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奴隶制国家,而不像希腊晚期的奴隶社会。公元前1200年左右发生了特洛
伊战争,迈锡尼文明从此衰落,至公元前12世纪末即为入侵的另一希腊部族
①
多里安人所灭 。虽然迈锡尼的早期奴隶制社会迅速没落,但它对后来希腊文
化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希腊从后赫拉斯时期的社会中继承了很多东
西。就希腊文化的根源来说,它仍出于迈锡尼文明。
① Taylour,L。w。:TheMycenaeans,London,Thames andHudson,1964。
… Page 137…
8。爱琴文明的建筑
早在公元前2000—1700年左右的旧王宫时期,克里特岛上已产生了由农
村公社结合而成的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每一个这样的小国都有一所王宫作为
其统治中心。到了公元前1700—1380年左右的新王宫时期,克里特文化时期
的各地王宫建筑中,诺萨斯与法埃斯特的宫室建筑最为宏伟。从诺萨斯到法
埃斯特还修筑了驿路,这两处的王宫都很富丽堂皇。尤其是在诺萨斯的克诺
索斯王宫,素有“迷宫”之称。“迷宫”建于公元前19世纪。当时正是克里
特文化高度发展时期,制陶、壁画、金工、石雕等形式的工艺发展很快,同
时规模庞大的建筑活动也兴盛起来。克诺索斯王宫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总
面积达22000平方公尺。其无数的房舍、错杂迷离的回廊和楼梯,使来游克
里特的古希腊人感到这简直是一个没有出路的大陷井。他们在神话中就是这
样来描述这座迷宫的。自从伊文思对此进行考古发掘后,神话中的迷宫才出
现在世人面前。克诺索斯宫座落在一座名叫凯夫拉山的缓坡上,周围古木参
天,是一组多层平顶式建筑,有大小宫室1500多间。王宫的前门位于西南部。
一个有顶盖的宽阔的石梯引向前门,石梯两边的一排排柱子支撑着屋顶。用
来支撑屋顶的立柱都用整棵百年大树锯刨而成。为了矫正人们视觉上的差
异,这些立柱均为上粗下细,远远望去这些立柱却是上下同样粗细,显得十
分雄浑协调。穿过守门卫士的房舍,可以走到一间“鹧鸪之室”,其墙壁上
绘有鹧鸪作为装饰。这些壁画的色彩仍旧清新艳丽,以致令人很难相信是在
3500多年前绘制的。克里特的工匠们发明了一种用新鲜的湿灰泥涂画的技
术,湿灰泥干后就涂上一层薄而透明的液汁以防止褪色和干裂。灰泥是用石
灰拌成的:白色的颜料用生石灰调成,黄色的颜色料用赭石配成,深红颜料
用赤铁矿制成……。“鹧鸪之室”旁边有一间不大的房屋,里面有水池,房
屋周围备有供休息的石长凳。水池的水一直流到房屋门口的泥槽里:驮着主
人到王宫里来的牲畜可以在这里饮水。离这间房子不远有一间更大的房舍,
里面还留着一只彩色赤陶土澡盆的残片和烧水设备的遗迹。穿过一条长廊可
以到王宫的内宫,它是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的长方形中央庭院,将东宫和西
宫联成一个整体,其四周由王宫各室的墙壁围成。内宫前面紧联着几间官场
礼仪室。在内宫的西北部踏上几个台阶可以走进一间小屋,通过这间小房屋
可以到达“宝殿”,即克里特土用以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门的右边,靠北
墙有一高背的石膏宝座。王宫的地下供水和排水系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由
石头砌成的沟和陶土管组成;管的两头可以和邻管相衔接;管与管之间用水
泥牢固地联接着,水管根据一定的斜度安装。当排水设备在地下通过时,地
上的石板可以掀起来,在必要的地方进行修理。王宫的照明系统安装得极其
巧妙。克诺索斯宫有三四层。照明是通过整个建筑物从上到下的通光孔——
①
光井来解决的 。在克里特的气候条件下这种设计非常合理。灼热的阳光和彻
骨的寒风不能通过深长的通光孔透到房舍里来。设备完善的地下管筒系统,
还可以有效地疏导雨水,防止房屋受潮。
继克里特人之后的迈锡尼人,在建筑方面也有着其高超的技术,然而其
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城墙的构建上。由于在迈锡尼时代,统治者的残酷剥削
和压迫,曾经激起过奴隶、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强烈反抗。统治者为了维护
① Palmer,L。R。:MycenaeansandMinoans,London,FaberandFaber;1961。
… Page 138…
他们的权力,大力修筑坚固的城堡。现存的阿加美农城堡遗址是欧洲最古老
最雄伟的城堡。城堡的正门位于西北方向。中央大门被称为狮子门。这一宏
伟的建筑象征着迈锡尼国王的不可动摇的威力和强大。4整块巨石 (上面一
块重20吨)构成二扇门框、门槛和门的顶拱。门相当高大、能容骑兵骑马通
过,同时也很宽阔,可供战车从容出入。门的上面装饰着三角形石灰石板,
石板上刻着浮雕:两只雄壮的狮子威风凛凛地俯视着走进城门的人。门的进
口有坚固的四角形棱堡保卫着。该城的三角形周长达900米,占地约30000
平方米。城墙平均厚度6米,但有些地方达10米。城墙是用所谓“独眼巨人
叠石法”砌成:尺寸和形式不同的粗糙巨石一块块地叠起来;石与石之间接
的缝隙用泥土或小石块填塞。在最重要的防御地段,城墙则是用整齐的长方
形石块砌成,狭缝涂以泥土。城墙随地形起伏,或沿山岗蜿蜒而上,或向山
谷俯探而下,但其高度均高出地面18米。建城者非常周密地考虑到城堡被围
时的供水问题。在山岗附近的一个山谷里流着一条泉水。巧妙的地下管道将
泉水引入城堡。建于公元前15至14世纪阿该亚王的陵墓建筑,其规模不亚
于克里特的王宫和迈锡尼的城堡。这就是巨大的圆顶墓,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所谓迈锡尼的“阿特柔斯宝库”。该墓门框的上部是一块巨石,长8米,宽
5米,高1。2米,重达100吨。坟墓内部是一间圆形房舍,有圆顶石拱天花
板(其直径和高度均约14米)。石墙和天花板可以看出装饰坟墓的青铜花瓣
留下的深窝。祭拜死者的仪式在这里举行,但埋葬是在一间四方形的小室内
①
进行,一条狭窄的通道把这间小室和坟墓的圆顶部分联通起来 。
面对爱琴古代建筑物的雄伟壮丽,往往会觉得难以置信,爱琴人只是用
非常原始的技术和像青铜斧、石斧以及青铜锯等工具,竟能创造出如此的人
间奇迹。
① Taylour,L。w。:TheMycenaeans,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64。
… Page 139…
9。爱琴文明的文字
文字是爱琴文明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在世界古文字中爱琴文字自成系
统。爱琴文字包括爱琴海区域米诺斯文化和迈锡尼文化使用的文字。米诺斯
文字包括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流行于公元前19至前15世纪;迈锡尼文
字即线形文字B,流行于公元前15至前10世纪。这些文字是英国考古学者
伊文思发现并命名的,自从1900年以来,已有数千块带有象形文字铭文和线
形文字的泥版陆续被发现。伊文思对铭文研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只公布了
他所发现的文字的很少部分而且他没有将之释读成功。但是伊文思认定:第
一,这些铭文是由两种不同系统的文字写成的(一种是线形文字A,另一种
是线性文字B);第二,这两种文字都有音节特点;第三,A和B系统的许多
①
符号彼此符合 。
米诺斯象形文系由克里特原始社会末期的印章符号演变而来,约产生于
旧王宫时期中、后期,一直使用到新王宫时期初。它分实写体与线写体两种,
前者是涂写或雕划成实体图画符号;后者仅以线条勾勒图形。实写象形文主
要见于各王宫发现的印章上,线写象形文明多见泥板、家用陶器、墙壁之上,
极为简短,可能是对一些器物作的标记。大量发现象形文的地点是克诺索斯
王宫的“象形文储藏室”和马利亚王宫遗址。根据伊文思研究结果表明,已
知的实写、线写两种象形文符号共计135个,这些符号构成323个字,其中
有250个字只出现过一次。符号内容涉及人机体部位、器物、动物和日月星
①
辰等 。有些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相似,说明克里特与古埃及之间的文化联
系。1908年在费斯托王宫遗址发现了费斯托斯圆形泥板,两面都用字模压出
长篇铭文,共241字。铭文按螺旋状排列,分别为31句及30句,由于文字
多有重复,实际上只有45个符号。这些符号可能是另一系统的象形字,类似
的文字在克里特中部的阿尔卡洛科里的铜斧上也有发现。大约从公元前 17
世纪开始,克里特人将每个符号代表一定字或概念的象形文字,过渡到每个
符号表示一个音节的线形文字。这种线形文字叫做线形文字A,约有三分之
一的线形文字符号可以确定出象形文字的原型,说明它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
来的。其他线形文字A的符号也多为象形文的简化,但符号总数已缩减到90
个左右。虽然自克里特文字被发现以来学者们一直在致力于对它们的释读,
但这些古文字的秘密尚未被揭开。不过语言学家已对有些问题作出结论,可
以肯定的是这些用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书写的泥板多是一经济表报的文
件。克里特人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学符号。他们制定了精密的计数法;其基
础就是十进位法。他们以“|”表示一个单位,“—”表示十个,“○”为百
个,“■”为千个,“■”为万个。他们不仅会整数的四则运算,而且懂得
分数和计算百分比。
代替线形文字A的是线形文字B,它是在迈锡尼人于公元前1450年入主
克诺索斯王宫后开始流行起来的。即用线形文字A的音节符号记写迈锡尼
语,发展成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不仅应用于克里特,而且也应用于大陆
希腊的一些中心地区,公元前1000年随迈锡尼文明的衰亡而停止使用。线形
文字B泥板文书在克诺索斯约出土4000件。线形文字B属于希腊语,是一种
① 参见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一卷,三联书店1959 年版。
① 参见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一卷,三联书店1959 年版。
… Page 140…
音节文字,表示音节的有90个符号,常用者约59个。1952年英国学者文特
里斯成功地释读了线形文字B。文特里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线形文字B
的释读做了极其复杂的工作。他认为,克诺索斯、派罗斯铭文的语言是希腊
语的变种。他注意到,在同一个词变格时,在最后一个音节里,只有元音变,
辅音仍旧不变 (如俄语)。另一方面,属于同一变格法,又属于同一个格的
不同的词,在最后的一个音节里都有一样的元音,但是这个音节的辅音则彼
此不同。以此为依据,他把同一元音的音节分一组,以后把有同一辅音的音
节又分为一组。这位学者把这些组放在长方形的格子里;并在直行格上放进
5个基本元音,在横行格上放进常与元音结合的辅音。在直行格的5个音节
中,认识一个元音,就能知道其他4个音节中的元音。根据同理,确定一个
辅音之后也就能够弄清楚横行格上其他4个音节的辅音。文特里斯进一步探
明了每个音节的读法。他注意到,一些派罗斯铭文的开头总是那一个词,而
一些克诺索斯铭文的开头总是那一个词。他假定这是这些地区的名称。这样
就知道了第一批几个音节的读音,把这些音节写入“表格”之后,他又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