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非文学史-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世纪蒲甘王朝统一了全缅,国势大振。1057年蒲甘大军攻克缅甸南部孟族杜温那榜米王国首府直通,获得了佛教三藏经,俘获了很多孟族僧侣、工匠和学者,从此上座部佛教成为缅甸国教。佛教对缅甸人民的政治、社会生活起了巨大的作用,也直接影响了缅甸文学艺术的发展。 
  蒲甘时期的文学主要是“蒲甘碑铭文学”。此外有少量四言诗流传至今。这些文学创作是缅甸文学的基石。相传昔日蒲甘人口麇集,佛塔林立。在修建佛塔时,人们往往把施主名字,行善内容、日期,祝福词和咒语等镌刻在石柱和石碑上。它是遗留至今缅甸最早的成段文字记载。现在发掘到的已有一千五百块以上,这就形成了极负盛名的“蒲甘碑铭文学”。它对研究缅甸蒲甘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文化,乃至语言文字的演变都提供了重要线索。碑铭的简洁明了的文风对后世缅甸文学的创作有着巨大影响。1886至1887年间,在蒲甘附近的“妙齐提”(注:意为宝石之塔。)院内发掘到一个四棱石柱。它是1112年蒲甘王朝江喜陀王的王子耶娑古玛为祈祷其父王身体康复,制金佛,修佛塔时立的石碑。它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缅文碑铭之一,因该碑四面分别以骠、孟、巴利、缅甸等四种文字刻成,不仅对研究失传多年的骠文很有用处,对考证曾有争议的江喜陀王登基年代等亦有很大价值。因而,《妙齐提碑文》在缅甸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此外,刻于1300年左右的《信蒂达巴茂卡碑文》在文学史上也是很著名的。它对研究当时缅甸历史及缅甸与我国元朝的关系是一篇重要的文献。 
  蒲甘碑文多用记叙文书写,很少韵文。但蒲甘时代已出现了四言诗。这可以从后世其他著作中转抄保留下来的一些诗歌得到印证。如四言诗《卜巴神山》四章(注:该诗作者与写作年代均不详。)描写一位少女的爱情波折,以少女的口吻赞美自己的恋人,抒发内心的幽怨。该诗用词朴实古老,仍保留某些民歌的情调,没有佛教思想的影子。故后世学者们推断为蒲甘早期作品。 
  阿难多都利耶曾为缅王那罗帝因迦(在位年1170…1173)的太师。1173年那罗波帝悉都夺得王位后,下令诛杀阿难多都利耶。临刑前,阿难多都利耶赋诗《自然律》四章。诗歌在揭示封建社会一人得势他人遭秧丑恶现实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所相信的佛教生死轮回的哲理。全诗不到百六十字,用词简洁,层次分明,格律严谨,一气呵成,并恰当地用了比喻手法。由此可见,当时的四言诗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佛教思想也已深入文学领域。 
  1287年蒲甘王朝崩溃后,全国各地群雄蜂起,各族的小王国割据四方,缅人的阿瓦王朝仅能控制缅甸中部一带。连年征战使经济发展缓慢,但佛教的地位却日益巩固,佛教文学有了长足发展。流行的文学形式诗歌类有“比釉”(四言叙事长诗)、“茂贡”(记事诗)、“埃钦”(摇篮歌)和“雅都”(赞歌)等。散文类有“密达萨”(诗文间杂的书东)。而其中以“比釉”和“茂贡”文体最为突出,故人称阿瓦时期为“比釉、茂贡的时代”。当时的作家中也以僧侣作家最为有名,其中如: 
  信乌达玛觉(1453…1542),他写的《林野颂》至今只发现九首,内容描写释迦牟尼回自己故乡时沿途的情景。诗人长期居住乡间,对变幻多端的大自然非常熟悉,他用简练优美的文字描写了一年四季随着气候的变化大自然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诱人景色。同时也描写了农民在不同季节努力从事各种劳动的景况。后来缅甸文坛上盛行的“十二季节诗”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信摩诃蒂拉温达(1453…1518),他于1491年写成的《修行》四言长诗系根据佛经中关于释迦牟尼成佛前修行的故事写成。这种以佛陀轶事为主要内容的四言长诗取名为“比釉”。他是首创这种诗体的作家。该诗结构严谨,用词优美,比喻生动,受到缅王赏识,遂在钦赐名为“亚德纳佩曼”(注:亚德纳佩曼意为宝官。)的寺院挂褡,其后一直在京都专为皇帝作诗著文。他写的另一著名佛陀轶事四言长诗是《祈祷》,内容描写佛祖在未成佛前曾以自身躯体使堤坝合拢以求来世成佛的故事。他被后人推崇为诗圣,有“修行诗高不可攀”之说。1501年写《天堂之路》是迄今发现的缅甸最古小说,它用佛经故事告诫人们如何才能进入天堂。 
  与他们同期的另一位著名僧侣诗人是信摩诃拉达塔拉(1468…1529)。相传他十六岁时,据十大佛本生经故事之一的布利达龙王的故事,写成缅甸最早的一部“林加”长诗《布利达》,说的是波罗奈国公主嫁给龙王生有四子。四子布利达为了修身成佛来世间修道,被一玩蛇人识破。布利达虽知大难临头将陷囹圄,但恐修道半途而废,未显神通而束手就擒,被胁迫四出献技表演。几经周折,波罗奈国王获悉布利达是自己外孙,才将其救出。佛陀轶事四言长诗《九章》,写波罗奈国国师生有四子,都是天神下凡,国王无嗣,原拟传位给他们。但他们兄弟先后出家,在他们的教诲感化下,国王、国师和全国人民先后出家修行,皆获巨果。这是诗人最成熟和最著名的代表作,写于1523年。现代名作家敏杜温曾评论道:“描写细腻,叙述简明,比喻明确,结构新奇就是该诗的特色。” 
  东吁王朝时期,经过多年征战国家趋于统一。当时人们重军事,轻宗教。作家大都是青年宫廷贵族。作品也多以爱情为征战为内容。 
  孟族学者频耶达拉(约1518…1572)从孟族史书编译成一部散文著作《罗阇提烈要史》,叙述了阿瓦王与勃固的孟王长期战争的史实。文笔简洁生动,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也是一部很有学术参考价值的历史名著。 
  当时有名的还有青年军事家兼诗人那信囊(1578…1612),他的“雅都”诗《出征》以出征时怀念情人为题材,感情真挚,语汇丰富,描写生动,深受人们喜爱。譬如,诗歌反复咏唱自己情人时,却用了许多不同的词汇,显得生动有致。在另一首上下两厥的“雅都”诗中,诗人又用了完全不同的词语,表达了内容几乎相同的诗意。所以他被誉为“雅都大师”。 
  历史学家吴格拉(约1678…1738)的《大史》给良渊时期的缅甸文学增添了光彩。《大史》是1714年至1732年间编写成的。作者参阅了历代的史书和大量历史资料,从缅甸上古一些神话传说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作者所处的年代。对各种书籍的写法进行分析考证和统一。由于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形象描写生动,文字朴实流畅,堪称缅甸古代文学中具有典范意义的散文佳作,也是缅甸第一部大型编年史。以后贡榜王朝学者集体修订而成的《琉璃宫史》就是在这部《大史》的基础上编写成的。 
  同期诗人巴德塔亚扎(1672…1752)是当时朝中的平民事务大臣。他写过成百首的诗歌,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保留至今的几首“德耶钦”诗。这些诗不仅真实地描绘了当时一些下层平民——农民、船夫、爬棕树人的含辛茹苦的生活,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诚恳和乐观忠厚的性格。《农民》展现了两季到来之前,农村一派生机盎然、农民下地耕耘的图景。《运货船主》则将运货船穿梭于江河之上和一片交易繁忙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诗人越过了宫廷高墙走向民间,大胆地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劳动,这在缅甸文学史上是个创举,使充满宗教或宫廷色彩的缅甸文坛面目为之一新,也为缅甸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他按照古代印度的神话故事改写成的《红宝石眼神马》,是缅甸的第一部剧本。 
  1753…1782年是贡榜王朝的前期,也是它的上升时期。这一时期除了以前的诗歌形式外,还盛行新的诗体“雅甘”(谐趣诗)、“德塌”(连韵诗)和“雷西”(四节短诗);“茂贡”诗在这一时期仍然风行。 
  此时名作家多为俗家,如释陀骄都吴奥(1736…1771),他写过一部《加威莱克那正字法》(1751)(注:加威莱克那意为智者的特征)。全书用诗体写成,不仅分辨了很多同音异形字的用法,而且还将许多语法、文字、历史、星相占卜、医药以及法律等内容也在辨析字形的过程中加以解释说明。所以至今它仍是缅甸文学家经常引用的典籍。 
  与吴奥同期的另一位有名作家是列维通达拉(1727…?),原名吴妙山,曾在宫中任职。他写过许多诗歌,以记载帝王征战者居多。1766年被流放到美娑,在美娑写了《美娑山脚》和《皎洁月色》两首诗呈送国王。作者用诚挚的情感倾吐了他思念故土的肺腑之言。国王深为感动,遂赦其返回京都。从此《美娑山脚》成了缅甸文学史上的一首名诗。 
  1782年以后缅甸国势日衰,至1885年是贡榜王朝后期。这一时期由于历届帝王腐败,国事荒废,殖民主义势力逐步渗入。缅甸与外国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有了更多的交往。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开始被介绍到缅甸,缅甸的文学创作趋向活跃,要求如实反映现实和变革的思想在作品中有更多体现。从文学形式上看,剧本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早已出现的散文体“密达萨”,也从向帝王进谏请封等内容扩大到用于亲朋之间。翻译作品也有显著的发展。这时,作家辈出,文学形式多样,有人称之为缅甸文学的“集锦时期”。这一时期作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吴邦雅(详见本章第二节)。 
  僧侣作家代表人物是基甘辛基(1757…约1813)和敏巫法师吴奥巴达(约1758…1798)。基甘辛基对“密达萨”这一文体进行了革新,使用了不少生动的比喻,创造了不少新鲜的成语。深入浅出,感染力强,能打动读者的心弦。吴奥巴达法师从巴利文译出了十大佛本生经故事(注:吴奥巴达本拟译十本,只译出八本就圆寂了,其他两册凡另两位法师译出,但习惯上说成吴奥巴达译了十大佛本生故事。),语句通顺简明,形象生动,使人犹如读一部有趣的小说,是有名的散文巨著。 
  同期宫廷作家中著名的还有:吴都(1751…1796)、越马沙纳瓦德(1755…1840)、妙瓦底敏纪吴萨(1766…1852)和吴金吴(1773…约1838)等人。吴都最成功之作是“雅甘”诗《罗摩》。这是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再创作出现的一部作品。言简意骇,形象逼真,用词新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可惜作者尚未写完全书就去世了。越马沙纳瓦德以写“茂贡”诗著称。他写过多首,以《征服阿萨姆》和《中国使节莅缅》二者最著名。他的诗多记载了历史事件。不仅文学造诣高,知识性强,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妙瓦底敏纪吴萨吸收了泰国乐曲的许多营养,写过不少词曲,为缅甸文学增添了一些新的诗歌体裁。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从泰文翻译的《罗摩衍那》剧和马来亚传入泰国的爪哇民间故事《伊瑙》剧,并为两剧谱写了歌曲。吴金吴以剧作闻名,他生活的年代缅甸盛行的剧本篇幅太长只宜阅读欣赏,很多不宜直接搬上舞台。他则首次创作出适合于舞台演出的剧本,为缅甸戏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他不仅按佛本生故事改写成一些剧本如:《玛霍塔达》、《维丹达亚》等,还有取材于传说故事的剧作如《德瓦贡班》、《巴勃亨》等。他还写过大量描写自然景色的诗篇和各种曲牌。他的作品以构思新颖、比喻生动、通俗浅易而博得群众喜爱。 
  在这个时期的作家中还应该提到的是吴基和吴桑(两者生卒年月均不详),女作家梅贵(生卒年月不详)、玛妙格礼(1809…?)、兰太康丁(1833…1875)等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吴基和吴桑的诗很有特色,多描写农民的生活、劳动与爱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且用词朴素、幽默、富有风趣。几位女作家虽然都生活在宫中,但她们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恋人间复杂细腻的心理。如梅贵在一首《短短的烟袋》诗中,以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口吻写道: 
  她递过一根短短的烟袋。 
  不接, 
  怕她怪咱铁石心肠性太憨。 
  去拿, 
  怕她嫌我一见钟情心不专。 
  姑娘啊! 
  谢谢你送我这袋烟, 
  暂请把它放在我床前。 
  玛妙格礼、兰太康丁等人的情诗,以个人的亲身感受抒发了宫中后妃们孤守空房感伤寂寞的哀怨,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生活。兰太康丁还首创了“波垒”诗(注:意为回心转意,即哀怨诗。),尤为著名。 
  贡榜后期巴基道王在位时,组织学者们集体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