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略号为25 位数字,以下同。)

“以黄钟正律乘蕤宾倍律得平方积。。,开平方所得,即南吕倍律。”

“置夹钟正律以黄钟再乘,得立方积。。,开立方所得,即大吕正律。”

“置南吕倍律以黄钟再乘,得立方积。。,开立方所得,即应钟倍律。”

上引文中所谓“再乘”,即乘两次。第一段引文说明,由表1 中第1,7 两项而求第4 项;第二段引文说明,由第7,13 项而求第10 项。这些是
求解等比中项的方法。第三段引文说明,由1,4 项求第 2 项;第四段引
文说明,由10,13 项求第12 项。这些是在由四项构成的等比数列中,已
知首、末两项而求第二、三项的方法。朱载■虽仅列举了这几个求解法,
实际上是给出了求解任一等比数列的最基本方法,其他各项均可依此类
推。

为了统一历代音高标准,朱载■不仅深入研究了度量衡史,考察了历
代尺度的变化,而且以珠算演示了九进位和十进位的小数

表1朱载■关于等比数列各项的计算方法■

序号1 234 56 

律名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

计算2 32× 


2× 2

2×22 


方法

序号78 9 

10


11 12


律名蕤宾林钟夷则

南吕

无射应钟

黄钟


1× 


2

计算2 


1× 2×12 

方法

■从2 号到12 号皆为倍律,表中省略了倍字;从1 号到12 号也可以
皆为正律,则13 号为半黄钟。

换算方法。翻开《律学新说》的前几页,人们很难读懂其中有关“横黍尺”
和“纵黍尺”的文字。其实,就是九进尺和十进尺的相互换算问题。例如,
他计算了横黍尺(十进尺)9.43874 寸等于纵黍尺(九进尺)8。44067 寸;
或者,以尺为单位,可以写为0.943874=(0.844067),。读者不妨自
己试算一下,此不赘述。

朱载■在列举了不同进位数的大量的换算之后,还归纳出九进位数和
十进位数的换算口诀。不同进位制的相互换算问题,一般认为是从德国数
学家G.W.莱布尼兹(Leibniz)于1701 年发现二进制开始的。而朱载■
早在他前百余年就发现了不同进位数的换算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朱载■是用当时先进的数学工具算盘进行大量的音律
计算的。他的著作中,经常写道:置某数“在位”。就是将某数拨到算盘
的某位上。他还指出,进行开方计算并要列出25 位数时,必需特制一个有
81 档位的大算盘。他还详细地叙述了算盘开方的程序及口诀。朱载■的平
均律创建于1567—1581 年间,可见此时他已娴熟地运用珠算开方了。他是
我国珠算开方的首创者。

在天文历法方面,明代处于发展中的停滞时期。朱载■在无师传授的
情况下,以自己不倦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做出了某些超越前人的成就。他
编制了两种历法:“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通过比较授时历和大统
历的差异,根据先秦时期太阳位置的记载,他以大量的计算得到了回归年
长度每年消长0。00000175 日的精确值。该值的精确度超过了南宋杨忠辅和
元代郭守敬。由此他还建立了回归年长度古今变化的新公式,使该课题的
研究迈进了一大步。

朱载■还善于利用旧仪器进行新测量实验。元代郭守敬曾发明用以测
定南北方向的“正方案”仪器。朱载■却用它测得北京地理纬度为 40° 16′;测得北京地磁偏角为 4°48′。这是我国历史上留下的第一个有关地
磁偏角的定量记载,为研究地磁轴的历史变迁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朱载■制作了一些简易的模具以演示天象。他在《律
历融通》中写道:“尝造泥丸,中穿一索,外以粉涂之,悬于暗室中。以
灯照其侧,则半明半暗;照其前则全明,照其后则全暗,此弦望晦朔之象
也。方照其后,时若少偏,则虽不见粉丸之光,而犹见灯光;若不偏,则
灯光反为粉丸所掩,此日食之象也。方照其前,时若少偏,则背灯而观之,
全见粉丸之光;若不偏,则其光反为灯景所蔽,此月食之象也。”

宋代沈括、元代赵友钦都曾以黑球演示月食和月象变化,朱载■在此
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发展。以此模具演示日食,是朱载■首创。在《律历融
通》中,他先后以三段文字描述了以泥丸演示天象变化。一个赤球,代表
日;一个白球,代表月;一个黑球,代表地。通过演示实验,他认为:(1)
日食随观察地点之不同会有不同的食分;(2)他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得出


了“日大而月小”的科学结论;(3)更有意思的是,他以三个球演示日月
食,可能表述了朱载■心目中的一种新的天地结构观。因为,这样的三个
球贯穿一索中的转动变化,令人惊讶地想到近代演示天体运动的中学教学
仪器交食仪。在西方传教士将近代科学带入中国之前出现的这三个球体,
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

朱载■的科学贡献远不止这些。他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最有创造
性的学者。他兼涉自然科学和艺术科学两大领域。他谱写了大量乐谱和充
满激情的歌词,制造了不少乐器,特别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件按平均律发
音的弦乐器(弦准)和定音器(律管),谱写了十二平均律的曲子。他还
探讨了不少乐器的发音规律和物理机制,研究了乐器史、音乐史。他还是
一个舞蹈设计家和理论家,是我国历史上舞谱的集大成者。他的舞谱比匈
牙利舞蹈家R.冯·拉班(von Laban)创作的舞谱要早300 多年。

朱载■是我国古代社会末期和近代社会出现前夜的一颗科学和艺术巨
星,是明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专业分工精细的今天,很难有一个
学者能像朱载■当年所做的那样,同时在科学和艺术两大学术领域做出那
么多居世界之首的成就。

3。在国内外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伟大的创造、悲惨的命运,比比皆是。朱载■及
其创建的十二平均律就是一例。

在十二平均律的诞生过程中朱载■确实愁过于喜。三分损益法的传统
习惯如此顽固,以致听朱载■陈述平均律的人几乎都以为是荒谬绝伦。朱
载■只好将自己的创见藏于胸,缄于口,迟迟不敢见诸文字。

朱载■将他的雕版著作呈进朝廷后,却被打入冷宫。《明史·乐志》
载,“未及实行”。这颗科学和音乐艺术的明珠,就这样被埋没在知识荒
漠的王宫殿堂里。

尽管朱载■一再强调,他的新理论“盖二千余年之所未有”,但在他
创建新理论的一个半世纪后,还招致康熙帝和乾隆帝的一场围剿。在他们
组织编纂的《御制律吕正义》及其《后编》中,以连篇累牍的文字历数十
二平均律的“十大罪状”,将它统统斥之为“臆说”,诬蔑朱载■“好为
新奇”。

在皇家权威的影响下,18 世纪的中国几乎没人敢说平均律的好处。近
代乐律家陈沣(1810—1882)是个典型,他明知十二平均律的优越,但他
主张三分损益的“古法诚不必改”。

大概只有一个乐律家是朱载■的知音知己。这就是18 世纪的江永
(1681—1762)。当他在77 岁第一次读到朱载■的《乐律全书》时,“悚
然惊,跃然喜”,“是以一见而屈服也”。此后不到一年,他就完成了《律


吕阐微》一书。在书中表达了对朱载■的敬仰,并对康熙、乾隆帝的谬论
予以反驳,同时,还修正了朱载■著作中的个别错误。

实际上,朱载■的平均律远不止影响了江永一人。在民间传播其理论
者大有人在。就是持反对态度的康熙帝和乾隆帝,也在他们的著作中引用
朱载■的研究成果。

朱载■的理论传到欧洲后,成了智慧的启迪,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一般认为,欧洲对十二平均律作出数理阐述的有两个人:一是荷兰数
学家、工程师斯蒂文;一是法国科学家M.默森(Mer-senne)。

斯蒂文在1585—1605 年的某一年完成解等比数列的同时,也提出了十
二平均律的数学解。显然在时间上比朱载■晚几年至几十年。他将写好的
论文寄给他的一位朋友,希望听到这位有实践经验的音乐家的意见,可是
这位朋友随便浏览一遍后就把它搁置一旁,从此再不过问。而斯蒂文自己
对此论文也不十分关心。看来,这个伟大发现的发现者本人和第一个读者
都可能认为这篇论文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学术价值,他们都不像朱载■那样
了解自己发现的巨大意义。这样,斯蒂文的手稿直到1884 年被人重新发现
后才得以发表。

继斯蒂文之后,默森于1636 年对平均律作出了和朱载■完全一样的数
学表示式,比朱载■至少晚了55 年。后来,对欧洲音乐艺术起影响的是默
森的理论。直到18 世纪前半叶,德国作曲家J.S.巴赫(Bach)分别于
1722 年和1744 年创作了上下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证明十二平均律
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此后,十二平均律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才被人们普遍
接受,而巴赫的钢琴曲就成了划时代的作品。

令人奇怪的是,如此巨大地影响了当代音乐艺术的数理理论,在欧洲
近一个世纪来却被认为其“起源是模糊的”,更有人认为它是想当然的东
西。科学史家通过大量的分析考察,才找到它的起源正是在中国。李约瑟
博士说,“平心而论,在过去的三百年间,欧洲及近代音乐确实有可能曾
受到中国的一篇数学杰作的有力影响。”他以大量的文化交流史的事实,
认为斯蒂文在仿造中国帆车的同时,也得知了朱载■有关的音律理论。他
还称颂朱载■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从1582 年利玛窦(M.Ricci)来
华以后,不少传教士曾旅行河南,到过郑王封地。1629—1634 年编纂《崇
祯历书》时,参与编纂的传教士完全可能而且应当读过朱载■的《乐律全
书》,他们中不仅可以以书信形式将消息寄往欧洲,而且在其往返欧洲时
也可能将朱载■的著作带回欧洲。斯蒂文、J.开普勒(KePler)、伽利略
(Galileo)、默森都有可能得到来自中国的平均律解法的学术信息。在一
大批传教士争先恐后地向欧洲报道有关中国文化的通讯中,朱载■的理论
一旦在欧洲广为传播,就谁也不会再去理睬这个伟大创举的真正来源了。
中国的发明、发现传到西方后,类似的遭遇是不乏前例的。

18—19 世纪时,“王子载■”的名字传遍了欧洲学术界。有人说他是


“耶稣降生前一千五百年”的人物,有人又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的七
声音阶说成是“王子载■的发明”。这些正误皆有、真假相掺的传说,表
明朱载■在欧洲已被当成“神话”人物而加以崇敬了。德国伟大的物理学
家H.von 亥姆霍兹(Helmholtz )在其《论音感》巨著中写道:“在中国
人中,据说有一个王子叫载■的,他在旧派音乐家的大反对中,倡导七声
音阶。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以及变调的方法,也是这个有天才和技巧的
国家发明的。”

人们可以说,没有十二平均律的数理理论,就不会有今天丰富的音乐
艺术生活。现在,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在音乐文化中不时地感受到朱载

■这位400 年前诞生的科学和艺术巨星的光辉。
文献

原始文献

[1](明)朱载■:乐律全书,明刻本。
研究文献

[2]刘复: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见《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
论文集》上册,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一种,北平,
1933。
[3]杨荫浏:平均律算解,燕京学报, 1937,21,第 2—60 页。
[4]戴念祖:朱载■——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人民出版社,1986。
[5]戴念祖:朱载■卒日考,自然科学史研究,6(1987),3,第
203--205 页。

徐贞明

程鹏举

徐贞明字伯继,号孺东(一说字孺东)。江西贵溪人。生年不详;明
万历十八年(1590 年)卒。水利。

徐贞明父徐九思,入《明史·循吏传》。曾任句容知县、工部主事。
执法严明,为人正直,有惠政。先后任句容令9 年,有人称“其纯白之行,
惠利之政,当为天下第一”。他还曾参与运河治理工程,一次因工程紧急,
没有亲自迎接视事的工部尚书赵文华,赵很不满。后来赵与吏部尚书吴鹏
合谋,趁徐九思迁为高州知州之际,以年老为名让其致仕还乡。徐九思居
家22 年,85 岁时卒。句容百姓在茅山建有徐九思祠。

徐贞明是隆庆五年(1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