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执着,而带来的只是痛苦。
藉由洞见 pauivedhana ,藉由穿透,贯穿的智慧,自然的法则就变得相当清楚。缺失
了这个,光是觉知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你总会停留在表面的实相上,而不会了解实际的、
究竟的实相。马戏团走钢索的女孩,每一步都具觉知。她的生命和肢体都处在危险中。 她
依然离解脱甚远,因为她的内心只具表面实相,而不具智慧。这个觉知 sati 并不圆满, 因
为它有待在经验的层面上以无常、苦、无我的智慧来建立。念住 Satipatthana 是有智慧的
觉知。于是它就在正法的修习及体证实相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四念住的开示就是 为
了此一目的。
在一般的十日课程中,你听过五个朋友:信心 saddha ( 信 ) , 精勤 viriya ( 勤 ) , 觉12
知 sati ( 念 ) ,禅定 samadhi ( 定 ) , 和智慧 panna ( 慧 ) 。佛陀称它们为根 indriyas 。 In dra
意思是「统治者」,「国王」。它是天界国王的名字。感官是另一类别的根 indriya : 眼、 耳 、
鼻、舌、身。会这样称呼,是因为它们一直在主宰和制服我们。五个朋友,或说是我们 能
主宰的能力,是另一类的根,而觉知 sati ( 念 ) 是其中之一。这些 indriyas 也称做「力」
( balas ) 。 对于每个禅修者来说,这五个「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觉知 sati ( 念 ) 也在 其
中。它非常重要。觉知 sati ( 念 )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觉悟因素 ( 菩提分 ) 。你要从觉知开
始,而且要一直保持着觉知,直到你具足了所有的七菩提分而到达最终的目标为止。然 而 ,
诚如佛陀在大念住经的教说中所解释,觉知 sati 也只有运用得当时,才能显出其重要及 成
效。
理论上的知识 Pariyatti
我们明天将开始阅读这部经。今天的背景说明,旨在使你们理解实修才是最重要。 只
把阅读经典或聆听开示当作终身的目标是非常危害的。内观中心的目的应该非常谨慎地 维
持在实修 pauipatti 及培养洞见 pauivedhana 上,也就是以体验来开发和增长智慧 : 一点一
滴,一步一步地,你分离、剖析、离散、消融,然后从表面的实相,藉由穿透、贯穿而 迈
向究竟的实相。
为何在佛陀之后,内观会从印度消失的诸多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们只注重理论及 经
文。人们满足于只诵念某个开示,或诵念、背诵整部的三藏 Tipitaka … 佛陀的教导 … 好 似
他们的人生目的就已达到。然后就对经文加以讨论,辨论,争论。迷惑充肆了,而因为 没
有实践,所以就得不到理解。觉悟者的教说是体验的教说,用来指导人们去见证实相。 在
这些上面玩弄把戏的话,会产生极大的障碍。因此,我们要用佛陀的教说来理解他要我 们
如何实践。虽然这些教说给我们启发与指导,但实际的练习仍旧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贬损理论上的知识 pariyatti 。修习佛陀教导的人怎么可能反对佛陀的教说
呢?但实践,而非教说,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主要目标。我们对能纯净地保持佛陀教说 的
僧团,及对其中能维持实修内观的人非常感谢 ; 否则它在很久前就要失传。因为有我们 这
个传承,我们才能接受到清纯的实修,对此我们深懐感恩。同样地,我们也非常感激, 在
二十五个世纪以来,师徒相传,不论他们有无实修,而起码能将佛陀的教说保存下来的 人 。
现今,对佛陀的教导生起了很多的质疑。这是不是佛陀的教导呢?由于这个派系的 僧
团中有人负起责任来保存佛陀教说的完整,因此证据才有可能。所以他们被称做是正法 ( 佛
陀的教说 ) 的司库 Dhammabhan 1 agarikas 。也因此我们才可以将方法的实修成果来与教说13
比对。
因此,就让理论的知识 pariyatti 和实修 pauipatti 结合一起。理论知识使我们有信心 知
道我们所实修的是否就是佛陀所教的正确方法。
现在我们要研读念住经 Satipatthana Sutta 。如果有人要研读整部的三藏 Tipitaka ,好 极
了。它的每个字都是甘露,能给人个别指导,而且明淅又发人深省。但这并不必要。能 正
确地理解几部经典就够了。佛陀曾说 : 如果能正确地理解,哪怕只是一首偈颂 gatha 或两
行的诗句,也足以达到最终目标。 Pariyatti ,或梵文及印度文的 pariyapti 的字面的意思是
「足够」。对有些人而言,要大量的开示才够。你在课程的夜间开示中所得到的佛陀的教
说,就是理论知识 pariyatti 。你知道如何正确地练习,和为什么要这样练习,你也对所采
取的步骤产生了信心。在中心的夜间开示时间,可以讨论一些经典及开示以帮助理解, 但
不可沦为主要的目标。否则它们就会变成理论知识的中心:从事传授三藏,讨论,诵经 及
辨论 ; 也可能从事情感上,信仰上及智力上的游戏。
因此,要提醒现在和未来世纪中在世界各地管理中心的人 : 永远维持内观的教导和 修
行为主要活动,因为只有当你实际走在正道上,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所以,从明天晚上开始,我们要诵读这部经典,正确地了解实际层面的 pauipatti 和
pauivedhana ( 实修和洞见 ) 。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条不分岔或不偏离的道路, 一
条通往最终目标笔直的路,不会为旁枝末节,而随处虚掷光阴。
仍是一样的修行。你现在正练习着 Anapana ,观察呼吸的实相。这就是觉知 sati 。呼
吸是生物的本能,并不只因为书本或你的老师或佛陀这么说。你是在见证它如其本然的 进
出。它不是呼吸的运动。你只观察而不调节它。很自然地你的心就开始变专注了。呼吸 就
会越来越细越短。然后它好像在进或出时做了个回转,而且有时它好似停止了。因为需 氧
的关系,又来一个深呼吸,而你也就只是觉知。它又再次变得越来越短,转个弯,停下 来 。
你什么都别做。不论它是长呼吸或短呼吸,你就只是觉知。当然,有时你无法感觉到微 细
的气息时,你可以做一些蓄意的呼吸,只是为了再能感觉到自然的呼吸而已。
这个课程只有八天。时间很短,要认真善用。这里的条件对你们很有利,因为没有 新
学员来参加课程。他们经常不能理解守规矩和静默的好处,而不知所以地干扰人家。身 为
成熟的旧生,最起码已参加过几个课程了,你知道用功的方法,你也知道持续的练习是 成
功的秘诀。如果你由于懒散、闲荡或躺下来睡觉而中断了练习,你是到不了目标的。当 然
心会跑掉,但你就把它带回来。你一定要持续地努力。甚至是所谓的休息时段,包含就 寝
时间,也是用来认真用功,禅修,觉知的。觉知 sati 必定要安住 … 念住 satipatthana 。现 在 ,
你以 Anapana 来觉知呼吸。行、住、坐、卧;洗澡、洗衣、吃饭、喝水 … 日以继夜,除 了14
熟睡的时段,你都要觉知自然的呼吸。觉知得到了好安住。然后在修习内观时,日以继 夜
地觉知生起和灭去, anicca 无常。
所有的规定都很重要。这样的课程,没有新学员而少了很多干扰,人人都认真用功,
诚属罕有。要善用这个机会,这里的设备,以智慧安住你的觉知,一步一步地接近最终 的
目标。要善用这个美妙的方法。要善用正法来利益你自己,从束缚、镣铐及贪、瞋、痴 的
锁炼中解脱出来。愿你们享有真正的安详,和谐与快乐。
愿一切众生快乐。15
第 二 天
四念住课程的第二天结束了。今天睌上我们要开始讨论开示,以便了解它与实际修行
的关系。
这个开示的名字叫大念住经 Maha…satipatthana Sutta 。 Sutta (经)就是开示的意思。 M aha
表示大,而的确有另一个较短的念住经。然而眼前的这部经文,详细地涉及比较多的题 材 ,
故称之为「大」。
Sati 是觉知的意思。它是正法中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我们在昨天有讨论过。它是要开
发的五根 indriyas 之一。它是五「力」 balas ,要精通法必须开发的力量之一。它是七菩 提
分 bojjhangas ( 觉悟的要素 ) 之一。正念 sammasati 是八正道中的一项。它字面上的意 思 ,
就如现今印度通用的 sm ¥ ti; 是「记忆」或「回忆」。内观不涉及过去的记忆,但你要经常
想到禅修的对象 ( 所縁 ) ,那就是在色身架构内与身心相关的实相。 Sati 另一个较佳和易
于理解的意思是觉知;而觉知必须是此刻如其本然的实相,不是过去的,亦非将来的。
Patthana 是安住的意思。 Pa 是广泛之意,也包括 panna 智慧这个字的组成要素。不单
对身心实相觉知,也要对这个实相的特性觉知:它如何生起和灭去 ; 它如何成为痛苦的 根
源 ; 它何以不是「我」 ; 它何以无实质性。这需要直接的体验。这不只是智力上了解的一
个表面实相。觉知必须与智慧同时安住,即是对实相的真实本质的了解。因此称之为大 念
住经 Maha…Satipatthana Sutta 。
经文开始是 :
Evam me sutam。
我是这样听说的 ( 如是我闻 ) 。
这话不是佛陀所说。内观的禅修者都应该知道这典故。
当佛陀在八十高龄过世时,在场的弟子中有些是已经完全解脱的阿罗汉,他们了解 每
个人,佛陀或是凡夫,都终将过世。这是自然的法则。其它在正法中还未修行到此程度 的
弟子就感到很悲伤,有些甚而在哭泣。然而,有一位年高而无智慧的老比丘却有不同的 看
法。老人家过世了,他觉得很高兴 : 从现在起,他们可以摆脱他的掌控而为所欲为。毕 竟 ,
佛陀自己教导的是 : Atta hi attano natho … 你是自己的主人。这件事显示,有一群对正法不
感兴趣的人,已经混入了僧团。他们加入僧团为的是可以获得在其它地方得不到的身份 地16
位,舒适的生活,和较多的供养及尊敬。
我很感激这位比丘。为什么呢?当大迦叶尊者 Mahakassapa ,一位睿智的上座比丘,
完全解脱的阿罗汉,佛陀的大弟子之一,听到了这话后,就决定要保存佛陀的真正教导,
以免将来被这样的一群人扭曲。四十五年来,佛陀日以继夜地教导正法,夜间睡不到两 三
小时,而且甚至不是正式的睡觉,只是具足着智能的觉知和平等心。他讲了八万二千个 开
示,而他的主要阿罗汉弟子讲了另外二千个。总共是八万四千个开示。大迦叶尊者想到,
像这位老比丘等等人,必会在将来错引教导,代之以自己的话,并且去除重要的戒律。 因
此他决定召集五百位上座比丘,曾经亲见佛陀教导的阿罗汉,来背诵、编辑和鉴定佛陀 的
真正教说。只要少数几 个人就可以成就这项事功,但为了加深人们的印象,并确保能被 承
认,他在佛陀入灭后即刻邀集了五百位比丘。他们要共同背诵佛陀的每一句教说,并且 给
予认可。
阿难尊者 Ananda
有人向他推荐阿难尊者为该集会的第五百位成员。阿难尊者与释迦牟尼佛同日出生,
是佛陀的堂弟,而且一起渡过童年及青少年期。当佛陀觉悟后,阿难尊者是诸多追随佛 陀
出家的家族成员之一。随着追随者的增加,工作量也增加,佛陀需要一位侍者。有些人 来
担任,但都怀有不同的动机。通常的动机是希望能私下见识到神通,但佛陀不鼓励在公 开
场合展现神通。另一个动机是能听闻到佛陀对某些哲学问题的解答,然而他绝不公开回 答 。
这种人都待不久,他们离开了。
佛陀到了五十五岁的年纪时,首肯了需要一位稳定的私人侍者。有许多上座比丘非 常
热切地要亲侍佛陀,但大家知道他属意阿难尊者。然而阿难尊者却保持沉默。事实上他 要
佛陀同意几项条件。有七、八项很有益的条件,佛陀悉数接受。其中之一是 : 如果佛陀 于
阿难不在场时演说开示,他必须于回来时向阿难补述。因此他在佛陀的最后二十五年中 听
闻了所有的开示。他在这之前也听过这些开示。由于他的练习以及过去的优良品德,他 有
惊人的记忆能力。如果他耳闻一次,就能于任何时只字不漏地覆诵,犹如今日的计算机 或
录音机一般。
阿难服侍了佛陀二十五年。他这么亲近而又非常崇拜佛陀,但他却不是阿罗汉,还 没
完全的解脱。他只是须陀洹 sotapanna ( 预流果 ) ,只初次体验到涅盘而达到解脱的第一 阶
段而已。过了这个阶段还有斯陀含 sakadagami ( 一还果 ) ,然后是阿那含 anagami ( 不
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