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就有机会辨认隐藏在问题背后的信念和感受。而这样的洞察力自然又会促使双方做出更加明智的抉择。当一方选择避免出言伤人,或仔细聆听,那么,另一方可能就会变得更放松,逐渐卸下心防。虽然停歇时刻未必能挽救陷入瘫痪的关系,却必定有助于找出改善之道。
对罗拉而言,停歇时刻无疑开启了她与丈夫之间沟通的大门,而转折点就发生在某天晚上。菲尔说,他无法休假一整个星期跟她去度假,然后,两人又陷入口角,吵到一半时,罗拉突然想起要停歇一下。于是,她和缓平静地说道:〃我又有同样的恐惧感了,总觉得你不想跟我在一起,产生这种感觉时,我只是需要你给一点暗示,说你还是很在乎我就行了。〃
一开始,菲尔还是很火:〃罗拉,你知道吗,我若不忍让三步,好让你脆弱的自我'维持原样',你就会暴跳如雷,我实在不想再被你的愤怒控制了!〃听了他的话,罗拉竟没有为自己辩护,菲尔的内心却有所转变了。过了一会儿,他低声补充道:〃别人硬要我表达感情时,我实在很难刻意这样做;每当你要我向你再三保证,或收回我的批评时,我只觉得被人操纵了,但是,罗拉,我敢对天发誓,我也很恨自己对你这么恶劣。〃 这段话实在出乎罗拉意料,然后她试着告诉他,每次对他大发雷霆之后,自己心里也感到羞愧异常。一阵很长的静默之后,她又说道:〃菲尔,我真不敢相信这些日子有多么难过……我们的隔阂是如此之深。〃当晚他们就决定去接受婚姻咨询。
渐渐地,菲尔和罗拉开始重温往日的温馨,又开始打情骂俏了。罗拉解除了对菲尔的怒气所引发的束缚感,觉得自己的情欲都被唤醒了,夫妻俩于是得以重享愉悦的鱼水之欢。罗拉将婚姻的重生归功于停歇时刻的力量随着放缓自己的习惯性反应,菲尔也开始注意并接纳了自己真正的感受。对他们而言,停歇所带来的开阔性,使两人的话语和行动都展现了愈来愈高的温柔和信任。
解脱自在的珍贵时光
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才能学会彻底接纳,在大发雷霆、口出恶言之际就立刻住口;感到焦虑不安时,与其打开电视、打电话或胡思乱想,不如静静坐着,体会一下难受或心神不宁的感觉。在这停歇的当下,我们放下想法、停止一切活动,跟身体和心灵所经历的一切保持亲密的接触。
第44节:适时歇息片刻(13)
我们或许还不是很熟悉停歇的技巧,总觉得自己很不灵巧,或觉得跟我们平常生活的方式截然不同,但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比如说淋浴、行走、开车时,我们都可以放松思绪,只是单纯地觉察当下,让生命自然呈现。我们可能会在看到春天嫩绿新芽的瞬间停歇一下;可能会在超市暂停下来,凝视婴儿的清新面孔;或者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而停歇就发生在恍然大悟时、身心放松并长叹之际;抑或,漫长的一天结束后,我们终于躺在床上,放下白天的一切,也会体验到那自然发生的停歇。
我们也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刻意停歇一下。我常常在步出车外之前暂停一下,单纯地感受自己内心的体验;有时候打完电话,我会坐在书桌前,呼吸、聆听,不急着去做下一件事;或者在做家务时,暂停手边的工作,单纯地听听音乐。我们也可以在山顶暂停一下,在地铁中暂停一下,跟别人相处时或独自禅修时,都可以暂停一下。
佛使比丘称这种自然或刻意的停歇时刻为〃暂时涅槃〃。他在书中写道,如果没有这类的停歇时刻,〃生灵将非死即疯。我们之所以能够存活,就是因为有这类自然发生的平静时刻、完满时刻、自在时刻。事实上,它们远比攀执与恐惧之火还要持久,而这才是支撑我们活下去的主因。〃
生命中的停歇时刻使我们的经历更完整、更有意义。有人曾经询问著名的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你如何将音符处理得如此美妙?〃他毫不迟疑地答道:〃我处理音符的方法其实并不比别人更高明,除了暂停的部分啊!那才是艺术的精髓所在。〃就像乐谱上的休止符一样,这停歇时刻的纯然静止形成背景,使我们此前的经历更加活跃鲜明,从而反映出我们本来面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停歇时刻是通往彻底接纳的途径,在停歇时刻,我们对总是匆匆流逝的生命,对平时常常忽略的生命,给予更多空间与观照。只有这样在菩提树下安住,我们才会了悟自心与觉性的自在解脱。就像佛陀一样,我们不必逃之夭夭,只需以全心全意的态度活在当下。
观照思维
神圣的停歇时刻
神圣的停歇时刻帮助我们重回当下,特别是在陷入苦干、执著或拼命设想未来时,它让我们重获只能在当下找到的神秘与活力。
选一个时间,找一个有目标的活动,比如阅读、打字、打扫、饮食,然后探索一下停歇时刻。首先,我们先停下手边一切活动,舒适地坐着,闭上双眼。深呼吸几次,每次呼气的时候,就放下接着该做什么事的忧虑和念头,放下身体的紧绷感。
第45节:适时歇息片刻(14)
现在,留意自己安住在停歇之中时经历了什么?你的体内有什么感觉?当你试图走出虚幻的想法时,是否感到焦虑不安?你是否很想恢复刚刚的活动?此刻,你是否能够接纳内心发生的一切变化?
你可以将神圣的停歇时刻融入日常生活中,比方说,每小时停歇一下,或者在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停歇一下。坐着、站着或躺下时,都可以停歇一下。甚至在行动过程中也可以停歇,比如散步或开车时。你可以在双眼睁开时,于内心停歇一下。每当发现自己感到困顿,或跟自心失去联结时,通过停歇,放松并观照当时的经历,于是生命便在当下重新展开了。
你可以先做个实验,选一件每天都会做的事,连续一个星期内,在开始做这件事之前都停歇一下;也许是刷牙、打电话、从车里拿东西、每喝一口茶或者开电脑时。每次都停歇片刻,放松并察觉内心的状态;停歇结束之后,再开始做这件事时,观察内心是否有变化。
第46节:无条件的友善之情(1)
第四章
无条件的友善之情
我们的身体,即是一间旅舍,
每天早晨都有新面孔住进来。
喜悦、忧郁、恶劣、
还有一闪即逝的觉知,
都是不速之客。
欢迎并招待他们!
阴暗愚昧的念头、羞愧感、恶意,
要在门口笑着迎接他们,
快快邀请他们进来吧。
要感谢所有前来的人,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
从彼处派来此地作为向导的。
鲁米
近七十岁的雅各患有中度老年痴呆症。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他既是心理学家,也是禅修者,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感官功能正在急速退化有时脑中一片空白,几分钟说不出一句话,而且完全失去方向感。他时常忘了自己正在做什么,需要有人照料基本的生活琐事,例如用餐、穿衣、沐浴、外出等等。
在太太的协助下,雅各参加了我主持的十日禅修闭关。课程开始后几天,雅各和我进行了第一次协谈。(学员跟老师进行的这类协谈,是为了方便学员在禅修期间,有机会单独向老师咨询以及得到适合个人的指导。)雅各和我协谈时,我们谈到了这次闭关及他家中的情况。面对自己的疾病,他觉得既有趣又哀伤,但是也很感激,甚至带着一点幽默。我对他的心性非常好奇,于是问他,为何能够如此接纳自己的病情。他回答:〃我根本不觉得哪里出了差错。这一路走来,我的确感到有些悲伤,也会害怕,但是,这感觉起来就像是真实的生命。〃他也跟我讲了发病初期的一件事。
雅各有时会应当地团体的邀请,发表有关佛法的演讲。有一次,他受邀对一百多名禅修学员演说。抵达现场时,他神清气爽且满怀热忱,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教义。坐上大厅正前方的座位,雅各凝视着面前满心期待的脸庞……突然间,他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知道为何在那里;他只知道自己的心脏狂乱地跳着,脑中一片迷惑,于是他合掌,大声说出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害怕、尴尬、迷惑、觉得自己失败了、无力、颤抖、快死了的感觉、下沉、迷失。〃接下来的几分钟,他坐在那里,头微微前倾作鞠躬状,继续说出他的体验。随着身体逐渐放松,他的心也愈发平静了,他同样把这些变化大声说出来。最后,雅各抬起头,缓缓地环顾眼前的学员,并向大家道歉。
许多学员都热泪盈眶,其中一位说道:〃从来没有人这样教导过我们,您体现了最深刻的教义。〃雅各并未排拒自己的经历,因为那样只会加深焦虑,相反地,他的勇气使他得以直接说出自己觉察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还对自己的经历鞠躬致敬,并未因为恐惧与迷惑的感受而制造某个假想敌,也未将这一切视为错误。
我们就是要像这样,通过停歇时刻来练习彻底接纳,以这种无条件的友善之情,面对内在发生的一切。与其将我们的嫉妒或嗔恨转向外在的敌人,不如观照自己,使自己能够以关爱之心去辨认和接纳所有的经历。
没有所谓的错误、毛病,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只是〃真实的生命〃罢了,这样无条件的友善之情,就是彻底接纳的精神。
佛陀的故事中,我最喜爱的一则示现了觉醒、友善之心的威力。在佛陀证悟的那天早上,魔王落荒而逃了,但是他似乎只是暂时受挫而已;即使到后来,佛陀受到全印度的景仰尊崇之时,魔王依然不请自来。佛陀最忠诚的仆徒阿难尊者,总是随时警戒着,保护他的老师免受任何伤害,每次他都会垂头丧气地报告说〃邪恶的人〃又来了。佛陀既不忽视魔王,也不企图赶他走,只是平静地认知魔王的到来,并说:〃我看到你了,魔王。〃然后邀请他留下来喝喝茶,奉之为上宾。他先为魔王捧上一块坐垫,好让他舒适地坐着,然后倒茶到两只陶杯中,放在两人之间的矮几上,方才坐下。魔王会逗留片刻,然后离开。在整个过程中,佛陀都保持着解脱自在。
第47节:无条件的友善之情(2)
当魔王前来拜访我们,无论他是化现为形形色色的混乱情绪,或是令人害怕的虚幻想法,我们都可以说:〃我看到你了,魔王。〃然后认清驻足每个人心中的贪欲和恐惧的实相:我们以慈悲心的温暖来接纳这些经历,为魔王奉上一杯茶,而不是惊恐地驱赶他。若已见到了内心的实相,要能仁慈宽厚地拥抱它。这就是雅各向自己的迷惑鞠躬致敬时,以一颗勇敢的心所献上的无条件的友善之情。每一次认清并拥抱自己的创痛与恐惧时,我们就展现了这样的觉醒之心。
我们通常只当〃自己〃的酒肉朋友,无法与自己患难与共,只会一味排拒或忽视自己的黑暗面,这是个根深蒂固的习性。然而,所谓的好朋友就是彼此之间会以体谅与慈悲相待。我们也可以将相同的特质带进内心世界。美国籍比丘尼佩玛·丘卓①(PemaChdrn),是藏传佛教中相当受推崇的一位老师,她说透过心灵练习,〃我们正在学习如何当自己和生命的好朋友,一个推心置腹、深交的好友。〃当我们不再抗拒自己的经历,反而敞开心胸,欣然邀请魔王留下来喝喝茶的时候,我们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了。
①佩玛·丘卓,生于1936年,是西藏金刚乘(vajrayana)比丘尼。她自1974年开始持戒,现为冈波寺(Gampo Abbey)住持,该寺是北美第一座藏密寺院。佩玛·丘卓著有《当生命陷落时》(When Things Fall Apart)、《不逃避的智慧》(The Wisdom of No Escape)、《原地开始》(Start Where You Are)等书。
魔王,我看见你了
卡尔是我的好朋友,在事业失败时,也曾与魔王交战过,那八个月真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拥有长春藤名校企管硕士学位的他,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多年,才成功打造出一家生意兴隆的电脑软件公司。后来有两位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告诉他,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是个赚钱的大好机会,于是卡尔变换、抵押公司资产,全心投入互联网行业。头三年,几个合伙人净赚了两千多万,但是到了第四年,股市重挫,公司倒闭了。时值45岁、已婚的卡尔,家里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大笔抵押借款尚未还清,却已沦落到破产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