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处依《俱舍论》之观点,即迦叶尊者已入涅槃,并通过加持保存骨锁至弥勒佛出世。
714、 多化心化一身,还是一化心化多身?化心是善、不善、无记中哪一种?此处为何说化心九处呢?
答:一、最初未熟练时,多化心只能化现一化身,因需长久勤作之故。后神通已达纯熟时,一化心也能化现多种化身。
二、修所生化心是无记法(即无覆无记中的化心);
生得化心有善、不善、无记法三种。
三、于十色处中除声外可以化余九处,按理讲实际上不可能化为根,然而所化的色香味触四境不会与根分离的缘故,由此而说化心九处。
715、 请举例说明五种神境通。
答:五种神境通:
一、修得:如以人身修禅定而得神境通;
二、生得:如天龙、罗刹等一出生便具有之神境通;
三、咒成:如依甘达热等密咒而成的神境通;
四、药成:如由龟精、孔雀翎等妙药所成的神境通;
五、业成:如我乳国王与中有众生的神境通是由业力所成。
(生得与业成之不同:生得:唯转生于某一趣时,便直接具有某种神境通,如转生于天龙,直接即可变化;业成:由业力所成,不依修定而由某种业,于即生中便得神境通,或中有身,因其不是五趣,故不能说“生”,所以中有所具神境通不属生得,唯是业成。实际上生得亦是宿世业所成,但唯局限于生而即生具有;业成则强调由业而成,并不一定是生而即得。)
716、 天眼、天耳通是指的什么?能取什么对境?
答:天眼、天耳是借助禅定力而在眼、耳二根之群体中形成彼禅与彼地的清净色。
天眼取色境,天耳取声境,而且二者能取遥远、细微、遮障之色、声等。
717、 声闻、缘觉、佛陀能照见多远的距离?他心通有哪些呢?《宝鬘论》中回忆前世是属于宿命通吗?
答:一、若就不现行而言,并没有极大作意,声闻阿罗汉可照见一千世界,麟角喻独觉可照见二千世界,佛陀可照见三千世界;若就现行而言,即有极大作意,声闻阿罗汉可照见二千世界,麟角喻独觉可照见三千世界,佛陀可照见无量世界。(佛不论如何作意,皆随欲现前,不需加行。)
二、他心通:
生得他心通:从意乐角度言有善、不善、无记;
诸寻思者由他人的身语之相中得来的他心通及由明咒所成的他心通:是善、不善、无记;
修生的他心通:唯是善法;
地狱众生的他心通:最初刚刚出生直至苦受未扰乱心之间具有,之后则不具。
天人、旁生、饿鬼等其他众生之生得他心通恒时能了知他心。
三、《中观宝鬘论》说:“由净心施法,故得宿命通。”由不希望他人报酬等的清净法施故,当感得忆念自他往昔多生之事的宿命通。所以说由清净法布施及帮助别人写书等,感得宿命通。(另外,论中又说:“不举他过失,不说缺支等,常护惜他心,当感他心智。”如不以恶心举发他人的过失,不说了他人盲聋残缺肢节等,恒常护惜他心,当感得他心智。还有:“佛塔供灯鬘,暗处置火炬,灯中施油类,能获净天眼。”由于对佛塔供养鬘,及由黑暗为害之处设置火炬,灯中添施油类等,当获得清净天眼……)
第八品分别定品问答题
718、 从哪些方面区分因静虑、果静虑差别?
答:因静虑:于下地现前,是入定状态,唯一是善法;
果静虑:仅仅于自地现前,有入定非入定两种状态,并是善法与无记法。
因静虑是指善心一缘专注的心所,以心所的力量,心王也可一缘专注;而果静虑是指转生于一禅等处后的静虑。
719、 什么是定?有部与经部对此有何不同的说法?
答:有部:定是指善心一缘专注的心所,即说定主要是指心所等持,而借助心所的力量心王也可以一缘专注。
经部:心一境相续而转时名定。
此处有部说定是单独一个等持心所,由此心所全心专注一缘;而经部则问,那谁令此心所专注,而有部说是余心心所,由此经部说:既然这样,也就是说究竟是余心心所法可以令心专注一缘,那么还要一个等持心所作什么用呢?也就是说经部承许心一境相续转时是定,而离心之外并无一个体名定。
720、 四静虑各具哪些禅定支?除色想之定有哪些?
答:初静虑具寻、伺、喜、乐、等持五支;二静虑具内等净、喜、乐、等持四支;三静虑具行舍、正念、正慧、乐、等持五支;四静虑具行舍清净、念清净、非苦非乐受、等持四支。
初静虑具寻、伺、喜、乐;后三禅渐离前前支,第二静虑离寻伺支而具有喜乐支;第三静虑离前寻、伺与喜支,只具乐支;第四静虑离前寻、伺、喜、乐。
除色想之定:四无色定之正行以及后三无色未至定称为除色想之定,因为此等自地无有色法并且不缘下地。空无边处未至定并非去除了色想,因为它缘第四静虑的色法而视为粗大等之故。
721、 关于无色界有无色法的观点有何分歧?自宗观点如何?
答:有部:无色界丝毫色法也是不存在的,由此才称无色。若说有色法,那么其色法的相状是什么样子呢?
(1)无色界并没有戒律,因为身语都没有,戒律又如何存在呢?大种也不存在,如何会有所造色法呢?
(2)若说有无漏戒,这也是不对的,因为无漏戒依有漏大种。
(3)若说因为其色法细微或身量小而说无色,那么中有及水中细小之虫应说为无色。
(4)若说无色与色比较更细微而说无色的话,那么唯有有顶能称无色,因为有顶较下三地更细微。
大众部等:无色界色微少故称无色。
此处自宗观点是指有部之观点,即无色界没有丝毫色法。
722、 色法是否从心中产生的问题有何不同的观点?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随教经部:转生无色界后,心上留有色法熏习的种子,由无色界殁转生欲、色时,色法由心上重新产生出来。(此处心产生色法,并非作为近取因,而是俱生缘。)
唯识:阿赖耶识上有色法的习气,习气成熟,色法便产生;
随理经部:心不能作为色法的近取因,故无色界存在细微色法。以此细微色法作为近取因,产生后来色、欲界之色法,即色法之因应为色法,而不会是心法。
723、 为什么叫空无边处等四无色界?
答:四无色界前三处以加行名称而安立:
(1)空无边处:于加行时思维无边空,故名空无边处。
(2)识无边处:于加行时思维无边识,故名识无边处。
(3)无所有处:于加行时思维无所有,故名无所有处。
(4)非想非非想处:不是由加行而立名,而是因为有顶心识微乎其微,极不明显,故将低劣加否定而称为非想;由于也具有细微之想,所以也称非非想。
724、 四禅四无色的正行的实体分多少种?
答:正行实体共分八种:四禅静虑、四无色定。
第八有顶只有染定、净定二种;余七种则有染定、净定、无漏定三种。
725、 什么叫染定、净定、无漏定?
答:著味染定是指具有相应助伴的爱(而耽著于净定境界,也就是有覆无记心相应之定);
净定:与世间等至的善法无贪等相应,(是一缘专注的善心)是故称净定;净定亦是著味染定的所缘对境。
无漏定:具有出世间真谛的行相(即无漏智相应之定)。
726、 一至四禅中各断除哪些支?又各具足哪些禅定支?
答:第一禅:具足五支,寻、伺、喜、乐、等持。
第二禅:具足四支,内等净、喜、乐、等持;断除初禅寻、伺二支,以内等净而对治断除寻伺。
第三禅:具足五支,行舍支、正念支、正慧支、乐受支、等持支;断除二禅喜一支,依行舍、正慧、正念三对治支断除。
第四禅:具足四支,行舍清净支、念清净支、非苦非乐受支、等持支;断除三禅乐受一支,依行舍清净支与念清净支对治。
727、 这十八种禅定支归纳于哪十一支中?为什么三禅的乐支除初二禅乐以外单独安立为实体呢?
答:实体十一种:初禅中的寻、伺、喜、乐、等持;二禅中的内等净支;三禅中的行舍、正念、正慧、乐受;四禅中非苦非乐受支。
三禅乐与初二禅乐是不同实体,故单独立支。(乐受,或身乐或心乐,皆名乐)三禅乐是心乐,故可立支;而初二禅中乐并非身乐(即不是受乐),而是十大善法中的轻安心所,初二禅身乐,身识相应外观而不立支,又未得心乐,故其中乐并非受乐,而是指轻安。
另外,喜支单独安立,因其不是乐受(非身乐亦非心乐,故不是乐)。由此三禅心乐单独立乐受支。
728、 关于身乐受二禅以上是否具足的问题上,上下对法论有何不同的观点?
答:下对法论,即有部认为:初二禅有喜、乐二支,若喜、乐皆为受,则一心中有二受不应理,故知乐非指身乐受,而是轻安心所。
上对法论,即经部以上认为:初二禅乐皆身乐受,即定中可以具有身识,身轻安所触(经部以心轻安为心所,身轻安是所触)之风依等持而生,引生身识相应乐受,遍融于身,故经部以初二禅乐支为身乐受,不同有部轻安之说。
729、 若染定各禅定中哪些支不具足?
答:染污性第一静虑:不具喜、乐二支,未离烦恼故;
染污性第二静虑:不具内等净,烦恼令心污浊;
染污性第三静虑:不具正念、正慧,烦恼玷污了禅定心;
染污性第四静虑:不具行舍清净与正念清净,烦恼令心染上污垢故。
730、 第四禅远离的八种过患是哪些?为什么第四禅叫不动禅?
答:八种过患是:寻、伺、呼气、吸气、乐受、苦受、意乐受、意苦受。
三禅以下皆如应为八种过患所动,第四禅不为八种过患所动,故名不动禅。
731、 为什么二禅以上能取色、声、触等?
答:二禅、三禅、四禅,借初禅眼、耳、身识取色声触,并以初禅心等起自地之身语有表。此眼、耳、身三识及等起心皆初禅所摄,是无覆无记法。不是烦恼性(即有覆无记),已离此贪故;也不是善法,此初禅善法较上地善法下劣,以迁地而舍故。
732、 净定、染污定、无漏定是如何获得的?
答:(此处之获得是指前所未有之得,即最初得,并非是指先已获得而后再获得。如净定有四分,若先已得顺退分,后加行得顺抉择分,则不能说初得净定。也就是说净定之四分,任一分已得,再得余分,得余分时就不叫做初得净定了。)
三定的获得:
净定:
(1)离贪而得,即远离下地之贪而获得(如离欲界贪染而得初禅有漏净定);
(2)转生而得,指从上地转生下地而得,不包括有顶,有顶无上地故。(上地转生下地可得顺退分净定,如初禅顺退分净定,由上地生初禅时便可于最初得此净定。)若从自地与下地转生时,因定中先已具足净定,故转生时不应名得。
染污定:
(1)退失而得,即以自地的烦恼起,净定退失而获得。(如于初禅净定中起自地染,即贪、痴、慢相应之有覆无记心,此时净定退失而得染定。)
(2)转生而得,从上地转生下地时得下地染定,不包括有顶,有顶无上地故。(如从二禅死,于初禅结生,起染著心,得初禅染定。)
无漏定:唯由离下地贪而得,没有以转生而获得的。
733、 三定无间生起哪些定?写出四禅和空无边处生起哪些定?
答:无漏定无间生起自地至上下第三地之间(如果存在的话)的无漏定与有漏净定。
净定除了无间生起自地至上下第三地之间(如果存在的话)的无漏定与有漏净定外,还生起自地的染污定。
染污定无间生自地的净定与自地染定,也生起下地净定。
无漏四禅所生定:
四禅自地:相续生自地无漏定与净定;
空无边处:超越远加行顺式时空无边处无漏定,及轮番修之净定;
识无边处:超越定正行顺式时识无边处有漏定,及近加行顺式时之无漏定;
三禅:超越远加行逆式时三禅无漏定及轮番修三禅净定;
二禅:超越定正行逆式时二禅有漏定,及近加行逆式时二禅无漏定。
无漏空无边处定所生定:
空无边处自地:相续生自地无漏定与净定;
识无边处:超越远加行顺式时识无边处无漏定,及轮番修之识无边处净定;
无所有处:超越定正行顺式时无所有处有漏定,及近加行顺式时无所有处无漏定;
四禅:超越远加行逆式时四禅无漏定,及轮番修四禅净定;
三禅:超越定正行逆式时三禅有漏定,及近加行逆式时三禅无漏定。
若是四禅,空无边处净定,则各于无漏定基础上再加一自地染定,余所生定数量不变,但生定方式需改变,可以推知。
734、 什么叫四种净定?
答:四种净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