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印海-弥勒上生经讲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化佛说法 


在释尊全身所放的金色光明中,又有无量的诸大化佛,均由释尊所化现,显示释尊的神通妙用不可思议。无量化佛同唱是言:“为弥勒菩萨授记作佛。”此举的目的是让诸众生起信,得以亲近弥勒。 

根据《千佛因缘经》说,过去有一轮王,娶二位夫人。第一位夫人生有千子,各个人皆发心成佛。父王为了知道谁先成佛,就以香水洗净筹码,让千子们各取一码,按号排列成佛的顺序。结果第一名是拘楼孙佛,第二名是俱那含牟尼佛,第三名是迦叶佛,第四释迦牟尼佛,第五名是弥勒佛……最后是楼至佛。轮王的第二位夫人,仅生有两子,见诸位兄长皆得成佛,第一子就发愿,生生世世愿作梵王,护持佛法。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后,再三思忖,“此法妙难思,辛勤我所证,疾入于涅盘。”梵王为了使佛法驻世,当即劝请释尊应为有缘人开示方便之道。释尊应梵王之请,在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四谛,从此佛法永传人间。第二子发愿侍护佛身,即金刚密迹大力士。佛的堂弟提婆达多,虽随佛出家,但想迫害佛陀而作新佛。有一次,佛从山下经过,提婆即从山顶推落一大石,向下滚落,幸好有金刚密迹力士协助,佛仅被伤及脚面。 

第三节 集 众
一集出家四众

说是语已。尊者阿若桥陈如即从禅起。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这里讲佛陀集众。一集出家四众;二集在家二众;三集天龙八部众。

尊者桥陈如见佛放光及唱言,即从禅座中起来,带领其眷属二百五十人前往,欲听佛演说大法。

阿若桥陈如,译为“解”。当年释尊离开皇宫出家,父王不忍太子孤苦生活,特派五位家人前往照顾。他们是:马胜、拔提、摩诃拘利、桥陈如、力迦叶。他们一行五人,随太子共同苦修,但经过六年未证菩提。太子深知苦行非证果之因,就独自去尼连禅河沐浴,并接受了牧女乳糜的供养。而这五位家人眼见太子放弃苦行,无不惊异,认为太子是败道亏志之人,不愿意与之为伍,弃太子而去。而此时释迦太子在接受了牧女乳糜的供养后,身心康复,坐于菩提树下静观因缘,七七四十九日,豁然彻悟而成正觉。证悟后,释尊本想先度教他禅定的两位老师:郁头蓝子、阿蓝迦蓝,但此二人在释尊成道前数日,已分别证入了“非想非非想处定”及“无所有处定”。二人福薄。释尊决定先度五位家人。于是就前往鹿野苑,那五位家人远远地看见释尊来此,皆默然不理,而当释尊接近时,五人均被释尊的威德所逼,不由得起座礼迎。释尊开示妙理,初转四谛。当时释尊问:“谁人得解此义。”桥陈如最先回答:“我已了解了。”所以桥陈如以“解”得名。


尊者摩诃迦叶。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迦,译为“饮光”。因其有大身光,能饮蔽日月之光。迦叶尊者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以“苦行”为第一,少欲知足,精修律行。

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入涅盘后,四众弟子建筑七宝塔供奉佛像。因日久失修,佛面缺损。当时有一女乞丐,乞得一金珠,便发心将此珠冶成金片,修补佛面。而迦叶为当时的炼金师,他被女乞丐所感动,愿意与她共同修此功德,并同立誓愿:愿二人生生世世常为夫妻,身感金色而修梵行。因此功德,迦叶后来降生在摩竭陀国一富可抵国的婆罗门家中为子,且身具金黄色。一相师看后对他父亲说:“其子有福,必当出家证果。”而迦叶的父母晚年得子,便千方百计地打消儿子出家的念头。在迦叶刚十五岁时,父母便要为他娶妻,并强迫其早日成婚。迦叶被逼无奈,就对父母说:“除非为我娶得紫金色女,端正超世,我当娶之。”后来父母果真为他娶得一位躯体金色、端庄殊好的女子。两人结为夫妻后,各修梵行,各住一房。父母得知后,命其共居一室,并仅安置一床。于是两人又约定,轮流休息。有一天,那妇人在入睡时,将手垂于床边,忽然一条毒蛇,潜入室内,欲蛰妇人的手,迦叶见了,忙用衣服裹住妇人的手,放回床上。妇人惊醒,便呵斥迦叶不守立约,迦叶答:“因有毒蛇进室,恐伤害你,无法修道,内心实无染意。”后来两人再三请求父母,出家为佛弟子。迦叶出家后不久便证解脱大罗汉,其妇人也证得了阿罗汉果。

迦叶地位崇高,佛也曾给他半座,有时还与佛对座说法。在佛灭度后,他主持了第一次结集三藏,将佛法永传人间。在《法华经》中佛为他授记:“迦叶未来成佛名曰光明佛。” 

尊者大目犍连。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大目犍连尊者为佛弟子中“神通”第一。 

目犍连与舍利弗从小成为莫逆之交。舍利弗以智慧高超见称;而目犍连以精明才干著名。两人当时一起在外道处修习禅定。有一天,舍利弗外出时,途中遇到了佛弟子马胜比丘,因见其举止安详,风度感人,就询问马胜以谁为师?所修何法?马胜比丘以偈答复:“诸法因缘生,缘去法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听闻后,忽有所悟,就转告目犍连,目犍连听后,也有所深悟。于是两人率领其弟子二百五十人,皈依在佛陀座下,佛知其善根深厚,就为其说离苦之法,经七日,目犍连断见、思二惑,证阿罗汉,具大神通。 

有一次,佛在阿缛达池,欲说大法。大众齐集。独不见舍利弗。佛即命目犍连去召唤。目犍连见舍利弗在石洞中补僧衣,就说:“佛在阿缛达池,命我来召唤你,快与我同去。”不料,舍利弗却不紧不慢地说:“等一会,我补好了僧衣再去。”目犍连急了,就说:“你若不快与我回去,我就用神通举起你的石洞到佛那里。”舍利弗却心平气和地把衣带解下,放在地上,说:“你若能搬动此衣带,也许才可以搬动我身。”目犍连心中不服,就运用全部的神通,竟然无法拿起地上的衣带。此时大地为之震动。目犍连垂头丧气地回到佛那里,惊讶地发现舍利弗已到达会场了。目犍连深有感触,叹息道:“现在才知道神通之力大不过智慧之力呀!”这是两人的一段佳话。 
尊者舍利弗。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舍利”是梵语,译为鹫鸟。据说其母的双目很似鹫鸟,于是人人皆以此鸟的名称“舍利”来称呼她。“弗”是子的意思,即舍利的儿子。舍利弗也常被称为“舍利子”。 

据说其母在怀孕前,言语非常讷钝,但怀了舍利弗以后,则能言善辩。舍利弗的父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学问家,生在如此书香门第,耳濡目染,自然知书识理。所以舍利弗在八岁时,就名闻四方,而且天性淳厚,宅心仁厚。当他与目犍连带领众弟子皈依佛时,佛陀远远地见到他,就说:“来者是我弟子中智慧第一也。” 

以上所列的比丘众,分别以桥陈如、迦叶、目犍连、舍利弗四大弟子为代表,各人率领二百五十人来闻法。 


摩诃波奢波提比丘尼。与其眷属千比丘尼俱。

这里讲佛陀二集比丘尼众。 

“摩诃”,译为大;“波奢”,译为生;“波提”,译为主。全名译为“大生主”。 

释尊的母亲摩耶夫人,在生育太子七日后即去世。佛陀的姨母负责抚养佛陀长大成人。佛是教化三乘圣人的证悟者,故其姨母得名“大生主”。

比丘是印度语,有三种意义: 

(1)乞士。上乞诸佛之法,以资慧命;下乞俗人之食,以资色身。

(2)破恶。出家修行,能舍一切恶法,断烦恼。 

(3)怖魔。发心出家求戒,精勤修行,弘传圣道,欲出三界。则佛道日隆,魔道日衰,令魔大怖畏。 

有人对佛制中的乞食制度不理解,甚至认为是出家人懒惰的表现。其实,乞食制度目的在于破除我相,降伏慢心,远离染食。与一般的乞者不同,佛制规定,比丘乞食必须是次第行乞,不可越贫趣富,舍贱从贵,而以平等心行乞,适量而止,目的是让一切众生普同供养,种植福田善根,以免众生堕落于贫苦,这是乞食的真正的意义。 

二集在家二众

须达长者与三千优婆塞俱。毗舍祛母与二千优婆夷俱。 


“须达”,即前文所说给孤独长者。他以宅心仁厚著名,德重望高,为众人所尊敬,故称为”长者”。 

“毗舍祛”,译为“云黑鹿””,即毗舍祛的母亲。由于她三业清净,修持有素,信愿真诚,信奉三宝,常常亲近出家众,是女居士中的佼佼者。

这里是召集在家二众。居士在皈依三宝后,除去家庭、社会的事务外,应该保留一些时间精神为三宝服务,培福增慧。佛法的兴隆,并非全靠出家人的住持,亦赖在家二众的大力护持,尽一分为佛子之义务! 

复有菩萨摩诃萨。名跋陀婆罗。与其眷属十六菩萨俱。 

“菩萨摩诃萨”,即菩萨中的大菩萨。 

“跋陀”,译为贤;“婆罗”,译为护。全译为“贤护”。一切菩萨名称以德立名,菩萨又各具特殊的德能。跋陀婆罗具大贤德,待人对事合情合理,同时又具有护念众生的悲心,故称为“贤护”。他的同愿同行者十六人,亦来参加法会,为大悲众。 

很多人误以为庙里,供奉的泥塑木雕,就是菩萨。其实那只是代表性的象征,并非真实。真正的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行者,每一位发大乘心愿的众生,都是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与其眷属五百菩萨俱。

“文殊师利”,或称曼殊室利,译为“妙吉祥”。菩萨神用广大,不可思议故称“妙”。佛弟子若能礼敬三宝,利益群生,菩萨皆能加被护持,降大吉祥,使其如意自在,故称“吉祥”。

佛陀于法中得大自在,故称“法王”。而文殊菩萨发大心愿,在诸佛出世时,都在大众中起领导作用,绍隆佛种,荷担如来家业,使佛法久住于世间,为佛之嫡子,故称为“法王子”。

而今文殊菩萨带领五百大众,为大智众,来听佛讲经。 

三集天龙八部

天、龙、夜叉、乾闼婆等一切大众。睹佛光明皆悉云集。 

这里讲第三集天龙八部众。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此八部众皆能护持佛法,因此每当佛说法时,他们亦蒙受法雨泽润,早日离苦!

天,梵语提婆,是光明的意思。这里指的天是欲界中的地居天,即四王天和仞利天,因其依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名地居天。

龙,梵语那伽。龙的种类很多,在《法华经》中列有八大龙王:难陀、跋难陀、婆伽罗、和修去、德叉迦、阿那婆达多、摩那斯、优婆罗龙王。我们虽然从未见过龙,但在中国和印度的历史中都不约而同地有龙的记载和传说。生为龙的福报很大,但孽障也很重,而且嗔心很重。金翅大鹏鸟,就最喜欢吃龙,就像吃面条一样。龙王很恐惧他,求救于释迦佛,佛把袈裟给他,叫他分给每条龙一丝袈裟,挂在身上,大鹏鸟就不敢再吃龙了。

夜叉,就是捷疾鬼。有善恶两类。恶的爱吃人;善的则是佛法的护法神。

乾闼婆,名叫嗅香神,是仞利天天主——帝释座前的奏乐神,每当帝释要听音乐时,就焚香一枝,住在须弥山南金刚窑里的乾闼婆即闻香前来,受其差遣。

 阿修罗,梵语。译为中文有三层含义:(1)非天,意思是阿修罗虽有天人之福,但无天人之德。(2)无端正,在阿修罗中,男的丑陋无比,但女的却貌美如花。(3)无酒,阿修罗过去爱饮酒,但后来因找不到酒,只好戒酒。生为阿修罗前世也修五戒十善,但因我慢心高,嗔心大,疑心重,这世生为阿修罗。相传阿修罗王有一个女儿,名舍脂,是世间少有的美女。帝释便娶舍脂为妻,阿修罗王与帝释因为有这样一层关系,感情亦是很好的。婚后不久,帝释请阿修罗王到天宫游玩,并以厚礼相赠,当阿修罗王要回去时,帝释为表示隆重,特命天兵天将排列两旁相送,那知阿修罗王不但不领情,反而认为帝释是在恐吓他,心里老大不高兴。一次,帝释到人间听仙讲道,但舍脂却怀疑帝释有外遇,就用神通隐在帝释的车后,也来到人间,帝释见了,就责备她,并用花茎打了她几下,这下舍脂大发娇嗔,一直闹到帝释赔罪而已。但是,在座的仙人,因听到舍脂的娇声莺语,而失掉了道性。帝释为此更为震怒,舍脂也怀恨在心,跑回去告诉她的父王,阿修罗王不禁怒气冲天,立即派遣了无数天兵天将去攻打帝释的天宫,使帝释大败而逃,直至佛陀出世,帝释求救于佛陀,佛陀叫帝释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果然天兵大败,逃匿于藕孔中,不敢再与帝释作战了。所以生为阿修罗,其特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