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6-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必须有管子才能导尿,可四周一片废墟,到哪儿去找管子啊,眼看无计可施,活人岂能让尿憋死,一个盗窃惯犯二话不说就凑了上去,用嘴巴帮他吸出尿和血……

  这里不再有警察和犯人的区别,只有死人和活人、救人的人和需要救助的人。这又是一个感人的场面,被救出来的轻伤员又迅速投入到救人的队伍中去,没有绷带他们就撕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没有工具他们就用手扒,抢救结束后,没有一个犯人的手是完好的。

  天已放亮,能救的都救出来了。犯人被重新集中起来,一个个衣衫褴褛,灰头土脸,警察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三个。事后查明,有两个犯人因为离家较近,救完人后溜回家看了看,然后主动回来了,还有一个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些犯人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徒手从瓦砾堆中扒出了112人,创造了奇迹!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好莱坞的灾难大片,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河北唐山市,时间是1976年7月28日。人都有七情六欲,难保不犯错,或利欲熏心,或鬼迷心窍,这是人性的阴暗面;可是谁也不能否认,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光辉的一面,哪怕是十恶不赦的罪犯。地震带给人们的无疑是毁灭,可是那些犯人却获得了新生,当他们奋不顾身抢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据说,后来有不少犯人改了生日——7月28日。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2期P40 
 

   
   

2478号义工的四次流泪 
谢胜瑜

  2006年4月22日,“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资助了一百七十多位贫困儿童入学的深圳义工2478号丛飞因病去世。

  噩耗传来的同时,我从媒体上看到:4月初,丛飞和他父亲向医院郑重提出,停止静脉补药治疗,仅保留镇痛治疗,希望能把用在身上的治疗费用到其他有治疗价值的人身上,并且提出死后捐出眼角膜。悲恸之余,丛飞四次流泪的故事再次回响在我耳边。

  “疯子”的泪

  自从1994年8月从成都参加一场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义演活动回来后,丛飞先后认领了一百多个学生。一对工薪夫妇供养一个独生子女上学已经不易,而丛飞一个人却要负担一百多个孩子的学费,一百多个啊,生活压力该有多么大?

  这一切,丛飞都没有告诉远在东北的父母。所以,当老两口来到深圳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五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新衣柜门关不上,沙发坐上去吱吱响,家里的摆设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儿子在深圳已经很有名了,一场演出就可以挣到好几千,怎么会把日子过成这个样子?

  “大热天的,没有冰箱怎么行?”母亲问。

  “家里离菜市场近,现吃现买,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菜,所以,就省了。”丛飞答。

  第二天,银行邮来一张催缴购房贷款的账单。父亲终于忍不住问:“你挣钱也不少,为什么连银行的贷款都拖欠着?”

  “我在贫困山区资助着一百多个失学孩子,刚刚给他们寄完学费,就没钱交供楼款了。”丛飞心虚地坦白道。

  “你一个平民百姓,哪来那么多钱供一百多个孩子读书?”老两口做梦都没想到儿子把别家的孩子当崽养,“你这个疯子,怎么就不想想自己呢?”

  更难理解他的是妻子。2001年底,丛飞刚将3000元钱交到妻子手里,便接到一个受助孩子的电话:“爸爸不让姐姐去读书了,你能不能再多给我家一些钱,让我姐姐也继续读书?”犹豫了一阵后,丛飞向妻子开了口。妻子气愤了:“你把血汗钱都给了别人,却让我和孩子跟着你过这种苦日子,你傻不傻啊!”丛飞心中有愧,却还是安慰妻子说:“等我把这批孩子供到毕业后,我一定让你和孩子过上好日子!”妻子听了,更是气得不行:“等他们毕业是什么时候?这种日子我现在就过够了!”最后,妻子去法院起诉离婚,把两岁的女儿留给了他。

  抱着因离开妈妈而啼哭不止的小女儿,丛飞一时陷人了无助和绝望中,泪水止不住地吧嗒吧嗒往下掉……

  “骗子”的泪

  2005年2月。按照惯例,丛飞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去一趟贵州,在孩子们开学前给他们送去学费,但今年他去不成了——他的身体经不住长途跋涉,而且连治病的钱都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孩子们交学费呢?要命的是,他的嗓子坏了,沙哑得连说话也很吃力。丛飞为此痛苦万分:“嗓子万一治不好,不能唱歌挣钱了,那一百多个孩子的学业怎么办呢。”

  一边是未确诊的病痛,一边是对无法给孩子们送去新学期学费的愧疚,丛飞度日如年。丛飞的电话,就是在这时候多起来的——

  “你说好2月来给孩子们送学费的,怎么还不来呀?”

  “还不把钱送来,我们的书还念不念啊?”

  这都不算什么,更锥心的痛还在后面——

  一日.上午,丛飞刚将手机打开,一个催款电话就打了进来:“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才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丛飞解释说自己病了不能演出挣钱了,暂时没钱给孩子交学费,等身体好了一定想办法寄钱过去。对方听罢,问:“你得的什么病啊?”丛飞把病情说了,对方又是一句:“那你什么时候才能治好病演出挣钱啊?”

  丛飞住院后,不断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打着看望他的旗号,来寻求“经济上的资助”。一些没要到钱的人心怀不满,对丛飞说:“你能救不救,算什么爱心大使?”有两次,丛飞耐心地给上门者讲做人的道理,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没想到对方很不耐烦,说:“我们是来要钱的,不是来上课听讲的。”

  ……

  英雄一时气短。在无数个“有道理”的求救者面前,丛飞一时成了一个“没有道理”的人,有人甚至干脆骂他是骗子。躺在病床上,丛飞问自己:难道自己真的在哪儿犯了错?这些求助的人为什么会把别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为什么有些人一旦不再需要资助或某个要求没能得到满足时,态度会变得如此冷漠和没有人情?当爱不能唤醒爱,不能传递爱的时候,自己这十几年的所作所为还有没有实际意义?

  想到这些,他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逆子”的泪

  丛飞唱歌有个习惯——演出前不吃东西,他怕吃饱饭影响了发声效果。所以,一旦遇上上午和晚上都有演出,他就得连续十几个小时不吃东西,坚持到演出结束时才吃。为了让他能吃上一口热饭,丛飞的母亲经常在午夜给他做饭,而经常的情况是,回到家的他又累又饿,胡乱扒拉几口倒头就睡了。

  胃就这么开始痛了。但胃痛算什么呢?丛飞使劲用拳头和硬物顶一会儿,或服几片止痛药,等头上冒了一通热汗后,痛就过去了。痛过去了,他又上台继续纵情放歌。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劝他去医院看病,可他从不听他们的话:“没事,等忙过这一段再说。”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为海啸灾区赈灾的6场义演时,已经连食物都难以下咽了。当他忍着剧痛坚持完最后一场演出时,额头上已经挂满了黄豆大的汗珠。那天晚上,他大口吐血并昏迷了很久。

  因为怕住院治疗费钱,丛飞硬挺了一年多没有住院治疗。他的病情迅速加重,体重在两个多月里下降了30多斤,甚至连嗓子也嘶哑了起来。这可是一个歌手的生命啊!4月22日,丛飞才同意住院,而这时,他连几百元买药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5月12日,活检报告出来了:癌症!得知这个消息,丛飞长时间地在病房走来走去,朋友在一旁说着宽慰的话,丛飞听着听着,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伏在床边号陶大哭起来……

  他骂自己是“逆子”,父母年迈多病,却要撇下他们不管;女儿只有4岁,亲娘不在身边,没了父亲怎么办?还有年纪轻轻的妻子邢丹,怀着他4个月的骨肉将如何生活……

  半个小时后,他终于冷静下来,向朋友口述了三条遗嘱:一、不要让孩子拖累邢丹,劝邢丹把孩子拿掉,如果可能,帮她找个好人;二、父母回生活相对容易的老家;三、想办法找到有爱心的人,继续承担失学儿童的学费,直到他们学有所成。

  “傻子”的泪

  邢丹嫁给离异又带着小孩的丛飞,甚至为照顾丛飞和他的女儿辞去了空姐的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邢丹的母亲也不赞同,问她图的是什么。邢丹的回答很干脆:“图他的爱心。他人好、可靠,对素不相识的人都那样有爱心,对我还会坏吗?”

  但不久,她就发现,丛飞爱得有些过头:他总是有求必应,有些人甚至产生了依赖,遇到困难不去想办法克服,而是直接找丛飞求助,有些要求还很过分。她每次劝他,他总是一句话:“人都是有自尊的,一个人不是有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是不会轻易向人伸手的。”

  所以,自从邢丹嫁给丛飞后,家里几乎没有断过前来求助的人。有一位东北老乡没有找到工作,找到丛飞说想在他家吃住几天,丛飞答应了。可对方找到工作后并没有搬走。炎热的夏天,三口之家已经很挤,再加上个外人,生活更不方便。偏偏这时候又有丛飞资助的两位大学生找上门来,说深圳吃住费用太高,也想暂住一段,丛飞又答应了!

  2005年6月,在丛飞住院后,深圳团市委专门为这位给社会捐献了300多万元的爱心功臣向市政府申请来了一套房子,供丛飞一家暂住。当团市委工作人员把景田花园一套94平方米的住房钥匙送到医院时,丛飞眼里感动的泪水一下子就溢了出来,但他死活不肯接过钥匙。在场人员轮流给他做工作。却没想到,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流着泪说:“我已经无力资助那些失学的儿童,怎么可以倒过来接受政府的援助呢?我献的一点点爱心,早已从那些孩子的身上得到了比钱、比房子更重要的回报!我感谢组织的关怀,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要这房子啊……”

  “傻子”丈夫情真意切的表白,让一旁的妻子也忍不住背过身去,跟着不停地擦泪……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48 
 

   
   

当代中国企业家缺少了些什么? 
易 水 寒

  从18世纪末中国人图强以来,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与如今的中国企业相比,他们已经是与外国公司对垒的“国际玩家”了。

  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一直以为解放前的中国是一穷二白,一切日用工业产品都要靠进口,现代工业的发展,是50年代以后才有的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闻的增加,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从18世纪末中国人图强以来,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企业。这些企业家们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奋发图强为动力,读起他们的传记,让人感到荡气回肠。反观如今生长在21世纪那些新兴企业家,总觉得骨子里比那些商业老祖宗们缺少些什么。

  就拿解放前赫赫有名,打败杜邦公司的世界猪鬃大王谷耕虞来说。他为人勤敏、仗义,同时又具备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为了拯救重庆猪鬃和皮货出口业,年仅23岁的谷耕虞智斗美国最大的皮革制造商纳尔斯,最终使重庆成为让洋商望而兴叹的禁地。为了保护因气候意外导致濒临破产的上游供货商,谷耕虞不但不向供货商催讨万元借款,相反再贷给他10万元现金,以便东山再起。这样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举。最终,在谷耕虞和一代时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猪鬃出口占据了世界98%的的市场份额,其中谷耕虞一家就占据了80%以上。到一九四八年结算的时候,谷耕虞的公司尚有900万美元的资金,2700多万美元的银行账务往来,除了厂房、汽车、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外,尚在有大批猪鬃以及各种畜产品,堪称令中外瞩目的大富翁。

  还有闻名中外的火柴大王刘鸿生,这位在上海以煤炭大王一举成名的年轻富豪,在看到因黄河改道造成大批游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情况后,想到制造火柴可以安排大量的就业,于是在苏州创办了鸿生火柴公司,安置了大量的难民。因为其不断创新技术,改善生产环境、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使得鸿生安全火柴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一举结束了中国民众倚靠“洋火”的历史。为了抵御日本企业的经济侵略,刘鸿生联合全国火柴制造同业,与日商在华火柴同业会进行谈判。日商迫于华商联合会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