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人都知道,在中国社会有两种贿赂:钱贿赂和性贿赂。钱贿赂就是用钱或财产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性贿赂则是以满足有权势的人****要求进行变相贿赂。通俗讲就是权色交易。但是还有一种变相的贿赂形式,它在中国当今的社会里是见得着,抓不着的腐败——“奴贿赂”。
奴贿赂是在官场中,下级向单位领导主要是一把手,以奴性来变相贿赂,使接受奴贿赂的领导在他身上找到绝对权威的感觉,获得权力的快感,而得到领导的重用,谋取更多的私人政治资本。平常人说的拍马屁,奉承领导其实就是奴贿赂。此贿赂不是用钱也不是用性,因此不会受法律的惩罚,看得见,可无法抓住。这是奴贿赂的隐蔽性。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作为大权在握的领导,需要有一定的权威,才能领导下属完成任务。而作为文明社会的人,只要是下属就必须尊重上级,特别是大权在握的大官领导,这是文明的礼仪,也是现代人的礼貌。但正常的情况下,这种尊重往往礼貌性质。在这种礼貌的前提下,下属可以发表不同意见。这样上下级关系就是正常的关系。共产党组织原则中有一条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民主是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这种原则非常理想,但现实中往往有些走样。能真正做到高度民主后再集中,就不可能有奴贿赂,但由于人性的自私,很多领导什么高度民主只是个走过场的形式,高度集中自己的权力才是他所追求。
奴贿赂的行贿者对领导的奉承和迎合已经大大超出礼貌的范畴了,对上阿谀取媚、曲意迎奉、媚事君上成为常态,在领导面前显露出崇拜和尊敬神色,以领导的意思为真理,让领导有权力的绝对权威的感觉,这样获得领导的绝对信任,从而达到往上爬、或得到好岗位的好处。这样的人是官场之中最聪明的人,他知道领导的喜好和弱点,撩到领导的最快感处。而对于其它没有实用的次要领导,根本不放在眼里,对一般同事和下属更是爱理不理的。这种人可能没有用钱去贿赂领导,但以奴性贿赂了领导。而喜欢奴贿赂的领导,往往他也是这么过来的。这样的领导,非常懂得官场的规则,善于利用权术为自己谋利益。这样的领导非常聪明的人,他的聪明都用于官场的权术,往往比较独断专横,追求自己的权力快感,群众威望不高,根本没有多少人格魅力,因此他更需要奴贿赂的人当他的亲信甚至爪牙,以权力压制单位里的下属。奴贿赂的行贿者和受贿者是同类,价值观相同,追求也相同,所以能尿到一起。如果一个地方的领导,或一个单位的领导喜爱接受奴贿赂,他身边必然存在大量奴贿赂的人,那么这样的领导就是该地方或单位的不幸。
奴贿赂产生于专制独裁的社会制度,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代更为突出,处处可见奴贿赂的人,丢尽廉耻,刻意奉迎皇上和上司。在封建帝皇社会,皇帝就是天子,就是绝对的权威,不允许任何人质疑。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先天缺陷——专制制度,决定了官员的选用和罢免权掌握在皇帝和个别权势人物手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体制,“搞定皇帝和上司”就成了古代官场之人心照不宣的最便捷的升官发财的途径。而要搞定上司,首先就要迎合上司的变态人格。正人君子在变态者跟前是行不通的,也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于是,无耻之人、无耻之事甚嚣尘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欺世盗名、阿谀取媚、投机钻营、曲意迎奉、媚事君上等等,成为官场之风尚。这是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奴贿赂。有骨气的人,正直的人往往对皇权表现出礼貌性的尊重。而那些奸臣、那些聪明的奴才就向皇帝进行奴贿赂,从而得到重用。在专制的体制下,即使一般民众也不得不向独裁的皇帝高呼“万岁”,尽管连白痴都知道人不可能活到万岁,甚至过百岁都很难,那是没办法的奴贿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民主文明的进步,奴贿赂越来越少。而民主社会,文明开放的社会,奴贿赂极少,奴贿赂往往行不通。奴贿赂一定是向权力来源行使,就是谁能给我权力,我才有必要向他进行奴贿赂。善于用奴贿赂的人,换了领导,只要有奴贿赂的空间和机会,他必定还会向新领导实施奴贿赂。如果权力来源于人民,来源于选民,而人民是大多数人,也无法行使奴贿赂。只有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之下,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对人民的负责。而权力如果来源于个人或少数人,在少数人的暗箱操作给予的,那就有奴贿赂的空间了。在革命年代,为了共同的理想,在革命队伍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同志。那时是为革命理想而献身的时候,革命还没胜利,还没获得权力,那是不可能有奴贿赂。只是当掌握了权力资源后,缺乏有效的监督,奴贿赂开始出现,当今已经相当普遍,人们都可以从报章杂志和现实生活中不难找到例子。
奴贿赂看得见抓不着,可危害性却很大。它带坏了社会风气,它压制了人性,让人们不敢在权力者面前说真话,它使钻营奉迎者得到重用,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使老实干事者累死却得不到公平的对待,长此以往,耗费大量的公共资源,影响社会管理效率。
只有社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完善和提高,权力得到有效的监督,尊重个体尊严,奴贿赂就会越来越少,社会才真正进入高度文明的社会。
杂文锦丌 直击大学生和年轻教师的境遇
正值炎炎夏季,六月酷暑,在燥热的天气,心境各种思潮浮动。同时也是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大学生毕业的季节,自然有感而发,有话要说,的确,文人长久不说话,甚为难受。
先说大学生。
记得《一封高三老师写给大一学生的信》中曾提到“大学里出两种人:一种是人才,一种是人渣”,想想自己属于哪一类?如果回答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渣,界于这两者之间。那么你自己正在向人渣堕落。在已经度过的学期当中,有许多时间都不知所措,有许多时间都在宿舍床上度过,有许多时间都用在QQ上的闲聊,有许多时间都在网络游戏里厮杀。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毕业了!回想一下大学四年中,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怎么就这样毕业了呢?
如果说上述现象是普遍现象,是主观意识很消极,那么认真读书的人有当如何呢?就是还算得上好学生的状况又如何呢?答案是同样失败!每学期考试考完就忘,恨不得把课本撕了,因为大学开的课大部分没用,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文科,老师不点名谁愿意去?毕业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也同样一无所获,只是像在大学疗养院住了四年而已。暂且不说主观不努力混日子的那种情况,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的人,又换来了什么呢?对未来充满严重茫然!面对社会压力,心理压力受到严重挑战。网上新闻得知大学生、研究生不堪学习压力或就业压力或自杀的或累死的大有人在,有的研究生毕业好像还要变相用钱出版面费发论文才能毕业。所以可以看到今年各地区高考人数骤减,自然是可以理解。如此大学生还真能忍受?大学生本科面临就业压力,考研躲避,研究生再考博,哎,真是无奈,很明显是社会教育的问题。长期积压如不加以解决,恐怕会火山迸发!
如果怀着在大学做学问又如何呢?请接着看大学年轻教师的境遇吧!
很多人对高校教师充满羡慕,认为工资高、假期多,但是《大学年轻教师当教授才能咸鱼翻身?》一文会使你彻底改变你的想法。较低的待遇、沉重的生活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稀缺的学术研究机会等等,让这些年轻的老师们刚刚步入学术的殿堂,就开始丧失治学的热情。
年轻教师的房子、薪水被严重挤压。年轻教师的工资甚至不足以养活自己,生活居住条件相当艰苦。大学的收入分配差距总是高于社会的。社会的分配不均还有二次分配去调和,失败者还有社会保障体系去挽救,但是在单位内部因收入很少造成的心理伤害却没有一个保障体系去弥补。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劳动者,生活状况却千差万别,怎么可以要求他们成为同舟共济的一群?年轻教师在向教授进军的时候,在学术研究之外,不得不运用各种手段去进行这种挣扎,从而影响对待学术的态度。而在大学,似乎除了教授,其他什么都不是,年轻教师们认为自己就是身处大学的最底层,不评上教授就没有翻身的机会。老师的待遇确实让人同情。从人才培养的成本来看,这肯定是不合算的。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一路读来,在学校里二十多年的时间,仅学费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然而大学里年轻老师这种现象太正常了。
繁重的教学任务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各种课甚至是不属于自己的专业课。例如本是学土地资源管理的,让他教行政管理学。更有甚者学化工的,让他教毛邓三思想概论。由此所导致的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曾经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们,他身边的年轻教师大都对教学“马马虎虎”。 认为“我们只能希望自己的课不要出什么问题,能够应付过去就行了”。我们至此可以理解年轻教师的心理。2005年1月下旬,清华大学两名中青年教师相继去世,医生诊断认为,死亡与其超负荷压力有关。真是让人痛心!
在大学里,做学术研究,搞科研项目,需要一批人共同努力。然而在科研项目申请上和学术研究交流上,青年教师得到的机会很少。同时,大学治学需要学术生长的环境。大学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这种氛围就像空气一样存在,无形中会给老师们动力和压力。但是大学里做学问的空气非常淡薄了,大家在一起常常议论的不是房子孩子,就是如何找关系发论文,甚至连学问都不提。大学老师包括年轻老师正处于一种比较萎靡的精神状态。今天的大学已经不利于真正有志于学术追求的人生活。一些年轻人抱着一腔热情和学术理想进入高校,几年后就会心灰意冷,等到争取了教授职称,当年的学术理想可能早已化为泡影。这如何能够使更多的人致力于乃至促进学术发展呢?
这绝非危言耸听。一直想扎扎实实做点学问的老师们,几年的经历已经动摇了他们的信念。一些情况会逼着自己去急功近利地发论文,争学位。从助教到讲师需要3年时间,从讲师到副教授至少需要5年,从副教授到教授又是5年,而每一次晋升都要求相应数量的论文或著作,这是许多大学通行的标准。学术论文的量化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年轻教师对学术的热情,甚至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与学术无关的量化考核上。在大学,似乎除了教授,其他什么都不是,年轻教师们认为自己就是身处大学的最底层,不评上教授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各位同学,如果你对大学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教学不满,现在可以理解了吗?大学社会里学生和年轻教师都是弱势群体。人大政治系张鸣教授曾将学生比作老百姓,缴纳学费等各种费用作为税收,学校官僚自然是类似于政府。当前,高校的收入差距已经很明显,年轻教师是“高校的弱势群体”,除非在外校兼课或其他劳动,很难有其他收入。现在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除非下定决心当苦行僧,特别超脱的人,才能够静下心来做学问。在大学做研究,确实已变成有钱人的游戏。没有经费没有时间,但是年轻的教师们还得想方设法进行科研,毕竟这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职称和地位。如今,站在讲台上,大学年轻教师们已经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和神圣感,和学生们谈理想谈抱负,似乎没觉得有多少底气,也似乎是一种滑稽。这种滑稽使得大学教师们丧失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优越感。在国内大学,副教授没有地位,但在国外,助教也很有尊严。真心希望提高大学年轻教师的待遇,保障他们相应的权利和尊严!也同时希望领导人或者学术官僚哪一天头脑热一下,能够整理乃至改革下教育制度!越过这道坎之后,与国际接轨,提倡学术自治,繁荣中国学术才有可能性!
杂文锦丌 明天,就是新的起点
就等最后一刻的溜过
这一年就到了尽头
新的一年将在下一刻起航
我时刻准备着
等待哨声的吹响
我要第一个起航
灾难来过了
吻过了中华大地
可是我们没有被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