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無我;現在五蘊是無常、苦、無我;未來五蘊是無常、苦、無我,以証得無常隨觀智、苦隨觀智及無我隨觀智。以這樣的方法觀察,如果禪修者持續見到過去、現在、未來五蘊的無常、苦、無我的過患,他將對過去、現在、未來五蘊感到厭倦。同樣的由於觀察外五蘊,他也會厭倦外五蘊。
他也觀察外無情的行所緣。觀察及分析金、銀、農埸、土地、房屋、建築物等,它們變成色聚。分析這些色聚,他們是時節生色。如果有聲,則有九法聚;如果無聲,則只有八法聚。禪修者必須修毘婆舍那以知它們的三相,即無常、苦及無我。如是修習,見無情行法的過患,即無常、苦、無我,他將厭倦這些行法。為了要令厭智成熟,禪修者被指示觀察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對於那些只對現在修毘婆舍那的禪修者來說,他是否有可能對過去生及未來生生起厭倦?不太容易 。
成功以這樣的方法觀察緣起之後,禪修者進而被指示在這緣攝取的階段以第一法觀察因與果。如果禪修者有欲願,也可教導他以其餘的方法觀察緣起。或許有人會問:觀察因與果之間的關係有什麼利益呢?到目前的階段,已證得兩種智,即名色區別智及緣攝取智。名色區別智具有去除身見(sakkaya ditthi)的能力。這身見是相信並執著有真實存在的男人、女人、人、有情、天人、梵天,身見能被去除,因為禪修者能夠內外觀察到三十一界中無男人、女人、人、有情、天人、梵天。對於能夠觀察未來五蘊者,對未來五蘊的身見也得於去除。名色區別智是能破除過來、現在及未來三世的身見的武器。但是,名色區別智並不能完全徹底去除它,它只是暫時地去除身見而已——彼分斷(tadavga)。
能夠徹底去除它的武器是道智。無論如何道智不會無緣無故生起。它就像一座塔頂部的金傘蓋一樣。道智如同塔頂上的金傘蓋,只有在有毘婆舍那智像塔身以近依止力(upanissaya satti)一階段一階段地支援它時才會生起。
在緣攝取智的階段觀察因與果能去除什麼呢?我見(atta ditthi),即「我」、「臁辍沟男耙娂耙蓵蝗コT谀菚r候,十六種疑如「有過去嗎?有未來嗎?有因果的關係嗎?」等將去除。不單單去除這些,也能知曉關於觀察緣起的四個要點,即一性(ekatta)、異性(nanatta)、無加行(abyapara)及法如性(evaj dhammata)。
一、 一性(ekatta)
何謂一性?Tattha Avijjapaccaya savkhara; savkhara paccaya vibbananti evaj bijassa ankuradi…bhavena rukkhabhavappatti viya; santananupacchedo ekattanayo nama。 「此中,『無明緣行,行緣識』。如由種子的發芽等的狀態成為樹木的狀態,相續不斷,名為『一性』」9。由於無明,行生起;由於行,識生起;由於識,名色生起;由於名色,六入生起……。果從因生;由於果,因再次生起。由於因,果又生起,是一個連續不間斷的名色過程。因果關係的輪轉稱為不間斷的連續過程。如果禪修者發現這一不間斷的連續過程,表示他知道一性。例如,首先下種,然後種子膨脹,接著發芽,慢慢長出葉子,此後才有樹幹和分枝等,它逐漸地成長直到成為一棵樹。我們能否說從種子到樹的過程是一個不間斷的連續過程?是的,我們能這麼說。同樣的,當觀察有情的名色過程,有過去的無明。由於過去的行,生起今世的結生識;由於識,名色生起;由於名色,六入生起……等等。果從因生。由於果,因再次生起。如果觀察一直有關連的因果過程,將會見到一個不間斷的連續過程。
換言之,當觀察過去的禪修者觀察有分意界時,他將見到不斷生滅,洠в虚g斷的連續過程。那是只有一個連續過程而不是只有一個心。更容易瞭解的是,比如當螞蟻爬向一個地方,您將見到一條線的螞蟻,而不是一隻螞蟻;同樣的,生滅的名色過程也只是一個相續。
有時候,當禪修者觀察過去時,會發現過去的三或四人。那麼,就逐一觀察每一人的四界。觀察之後,他將瞭解那一個過去的人的名色過程與他的名色過程是連貫的。他清楚地發現那一個名色連續過程與他自己的名色連續過程是同一條線的。當他觀察其他人的四界及分析其名色,那名色與他自己的名色之間洠в羞B接或關連。所以,個人的連續過程與他人的連續過程是否相同?不同。個人的連續過程是一個過程,他人的是另一個過程。在一個依因果的關係輪轉的連續過程中,是否有任何暫停或停止?不。它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瞭解到這些稱為瞭解一性。
Yaj samma passanto hetuphalasambandhena santanassa anu…pacchedavabodhato ucchedaditthim pajahati。 「正見者,由於覺悟因果的連結相續不斷,捨斷見」7。對於已經很好地瞭解一性的禪修者,由於他知道名色的過程是因果關係的不斷生起,他是否具有去除斷見(uccheda ditthi)的能力,即認為死後一無所有的邪見呢?他有。對於已經能夠觀察過去生發生的因果,以及未來生的因果,即由於過去的無明、愛、取、行及業,產生現在的名色;由於現在的無明、愛、取、行及業,產生未來的名色,他是否會接受死後一無所有的斷見呢?他將不會接受。
Miccha passanto hetuphalasambandhena pavattamanassa santananupacchedassa ekattagahanato sassataditthij upadiyati。 「邪見者,由於執因果的連結相續不斷為一性,取常見」7。如果有人對無有間斷的因果過程產生錯铡睦斫猓J為是一性(ekatta gahana),那麼他可能會有常見(sassata…ditthi)。他如何產生常見呢?Ekattaggahanato ti hetuphalanam bhedam anupadharetva hetum phalabca abhinnam katva ubhinnam ekabhavassa abhedassa gahanena “tadeva vibbanam sandhavati samsarati”ti。 adina sassata ditthim upadiyati。 他可能錯铡卣J為只有一個名色。同樣的名色在生,同樣的名色在老,同樣的名色在死,同樣的名色投生他界。他執取這認為一切是同樣的名色的見解。他不瞭解到名色的生滅性伲KJ為只有一個名色而不瞭解到它的生滅。
Hetuphalanam bhedam anupadharetva他不曾考懀н^因果的消滅。Hetum phalabca abhinnam katva。 他認為是一而不分別因果。他可能會認為只是這識從彼生到此生,從此生到彼生。由於這原因,在瞭解一性的階段,有必要觀察以能夠瞭解生滅的過程。如果只是見到一系列的過程而洠б姷缴鷾纾菍⑹清e的。因此,如果正確地瞭解一性,他將可以去除斷見。如果不正確地瞭解,將生起常見。將會發生「過去生是我」,「未來生將是我」,「只是我在輪迴從過去到未來」。
二、異性(nanatta)
Avijjadinaj pana yathasakaj lakkhanavavatthanaj nanattanayo nama。 「無明等各自的自相為『異性』」7。緣起支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樱艿取S^察這些緣起支的相、現起、味及近因稱為異性。因此,在這緣起的階段以這四種方式觀察是必要的。Yaj samma passanto navanavanaj uppadadassanto sassataditthim pajahati。 「正見者,由於見常常有新的生起故,斷除常見」7。由於禪修者能夠觀察每一新的生起,他能去除常見。常見是認為有一不壞,永恆存在的實體之邪見。以異性的方法觀察名色的連續,只有生與滅。是否有一個存在不壞的臁辏繘'有。由於名色之中洠в徐‘魂,因此除了名色之外別無任何其他枺鳌H绻治鋈唤纾仓挥忻选H唤缰校嗣猓瑒e無其他任何枺鳌<词乖诿袑ふ乙粋不壞的臁陮嶓w,終不可得。所以,已瞭解到名色連續的不斷生滅的禪修者,具有能去除常見的能力,即認為名色是永恆的邪見。
Miccha passanto ekasantanapatitassa bhinnasantanass’ eva nanattaggahanato ucchedaditthim upadiyati。 「邪見者,於似乎是破壞的相續之一相續,執為異性,故取斷見」7。名色是一個連續的生起,如果铡詾樗鼈兪嵌鄠不同連續的生起,那麼他可能會執取斷見。舉下面的例子以幫助瞭解。很久以前,有位作家寫了許多書。且說第一本及第二本書。當他出版第一本書,人們歡喜並接受這本書。接著他出版第二本書。這兩本書的內容有所矛盾。後來第一本書再版,因為許多讀者非常喜歡它。因為它們的內容有所矛盾,他在第一本書的再版寫了一個序。他如何寫呢?序中有一點與我們目前的主睿嘘P而值得注意,他說第一本書的作者的意見是作者過去的名色連續過程,而不是作者現在的名色連續過程的意見。他不是把一個名色的連續分為兩個名色的連續嗎?這樣分法有何後果?斷見生起,不是嗎?這意味著當他出生時是一個人,死時是另外一個人。亦即今生這個人快樂,來生另外一個人受苦。他們之間洠в嘘P連。這是斷見。因此,有必要如果是一個連續過程,便接受是一個連續過程。也有必要瞭解到在一個連續過程中的無常、苦及無我相。如果連續過程是一個的話,某人接受為一個,那麼可說他已經瞭解一性。如果某人能夠觀察在一個連續過程中的名色的連續生滅,那麼可說他已經瞭解異性。連續過程只有一,但名或色只有一嗎?不,它只是表示連續過程是一個連續過程。
三、無加行﹙abyapara﹚
Avijjaya : savkhara maya uppadetabba; savkharanaj va vibbanaj amhehi ti evam…adivyaparabhavo avyaparanayo nama。 「無有『於無明,行必須由我令生起。於行,識必須由我令生起。……』如是等之加行為『無加行』」7。無明是否有任何如「我將令行法生起」之努力呢?洠в羞@樣的努力。同樣的,也洠в行械呐α钭R生起,如「我將令識生起」。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洠в袕男械呐θ纭溉绻麩o明生起,我們將生起」。對識而言,也洠в信θ纭溉绻猩穑覀儗⑸稹埂R蚺c果二者都洠в腥魏闻ΑH绻橙瞬t解這種努力的不存在,可說他已瞭解到「無加行」。在這觀察因果關係的階段,有必要能夠這樣觀察。
Yaj samma passanto karakassa abhavavabodhato attaditthim pajahati。 「正見者,因為覺悟無有作者,斷除我見」7。對因來說,洠в辛罟鸬呐Γ粚麃碚f,當因生起時,洠в辛钜螂S果生起的努力。如果確實地瞭解,那是洠в小讣有小梗╞yapara)的存在,為什麼?“Niriha nijjiva dhammamatta” ti passanto。 無明、愛、取、行及業諸因只是真實法的法性,識、名色、六入、樱笆艿戎T果也只是真實法的法性。因不用精進以令果生起。而當因生起時,果不需要精進於生起。因與果二者之中都洠в徐‘魂我(jiva atta)。如是真實地瞭解,由於他已徹底瞭解並洠в袆撛煺撸遥╝tta)的存在,他具有去除我見(atta ditthi)的能力。Parama atta指創造的我,而jiva atta指被創造的我。這兩種我皆不存在。因此,如果某人真實地瞭解無加行,洠в羞@兩種我,只有因與果真實法的法性,那麼這樣的瞭解無加行具有去除我見的能力。
Micchapassanto yo; asati pi vyapare; avijjadinaj sabhavaniyamasiddho hetubhavo; tassa agahanato akiriyaditthij upadiyati。 「邪見者,由於不覺知無明的因性是由其自性而作為決定的法則,故執取無作見」7。如果不好好地瞭解無加行,無作見(akiriya dithi)可能會生起。無明不具有令行法生起的努力。如果某人對這努力的無,產生錯铡囊娊猓瑫鹪鯓渝e铡牟t解呢?“Sasambharaggino uddhamukhata sasambhara vayuno tiriyagamana”如果一座建築物被大火所燒,煙會往上或往下呢?它往上昇。這是自然的法則。吹起強風也是自然法則。如是無明因與行果的咦饕罁匀环▌t。能令此因生的力量是自然存在的。具有這力量者稱為因。擁有無作邪見的人可能不承認有這些因。Kassaci kattuno abhava na kaci kiriya phala pabandhini ti。 如果他铡詾橛伸稕'作者,所有的行為都與果報無關,那麼他就落入無作邪見。這表示由於在因中洠в心芰罟缧猩鸬呐Γ惝a生因與果之間洠в嘘P係的見解,而不接受果從因生的法則,反過來接受一切現象無因而生,那麼他即傾向於無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