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应部经-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德!是也。”
  
  七
  
    “诸比丘!地界者,譬如可见四识住。诸比丘!水界者,譬如可见喜贪。诸比丘!五种之种子者,譬如可见识与食。
  
  八
  
    诸比丘!于色封滞而住识者,以色为所缘,止住于色,近依喜而住,生长、增广。 
  
  九
  
    诸比丘!于受封滞而住识者,乃……近依喜而住,生长、增广。
  
  十
  
    诸比丘!于想封滞……乃至……
  
  十一
  
    诸比丘!于行封滞而住识者,以行为所缘,而止住于行,近倚喜而住,生长、增广。
  
  十二
  
    诸比丘!如说“我离于色、离于受、离于想、离于行,而施设于识之来往、死生、长益、广大”者,无有是处。
  
  十三
  
    诸比丘!比丘若于色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十四~十六
  
    诸比丘!比丘若于受界……想界……行界……
  
  十七
  
    若于识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十八
  
    于识无依止、无增益,无现行而解脱。以解脱故住,以住故而知足,知足故不恐怖,不恐怖而自般涅槃,知: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八c)。
    2 “有坚核”(saradayini)用原注之读法,原本及暹罗本均作saradani.
    3 “诸比丘”此节暹罗本缺。
    4 “无坚核”原本无否定辞。
    5 “四识住”业识所缘之色受想行的四蕴。
    6 “食”者缘也。
  
  '五五' 第三 优陀那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于此,世尊为唱优陀那曰:
    非我非我所
    应无我我所
    若如是胜解
    则断下分结
  
  三
  
    如是说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大德!以何为非我、非我所,应无我、无我所。比丘若如是胜解者,为得断'五'下分结耶?”
  
  四
  
    “比丘!此处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见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受……想……行……识是我,识以我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五
  
    彼不如实知色是无常为色无常,不如实知受是无常为受无常,不如实知想是无常……乃至……行是无常为行无常,不如实知识是无常为识无常。
  
  六
  
    不如实知色是苦是为色是苦,不如实知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是为识苦。
  
  七
  
    不如实知色是无我为色无我,不如实知受是无我为受无我。不如实知想…行是无我为行无我,不如实知识是无我为识无我。
  
  八
  
    不如实知色是有为为色有为,不如实知受是有为……想是有为……行是有为……识是有为是识有为。
  
  九
  
    不如实知色是应坏,不如实知受是应坏……想是应坏……行是应坏……识是应坏。
  
  十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乃至不观受……想……行……识是我。 
  
  十一
  
    彼如实知色是无常是为色无常,如实知受是无常……想是……行是……行是无常……识是无常是为识无常。
  
  十二
  
    色是苦……乃至……识是苦……
  
  十三
  
    色无我……乃至……识无我……
  
  十四
  
    色有为……乃至……识有为……
  
  十五
  
    如实知色应坏,如实知受……想……行……识应坏。
  
  十六
  
    于彼色坏、受坏、行坏、识坏故、如是比丘,非我、非我所,应无我、无我所,比丘若如是胜解者,则断'五'下分结。”
  
  十七
  
    '时,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比丘如是胜解者,则断'五'下分结。大德!又如何知?如何见?以得无间诸漏尽耶?”
  
  十八
  
    “比丘!此处有无闻凡夫,于无畏之处,生起恐畏。比丘!无闻凡夫于非我、非我所,应无我、应无我所者,生恐畏。
  
  十九
  
    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于无畏之处,不生怖畏。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于非我、非我所,应无我、应无我所者,不生怖畏。
  
  二十
  
    比丘!于色封滞而住识者,则以色为所缘,止住于色,近倚于喜而住,生长、增广。
  
  二一~二二
  
    比丘!于受封滞……于想封滞……
  
  二三
  
    于行封滞而住于识者,则以行为所缘,止住于行,近倚于喜而住,生长、广大。 
  
  二四
  
    比丘!如彼说“我离于色、离于受、离于想、离于行,而施设于识之来往、死生、长益、广大”者,无有是处。
  
  二五
  
    比丘!比丘若于色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二六
  
    比丘!比丘若于受界……
  
  二七
  
    比丘!比丘若于想界……
  
  二八
  
    比丘!比丘若于行界……
  
  二九
  
    比丘!比丘若于识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所缘、依止。
  
  三十
  
     于识无依止,无增长,无现行而解脱。以解脱故住,以住故而知足,知足故无恐怖,无恐怖则自般涅槃。知:生己尽……乃至……不受后有。
  
  三一
  
    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则得无间诸漏尽。”
  
  注1 汉译杂阿含卷二(大正藏二、一六c)。
    2 “非我”原本no cassa由暹罗本no cassam改之。
    3 “应无我”原本na bhavissati由暹罗本na bhavissami。
    4 “离想”原本逸脱。
  
  '五六' 取转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
  
  四
  
    诸比丘!我未如实证知此五取蕴之四转之间,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不称无上正等觉为现等觉。 
  
  五
  
    诸比丘!然则我已如实证知五取蕴之四转故。诸比丘!我于天、魔……乃至……人、天之众生界,称无上正等觉为现等觉。
  
  六
  
    以何为四转耶?我证知色、证知色集、证知色灭、证知顺色灭之道,证知受……想……行……识,证知识集2、证知识灭、证知顺识灭之道。
  
  七
  
    诸比丘!以何为色耶?诸比丘!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名为色。依食之集而有色之集,依食之灭而有色之灭。此顺色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者是。
  
  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证知如是色集,证知如是色灭,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而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则为善向4。善向者,则为入此法与律。
  
  九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乃至……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于色厌患、离欲、灭尽,依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若得纯一者,则无以转5之可施设。
  
  十
  
    诸比丘!以何为受耶?诸比丘!是六受身。'谓:'眼触所生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受、舌触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是。诸比丘!此名为受,由触之集而有受之集,由触之灭而受之灭。此顺受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十一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受,证知如是集,证知如是受灭,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而向受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十二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而证知如是受……乃至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乃至……则无以转之可施设者。
  
  十三~十五
  
    诸比丘!以何为想耶?诸比丘!六想身是。'谓:'色想、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是,此名之为想。依触之集而有想之集,由触之灭而想之灭。此顺想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乃至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十六
  
    诸比丘!以何为行耶?诸比丘!六思身是。'谓:'色思、声思、香思、味思、所触思、法思是,此名之为行。依触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触之灭而有行之灭。此顺行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十七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而向于行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十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而对行之厌患、离欲、灭尽,由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得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者。 
  
  十九
  
    诸比丘!以何为识耶?诸比丘二六识身是。'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此名为识。依名色之集而有识之集。依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此顺识灭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二十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而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二一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而对识厌患、离欲、灭尽,不依取而解脱者,为善解脱。得善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九b)。
    2 “识集”原本重复“识灭”之误。
    3 “食”此处与俱欲贪言为搏食(原注)。
    4 “善向”原本supatipatipanna是supatipanna之误。
    5 “转”解作轮回系缚。
  
  '五七' 第五 七处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比丘于七处善巧而有三种观察。于此法与律纯一而已立者,名为最上人。 
  
  四
  
    诸比丘!何为比丘于七处善巧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知色,知色之集,知色之灭,知顺色灭之道,知色之味,知色之过患,知色之出离。
  
  六~八
  
    知受……想……行……
  
  九
  
    知识,知识之集,知识之灭,知顺识灭之道,知识之味,知识之过患,知识之出离。
  
  十
  
    诸比丘!以何为色耶?诸比丘!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名之为色。由食之集而有色之集,由食之灭而色之灭。此顺色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十一
  
    缘色而生乐与喜,为色之味。有色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色之过患。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是为色之出离。 
  
  十二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证知如是色之集,证知如是色之灭、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证知如是色之味,证知如是色之过患,证知如是色之出离,而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为入此法2与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