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儿自顾自地说,你要是和我妈妈离婚了,如果我跟妈妈过,我就没有爸爸了,如果我跟你过,我就没有妈妈了。
我说,宝贝,这是听谁说的?
女儿说,没听谁说,是我自己想的。
我沉默,无言以答。
21、小干冰历险记
出版社建议我将从小给孩子讲的那个《海底小神龟》的故事写出来。这个主意让我很兴奋,如果能让更多的孩子读到确实是一件很爽的事情。我有个经验,当孩子不愿意克服一个缺点和毛病的时候,无论成人用什么样的手法都很难奏效,但是用童话里的人物和事件却常常可以出奇效。
这个经验让我萌生了另一个想法。孩子从小到大学习了很多汉字,能阅读报纸,读童话书,不会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或者问别人。掌握了汉字能用来阅读别人的作品,那为什么不能创作自己的作品呢?
我把想法告诉然然,然然很高兴,给自己的作品起了个名字叫《小干冰历险记》,讲的是一个叫小布丁的孩子因为爱说赃话,被女巫施了魔法,成了一块小干冰,从此走上了一条流浪的历险道路。
女儿在写作过程中,有这样几个收获,一个是把不会写的汉字用汉语拼音写下来,重新读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查字典就学会了那些字的写法。第二个是能够正确学习标点符号的运用,这一点孩子有明显的缺陷,整篇文章只有几个标点符号,不会断句。第三个是锻炼了想象力。
女儿写了四集后,就不想写了。说要结尾。说太累了。
我说,宝贝可不能这么早就结尾。女儿说那需要我写多少集啊?我说,怎么也得一百集,要不怎么样叫童话呢。
女儿惊讶地说,啊,一百集啊。
我说,是啊,可不是吗。爸爸写小说,写剧本拿起来就得几万字,几十万字。才能换成钱。
女儿说,爸爸,你真不容易,你真能写。
我说,是啊,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容易啊。都要有耐力,有毅力,光有想法还不行,要有毅力去实现。
女儿说,那这样吧,咱俩一起写,我先不结尾,你从第五集开始写,等我想写了,再接着写,这样写到一百集结尾,行吗?
我说,行啊。成交。
22、锤子、剪子、布
这个游戏每个孩子都玩过,别看简单,但却是考验一个人的反应能力和毅力的游戏,就看你如何看待了。
然然才八岁,我已经经常不是她的对手了。主要是她的思路比我块,注意力比我集中的时间更长一些。倒不是我的注意力差,而是她对这个游戏比我更有兴趣。
这样,我就常常不是她的对手。
一交手,我输的多,赢的少。不过曾经有几次,我将她彻底打败,让她败的一塌糊涂。方法是这样的,每次她出拳,我逐渐掌握了规律,她的第一拳肯定是剪子,于是我就出锤子,第一拳我肯定赢,后面她一调整,我又输多赢少了。
我动了个念头,就是她一出拳,我就说,告诉你不要出剪子,你偏偏出剪子,这下输了吧。然后我就仰天大笑。
她一恼怒,果然就不出剪子了,出个布,准备包我的锤子,结果我就出个剪子,将她搞定。
她一恼怒,又出个剪子。立刻被我看出心思,立刻出个锤子将她拿下。然后我大笑着对她说,让你别出剪子,你非要出剪子。完蛋了吧。
几番下来,我又是笑,又是使劲地打击她,嘲笑她。她就哭了,说不许我说嘲笑她,不许仰天大笑,也不许说让你别出什么偏要出什么这样的话。
我说,凭什么呀。只要能赢,这是我的手段。
女儿含着眼泪,调整了自己的情绪,集中注意力,继续和我斗,几番下来,我嚷着你别出剪子的时候,她偏偏就出了剪子,而我以为她被我唬住了,一定会出别的,结果她真的就出了剪子。我输了。
连续几次,我竟然一拳都赢不了她。
调整好几次,才从她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一较劲,和她打个平手。
23、科技改变生活
克隆技术对这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令我们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认识有了新的态
度,只是这个技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想除了真正的科研人员,很多人都是知道个大概。并没有太深刻的了解,应该和孩子们差不多。
然然说,应该克隆一个爸爸,再克隆一个妈妈,再克隆一个然然。
我说,为什么呀,克隆这么多,多麻烦。
然然说,克隆一个爸爸就可以替你去上班,然后你可以在家里陪我啦。克隆一个妈妈,
就有人做家务了,克隆一个然然,就有人替我去上学了。我就可以不上学了。
我说,那你不上学了,很多知识不会怎么办啊。
然然说,那还应该发明一个新的技术,就是把克隆人替我学到的东西,像往电脑里拷文
件那样那样拷进我的大脑里。
24、学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报纸刊登这样一条消息。
暑假了,学校的操场,计算机室还有图书室都对孩子开放,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学校良好的硬件环境里学习、娱乐、上网等等。但是,学校里却找不到一个孩子,孩子们全都跑到网吧里了。
报社的记者采访了很多学生,学生们一致表示好不容易放假了,可不想再回去。记者对
此做了一些评断。我认为判断的还是潦草了一些。
我的认为是,学校混到这个地步,确实是太失败了。其一,学校里那么好的硬件却无法
吸引孩子;其二,也没有一个值得孩子信任和喜爱的老师吸引孩子;其三,学校已经成了令孩子们厌恶的地方。能离开一会儿是一会儿。
孩子的童年,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美好的记忆,老师要成为孩子幸福快乐的记忆,学校更
应该是孩子快乐的记忆。
等孩子们长大了以后,有一个健康的,快乐的回忆。也拥有一个健康而快乐的成长过程。
学校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成了这副模样,实在让我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
我想我是绝不愿意让然然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学习,和老师相处。一个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记忆的学习场所,是不会让孩子学习到什么文化知识的。
我的观点是,兴趣和需求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如果学校成了内心急需逃避的场所,那这个学校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我一定要为然然找一条适合她成长的方法和场所。如果找不到就要让她从小学会如何在自己厌恶的环境中小心地成长起来。
25、这可不是小事情
很多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对家长来说是件很简单轻松的事情,但家长尽量地不要去替孩
子做了。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做,这看起来是个小事情,但却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也许,这个关于孩子“快乐”的小记录你大多数都没有时间看。
但这一段,你是一定要看的。
然然从小就做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到了她八岁的时候,这些事情开始升级,比如,我带她去看电影。天津有个华纳影城,里面很大,有各种各样的商业设施。电影放映厅、小吃、洗手间等等。很复杂,就是成人进去也是很晕的。
每次来这里,从地下停车场一直到二楼,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由然然自己做。包括交纳存车费,从领卡到交钱,买电影票,找钱,找到放映厅的门,找到座位都由她自己做。我就背着手,等待她的安排。当然不忘了叮嘱一下,不可以买爆米花,因为爆米花太贵了,买一小包爆米花的钱可以买一筐玉米。还有可乐也太贵,竟然九块钱一杯。九块钱在超市可以买两大桶。
习惯就是自然的了。我相信天下的孩子都有能力从看似繁杂的环境中理出头绪出来,天下的孩子都有能力解决并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是否具有这个能力,完全取决于家长是否给予孩子这样的机会。是否以为孩子不行,而剥夺了孩子本来自幼就应该拥有的锻炼自己的权利。
只是,有的时候也很揪心,但还是要忍的住,然然买了一盘菜,有热包子、汤等等,买完了,装在一个大盘子里。需要自己端过来,然然自己去了,交完了钱,看着那盘东西,为难地回头看我,说,爸爸,我拿不动。
我估计她是拿的动的。只是从来没有自己拿过这样大一盘东西,害怕打翻。于是就说,你没拿怎么知道拿不动呢?
还是自幼的习惯使然,然然自己就去端那个盘子,服务员也很着急,生怕烫着这个小丫头。
不过,然然还是自己小心翼翼地象端个地雷一样地将盘子端了过来,既没洒,也没烫着自己。
坐下来后,我告诉然然,所有的事情,你没有去尝试,就先不要说自己做不到。只有亲自去做了,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做。
然然说了一大堆她的理论,我都听不大懂,大致的意思是说她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又自己海阔天空地发挥了一番。
让我不知道她究竟念叨了些什么。
后来,她吃光了盘子里的菜,说,爸爸,我真幸福。
我说,是啊,你幸福,我也幸福,谢谢你的幸福。
然然说,怎么你不姓刘了,改姓福啦。
26、疑惑
因为带女儿看日本电影电影《导盲犬小Q》勾起了女儿对她养的那条叫“宝宝”的小狗
的回忆。那只叫“宝宝”的小狗因为被放在窗台上,跳下来,摔死了。令女儿伤心了好一阵子。
女儿要求再养一只小狗。
我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告诉女儿,家里没有院子,养狗就比较难,因为狗是一种需要奔跑和活动的动物。
女儿说,我可以把我的房间给小狗啊。
我说,那你住哪里呢?
女儿无言。
我说,宝贝,别想了。
女儿问我,爸爸,我的死去的小狗的尸体在哪里了呢。
其实,那只死去的小狗已经被爷爷扔掉了。我只好哄然然,说,那只小狗给烧了。
然然问我,烧了以后,就变成灰了,是吗?
我说,是,谁都会变成灰,不光是小狗,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会消失。都会变成尘土。
女儿说,那小狗为什么没有骨灰和墓呢?
我说,宝贝,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城市里空间很小,没有土地,中国是一个人口多,但土地很紧缺的地方,所以没有条件去为小狗留骨灰和建墓地。将来,我们要是住到农村去了,有了院子,就有可能埋葬你的死去的小狗。
女儿说,对,我还要给它做个木头盒子,
女儿接着说,爸爸,我还要给咱们国家的领导人写封信。
我说,是跟他们说小狗的事情吗?
女儿说,是。
我问,宝贝,我想他们收不到你的信。
女儿说,为什么?他们在哪里?
我说,他们在北京。
女儿说,他们没有地址吗?
我说,他们有地址。
女儿说,那为什么收不到我的信。
我说,你寄给他们的信一般是先到派出所。
女儿说,然后呢?
我说,派出所的叔叔拆开看呀。
女儿说,私拆别人的信件不是违法的吗?
我说,是啊。
女儿说,那是为什么?外国也这样吗?
我说,宝贝,爸爸没有在国外生活过,所以不知道。长大了你自己去了解吧。
27、导盲犬小Q
刘真然长大了以后一定会记得一部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在看美国电影《蝙蝠侠》
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的介绍,然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看这部电影。
对我来说,想看的电影都是火爆的、动作的、战争的那些大片,对这样一个讲小狗的温情片子实在是没有兴趣,况且为了赶上半价还要牺牲半天的工作时间。实在是得不偿失。但在然然的强烈要求下,只好一起去看这部讲述忠诚和温情的电影。
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然然竟然看得泪流满面。
周围的很多人都在流泪,如果不是我自己强忍着,我想我也会落泪。电影讲的是一只叫“小Q”的小狗从小到大,并训练成为导盲犬的故事,讲小狗和人类的情感,小狗的聪明、忠诚,以及人类的善良和爱。
在这之前,有一家出版社曾经寄给我一本关于小狗一生的故事的书,那本书里是一个摄影师跟踪拍摄一只小狗,从生到死。这本书本来想给然然看的,遗憾的是被别人借走了,没还回来。
那时候,我只意识到,关于人与动物、爱和关怀的经验,我们是可以通过书本获得的。但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一个日本人想到去拍摄一只小狗,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