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
“比丘!若有所执者2,依此有称,若无所执者,依此非称也。”“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若执着色者,依此有称。若执着受者,依此有称。若执着想者,依此有称。若执着行者,依此有称。若执着识者,依此有称。
七
大德!若不执著者,依此非称,若不执着受……想……行……识者,依此非称。大德!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八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若执着色,依此有称,若执着受……想……行……识,依此有称。比丘!若不执着色,依此非称,若不执着受……想……行……识,依此非称。比丘3!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九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十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不久,善男子是于正当出家,以出家之本意,为现法究竟无上之梵行,自具足证知现证而住,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后有。
十一
彼比丘则成为罗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b)。
2 “若有所执者”云云,原注汉译有各各别解,今依本文译出。
3 “比丘!”原本bhikkhave依暹罗本bhikkhu maya改之。
'三六' 比丘(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三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由闻依于世尊法,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四
“比丘!若有执处,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此知,依此而有称。若无所执,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此非有称。”“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此知,依此而有称。若执受……想……行……识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称。
七
大德!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依此则非有称。若不执受……想……行……识者,则不令比知,若不令比知者,则无所有,依此而非有称。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八
“比丘!善哉、善哉!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2!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此知者,依此而有称。若执受……想……行……识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此知者,依此而有称。比丘!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此知者,依此而非有称。若不执受……想……行……识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此知者,依此而非有称。比丘!应如是广劝我所略说之义。”
九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十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乃至……
十一
彼比丘成为阿罗汉。
注1 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a)。
2 “比丘!”原本bhikkhave是bhikkhu之误。
'三七' 第五 阿难(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阿难……乃至……
三
一面坐时,世尊言具寿阿难曰:“阿难!若有向汝如是问:“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四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五
“友!于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六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漶A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a)
'三八' 第六 阿难(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园……乃至……时,具寿阿难……乃至……
三
坐于一面时,世尊谓于具寿阿难曰:“阿难若有如是问汝:“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四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者,我应如是答:
五
“友!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过去、已灭、已坏之受,知生、知灭、知住之异……想……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六
友!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未来、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七
友!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八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九
阿难!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未生、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十
阿难!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十一
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三九' 第七 随法(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向法随法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多厌患而住,于想多厌患而住,于行多厌患而住,于识多厌患而住。
四
彼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者,则偏知于色,偏知受……想……行……识。
五
彼偏知于色,偏知于受……想……行……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想……行……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五c)。
'四0' 第八 随法(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五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常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四一' 第九 随法(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五
“诸比丘!于法随法……乃至……于色观苦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四二' 第十 随法(四)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于想……于行……于识观无我而住。
四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乃至……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五 彼偏知于色,偏知于受……想……行……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想……行……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第四 汝所应品 '终'
摄颂曰:
非汝所应二
比丘亦有二
阿难同是二
说随法为四
第五 自 洲 品
'四三' 第一 自洲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住。
四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住。应如理观察: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五
诸比丘!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六
诸比丘!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七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受中有我,我中有受。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因有受之变易、变异而生愁、苦、忧、恼。
八
观想是我……
九
观行是我……
十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十一
诸比丘!于色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色以及现在一切色,皆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十二
诸比丘!于受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受以及现在一切受,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作观,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十三
诸比丘!于想……乃至……
十四
诸比丘!于行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行以及现在一切行,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十五
诸比丘!于识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识以及现在一切识,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八a)。
2 “如理”原本yoni yeva从暹罗本yoniso'va改之。
'四四' 第二 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顺有身集起之'道'与顺有身灭尽之道,且谛听!
四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六~八
观受……想……行
九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十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集起之道,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即说见顺苦集之观。
十一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耶?
十二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十三~十五
不观受……想……行……
十六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十七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灭尽之道,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即说见顺苦灭之观。”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八a)。
'四五' 第三 无常(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以如是正慧如实观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七
识是无常,无常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八
诸比丘!若于色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于受界……想界……行界……于识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