。摩亨焦达罗城内有分布合 

  理的地下排水管道,而卡利班甘城则采用渗水井。 

        (2)摩亨焦达罗城 

       在已考古发掘的印度河文明城市遗址中,摩亨焦达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最大城市,位于卡拉奇东北约225公里处。它由两部分组成;下城在东边, 

  城堡在西边,南北长1070米,东西宽685米。下城内布满十字交叉的街道, 

  最宽的街道宽10米。住宅一般包括院子,院子周围建有4间或6间住房,此 

  外还有卫生间和厨房。有的大住宅的房间超过30间。房子都是用火烧过的砖 

  砌成的。摩亨焦达罗的地下水位不深,居民饮用水主要靠井水。很多住宅都 

  有自己的单独水井,也有公共水井,通过渠道引进不同的住宅。井壁一般用 

  砖砌,井口直径多在0。91米—1。22米之间。井口的边缘没有发现绳子磨出 

  痕迹,说明当时可能已采用了辘轳。从一些住房的墙基很厚和一些残留下来 

  的楼梯来推测当时可能已有两层的楼房。 

       摩亨焦达罗的城堡内有一些非常独特的建筑:浴池、谷仓和集会大厅。 

  所有的建筑都是用火烧过的砖建筑而成。浴池在城堡的北部,包括一组建筑。 

  中心的水池长12米、宽7米,深2。5米。水池周围是带柱子的走廊,走廊后 

  面是房间,可能是用于换衣服的。水池的北边和南边各有一组台阶,通到水 

  池里。为了防止池底和池水渗漏水,表面涂抹了一层防水的石膏。在水池不 

  远有一口大水井,通过管道与水池相连。这是给浴池提供水的井。这组浴池 

  建筑很可能是宗教场所,是为虔诚的人举行仪式性入浴典礼的地方。 

       在浴池建筑的西边是谷仓。建造者先在地面砌起 27个长方形砖造支撑 

  物,一排9个,共列3排。在砖造支撑物上搭了一个巨大的木质谷仓。砖造 

  支撑物间有一米宽的通道,这样空气可以在谷仓下面自由流通,保证了谷仓 

  内储藏的谷物干燥、通气。在谷仓北面有一凹进的台子,可能是用于装卸谷 

  物的车辆停放。 

       在城堡的南部有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在 750平方米的面积上分布着20 

  个巨大的砖砌墩台,列为4排,每排5个。墩台上有木柱的痕迹。这座巨大 

  建筑很可能是有柱子的大厅,用于群众集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