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順

中觀今論自序

在師友中,我是被看作研究三論或空宗的。我曾在「為性空者辨」中說到:
我不能屬於空宗的任何學派,但對於空宗的根本大義,確有廣泛的同情!

空宗──拢垬涞恼摰洌瑢ξ铱烧f是有緣的。早在民國十六年,我開始閱讀
佛典的時候,第一部即是中論。中論的內容,我什麼都不明白,但一種莫明其妙
的愛好,使我趨向佛法,終於出了家。出家後,曾一度留意唯識,但不久即回歸
空宗──嘉祥的三論宗。抗戰開始,我西撸拇ǎ佑|到西藏傳的空宗。那時,
我對於佛法的理解,發生重大的變革,不再以玄談為滿足,而從初期拢渲校I
略到佛法的精神。由於這一番思想的改變,對於空宗,也得到一番新的體認,加
深了我對於空宗的讚仰。三十一、二年,時斷時續的講說中論,由演培筆記,整
理成『中論講記』的初稿。關於初期──阿含、毘曇──拢涞目沼^,曾作廣泛
的考察。三十三年秋,為妙欽、續明等說,由妙欽記出。這可以名為『性空學探
源』,與我另一作品──『唯識學探源』同一性伲=涍@一番考察,對於性空的
理解,增明不少,確信性空為佛法的根本教義。三十五年春,曾以『性空導論』
為睿_講於漢藏教理院。原擬定分「性空的發展史略」,「性空的方法論」,
「性空的實邸谷帯5珵榱舜掖俚臇|歸,連性空的發展史略部分,都洠в型瓿
,這是非常可惜的。三十六年冬,在雪福戮幾搿禾摯髱熑珪唬瑧3币羯
的稿約,決以『中觀今論』為睿S講隨刊;聽眾能聽懂的,僅有續明與星森二
人。我本想寫(或講)一『性空思想史』,上編為阿含之空,阿毘曇之空;中編
為性空大乘經之空,中觀論之空;下編為真常者之空,唯識者之空,中觀者之空
──共為七章。『性空學探源』,即初編約十萬字。後五章,非五六十萬字不可
處在這社會極度動亂的時代,學友時常勸我,要我略談中觀正義,所以先摘取
「中觀論之空」而講為『中觀今論』。但體裁不同,不免簡略得多了!今論並不
代表空宗的某一派,是以龍樹『中論』為本,『智論』為助,出入諸家而自成一
完整的體系。本論完成於社會變動日急的今日,回想『中論』與我的因緣,二十
多年來給我的法喜,不覺分外的歡喜!



中觀學值得稱述的精義,莫過於「大小共貫」、「真俗無礙」。龍樹論以為
:有情的生死,以無明為根源,自性見為戲論的根本。解脫生死的三乘拢撸w
悟同一的法性空寂,同觀無我無我所而得悟。三法印即是一實相印,三解脫門同
緣實相。這樣的三乘共空,對於從來的大小相諍,可得一合理的論斷。聲聞三藏
與摩訶衍──大乘,一向被諍論著。一分聲聞學者,以阿含等三藏為佛說,斥大
乘為非佛說;現在流行於錫蘭、暹羅、緬甸的佛教,還是如此。一分大乘學者,
自以為不共二乘,斥聲聞為小乘,指阿含為小乘經,以為大乘別有法源。如唯識
學者,在「愛非愛緣起」外,別立大乘不共的「自性緣起」;以為菩薩所證法性
空,是聲聞所不能證的。中國的台、賢、禪、淨,在大乘法中,還自以為勝他一
層,何況乎小乘!這樣,對大小的同源異流,由於宗派的偏見,再也不能正確的
把握!今依龍樹論說:三藏確是多說無我的,但無我與空,並非性伲惺颤N不同
。大乘從空門入,多說不生不滅,但生滅與不生滅,其實是一。「緣起性空」的
佛法真義,啟示了佛教思想發展的實相。釋尊本是多說無常無我的,但依於緣起
的無常無我,即體見緣起空寂的。這所以緣起甚深,而緣起的寂滅性更甚深,這
所以緣起被稱為「空相應緣起」,被讚為「法性法住法界」。一分學者重視事相
,偏執生滅無常與無我;一分學者特別重視理性,發摚Р簧粶绲男钥眨@才互
不相諒而尖銳的對立起來。他們同源而異流,應該是共同的教源,有此不即不離
的相對性,由於偏重發展而弄到對立。本來,初期的大乘經,如『十地經』以悟
無生法忍為同於二乘的;『般若經』以無生法忍能攝二乘智斷的,以先尼的因信
得解來證明大乘的現觀;『金剛經』以「若以色見我」頌明佛身等,都確認三乘
拢叱闪㈧锻坏睦碜C──法性空寂,那裏如執小執大者所說?所以『中論』的
抉擇『阿含經』義;『智論』的引佛為長爪梵志說法,『眾義經』偈等來明第一
義諦,不是呵斥聲聞,不是偏讚大乘,是引導學者復歸於釋尊本義的邉印N┯
從這樣的思想中,能看出大小乘的分化由來,能指斥那些畸形發展而遺失釋尊本
義的亂說!中觀學能抉擇釋尊教義的真相,能有助於佛教思想發展史的理解,這
是怎樣的值得我們尊重!



如果有人說:佛法偏於理性,偏於出世,那佛弟子會一致的出來否認,因為
佛法是真俗無礙的。真俗無礙,是生死即涅槃,世間即出世的。獨善的、耄Ф莸
,甚至不樂功德,不想說法的學者,沈醉於自淨其心的涅槃,忽略自他和樂、依
正莊嚴的一切。在他們,世間與出世間,是那樣的隔別!釋尊的正覺內容,受到
苦行厭離時機的歪曲。一分學者起來貶斥他,揭示佛法真俗無礙的正義。真俗無
礙,可從解行兩方面說:解即俗事與真理,是怎樣的即俗而恒真,又真而不礙俗
。行即事行與理證,怎樣的依世間褔智事行的進修而能悟入真性、契入真性而能
不廢世間的福智事行。無論是理論、實邸家瀼卣嫠锥幌嗟K。依中觀者說
:緣起法是相依相成而無自性的,極無自性而又因果宛然的。所以,依即空的緣
起有,安立世間事相,也依即有的緣起空顯示出世。得這真俗相依的無礙解,才
能起真俗相成的無礙行。所以菩薩入世利生,門門都是解脫門。緣起法是「處中
之說」,不偏於事,不偏於理;事相差別而不礙理性平等,理性一如而不礙事相
差別。在同一的緣起法中,成立事相與理性,而能不將差別去說理,不將平等去
說事,這才能恰合事理的樣子而如實知。一般自以為真俗無礙的學者,不知「處
中之說」,談心說性,每不免偏於「相即」,偏於「理同」。這或者忽略事行;
或者執理廢事;或者破壞事相的差別性,時空的局限性,落入破壞緣起事──是
非、善惡、因果等的大混沌!自以為無礙,而不知早是一邊。不知緣起法,不能
從緣起中去統貫真俗,這也難怪要不偏於事,即偏於理了!

近來有人──好像是牟宗三說:辨證法但於本體論有用。這只是說得一邊,
與唯物論者的辨證法,偏於事相一樣。須知緣起法,近於辨證法,但這是處中而
貫徹事理的。從正而反而綜合的過程,即順於世俗假名的緣起法,開展生滅(變
)的和合、相續的相對界。即反而正而超越(反的雙遮)的開顯,即順於勝義性
空的緣起法,契合無生的無常、無我的絕對界。相對的緣起相,絕對的緣起性,
不即不離,相依相成而不相奪,這真是能開顯事理的無礙。如法則而偏於事相,
或偏於理性,或事理各有一套,這那裏能理會得事理的真相!對於這,中觀能抉
擇釋尊的中道,達到完成,使我們相信得這真是一切智者的正覺!



智慧與慈悲,為佛法的宗本,而同基於緣起的正覺。從智慧(真)說:一切
是緣起的存在,展轉相依,剎那流變,即是無我的緣起。無我,即否定實在性及
所含攝得的不變性與獨存性。宇宙的一切,洠в羞@樣的存在,所以否認創造神,
也應該否定絕對理性或絕對精神等形而上的任何實在自體。唯神、唯我、唯理、
唯心,這些,都根源於錯覺──自性見的不同構想,本伲鼇K洠в胁顒e。緣起無我
(空)的中觀,徹底否定這些,這才悟了一切是相對的,依存的,流變的存在。
相對的存在──假有,為人類所能經驗到的,極無自性而宛然現前的不能想像有
什麼實體,但也不能抹煞這現實的一切。從德行(善)說:緣起是無我的。人生
為身心依存的相續流,也是自他依存的和合眾。佛法不否認相對的個性,而一般
強烈的自我實在感──含攝得不變、獨存、主宰──即神我論者的自由意志,是
根本錯铡撬枷肱c行為的罪惡根源。否定這樣的自我中心的主宰欲,才能體貼
得有情的同體平等,於一切行為中,消極的不害他,積極的救護他。自私本伲
神我論者,洠в袨樗牡滦校颤N都不過為了自己。唯有無我,才有慈悲,從身
心相依、自他共存、物我互資的緣起正覺中,涌出無我的真情。真智慧與真慈悲
,即緣起正覺的內容。



緣起性空,本於生滅的不有不無、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生滅的
因果諸行,是性空的緣起,緣起的性空。這在一般有情,是不能正確理解的,一
般總是倒覺為自性實有,或由實有而假有的。所以佛說一切從緣有,一切畢竟空
,就有人大驚小怪起來。甚至佛法中,也有有宗起來,與空宗對立,反指責空宗
為不了義,為惡取空。有宗與空宗,有他認識論的根本不同處,所以對於兩宗認
識的方法論,今論特別的給以指出來。中國學者一向是眨涂沼械模匦鑼@
一根本不同,經一番深刻的考察,不能再泛泛的和會下去。如根本問睿唤鉀Q,
一切似是而非的和會,終歸於徒然。我是同情空宗的,但也主張融會空有。不過
所融會的空有,不是空宗與有宗,是從即空而有,即有而空的中觀中,使真妄、
事理、性相、空有、平等與差別等,能得到相依而不相礙的總貫。本論末後幾章
,即著重於此。我覺得和會空有,空宗是最能負起這個責任的。即有而空,即空
而有,這是怎樣的融通無礙!在這根本的特見中,一切學派的契機契理的教說,
無不可以一以貫之,這有待於中觀者的不斷努力!

三十八年五月二日,在廈門南普陀寺大覺講社校讀畢,附序。



自序…………………………………………………………………… 1─10
引言………………………………………………………………………1─4
中觀今論目次
第一章  中道之內容及其意義……………………………………… 5─12
第一節  中道之內容…………………………………………………… 5
第二節  中道之意義…………………………………………………… 9
第二章  龍樹及其論典………………………………………………13─24
第一節  龍樹論略說……………………………………………………13
第二節  中論為阿含通論考……………………………………………17
第三章  緣起之生滅與不生不滅……………………………………25─40
第一節  無生之共證與大乘不共………………………………………25
第二節  聲聞常道與大乘深論…………………………………………28
第三節  三法印之橫豎無礙……………………………………………34
第四節  緣起之綜貫性…………………………………………………37
第四章  中道之方法論………………………………………………41─58
第一節  中觀與中論……………………………………………………41
第二節  因明與中觀……………………………………………………43
第三節  聞量、比量、現量……………………………………………52
第五章  中觀之根本論睿59─82
第一節  緣起……………………………………………………………59
第二節  自性……………………………………………………………64
第三節  空………………………………………………………………70
第四節  緣起自性空……………………………………………………79
第六章  八不………………………………………………………。83─112
第一節  八事四對之解說………………………………………………83
第二節  不………………………………………………………………94
第七章  有.時.空.動…………………………………………113─144
第一節  有──物.體.法………………………………………… 113
第二節  時間………………………………………………………… 117
第三節  空間………………………………………………………… 126
第四節  行──變動.邉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