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过患。了知生死过患,再再观择,自然生起正意出离,出离心生,
乃见解脱胜利,略得解脱之悦乐,由能放下私我。私我无蔽于心,则
见自他平等,悲心故生。以此体解大道,(内息我私)发菩提心,决
定利他,受行菩萨净戒律仪,誓行六度大行,始终信乐精进,而趣于
道,必无中断沈没退舍。如是一切皆依观慧寻思经义。次第引生。故
诸智人应于此理发生定解。而趣定知。再再旋还而成决定,他不能转,
“是为无上菩提资粮”。  复次,于诸修行见理狭碍者。彼谓若以
观慧极多决择而修行者,则能障碍专住一境胜三摩地,不能成就坚固
一心等持。此当明解,若言其心专一所缘,如其所欲堪能安住,此三
摩地先未成办,现新修时,若是数数观择众多所缘,定则不生。至若
其定未成以来,引生之法唯应修止,此亦我许,但若谓如是定前观修
众多引发,即能障定者,是全未解诸大释论宣说引发三摩地之方法也。
经论处处宣说炼金和泥,调柔和软若止若观随意堪用,无大(句力)
劳,即能成办胜三摩地,是最上方便故。
  复次,若欲令心坚固安住所缘一境成胜三摩地者,有二种违缘,
谓沈与掉是也。是时若其无间猛利缘修观择三宝功德之心,于彼沈没
最易断除而生喜俱行心。欣乐决定,不劣不味,策励正知,舍彼沈没。
如是策心对治,是诸定量师导共所宣说者也。若能猛利无间观见无常
苦等过患,其心掉举自然极易断除,以掉举者是贪分所摄散乱心故。
(以动治动顺彼习修)若欲沈掉二过俱皆远离,非是偏修一法可能,
必要多修信心及解脱意乐,并各种资粮加行,视其信心乐欲资粮之程
度如何,即是定道之深浅可判。得定以后更须将护习持无间,复须善
巧知识先觉,随授应时所缘法要,开示定解,证明经道相应之义,不
违教理。或增古德语录事实,充加圆满明白来去道程,万勿得少为足。
若得善巧次第策励有方之师于法会说法开示大众之宣说,最能格外生
智转变心力,较于暗中独思不可同等看也。如是闻思修是决定模范,
不可计执说闻思众多与正修相违。彼等邪说分别应当断除,我今为于
圣教法藏未能深入,思修不定,不解一切讲说皆为修持,修持不离讲
说分解决择,一切圣言即是现前教授,教授不得违背圣言私作教授方
法。是故依于经传广大教典立论详辩,亦利久修于道虚妄推度未决定
者。依此于自所学修方道作反正归途之方针也。
  今已显示如前所明弟子应如理依止善知识竟。而善知识应当如何
引导修心之次第者。 
  丙二、修心次第。分二
  丁一、依有暇身圆劝发修行之心。内中分三
  丁二、如何摄取修行心要之义。
  戊一、此中有暇者。离八无暇故。故何为八。
  一、二、三、三恶道。极难生闻修机会,持戒正观是决不能。
  四、盲聋痖病,不能闻说。
  五、愚智邪辩。不信三宝、业因果报,邪见破正法等。
  六、无佛教。佛不出世,或正法灭尽时。
  七、北俱庐洲。边地、(巾蔑)戾车、无苦无四众处、生而邪见。
八、无想天等。除初生时及临没时,馀心心所皆无所用,及恒常
散乱欲天等。  
戊二、十圆满者,自他各五。
  已一、自圆满五种者:
  一、善得人生。谓生在人中得丈夫身。男根成就,或得女身。
  二、生于圣处。谓生中国,四众游涉之处。
  三、诸根无缺。谓性不愚钝亦不顽呆乃至痖病,支根无缺能于善
品精进修集。  四、胜处净信。谓于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得净信
心。以此“实”能生“起”一切因果等世出世间(定慧等)白净法故。
此中所起前行增上诸清净信名胜净信,能除一切所有烦恼垢秽浊故。
  五、离诸业障。谓能远离五无间业,所谓害父、害母、害阿罗汉、
破和合僧,于如来所恶心出血、随一所有无间业障,于现法中不作不
行,以此业障于现生中不能转生涅盘及诸圣道。
  已二、他圆满五种者:
  一、诸佛出世。谓如有一普于一切有情类,起善利益增上意乐,
修习多千难行苦行,经三大阿僧企耶,积集广大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获最后上妙之身,安坐无上胜菩提座,于四念住善住其心,修三十七
菩提分法,现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名为诸佛出世。过去未来现在诸
佛,皆由如是名为出世。
  二、说正法教。谓即如是诸佛世尊出现于世,哀愍一切诸声闻故,
依四圣谛宣说真实苦集灭道无量法教,所谓契经、重颂、记别、讽诵、
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如是名为说正
法教。诸佛世尊及圣弟子,一切正士,皆乘此法而得出离。然后为他
宣说称赞。是故说此名为正法,宣说此故名正法教。  三、法教久
住。谓说正法已转法轮已,乃至世尊寿量久住,及涅盘后。经尔所时,
正行未灭。正法未隐,如是名为正法久住,如是久住,当知说彼胜义
正法及作证道理。
  四、法住随转。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
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如是名为法住随转。
  五、他所哀愍,他谓施主,彼于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资
具所谓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如上名为他所哀愍。
  附南阎浮提士夫特殊之福德十六正修之附讲。
  一、特能殊胜亲近供养如来等。
  二、特于般若波罗密能起作意。
  三、于无生法忍能得。
  四、于所应作之菩提,及能作菩提诸法,能无所缘。
  五、十善等及无色之修习悟人,易作易得,特别超胜。
  六、邻次诸天。
  七、自能镇伏诸魔势力。
  八、与导师及相同之士夫一处住。
  (一)、学处悉皆清净,一切相俱足方便善巧。
  (二)、具足成就如来之种性。
  (三)、能得佛果之因相具足。
  (四)、与波罗密反背方面。心意不生。
  (五)、色等及俱有之观察心非炽然生。
  (六)、波罗密法能普摄正知。
  (七)、一切圆满成就能得。
  (八)、正等圆满菩提相近转成。
  戊三、劝发修行之心。所谓思维大事者,如上等(有暇身圆)名
为解脱法缘最要之素,若仅为存命或引乐除苦而修行者,不必定具如
是胜缘,若欲依止正法修行,或特欲修利他大乘道者,于此胜缘务求
圆满。虽然,此最难得者也,是故最当胜解。能作此佛道成就解脱依
止,复能引导众生入道,发生广大力用,现生堪能者,唯人乃能。上
界诸天之身定无新得圣道者,欲界诸天多成放逸无暇,馀则诸龙、阿
修罗、非天、非人、金翅鸟王、持明似人腹行等皆有修行之障。虽在
人中亦唯南洲有三宝四众处所是又更为希有。虽然得成南洲人身又多
不能受行十善,迷于五欲,转瞬仍入恶劣下生,我今此身圆满,眷属
良善,而复能行布施、持戒、有忍智力,可能修行止观禅诵,而不精
进奋力,因小失大,舍却倒手之菩提妙宝,诤取无常败坏毒秽之物,
终谢一死,空无所获。复当再再思维经言,人身失去不得者如大地土,
复得人身者如爪上土。盲龟浮木,难能再遇。如是等义住心审观,以
此观慧增上力故,而能令心坚住善法,策心、持心、发勤精进,踊跃
欣乐。速行趣道。
  复次,总依四法如理策进之决定要则。
  一、除苦得乐,唯赖正法。
  二、趣入正法之道,唯有依于内外圆满现世之身。
  三、身是无常决定必死。
  四、前前推后后,终不能起修行,应要当下就修。
  复次,若能生起暇满难得胜心者,则必依于净戒律仪而为根本,
辅以施供,增加无垢净愿而作迥向,殷重行之必定引生一切善法修行
也。
  以上修心次第中甲依有暇身圆劝发修行之心等三已竟,以下明乙
如何摄取修行心要之义(即三士道次第)。
  丁二、如何摄取修行心要之义。内又分二
  戊一、道之总建立。(以此引生定解)
  戊二、道中心要正理。(以此摄持正行方便)
  戊一、道之总建立。分二
  已一、由三士道总摄一切圣言之论。
  已二、指示三士门中次第如次引导之因。
  已一、由三士道总摄一切圣言之论者。如来出世总因为其利益一
切有情,故凡所说正法,亦唯利益一切有情。或令闻法现生增上,或
令闻法究竟解脱,乃至究竟菩提。
  欲得成就现生增上生缘众事俱足之法,或复希求后世善趣圆满,
唯图生死乐中希求利乐,当知彼是下士。(或是凡夫,或是外道。)
  为证解脱仅出生死,及欲以此更求佛果者,依声闻缘觉之教厌患
有为诸苦之方便,唯求自利解脱,或兼利他方便之道,知彼必是中士,
或共大乘(次等)之中士  以修佛乘一切种种智之方便,依秘密大
乘及波罗密大乘,由大悲故为尽一切有情诸苦,希得成佛,学修六度
及二次第者,知为上士。
  复有殊胜下士者,不以现生为重,希求后世,善起圆满成就二利。
  三士之定名者,依摄决择分云:《谓有成就正受非律仪非不律仪
所摄净戒律仪。亦有成就正受,声闻相应律仪,亦有成就正受菩萨(三
聚)净戒律仪。其中初者为下,第二为中,第三为胜。(对法大同)》。
  已二、指示三士门中次第如次引导之因。此中次第引导之义者,
是以上士道摄纳馀二之事理。先必作起悲心大乘愿欲摄持其心。并解
刹那无常不净病老苦痛集合之身,犹如芭蕉聚沫不坚之体。而为众苦
巢穴。恶业烦恼之所生田。从汝如何保爱养育,终无满足,常不如意。
令汝毁善造恶,虽非所愿,亦必勉从使命,而其最后终结,老死朽败,
厌恶不净,究竟不保,弃舍方休。我今何不以此大患无用之身,而作
利他有用之行,不令白白唐捐,而趣上士之道。
  复次,若其不知自利乐善识知三宝,明了苦乐无常因果之理,戒
定般若无为解脱之道,虽云利他,究因何故利他,又以何法利他。是
故上士利他应当先有下中自利之道,而为趣发正等无上菩提之坚固支
分。
  如上二义,展转相依,发生定解,极要殷重爱护,不致诸道分割,
不了一乘之义,而生大小各各之见,妄作取舍之论。修中下时含摄大
乘之理而修,修上士道包括中下之事,理事互融,故成有义不空双运
之真菩提心。如是再再殷重相续无间修习培养而令坚固。
  此时应当诚心修习不共归依而摄愿道,于其学处持心励力修学。
次乃发心受行六度四摄菩提行戒,受得戒已,舍命护持勿令有犯,随
时净治,安住律仪,为令六度诸善所缘心得安住,应善学习止观静虑,
或亦以此发生通慧。或亦以此增进毗钵舍那。为欲断除二种我执,慧
见决定无我空义,此应调摄无谬修法,而起慧体毗钵舍那。
  于此所说三学依定数量,以智慧方便精进成之。仅依一分不成菩
提,发大定解,鹅王渡海必依双翅,俱有力故。
  如是共同道相续清净成就,应当趣入金刚总持。所谓总持者,总
摄诸乘诸道一切珍妙,中间法要,依念持法,合摄圆满次第,种种方
便而修习之。以是速成二种资粮,但贵依止如法,三味耶戒严护。若
不乐修密道者,应将道中次第渐渐学习,久则开明其妙。
  复次,密传四部随依一类修法,得坚固已,馀皆不难。又复最要
不离三士道次第法要也。
  问:上士大乘既已并摄中下,何须别立中下。
答:断增上慢故,上士亦须增上生缘及解脱故。下品补特伽罗有
次追究追寻故。

菩提道次第心论卷第一终



菩提道次第心论卷第二

                极尊上师宗略巴造论
                比丘能海集

    戊二、此中显示道中心要之正理,即是摄持正行之方法,分别三
士道修行之次第也。已一、明与中上共同之下士道。内分三科:庚一、
正修下士意乐。庚二、发生意乐之量。庚三、破除邪执。
  庚一、正修下士意乐。分二
  辛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
  辛二、后世依止安乐之方便。
  辛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分二
  壬一、观现生无常念最后必死。
  壬二、观死已当入何趣及苦乐。
  壬一、观现生无常念最后必死。分四
  癸一、不修无常道理之过失。谓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