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尊、犀尊等,还有以两种动物或动物与人组合而成的尊的造型。另一种是 

  青铜器上的立体雕饰,主要是指器物的提梁、盖、耳、足、流等部位或作为 

  器物支座的立体雕饰。 

       鸟兽形器如鸟兽尊,作为实用器时往往在顶中心处留有一孔,鸟或兽体 

  中可放酒,鸟嘴或兽嘴处有流,可倾酒。如出土于湖南醴陵的一件商代象尊, 

  其外表呈碧绿色,象体浑厚,以高卷的象鼻为注酒口,全身饰有各种鸟兽纹 

  饰。再如出土于湖南安化的虎食人卣 (现藏于日本住友博物馆),全器为一 

  只立坐式的猛虎形,用两爪和虎尾作足撑体。通高36。6厘米。虎张着血盆大 

  口,龇着虎牙,口内有一人头,人惊恐地瞪圆眼睛,虎似欲吞之,此状给人 

  以心寒胆战的感觉。也许它所要表现的正是奴隶主贵族们“残民以事神”的 

  那种威慑力量吧。此外还有殷墟出土的鸮尊,山东的寿张出土的犀尊等。这 

  些圆雕鸟兽形器既是实用器皿,也是艺术品,它们把动物的形体特征与器物 

  造型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每件都具有巧夺天工的魅力。 

       青铜器皿上的立体雕饰,其题材涉及龙、凤、虎、牛、羊、犀、象、怪 

  兽及人物。这些形象虽然具有原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大多都加以变形夸张, 

  也许还有迁就、服从器皿造型的意图。这些雕塑如河南安阳出土的人面龙身 

  盉,其器盖为一个人面。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四个立体头,分别从器 



① 郭宝钧:《中国青铜时代》,第66 页。 

② 张光福:《中国美术史》,第24 页。 


… Page 103…

  腹部的四个棱处伸出,犄角弯曲有力,羊头上饰以雷纹,造成一种雄奇稳重 

  之美感。还有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上的龙虎,山西石楼出土的兽面纹壶上 

  的龙头形提梁等等。至于完全独立的可作为观赏性的雕塑品尚不多,且以玉、 

  石作品为主,青铜作品难以见到。 

       ②玉、石及其他雕塑。石雕在商代还占有一席之地,但数量不多。质料 

  以白石、大理石居多,形象主要为人物和动物。人像一类的如侯家庄出土的 

  白大理石坐像,四盘出土的石雕人像及妇好墓出土的石人等,其身体的比例 

  都不够准确,雕刻的手法也相当古拙。而动物形象的雕塑则要好一些。它们 

  有武官村大墓出土的长达一米多的白石双兽和虎爪人身像,侯家庄出土的石 

  鸮等。其石鸮瞪目仰望,尖嘴紧闭,粗壮的双爪有力地撑抓着地面。圆浑的 

  造型透出一丝神秘感。这些石雕可能是作为建筑上的附件 (就像后来的石狮 

  子一样)或作为镇墓的神物,无论其用途如何,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此外, 

  70年代妇好墓出土了一批小型动物石雕,其中有牛、龟、熊、虎、鸟、蜂等, 

  有的可能用作祭祀之,有的可能用于观赏。这些石雕均能抓住对象的基本特 

  征,形象概括,虽无明显动态感,倒也颇具神韵。 

       玉质圆雕的人像和动物,以前所见很少。妇好墓中的许多这方面出土物, 

  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它们的窗口。出土的“圆雕玉人像通常都呈跪坐姿态,双 

  手扶膝,发式富于变化,衣着也颇为讲究,可见不是社会下层人物。其造型 

  上都不同程度发挥了立体雕塑的艺术手段,形体细部的刻划,比石雕具体, 

                                                                 ① 

  但有些部位(如眼睛)每每采用绘画性的(阴线)手法。”动物形象要比人 

  像生动,如小屯出土的长鼻大耳玉象,其形象逼真,肥体长耳,站立扬鼻, 

  于浑朴中见生动。出土的玉熊也憨态可掬,惹人喜爱。 

       总的看来,商代的雕塑艺术,“不论浮雕或圆雕,其作风是写实中具有 

  朴实的装饰趣味;威严庄重之内则有神秘诡怪之感。这正是当时奴隶主重鬼 

  神尚威势的思想反映。”① 

        (4)乐、舞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当人们凭借自身的体力和脑力无法征服或理 

  解对象的时候,便转而把希望寄托于神,因此对神的崇拜,在古代世界的人 

  们中是普遍存在的,商代亦然。《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 

  事神,先鬼而后礼……”可以说明这一点。在这种诸事都要拜神卜筮、宗教 

  活动繁多的情况下,一种兼管这类活动的专职人员就应运而生了,他被称为 

   “巫”。巫的日常工作是求神问卜、沟通人与神的联系,并且是专业的音乐 

  舞蹈家。我们今天使用的“舞”字,在那时的“巫”字为一个字。也许当时 

  人们认为乐舞可以通神,可以娱神,因此,人们通过歌舞,向神祇表示崇拜, 

  祈求保佑。统治者为此更是不借花费巨大的人工、财力来制作精美的乐器, 

  他们驱使艺匠们铸钟镂磬,雕白虎于磬面。1950年在安阳武官村商大墓出土 

  的虎纹大石磬,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该磬长84厘米,高42厘米,厚2。5 

  厘米,通体饰以虎纹。其声清朗浑厚,堪为稀世珍宝。从磬体上方有显著磨 

  痕的悬孔来看,此磬大概是一件曾被长久使用过的乐器。就文献记载和考古 

  发现看,商代乐舞很发达,当时已能用石、铜、革、竹、木等不同的质料制 

  成饶、磬、鼓、埙等多种乐器,其中有些乐器是成套组成的,可以演奏出各 



① 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第1 卷,第189 页。 

① 李浴:《中国美术史纲》,第69 页。 


… Page 104…

  种优美的乐曲。但是由于革、木、竹这些材料易腐朽,没能保存下来,而石、 

  铜质的乐器有幸保存到今天。1976年6月,在湖北崇阳县大市河的岸边,出 

  土一件商代兽面纹两面铜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件铜鼓。 

       这件兽面纹两面鼓,凝重浑厚、造型华丽、纹饰清晰、气魄雄奇,极其 

  引人。通高75。5厘米,鼓面直径39。2厘米,重约92。5公斤。鼓面呈圆形, 

  素面。鼓身皆为云雷纹构成的兽面纹。鼓正中有一盖纽,并有一穿孔,用以 

  系绳。推测,“此鼓既可平置又可悬吊。与这件铜鼓形制相同的还有一件, 

  被称为双鸟饕餮纹铜鼓,现藏于日本住友氏处,曾著录在《删订泉屋清赏》、 

                                  ① 

   《商周彝器通考》等书内。”该铜鼓通高81。5厘米,鼓面直径44。5厘米, 

  其鼓面是横仿蟒皮的纹饰。鼓身两侧各饰一人首。从两鼓的重要特征看,二 

  者应同属商代。这两件铜鼓实物的发现,使我国用铜制鼓的时间,比文献记 

  载提前了1000多年。此外,铙也是商代常用的乐器。湖南宁乡曾出土了重达 

  154公斤的商代四卧虎大铙,在铙口内壁两边各铸对称两只卧虎,装饰手法 

  别具一格。 

       商代具有代表性的乐舞是《濩》。它是作为祭祀与炫耀武功的乐舞,“濩” 

  的字义含有统辖、统率之意。乐舞《濩》实际上是赞颂武力征伐夺权王权的 

  内容,它象征着奴隶制国家权力的威慑力量。此外,据说当时还流行求雨的 

   《舞雩》以及驱疫的《魌舞》等一类的宗教乐舞。 



                                    4。西周艺术 



        (1)建筑 

        《诗经·小雅·斯干》篇赞美周初的宗庙建筑给人以“如鸟斯革,如翬 

  斯飞”的美丽印象。的确,西周的建筑艺术在继承商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 

  发展。瓦开始被使用,并且在房屋造型上出现了屋檐上反、四角起翘的形式, 

  前面的赞美之词也正反映了这点。另外,西周的建筑还朝着更合于“礼”的 

  目标发展着自己。 

       在今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掘出一座西周早期的建筑遗址。这是一组大规 

  模的建筑群,座落在一整片东西宽32。6米,南北长46米的夯土台基上。建 

  筑群由3个庭院及其四周的房基组成,布局上具有王宫建筑的特点。除此之 

  外,还发现有少量的绳纹瓦,尽管这瓦只用于屋顶的脊、檐、天沟处等局部, 

  但毕竟是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的革新。 

       另外,从西周开始,在建筑上规定了一套礼制,如《尚书·顾命》与《周 

  礼》所定的宫室宗庙制度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以及庭、 

  堂、阶、室、东序、西序、左塾、右塾、毕门、应门等等。这种型制不但制 

  约于当时,也被后世所承袭。 

        (2)工艺 

       ①青铜工艺。西周初的青铜器,造型和装饰与商代差别不大,基本上承 

  袭了殷商那种器制厚重、造型与花纹稳健富丽且带有神秘的特征。当然,变 

  化还是有的,那就是器物上的铭文逐渐增多,凤纹极为盛行,整体风格逐趋 

  典雅。这一时期的代表器物首推大盂鼎,它是西周具有重要价值的重器。“清 

  朝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眉县礼村(也有传出土于岐山的)。器高约100厘米, 



① 杜逎松:《步入青铜艺术的宫殿》,第56 页。 


… Page 105…

  重153。5公斤。圆形鼓腹,口沿二直耳,三蹄足。器身和足上部均饰有兽面 

                                                     ① 

  纹。兽面纹镌刻深峻,鼻眼凸出,神态威严。”鼎腹的造型及鼎足的样式开 

  始呈现西周鼎的流行式样,器口花纹属殷代题材,但已处理成西周方式。腹 

  内壁铸铭文291字,书体保留有商代后期风格,笔划首尾作尖细状,但其中 

  间部分呈粗笔的所谓波磔体特点。书体雄劲优美,极富神采。在青铜器上铸 

  刻铭文起于商,商早、中期的铭文类似于图腾、图象文字(近似甲骨文体势), 

  到了商晚期,铭文为二字名号,后增至三五字的短辞,商末有达40多字者。 

  制造多字铭文的风气,始于西周,文字最多的是毛公鼎,铭文竟达近五百字。 

  大盂鼎上的铭文记述了康王23年对贵族盂的一次策命。西周铜器铭文不仅提 

  供了研究西周历史的极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同时也在文字、书法、文学等方 

  面显示出重要的艺术价值。除了大盂鼎之外,周早期的代表器物还有 1976 

  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的武王伐商时代的利簋。这是西周最早的一件铜器,此器 

  是周灭商后第七天铸造的,因而又称为“武王征商簋”。再有1963年陕西宝 

  鸡出土的成王时的何尊,腹部饰有饕餮纹,四面扉棱起伏凸出,给人以庄重 

  肃穆之感。 

       西周后期,青铜器造型与花纹均趋向简单。商朝人嗜酒,周朝人禁酒, 

  故盛酒器爵、角、斝、觯几乎绝迹,而新出现的盛食器簠、盨,注水器匜, 

  其造型大方而实用。但是,用于灌祭 (即祭祀时将酒洒于地下)的酒器仍有 

  许多出土,主要为鸟兽尊。从器形上看,兽足鼎颇为流行。花纹方面,重环 

  纹、瓦纹、鳞纹等成为文饰图案的主流,而饕餮纹、夔龙纹那种冷狞神秘的 

  纹饰渐少,开始显示出少神秘较自由的迹象。比起商代,西周所制作的青铜 

  器不把装饰看得那么重而更侧重纪事,故铭文更长了。后期的重要文物有曶 

  鼎、卫鼎、虢季子白盘、大克鼎等。大克鼎,高93厘米,重120公斤,于清 

  光诸年间(1890年)在陕西扶风出土。该鼎腹部饰以西周后期典型的环带纹; 

  双立耳,微向外倾;鼎足饰半浮雕的面纹,足上部有扉棱,下部略向外侈, 

  呈马蹄形。腹内壁铸有铭文291字,共28行,行款整齐、笔法雄浑,为金文 

  佳作之一。总的说来,这时的金文书法艺术,行款整齐均匀、字体严谨精致, 

  竖笔常呈上下等粗的“玉柱体”,且精致娴熟,达到书艺绝伦的成熟境界。 

       ②玉器。玉器到了西周完全礼制化了被赋予了更多道德化的含义,这使 

  得它身价倍增,以至于被奉若神明,发挥着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 

  用。如强调“大玉不琢”意思说尊贵的礼玉要保持形象的纯洁与朴素。更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