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平常道(全文)-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在我家门外的黑猫

  人性有贪与不贪之分,猫包括其他动物也一样,也都有善、有恶。我们觉得人的社会充满了龌龊的尔虞我诈、恃强凌弱,其实动物界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干净,绝非温馨的童话世界。要么为什么在佛教的六道轮回里,把入畜生道看作仅次于下地狱呢?(提要)
  “不垢不净”说:“ 猫一辈子重复着这么几个动作,但你不知道下一秒它要做什么。人,比猫复杂一些。但有时确实还更卑微。因为猫想做什么它一定会这么做,人不行。”他的评论让我想到在我家定居的一只黑猫。
  西方人视黑猫为不祥,而院子里的野猫中偏偏是一只黑猫在我家门口定居了。
  在众猫中,这只黑猫性情最奇特,不怕人不说,还像狗一样粘人。初次见面就不见外,主动往你腿上蹭。你出去散步,它甚至也会像狗一样,跟着你跑。这与其他野猫的警惕和对人的不信任大相径庭。
  猫看起来本就神秘兮兮的,而黑猫尤甚。特别是在光线昏暗的时候,黑猫的眼睛像一潭秋水,深不可测。犀利的眼光有时候甚至能让胆小者不寒而栗。难怪西方人要把它视为不祥之物。
  好在我没有受太多西方文化“毒害”,所以并不嫌弃它。而且,我发扬了邓公的“猫论”,“别管白猫黑猫,抓不抓老鼠都是好猫”,于是坦然地在门外给它安了窝。
  黑猫似乎对能住在我家门口,能有自己的“小灶”并不满足。只要一开门,它就企图蹭进来。先是进来一点点,然后蹲下来观察你的反应。如果你态度暧昧,它会得寸进尺,继续深入。如果你态度坚决,它会退着挪到门口观望。等你稍放松警惕,又会蹑手蹑脚地再次尝试遛进来。这样的斗智斗勇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前一段好像有个电影叫《好奇害死猫》。从黑猫身上,完全可以看到猫强烈的好奇心,它并不甘于占领门外的一席天地,而总想探究门内的世界。好在这只好奇的猫前世修的不错,遇到的是我们这种不仅不“仇猫”而且爱猫的人,实在不听话,至多把它抱起来,放到门外了事。
  之所以不让它进家,并非嫌弃它野猫的身份,而是自己身体原因。其实我和太太生性喜爱猫,也曾经养过一只。但由于我的过敏体质和猫“犯冲”,所以只能忍痛割爱。如今住了带院子的房子,可以喂养一群野猫到也算圆了这个喜好。
  黑猫也不是每天都在门外守候,有些时候也会莫明其妙地失踪一两天。没有人知道它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回来。走的自如,来的从容。
  其实这种若即若离的喂养和依附关系因为没有约束,倒颇轻松自在。想想我们人世间,很难有这样和谐自由的关系,哪怕是子女与父母。
  黑猫还有一大特点是仁义。它的食物无论哪只野猫都可以来吃,从不护食。别人吃它的东西、喝它的水,它会静静地呆在一旁。有时候偶尔会过去嗅嗅对方的鼻子,但绝不会翻脸,更不会张牙舞爪。因此黑猫没有敌人,也没见它和谁打过架。
  相反,院子里一只体型最大的猫则充满霸气并贪婪。只要它在,别的猫休想接近食物,哪怕它刚吃饱喝足。
  人性有贪与不贪之分,猫包括其他动物也一样,也都有善、有恶。我们觉得人的社会充满了龌龊的尔虞我诈、恃强凌弱,其实动物界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干净,绝非温馨的童话世界。要么为什么在佛教的六道轮回里,把入畜生道看作仅次于下地狱呢?
  但愿我家这只宽厚的黑猫来生能轮回进入人道,虽然人的世界也并不咋样。2007…04…13
  评论:
  也许这只黑猫根本不想来世成人也说不定。子非猫,焉知猫之乐?佛教把入畜牲道看作仅次于下地狱,我看是人自己把自己看作高等动物了。(小女巫)
  “走的自如,来的从容”能有几人做到这点,佛也未必,更何况人了。(玫瑰之雨)
  人和猫相处可以释放自己的心情,又不必担心什么,轻松自在。和人交往则复杂、艰难得多,也累得多。(匿名)
  黑猫没有敌人,是因为它的仁慈。
  但仁慈并不一定得到所有的猫的尊重,比如那只贪婪的猫肯定不会让食物给这黑猫。(悠悠白云)
  覃贤茂点评:
  佛教方面的书,二十余年来也读了不少。
  记得十几年前出门旅游时,每到寺庙的法物流通处,总要去买一些佛学书籍来看。现在还保存着诸如《觉海慈航》、《佛学浅说》、《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等等几十本佛学的入门读物。还有一些,也送给了朋友。
  这样的一些书籍,虽然看了也很有收获,但总是觉得,不能切实于我心。其中,言理者多,言事者少,或是枯燥,或是浅陋。
  萧然兄这本禅语禅话,读着觉得绝不落入俗套,应时明理,更能使人因材施教地领悟。比如这篇文章,语涉六道轮回,但却没有板着脸孔说教的样子。
  正所谓润物无声,因风入夜,境界自然高超。


  黑猫走了,白猫来了

  人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人类彼此能用语言沟通,但真正能达到心灵相通的,一生中能有几人?猜忌、不信任让人类彼此的戒备并不亚于野猫对人的戒备。而恰恰是这份戒备,让我们彼此活得都不轻松。(提要)
  院子里的黑猫不辞而别已有一个多星期。
  几天不见它回来,我和妻子多少有些失落。它在的时候,我们每天早晨上班,它会从窝里睡眼惺忪地叫两声,兴致高的时候甚至会伸个懒腰,然后陪你走几步。晚上下班,它也会像狗一样迎出门来,在你腿上蹭蹭。现在,出来进去看不到它,还真有点空落。看来,我们还是没有猫活得超脱。
  不过,说来也怪,从黑猫消失以后,一只白猫却填了黑猫的空,再次走进我们的生活。
  这只白猫也是我家的“食客”,只是它和黑猫性格迥异,生性胆小而且非常警觉。每次来吃饭,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四下逃蹿。
  可就是这只胆小的、对人没有信任感的白猫,突然有一天在我家门外“喵喵”地叫个不停。把门打开,它甚至探头探脑地试图溜进来,并发出奇怪的叫声。这声音和其他猫有很大不同。
  我和妻子说:“它可能是要和我们说什么,或许想告诉我们黑猫的下落。”因为在院子里众野猫中,它和黑猫关系一直很融洽,似乎感情不错。
  黑猫失踪的这一周里,白猫每天都会来我家几次,并且每次都会对着我们执着地叫一会。可惜我们听不懂,对它的叫声想破脑袋也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下午,小区的清洁工打扫我家院子时,恰好白猫又来我家吃饭。清洁工告诉我们,这只猫刚刚在9号院子里生下六只小猫,后来又搬家到我家隔壁院。但前两天看见它叼着小猫进了我家院子。
  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胆小的白猫是做了猫妈妈,可能是看我们还算善良,对它也没有恶意,才大着胆子走近我们,目的就是为了多吃几口东西,以便更好地喂养它的孩子。
  我们在院子里寻找了一下,果然在空调机后面找到了三只老鼠大小,还没有睁开眼睛的小猫。
  猫天性警觉,特别是刚生养的母猫,一旦被人发现了行踪,一般都会搬家。所以我们没敢碰这些惹人爱怜的小猫。我们也不想过多地介入它们的生活,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能做的只是改善一下白猫的伙食,在常规猫粮中,又添加了一些营养品,并多放了一碗牛奶。因为我们发现,白猫比以前瘦了不少,想必是哺育小猫所致。
  但是还是有些担心,白猫会不会因为我们发现了它的一窝小猫而再次搬家。虽然这一周来它知道我们对它没有威胁,也在一点点地接近我们。可白猫毕竟与过去那只黑猫秉性不同,它对我们并非没有戒心,和我们也一直保持着野猫和人所必须的一段距离。
  我们不知道猫在想什么,猫同样也不知道我们的心思。我们从心里想帮助它、保护它,但是我们没有办法让它明明白白地知道。
  人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人类彼此能用语言沟通,但真正能达到心灵相通的,一生中能有几人?猜忌、不信任让人类彼此的戒备并不亚于野猫对人的戒备。而恰恰是这份戒备,让我们彼此活得都不轻松。
  其实,绝对多数人可能就像我们和这只白猫一样,不仅没有敌意,而且充满了善意和温情。
  真心希望白猫不要误解我们而再次搬家。更希望人类彼此能多一分信任、少一份猜忌。那样世界可能会更轻松、和谐。2007…04…22
  评论:
  说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猜忌,忽然想起朱德庸这样的一段文字:一个男人带着一颗诚挚的心去寻找女人。一个女人也带着一颗诚挚的心去寻找男人。他们彼此相遇,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他们忍不住比较了一下到底谁的心比较诚挚。(千江月)
  人之初,性本善。正如博主所言,绝大多数人都是充满善意和温情的,可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彼此信任,消除猜疑的却为数不多。创办和谐社会这个议题有点大,希望能够向博主讨教一下:日常生活中与朋友、与同学、与同事、与领导、与恋人、与其他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人员怎样才能够和谐、健康地相处?(千江月)
  人之初,性本善,可社会是个大染缸。(玫瑰之雨)
  覃贤茂点评:
  这篇妙文同样是生动可喜,看得出萧然兄另有一番温柔慈悲的情怀。
  萧然兄另有一篇文章谈到,以出世之心入世。平凡世间,确实是处处可以修心悟道。
  记得《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曾说过如此的愤世之语:“我愈了解人类,就愈喜欢动物。”
  这话说的刻薄之甚,实是有失厚道。萧然兄与此立论相反,而更增新意。
  世人大多的冲突是由不信任、戒备、猜忌、防范而产生的,萧然兄却宽厚地相信,世界上大多数的人不仅没有敌意,而且充满善意和温情。
  如果世上大家都有此心,和谐社会已不远也。


  分别心是咋产生的?

  动物世界里有个镜头很耐人寻味。小海龟出生后要爬过一段漫长的海滩,回归大海。“有情”的人觉得它们辛苦,因此直接把它们运到海里。但是,“有情”人的多事恰恰害了这些小海龟。由于缺了生命里爬海滩这一重要环节,这些海龟没有了方向感,只能死在海里,再也上不了岸了。可见,情的滥用也是可以害死人的。(提要)
  喂养院子里的野猫已经有些时日。
  一开始,来的都是客,哪只猫来我们都很高兴。可渐渐产生了变化。昨天,很久没有露面的一只大黄猫(我们叫它“大霸王”)突然造访,妻子甚至出现要拿竹竿赶走这个不速之客的冲动。
  野猫本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不知道它们从何处来,吃饱喝足了又去了哪里。一开始对它们我们是一视同仁的,谁来都能有口饭吃、有口水喝。为了防止它们为食物争斗,我们还特地多放了几盆食物,让大家能“分而食之”。
  那么,为啥时间长了,我们对院子里的野猫们却有了亲疏远近甚至好恶?昨晚,当妻子守在院子里,要赶走“大霸王”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这其实就是佛家所说的“分别心”,也是障的一种。
  我分析了我们对猫的分别心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大霸王”太霸道。我前面曾有一篇文章说过这家伙,由于个头大,所有野猫都怕它三分。其它猫们在一个盆里吃饭可以相安无事,而它一出现,其它猫们都望风逃窜。跑得慢的,难免会被它教训一顿。因此,它一来所有饭盆都霸着。走的时候,还不忘像老虎那样四处撒尿,以警告别人那是它的地盘。妻子和我都属于有点侠义心肠的人,看不得以强凌弱,所以难免产生在猫间匡扶正义的冲动。
  而最重要的还是情。“大霸王”来无影去无综,十天半月才来一次,所以我们对它不熟悉。加上它自己做猫没做好,一身恶习,所以,我们不仅对它没啥感情不说,还有点反感。相反,白猫带着孩子已经在我家扎了根,天天吃睡在我家院子里。花猫为了追求白猫,有事没事都围着白猫转,因此也是我家的常客。这些猫说是野猫,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日久生情,现在每天见不到它们,我们甚至都觉得缺了点啥。因此,这些猫受到“大霸王”的欺负,我们难免要产生保护心。
  情是一个好东西。万物有情,没有情恐怕也就没有这个世界。菩萨是梵文的音译,翻译过来就有“有情”的意思。所以不了解的人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