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沟类型的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一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瓶口外部堆塑成一
少女头像,形象塑造得细致生动:前额是一排整齐的短发,周围头发略长披
下,用细密的平行阴刻线纹表现出来。眼、嘴剔成孔洞,面颊、下颚、鼻子
隆起。鼻孔也细心地刺出。脸型和五官清秀俊美,生气勃勃。彩绘了的瓶身
有如塑像的身躯一样。那些由弧线三角纹与柳叶纹组成的黑彩图案,烘托着
① 枭——猫头鹰。
① 刘凤君: 《中国史前裸体女塑像分析》,见《考古学与雕塑史研究》。
… Page 33…
人物形象,给人以新鲜、愉悦的感觉。整件作品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的人物
陶塑数量不多。1978年河南密县莪沟北岗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头,
被认为是最早的这类雕塑,时间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人像头顶扁平,宽鼻
深目,前额陡直,以捏塑略加锥刺而成。据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一位受人尊
敬的老妪形象。造型虽较简朴,稚拙,但颇有神采。河姆渡出土的小陶塑人
头像,高仅4厘米,脸部椭圆,前额突出、高颧骨,以细阴线刻出睁张的眼、
嘴、显得粗犷、朴拙。最具特色的要算是1983年至1985年在辽宁省喀左、
建平等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性裸体像,可谓原始时期雕塑品的重大发现。
这是一些独立的、写实的女人体雕塑,在造型上大体相同:身体肥硕圆润,
乳房丰满,肚腹圆鼓,左臂曲于胸前,臀部宽厚凸起,有明显的阴部记号,
下肢弯曲,头、右臂和足皆残。有人认为她们都是孕妇之形象,但不管怎样,
她们无疑都是一些生育力旺盛的妇女形象。这些陶塑的发现处是一些祭祀废
墟上。联想当时的妇女在人类自身繁衍及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那么这
些雕塑很可能寄托着人们对生殖繁盛和五谷丰登的祈盼。从我国出土的女性
裸体雕像中,不难发现:她们与欧洲、中东地区史前“女神”雕像相比,二
者在功用和宗教意义上有着共同之处,我们可从中窥见到一些人类文化起源
发展的相似历程。但二者的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我国出土的女性裸体雕像,
大多身体丰满、肌肉圆润,比例正常,注意以面部刻划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不像欧洲的那样身体多为球块状的堆积,注意以性特征的夸张来表现女性特
征,却忽略面部及其表情的刻画。
b。其他材料的雕塑。除了上面说到的众多陶塑外,还有一些以石、玉、
骨、牙、木等材料创作的雕塑品。四川巫山大溪出土的一件人面形饰物,就
是在石片上以浮雕的形式雕刻出人面形象的装饰品。石片上还留有穿孔,大
概为穿系所用,可想它在当时应是一件尚好的配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一
件人头雕像,用圆柱形骨料雕制而成,采用浮雕的技法,但技法颇为稚拙,
面部轮廓比较粗糙。河姆渡出上的鸟纹骨片上面雕刻有双鸟朝阳的图案:双
鸟对称两边,朝向中间的太阳,周围以铺助线略加修饰。画面完整,壮观美
丽。这种图案后来成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颇受人们喜爱的图案,象征吉祥
和光明。牙雕之佳作是山东大汶口出土的一件象牙筒。筒身中段以透雕的手
法雕出由四个花瓣构成的单元所组成的连续图案。玲珑精巧,优美别致,雕
镂之技艺已相当成熟。木雕作品能留存下来的极少,沈阳新乐文化早期的一
件鸟形木雕,以浮雕的技法将手杖的柄部雕镂成抽象的鸟形,并在鸟形两面
镂刻有细密对称的纹饰,颇具匠心,具有浓重的装饰性。
总的看来,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雕塑品,从技法上看,圆雕、浮雕、贴塑、
镂空、刻划和镶嵌都已被应用,表明雕塑艺术已经发展到一个较好的水平。
从雕塑题材看,动物造型多于人物造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明人对自身
力量的觉醒。二者都较为写实,并在多数情况下,都与实用器物相结合。此
外,雕塑与彩绘相结合,同时用于对器物装饰的手法已被应用。
②绘画。新石器时代发现的绘画绝大多数是与各种工艺制品共生的,其
中主要为附丽于陶器上的装饰性的绘画,此外就是在我国及世界各地都已普
遍发现的岩画。
先来看陶器上的绘画。我国彩陶的装饰性绘画在新石器时代得到了极大
的发展,无论就数量还是就水平而言都颇为可观。单就彩陶上各种纹样的组
合、变幻,色彩的搭配等方面看,就已经显示出人们对绘画所要求的线条、
… Page 34…
构图、节奏等因素有了较为成熟的把握。许多对动物及人物的描绘,真切写
实,意趣盎然,开始向着独立性的绘画作品进发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
土的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人物画了。在盆
的内壁口沿一圈,绘有五人一组的舞蹈纹样,共有三组。画中每组五人都手
拉着手,面朝一个方向在跳着舞。每人头侧部有一类似发辫之物的东西甩向
一方,身体下方侧部还都有斜向一方的装饰物,不知是什么东西。这些人物
的纹样虽只是以线条来表达,笔触简练,并未加以细致刻划,但确能抓住舞
者的形神要征,使其神态显得生动逼真。同时,人物的动作整齐划一,体现
出集体舞特有的节奏韵律。此外,西安半坡出土的一件彩陶盆上也绘有人面
纹样,人面呈圆形,眼、鼻、口清晰,口边似衔着一条鱼,头部两边各有一
道上弯的曲线,也许是某种装饰,尚不清楚。形象虽然只是墨线勾勒,却很
生动。这种纹饰用意如何,可能与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关。
我国最早的动物画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夹炭黑陶猪纹钵上所刻划的
猪纹。它以非常写实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头肥猪粗壮的憨态,惹人
喜爱。在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绘有鹿和鱼的形象。鹿的形象为长颈有
角、短尾,行走的、奔跑的都有。鱼的形象有在水中张口闲游的,有追逐嬉
戏的。在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一件橙红色的陶盆上,绘有一大蛙,缩着脖子
正缓缓地爬向盆沿。蛙背上布满圆形斑纹。在彩陶中,鸟的形象丰富多样:
有立而张望的,有正在觅食的,有空中飞翔的,也有的正振翅欲飞,形象有
写实的也有抽象化的。庙底沟类型中,对鸟的刻画比较有代表性。
陶器彩画上的各种纹饰,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绘画的一般。它们的功用主
要在于美化器物本身。但值得提出的是,有一件作品虽然也绘在陶器上,但
似乎它更象是欲表现自身价值的完整绘画作品,这一作品就是称为“中国能
见到的最早的一幅绘画”的《鹳鱼石斧图》。它被画在一件1978年在河南临
汝阎村出土的陶缸上。此画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去了整个缸体面积
的一半。这幅画用综褐色与白色绘成,简洁有力的线条画出一个用绳索缚扎
直立的木杆石斧,旁边有一长嘴鹤鸟叼一大鱼,显示出一个有力而生动的写
实画面。粗犷的线条与单纯的颜色不但表现了古朴而真实的形象,而且也突
出表现了物象的神采,特别是在那只白鹤的眼睛描绘上有力地呈现了出来。
该画明显的构图匠心,古朴而富有意境的美,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岩
画艺术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起步
要比西方学者晚得多,是近十几年来的事。通过学者和专家们的努力,在新
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福建
及江苏等地都发现了许多岩画,其分布十分广泛。岩画所反映的对象,以动
物形象占多数,也有人物、植物、建筑、车辆、船等形象,还有以图形来表
现的日、月、星、晨、云及手印、脚印、蹄印等,内容涉及到生产和生活许
多方面,多以狩猎、放牧、农耕、舞蹈、杂技、繁殖、战争及宗教祭祀等为
题材。但是,要判断岩画的具体创作年代在今天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
些学者根据画上已灭绝的动物形象推测时间,有的借助于碳14年代测定法签
定年代。在我国还有人研究岩画上的人面像,使之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
骨器上的、玉器上的类似图像加以比较,以期得出人面像的相对年代。总的
看来,目前各种方法,各有其根据又各在其局限。究竟以什么方法能更准确
地确定遥远的岩画创作年代这一问题,仍在不断研究、探索之中。目前已被
确认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有:内蒙古乌兰察布岩画、阴山岩画,江苏连
… Page 35…
云港将军崖岩画,福建华安汰溪的摩岩石刻等。
①
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在我国史前岩画中较为著名。根据岩画中描绘的驼鸟
形象,专家们认为它距今约一万年,因为只有在那时内蒙古才有驼鸟生存。
这里的岩画规模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岩画主要集中于西段的狼山一带,
从阿拉善左旗东部到乌拉特中旗,绵延三百公里。岩画的题材包括动物、人
物还有奇异的神灵像,主要涉及了狩猎、放牧及原始宗教等场景。它所采用
的技法主要是刻(线刻、阴刻),也偶见彩绘,呈现出图案化、装饰化的表
现风格。
作为人物形象,其面部不画五官而只是通过上肢和下肢的变化来表现他
们从事不同活动时的姿态,如走、立、舞蹈等姿态。动物形象也不细绘身体
和面部,但却可以通过画出的角、尾、耳各种特征来判断其种属。如阴山岩
画“祈获图”所描绘的:弓矢对着鹿身。鹿只表现为抽象的动物形,但根据
其角可判明是鹿一类。弓矢造型也极不准确,技法粗糙简陋,看起来不像欧
洲史前写实的狩猎岩画那样显明,而需略费心机。但不管怎样,弄明白画面
的内容含义无疑还是可以的,这说明创作者已能掌握繁简处理、夸张或省略
的原则,使画面显示出很强的表现力。
在阴山岩画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神灵像。学者们认为它们是
距今6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作品。其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特,令人赞叹,
可谓一神一面,千变万化。神灵形象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有的很简单,一个
大圆圈表示面部,用最简练的线条画上两只眼睛和一张嘴,再无它物。有的
很复杂,满脸内容,有如打开了后盖的机械闹钟。有的神灵基本上有与人相
同的五官,甚至还面带生动表情;有的则被表现的规范的、对称的图形,已
被图案化了;还有在今天看来是杂乱无章,毫无逻辑的图形……让人难以理
喻,有的看上去与京剧中的脸谱不相上下。“神灵像千姿百态,大致有如下
几种类型:近似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流线型,即一端圆一端尖的水滴形。
此外还有一类是只画眉、眼、鼻、口、胡须等,却不画外轮廓。”①
江苏连云港市西南9公里的锦屏山南麓的将军崖岩画,附近遍布有十几
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专家们借助这些遗址将岩画确定为同一时期的作品。据
报道,“将军崖岩画凿刻在22。1米、宽15米的平整而光亮的黑岩石之上。
主要内容为人面、农作物、兽面、星云以及各种抽象符号。人面多有尖顶形
头饰,花纹以上下相对成菱形的复线三角纹、弦纹和网纹为主题,其中最大
的人面像高90厘米、宽110厘米,头饰花纹与将军崖东一公里二涧村新石器
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陶鼎纹饰相一致。
“近十个人面像中,多有一条线向下通到禾亩、谷穗等农作物上,这种
农作物的图案有11处,中间还杂以许多好似为计数用的圆点符号。”反映了
古代先民对土地、农业的崇拜和依赖。在国内,这种展示农业部落生产、生
活的石刻画还是首次发现。
“第二组画面以各种兽面纹以及类似太阳、星象的图案为主。兽面纹的
构图与山东、苏北地区龙山文化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