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徹的觀察。阿毘曇,即是以智慧審觀諸法的自相、共相。如『阿毘曇心論』發端
就說:「能知諸法自相、共相,名為佛」。所以說:佛有兩種智:一、總相智,
是知諸法共相的;二、別相智,是知諸法自相的。佛弟子隨佛修學,於諸法作事
理的深廣觀察,其後即成為論藏。所以說:阿毘達磨(論藏)不摺ㄏ啵樂ㄏ
而知其甚深廣大。從來學者,對於諸法的考察,主要的是自相、共相,此外即諸
法的相應不相應、相攝不相攝、因相、緣相、果相,或加上成就不成就,這都是
法相。『法華經』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如是性、如是相、如

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就是說:佛才能如實而知諸法的性、相、因、果等法相。這十者,在世親的『
法華經論』和舊譯的『正法華經』,都只說有六種。羅什法師的譯有十種,可能
是根據的梵本不同。這如龍樹『智度論』卷三十二說:「一一法有九種相」,九
種是:性、法(即相)、體、力、因、緣、果、限礙、開通方便。卷三十三說到
:業、力、所作、因、緣、果、報,凡七相。卷二十七說到:性、相、力、因、
緣、果報、得、失,凡八相。由此比類觀察,可知『法華經』的十相,實有所據
。在印度,對於法相的觀察,就有多少差別的。這裏,可以分三類來觀察:一、
性、相,二、體、力、作,三、因、緣、果、報。三類以外,『法華經』有本末
究竟,這是窮源竟委的意思。『智論』卷三十二有限礙、開通方便,與台宗十法
成乘中的「通塞」相近。卷二十七又多說得失二種。無論是說性、說相、乃至因
果,都是就某某法而作如是觀察的,離開了存在的事實,這些相都無從安立。古
代阿毘曇論師,即是側重一一法上一一相之考察的。然而這九相或十相,所以應

作如此觀察者,即因為這些是法法所共有的,存在於時空而變動不居者,必然具
備這些,所以這些即是諸法共通的法則。現在即從這諸法的法則去說明,當然,
佛所了知的,不僅是此共通的法則而已!

第二節  性·相

性、相二名,在佛法中是可以互用的。性可以名為相,相也可以名為性。如
『智論』卷三十一說性有二種:總性、別性;又說相有二種:總相、別相。雖說
性說相,而內容是同一的。如『解深密經』說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
;而餘處則稱為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故性相不妨互用,如『智論
』卷三十一說:「性相有何等異?答曰:有人言:其實無異,名有差別」。但若
性相合說在一起,則應該有他的不同含義,所以又「有人言:性相小有差別,性
言其體,相言可識」。性指諸法體性,相指諸法樣相。又依論說:體性是內在的
,相貌是外現的;又性是久遠的、末後的;相是新近的、初起的。「性」「相」
兩相,含義極多,這裏且略辨四類:

一、約初後(遠近)論性相  『智論』卷六十七說:「是相積習成性,譬如
人瞋,日習不已,則成惡性」。我們的思想、行為,起初或善或惡,或貪或瞋,
即是相。如不斷的起作,久後會積習成性。等到習以成性,常人不了,每以為本
性如此。佛說眾生有貪性人,瞋性人、癡性人等,這都由久久積習而成性的,並
非有定善定惡的本性。『智論』卷三十一說:「如人喜作諸惡,故名為惡性,如
集善事故名為善性,如十力經中說」──佛以種種界(即性)智力,知眾生根性
等不同。俗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不過是說習久成性,從串習而成為自
然而然的,不容易改換而已。人生下來,受父母的教養和師友的熏陶,社會的影
響不同,養成多少不同的性格;或是因為宿因善惡的潛力,或生理機能的差別,
成為不同的性格、嗜慾等,這些都是積漸而成的。不但人的性格如此,一切法也
是如此的。因為一切法無不表現在時間中,依幻論幻,有時間相,即不無前前後
後的相續性。前前的對於後後的有影響,即有熏習。相雖不即是性,但由不斷的

起作,即由相的積習而成性。從微至著,從小到大,都有此由相而成性的意義。
所以,性不是固定的、本然如此的。依中觀說:人之流轉六趣,都因熏習的善惡
而定其昇降的。凡夫如此,佛、菩薩等拢t也如此,無不是由積漸而成。有人說
:佛性人人本具;還有約無漏種子,說某些人有佛性,某些人無佛性,這都是因
中有果論者。依中觀說:眾生洠в胁豢梢猿煞鸬模员娚鸁o決定性故。這是說:
生天、為人,都洠в卸ㄐ裕际怯尚袠I的積習而成。等到積習到成為必然之勢,
也可以稱之為性,但洠в斜緛砣绱说亩ㄐ浴K裕錾屏暽瓶蓵N天,遇惡習惡即
墮地獄,乃至見佛聞法,積習熏修,可以成佛。『中論』「觀四諦品」說:「雖
復勤精進,修行菩提道,若先非佛性,不應得成佛」。論中的意思是說:如執諸
法實有,那就凡性、拢詢刹幌喔伞D屈N,眾生既都是凡夫性──異生性,不是
拢裕瑳'有佛性,即使精進修行,也就洠в谐煞鸬目赡芰耍∑鋵嵅蝗唬娚m是
凡夫,以無凡夫的定性故,遇善緣而習善,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就可以久習成
佛。『法華經』說:「諸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也是此義。古

德為佛性本有的教說所惑,顛倒解說,以為龍樹也是主張要先有佛性才可以成佛
的。我早就懷疑,後來在北碚訪問藏譯,才知是古德的錯解,論文是龍樹評破薩
婆多部固執實有性的。善性惡性,無不從積久成性中來,無天生的彌勒,也洠в
自然的釋迦。性,不過是緣起法中由於久久積習,漸成為強有力的作用,而有非
此不可之勢。常人不知緣起,偏執自性有,所以將積漸成性為本性,或習性以外
另立本性。性雖有自爾的、不變的意思,但不過是相對的,能在未遇特殊情況,
及未有另一積習成性時,可以維持此必然的性伲捌鋬A向。

二、約內外說性相:『智論』卷三十一說:「相不定,從身出,性則言其實
」。相是從內而現於外的,是不一定符合於內在的,性纔是實際的。佛常說:「
或有生似熟,或有熟似生」。即是說內在的真實性,不一定與外表的形式相同,
並且有時是相反的。『智論』卷三十一舉喻說:「如見黃色是金相,而內是銅…
…。如人若供養時,似是善人,是為相;罵詈毀辱,忿然瞋恚,是其性」。論中
的故事是說:有主婦常常供養恭敬,被人稱讚為性情好。女婢為試驗她是否真正

性善,早上儘睡,主婦雖呼也不起;起後也不作事,到吃飯時,主婦喚來用膳,
她還嫌飯菜洠в凶骱谩V鲖D實在忍不得了,大發雷霆,瞋忿斥罵。這時,兇惡的
性情,完全暴露出來。由此可知,外現的善,可能是表示內在的善,確是「侦
中,形於外」,表裏一致,性相一如的,但也可能是假充善人的。如佛呵提婆達
多,雖外現忿怒相而內懷慈悲。內性與外相,可能不一致,非審細的考察不知。
佛有種種界智力,才能深見他的內性而教導他,如化央掘摩羅等。

三、約通別說性相:佛法中常說為自相、共相;『智論』名為總相、別相,
總性、別性。此總與別,依『智論』卷六十七說,即名為相與性,即諸法的共通
性為相,不共的名為性。『智論』卷三十一說:「總相者,如無常等。別相者,
諸法雖皆無常而各有別相,如地有堅相,火為熱相」。此說無常等,是諸法共相
;地堅相、火熱相,乃至色變礙相,受領迹嗟龋词亲韵唷5匾詧詾橄啵@是
論師從假有的分析所得到的結論。如析色法為地、水等和合而成,地是極微的存
在,無論如何分析,也不會失卻(卷六十七稱之為常法)堅的特性;此堅的特殊

性,唯屬於地而不屬於別的,所以是地的自相。又如眼根以見為性,有見即知有
眼,眼以見為特性,此性不通他法,故名自性。這種自相──特性,都被看作自
性有的。實則,從極小的到極廣大的,一切緣起法各有它特殊的性伲蛐阅埽
這是從緣起法中顯出他的主要特徵,並非除此以外洠в袆e的性伲膊皇谴艘惶
殊性伲强梢元毺卮嬖诘摹V杏^者說:眼以見為性,這是可以這樣說的。但若
說見性為不失自相的,即非中觀者所許。『智論』卷三十一評云:「火能燒,造
色能照,二法相合故名為火……,云何言熱是火性?復次,熱性從緣生」。此說
緣起法不單是一性的,如火不但是以熱為性,火發光即能照,燒物即成燒,照與
燒都可以說是火的特性,何獨執熱為火性呢?當知緣起法是依存於眾多關係的,
它和合似一,而有極其眩s的內容。不過為了記別,在眾多的關係性伲校涯
主要的、明顯的特徵,隨從世俗立名,標立為某法的自性,那裏可以想像為自性
存在的。『中論』在破眼以見為性──自相時說:「眼若未見時,則不名為見,
而言見能見,是事則不然」。眼之所以能見,必依對象、光線、空間、意識等緣

,方成其見事,不能定說見為眼之自性,與眾緣無關。如眼定以見為性,椋繒r
何以無所見?這豈不又應以不見為性嗎?因此,可知見非眼之自性,非獨存的自
性。但中觀者在世俗諦中,非不承認有相對的特性。如根、塵、識三法(主要的
因緣)合時有見事,缺一則不成為見,見是緣起的作用。然而,從主要的、特勝
的觀點說:見後而分別,這是識的──其實分別也是緣起的自性;所見所了的山
水人物,所以如此,可以說是對象──色的自性。能見色而能引起了別,這可以
說眼的自性。這樣的相對的自性,是緣起的,是極無自性的。自性既指一一法的
特性,共相即指一一法上所共通的。如說無常,不僅此燈是無常,一切有為法莫
不是無常的,即通於生滅的諸行。無常如是,無我也如是。阿毘曇論師的解說:
一一法的特殊性,不失自相的,名為自性;在觀察時,可適用而遍通到一切法(
或一部分),立名為共相。如可見不可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
皆是共相。『品類足論』「千問品」中,列有二十個論睿總論睿家晕迨N
問答,即是共相的觀察。論中的諸門分別,也是共相觀。在許多共相中,如諸行

無常、諸法無我等,尤為佛弟子重視的共相,因為觀此才能得解脫。此共相,西
人曾有二種說法:有以為共相並洠в泄蚕嘀疄槲铮瑑H是抽象的,意識上概括的類
概念。有以為這是諸法的理型,此具體的確實,具體的即依據此理型而實現的。
依佛法說:共相約遍通一切法說,而它即是一一法的,也可說為自性。究極的、
遍一切一味的共相,即空相,空是法法如此而平等普遍的,不是可以局限為某一
法的。佛弟子真能於一法而悟入此平等空性,即於一一法無不通達,因為是無二
無別的。空性即一切法的實相,即一一法的究極真理,並非離別別的諸法而有共
通遍在之一體的。無二無別而不礙此無限差別的,所以不妨說為色自性、聲自性
等。如世間的虛空,遍一切處,既於方器見方空,圓器見圓空,不離開方圓而別
有虛空;而虛空無礙無別,也不即是方圓。依此以觀共相,即知共相為不離自性
,而不即是自性的。從世諦法相的立場去觀察共相──共通的法則公式等,即是
緣起,不可說一,不可說異。不但不是意識概括的抽象產物,也不是耄П戊吨T法
之後或超越於諸法之上的什麼枺鳌

四、約名(相)實說性相:『智論』卷五十一說:「此性深妙,云何可知?
以色(等)相可知」。此即藉相以知性,相指能知某之所以是某者,如見了扮角
的臉譜和服裝,就知道他是誰。性即一切法之自體,本是離名絕相──不但理性
絕相,事性也不如名相所表現而即為如此的,非語文意想(符號)所能表達的。
但所以知有法性,不能不依語文,意識的所了相,而顯出它的實性。此與認識論
有關,為佛法重要論睿弧

此更可分為二層去說:一、即相與可相,約一一事物的藉相知性說。事事物
物──性的所以確定他是有,即由於有某種相為我們所知的。相有表示此法自性
的作用,是能相,性即是可(所)相。我們藉此相的表示,得以了知此法是有的
,而且是不同餘法的。所以,凡是存在的,即不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