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语法应该写成“色蕴云何”才对。色蕴是什么呢?色蕴就是四大种,以及通过质量互变,由四大种所变化、

所构成的“色”——物质与能量。这个色后面还有解释。 

“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此复云何。谓地坚性。水湿性。火煖性。风轻动性。界者。能持

自性所造色故。”四大种包括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这里的“地界”,不是讲地方的界限,而是指“地大

”的范围。“水界”是指液体的这个范围。“风界”是指风大的范围。地是属于固体的,具坚固性。水具有湿

性,火具有煖性,风具有轻动性。四大各有其范围,各有各的特性和功能。
 
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含藏了地、水、火、风四大种性。比如这个录音机,是人造的化工产品,它有燃烧的功能

,所以有火大的种性;温度高了,它可以变成软软的液体,所以它也有水大的种性。依次类推,它还有地大和

风大的种性。即便是水果,像西瓜,也可以燃烧,也含有四大的种性。实际上,基因本身就具有地、水、火、

风四大种性。 

这个研究起来很细致很科学的,但科学最终一定要归纳到哲学的高度。所以当今世界的科学很需要与哲学再来

一次会合,但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楞严经》所讲四大 

关于四大,《楞严经》解释得最清楚了,以风为例,《楞严经》讲,“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同遍

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也就是说,四大的本体、那个“性”本来就是空的,而

只有真正空了,才能生出妙有,空与有是分不开的。四大本来清净、自然清净,它充满法界,无所不在,而你

能了知的那个量,取决于你智慧的大小,依赖那股业的力量,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所以物的功能很大,这是

《楞严经》秘密的秘密,多少次讲《楞严经》我们都没有讲这些,因为一般人智慧不够,听不懂。他们研究《

楞严经》,只注重七处征心,只知道在心性方面一功夫,弄不清楚物的这一面。 

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什么叫作“应所知量”呢?比方说,你功夫好,定力高,你的功能就强,所知量就大。

再比如说,你在那里叫:“哎呀,我的身体好痛啊!”旁边人叫你忍一下,轻点叫,那个旁边的人不晓得你痛

的程度,你的所知量知道你自己痛的程度,他的所知量不知道。再比如说,小乘罗汉修到最高成就,可以证到

空,可以解脱了。他认为那就是究竟,这是他的所知量,他只到达这个程度。菩萨境界的所知量就不同了,就

超过这个了。真正到了大彻大悟、成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就连“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都是戏论了,

那个所知量又不同了。像你们现在听课,听同一个理论,同一句话,每个人理解的深浅也都不同,也是“应所

知量”的不同。 

“宁有方所”,意思是这并不是死板一定的。“循业发现”,各人的业力不同,智慧不同,理解的就不同。气

派大的、智慧高的人了解得就多。 


四大所造色 

云何四大所造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及触一分。无表色等。造者。因义。根者。最

胜自在义。主义。增上义。是为根义。所言主义。与谁为主。谓即眼根与眼识为主。生眼识故。如是乃至身根

与身识为主。生身识故。 

云何眼根。谓以色为境。净色为性。谓于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耳根。谓以声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耳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耳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鼻根。谓以香为境。净色为性。谓于鼻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鼻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舌根。谓以味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舌上周遍净色。有说此于舌上有少不遍。如一毛端。此性有故舌识得

生。无即不生。 

云何身根。谓以触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身中周遍净色。此性有故身识得生。无即不生。 

四大所造出来的这个东西,在地球上来说,就是这个物质世界,在我们人来说,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我们每个

人的业报不同,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这个色也不同。 

“云何四大所造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及触一分无表色等。”那么对于我们人来讲

,四大所造色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眼睛(眼根)、耳朵(耳根)、鼻子(鼻根)、舌头(舌根)、和身体(

身根),以及眼睛所看的色、耳朵所听的声、鼻子所闻的香臭味、舌头所尝的味道、以及身体的感触。注意哦

,嘴巴属于身根,不是舌根。色声香味触是我们可以感觉、可以知道的,但是还有一个无法表达的那个作用,

叫无表色,关于这一点,下面还会讨论到。 

地、水、火、风四大各有其界限和功能。各自独立,水与火不相融,风跟地不相融,《圆觉经》上说“四大性

离”,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四大又可以混合在一起,造出我们这个人的身体,造出宇宙间的万物。这初听起来

很奇怪、很奇妙,所以叫做不可思议。这个的后面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呢?下面接著就解释了。 

“造者。因义。根者。最胜自在义。主义。增上义。是为根义。”这里翻译的不是很高明,但是也已经很好了

。他意思是说四大之所以能造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根,和色、声、香、味、及触一分无表色,是因

为“最胜自在义、主义、增上义”三个因素。 

所谓“最胜自在义”就是那个妙不可思议的、最高明的、最伟大的那个力量,是那个最初的第一因的功能。宗

教家们无以名之,只好称这股力量为神、上帝、佛菩萨。对一般凡夫,也可以叫它“业力”。它可以自在的变

化出所有的东西。 

“所言主义。与谁为主。谓即眼根与眼识为主。生眼识故。如是乃至身根与身识为主。生身识故。”这个第一

因的功能动了以后,还有一个作主的因素叫“主义”。比如一个刚死的人,虽然眼睛还没有冷却,因为眼睛(

眼根)损坏,那个眼识也就起不了作用。我们活著的人眼睛能看,是因为眼根完好,眼识才有了别作用,所以

说“眼根与眼识为主”。同样的道理,“身根与身识为主”,身体是由地水火风所组成的一团肉,人活著的时

候,身识不起作用,身体就会有感觉,人死后,就失去触的感觉了。 

什么是身识呢?比如说,你睡著了,蚊子叮你,你“啪”一声把它打死了,这时,你的意识不知道,是身识在

起作用。再好比说,你们现在听课,专心一致,意识完全集中在老师这里,但是身子还有感觉,这种感觉并没

有通过第六意识,这是身识。打坐的时候,身识也会起作用,有人认识不清楚,以为它是魔障、或者菩萨加被

、或者特异功能,那都是错误的。 

“增上义”就是增上缘、助缘,有帮助、另加的意思。好比说,一个人的眼睛漂亮而不近视,就是增上缘好,

遗传就属于增上缘的范围。总之,以眼睛为例,眼睛能分别众多形形色色的作用,是那个眼根“最胜自在义”

。“主义”的功能,不近视、漂亮是“增上义”的功能。这三个“义”合拢起来“是为根义”,才“造”出眼

根的功能。 


眼耳鼻舌身 

广义的心与物包括范围很广,五蕴论把这个范围缩小,主要讨论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为了便于大家理解,

首先向大家介绍佛学唯识学的一个名词净色根。净,就是干净到极点的意思,净色根就是色法的那个根根。我

们很难找到另一个辞汇来解释它的意思。当年翻译这些经典的时候,玄奘法师带领千余人,费了吃奶的力气才

找到这个辞。现代科学进步了,我们把生命不断的细分,发现基因可以决定我们的遗传,是生命的根本。等到

将来,科学进一步发展,人类还可以找出比基因更细的那个生命的根根。目前来讲,你们可以暂且把基因假认

为净色根,这样比较容易理解。你们要注意,密宗里讲的红白菩提也还不是净色根。 

“云何眼根。谓以色为境。净色为性。谓于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耳根。谓以声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耳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耳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鼻根。谓以香为境。净色为性。谓于鼻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鼻识得生。无即不生。 

云何舌根。谓以味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舌上周遍净色。有说此于舌上有少不遍。如一毛端。此性有故舌识得

生。无即不生。 

云何身根。谓以触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身中周遍净色。此性有故身识得生。无即不生。” 

我们的眼睛这个生理组织所对应的外在境界是色相,它的体性是“净色”。净色很难解释、很难形容,在古代

,没有别的物质可以比喻,把它比喻为净醍醐,就好像把牛奶提炼所得到的那个牛奶精华一样。 

因为有净色这个体性、这个功能,所以眼睛可以配合眼识看东西。你们可以勉强把眼之净色理解为眼神经,如

果眼神经、或者组成眼神经的那个细胞坏了,眼识就生不起作用了,眼睛就不能看东西了。所以说,“此性有

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 

如果眼睛瞎了,眼根坏了,眼识还是存在的。这一点《楞严经》讲得很清楚,佛问阿难:眼睛瞎了的人能不能

看见啊?阿难回答说:眼睛瞎了的人,眼是不会看的。佛回答说:你错了,瞎子也会看,只不过他看到的是黑

洞洞的,那是眼识的作用,眼识还存在。依此类推,耳鼻舌身意也是一样的。好比说,有人得一种病,吃东西

一点味道都没有,这就说明他舌头上的净色有问题了。再比如说,年龄大又有病的人,身体的一部分净色死掉

了,身体感觉就不会那灵敏了。 

给你们讲这些,是因为这与你们打坐、做功夫很有关系,只有了解了这些,打坐中出现各种境界时,你才能晓

得到底是那一部分出了毛病。很多人讲自己气脉动了,有这样那样的境界,其实那只是身识所起的作用,还不

是真功夫、真般若。这里主要告诉你,做功夫时有些是生理、物理的变化,有些是心理变化。许多人打坐这些

都不懂,都分不清楚,把假的当成真的,那就成了魔障、魔境界。《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有

这层意思,只是讲得比较简略而已。 


色声香味触 

云何色。谓眼之境。显色。形色。及表色等。显色有四种。谓青黄赤白。形色谓长短等。
 
云何声。谓耳之境。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诸心心法。是能执受。蠢动之类。是所执

受。执受大种因声者。如手相击语言等声。非执受大种因声者。如风林驶水等声。俱大种因声者。如手击鼓等

。 
云何香。谓鼻之境。好香。恶香。平等香。好香者。谓与鼻合时于蕴相续有所顺益。恶香者。谓与鼻合时于蕴

相续有所违损。平等香者。谓与鼻合时无所损益。 

云何味。谓舌之境。甘。醋。咸。辛。苦。淡等。 

云何触一分。谓身之境。除大种。谓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滑谓细软。涩谓粗强。重谓可称。

轻谓反是。煖欲为冷。触是冷因。此即于因立其果称。如说诸佛出世乐。演说正法乐。众僧和合乐。同修精进

乐。精进勤苦虽是乐因。即说为乐。此亦如是。欲食为饥。欲饮为渴。说亦如是。已说七种造触及前四大十一

种等。 

“云何色。谓眼之境。显色。形色。及表色等。显色有四种。谓青黄赤白。形色谓长短等。” 

这里“云何色”的色,不是四大色法的色,是眼可见的境界,它指的是各种颜色(显色)、长短方圆(形色)

和有色相可表的“表色”。唯识中还有一个叫“法处所摄色”,也就是意识里面所生的色。比如说,你打坐或

做梦,自己意识深处呈现出五颜六色,其实外面并没有那些颜色。再比如说,你入定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动

心,但可以看到山光水色与红花绿叶,那就是法处所摄色。人死后到中阴灵魂境界,那个意识也可以看到五颜

六色,那也是法处所摄色,这是更深一层的道理。 

“云何声。谓耳之境。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诸心心法。是能执受。蠢动之类。是所

执受。执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