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有百劫千生。行菩萨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故地藏菩萨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阿难尊者云。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可见十方诸佛。诸大菩萨。生生世世。普度众生。皆为报恩起见也。彼世间众生。反说佛教为迷信。试问彼外道邪流。有此等道理否乎。报恩道理。大概如是。我还有一种极大的事业。不能不谈。现前大众。须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光阴有限。时不待人。一息不来。便是下世。失人身易。得人身难。倘有一念之错。失却人身。如上一切恩德。将何图报。故须要大众先求自度。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国往生。而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办。难故。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无过发广大心。故大心一发。胜布施百年。一称洪名。超过修行永劫。而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虽念何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虽发易退。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可成。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可生。但愿现前大众。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认真念佛。求生西方。面见弥陀。亲闻妙法。证无生忍。回入娑婆。将来报佛恩。众生恩。皆仗斯而普报也。大众勉之。毋忘我嘱。
书函
覆程圣西居士书
  圣西大居士法鉴。自衢防内变后。诸长官均皆离浙。惟居士一力维持财厅。不易初心。钦佩奚似。即此一观。足见平素之定力深也。喜甚慰甚。顷读来函。欣愧无已。谨复者。性具善恶之论。是本宗圣祖开人天之佛知佛见。澈骨之谈也。原夫佛之所以成佛者。以先悟透性具善恶二种法门。故能纯依性善之法门。而起修善之妙行。用修善以熏修恶。使修善力胜。而能攻破修恶之见思。进破尘沙。以至无明。乃至穷尽无明之源。复归于性。始知性恶融通。即是性善。无可断也。必至于此。可谓究竟证到不二法门。即所谓二而不二也。又能依性恶之法门。倒驾慈航。随流九界。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说法。六道三途。往还无碍。即能用此性恶法门。楞严所谓种种施为。皆合涅槃清净妙德。此佛断修恶不断性恶者之大方便大妙用也。居士言佛固为率性。可也。言阐提亦得谓之率性者。不可也。详夫阐提是迷中之倍人。既未悟性。何能率性。苟阐提能率性。即非阐提矣。众生所以不得成佛者。始则未悟性具善恶法门。继则即使悟得此法门矣。以业习太厚。不能纯依性善而起修善。因善恶杂修。使修善无力。不能攻破修恶。不觉错入岐途。或着人天欲乐。不能破修恶之见思。或滞偏真涅槃。不能破修恶之尘沙。或但中佛性。厌离二边。不能破修恶之无明。是以经历阿僧祇劫。不能亲证自性之不二法门。故知十地大士。尚不能率性之全体。况阐提辈。而可能言率性者乎。应知见思、尘沙、无明之三惑。皆由不达性具法门。迷性善而起修恶。性善者。法身、解脱、般若也。此三者。自性之德也。即谓楞伽之三自性。亦无不可。以不了圆成本有。(即法身)故起无明。不了依他如幻。(即解脱)故起尘沙。不了偏计本空。(即般若)故起见思。不了者。即迷也。了之即三德。不了起三惑。所以云众生与诸佛。即在迷悟之间耳。三德者。即自心之性善也。三观者。即自心之修善也。三惑者。即自心之修恶也。故能修空观以破见思之修恶。还归于性善之般若。修假观。以破尘沙。还归于解脱。修中观。以破无明。还归于法身。可见善恶两修。二俱无性。无性之性。名为实性。又名实相。以性相不二故也。实性者。即性善性恶之真性也。性善本有。性恶本空。空有不二。即是一心。此自心之不二法门也。来谕云。就性论性。只许云不变。不许云随缘。此偏执不变为性之病。不知能随缘者。即性也。以性能随缘。所以成染净之相。教中云。能随染净缘。造成十法界。且能随者。性也。所随者。相也。能所不二。性相一如者。心也。心性相三。宛然可见。幸勿疑贰。来函引楞伽作证。不知楞伽这两句。乃澈底显性之文。经云。五法三自性皆空。八识二无我俱遣。教人亲证自心不二之境。故须并出世法俱遣也。言五法者。一妄想。二名。三相。四真智。五如如。前三是世间法。后二是出世法。言三自性者。一偏计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八识可知。二无我者。一人无我。二法无我。此二亦名二空真如。乃出世法也。所以云。皆空俱遣者。设不空不遣。无以亲证不二田地。言自觉圣智境界。即自心之不二法也。兹当将三自性法。点示于后。当知□计本空。依他如幻。圆成本有。其间依他性。是唯识体。从依他起分别。即成□计。从依(他。依)真实。便是圆成。由分别故。一分成生死因。悟真实故。一分成涅槃因。了分别性空。即生死成涅槃。迷真实性有。即涅槃成生死。都是一法。随情显义成三。三非三而一理圆。一非一而三性具。非一非三。泯性相于实地。而三而一。耀行布于义天。故知欲证自觉圣智境界。所以要五法三自性皆空。不特空妄想名相。即真智如如亦空。空即遣也。非但空□计依他。并圆成亦空也。勿独遣八识。即二无我亦须遣也。请勿疑文言而深究之。方信本宗立说之妙。故能抗折百家也。谨复。并候法喜。
  再居士所引之言。均说性边一方。不知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历代祖师亦复如是。佛祖言句。无非破执之具。对机施教。应病与药也。如达摩西来。为遣文字之执。所以单提向上一着。谓之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荷泽为破执心之徒。所以云举心即错。拟议即乖。故知万不可偏执一边。偏执属情。即非智也。若论心、性、相、三。区别体用。第一说心。此心非有非空。即寂即照。乃具体具用也。性相二字。本不可分说。今以勉强分说。第二说性。性心之体也。虽终日随缘。而终日不变。是故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乃照而常寂。即有之空也。第三说相。相心之用也。虽终日不变。而终日随缘。是故开眼也着。合眼也着。开眼则见明相。合眼则见暗相。乃寂而常照即空之有也。须知能见者。性也。所见者。相也。能所不二。性相一如。乃即体即用之心也。(此补最后一问之答)
复示程心一居士书
  心一居士慧鉴。读手教欣悉。茫茫苦海。碌碌众生。才闻法语。顿发宏愿。自非宿因深种。何以臻此。诚可喜也。然筌与指喻经之文字也。鱼与月。比经中之真理也。足下闻法后。即能依教遵行。茹素长斋。已可谓捉鱼玩月矣。今而后逐渐增步。就路还家。久之又久。自有到家之一日也。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是吾人本有之故家也。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是吾人本生之慈父也。华严海众。华藏善财。都证到菩萨之位。彼普贤大士。尚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故乡。亲见弥陀慈父。我何人斯。宁不遵从。足下既已发愿。当愿此身毕生往生极乐。亲见弥陀。方能拔爱欲根。免轮回苦也。奉上日课仪规一纸。依法修持。即以此为自度。仍以此为度他。上奉父母。下教妻儿。同证乐邦。同离苦海。古德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人身难得而易失。光阴易往而难追。至嘱至嘱。生死事大。幸勿错过。并祝。
  安隐老人谛闲复
覆齐性澄居士函
  性澄大居士慧鉴。渥蒙厚爱殷殷。五中感铭。寸楮难宣。自长春揖别。忽忽月余。足证韶华逼老。感慨靡涯。呜呼。娑婆世界。尽大千无非苦途。法华经。世尊喻以火宅者。谓众生居之常为生老病死等八苦之火所烧故也。是故二乘圣人无大悲心。不能入俗利生。乃云见三界如牢狱。视生死若冤家。唯得忍大士。始堪乘宿愿力。运大悲心。普度众生。救诸苦恼耳。吾侪未到忍证无生地位。何说利生大话。然则同居狱内。孰非罪人。普贤行愿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造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往净戒云云。此等法言。皆对症之良剂也。夫金刚经之三心不可得。乃显性之言词也。永嘉觉之寂寂惺惺。为免昏散之止观也。吾侪虽有暂时能守之功夫。于病魔发现时。尚不能敌。矧生死临头乎。故知欲涤除宿障。非忏悔不为功。要了生死。离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外。更有何法能济于事。莫管他事理两种之心一不一。只要尔生死心切。往生愿坚。不求向前速效。只管蓦直持去。但愿到末后关前。正念现前。心不颠倒。不怕死。不恋生。预知时至。见佛往生。一得往生。即登不退。则生死根株。便永拔矣。佛无妄语。不欺人。不仗佛力。谁力可靠。唯愿大德。认真忏悔。恳切求西。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叨在知己。故敢直陈。肃此奉复。并祝净念精纯。诸凡百益。
  谛闲手书
覆舜卿居士函
  舜卿居士慧鉴。接奉手书。敬悉一是。迳复者。一大藏教无非对机之谈。若谓最简易直捷痛快。莫尚于大方广圆觉了义耳。宜久读之。自有心得。有此一经。不必再阅止观矣。如欲研究。不妨请南岳大乘止观。是书详谈理性。最得契机。所言各教同异一语。老朽自知钝根。对于本教?经。尚未□为涉猎。若问各宗底蕴。尚未能详为酬酢。况各教乎。举要言之。涉世利生。同归乎善。若谓超凡入圣。断惑证真。非学佛不为功。祗谓我本教各宗。虽各有所长。在昔根智通利。能以实心研究。无论何宗。均获利益。不过浅深不同耳。于今之世。去圣时遥。人心不古。除净宗外。皆仗自力。欲一生了脱生死。千万人中难得一个半个。故须要仗佛力。精修净土法门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须知人身难得。光阴易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一失人身。谨防难复。此身不于今生度。更于何生度此身。世间最可珍重者精神。一念净佛界缘起。一念染九界生因。精神宁不珍重乎。最可爱惜者光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光阴宁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而不可浪用。当念念坚持佛名。知光阴之可爱惜。而切勿虚度。宜时时精修净业。以信愿持名。精修净业。乃一生可了生死之法门。永明祖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此真实苦心救世之语也。幸勿忽诸。肃复。并候精进无量。
  谛闲谨复
覆马遵轨居士函
  季芸先生智照。老朽为佛之信徒。宏法利生。应尽义务。亦是分内生涯。经云。若不说法度众生。毕究无有报恩者。唯愧道寡学肤。有负自己。但尽佛教徒之职而已。辱承过誉。反觉愧惶也。接奉手书。敬悉读鲁经。今参竺典。具见儒释兼通。倾倒无似。且夫孔子。蕴出世之智。发治世之言。由理成事也。我佛抱救世之怀。示出世之旨。全事显理也。本相成而不相悖。殊途同归。故曰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佛说三藏十二部。岂可以虚无二字而括之哉。言三藏者律藏、经藏、论藏也。律诠戒学。经诠定学。论诠慧学。略言之。戒定慧。详言之。法门有八万四千。今番老僧宏扬净土者。乃八万四千法门中之一门耳。先生所谓虚无者。乃老氏之玄宗。非我佛之真谛也。佛经中所谈之空。非虚无之空。乃幻有之空也。幻有非有。即是真空。真空不空。乃名幻有。空有双亡。即是中道第一义谛。乃佛经之真理。尔云虚无空。成断灭之见。我佛早已不容。无怪乎云动不如静。言不如默。粲莲华。点顽石。不如结无言之契。以第一义谛。作虚无领会。是一错也。老僧智非ご子。辩乏富那。无能剖析精微。而听经诸善信。纵不能一二领会佛言。法音经耳。功报弥劫。片言入耳。一念熏心。皆可转变业力。可能裁培善根。较彼不见不闻者。虽天地之高厚。不足以喻其否泰矣。文字犹之乎筌く也。由文字而悟真理。如依筌く而得鱼兔。何障之有哉。非文字能障清修。乃执者自障耳。净土念佛。乃我佛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为此界业重众生。横超三界直证九莲之妙行。至直捷。最简易。乃殊胜方便。不可思议之法门也。变凡质入圣胎。洁秽邦成净土。尔作断绝人种领会。是二错也。至于佛之神力。固不可思议。无如众生之业力。亦不思议。常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