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佛的心就不起无明了呢?同样是起心,为何凡夫起心“啪一念起来”就是一念无明,而佛的每个心念起来都是妙明真心呢?那是因为佛已破除无明之故。
     什么是无明?对自体不明了,对这个世界不明了,对人、我、众生不明了,对整个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不明了,对心性道理不明了,这叫做无明。凡夫众生因无明故,每个心念起来都是妄念妄心。
     证悟心性道理者,了解、掌握、运用宇宙和人生的真理,每个心念起来都是妙明真心。佛起的是真念,佛知道心念起来,是本体自然起念,每个心念起来都是本体的起用,是故体用一如。
     相分,佛与众生都有相分,但显相有真实、虚妄之不同。佛自体显现真实相,凡夫众生因无明故执取虚妄相。
     佛起念妙用,就会发生微妙变化念用,就会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等妙相。佛有三十二光明庄严相、八十种随形好,是无量光明威德庄严所组成。佛的寿者相和自性实相相一致,叫做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佛的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都和自体真实相相一致。所以,佛的自体、实相、妙用是一如的。体、相、用三即是一,一即是三,三一不二。
     凡夫众生同样具足与佛相同的无量光、无量寿的自体真实相。但是凡夫众生因无明妄念故不能认知自体真实相,反而执取虚幻色相为寿者相、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所以,凡夫执取的虚幻假相不真实,就不能与自体真实相用一如不二。
     凡夫众生因无明妄念执取的寿者相就不是无量寿了,就有色身寿命,就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凡夫众生因无明妄念所执取的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等诸法相,皆是虚幻不真实的假相。是故佛言:见相非相,是真实相。
     如果还不能理解的话,师父再用刚才念的偈语来给你们解释:妙湛总持不动尊。是指妙明湛然的本觉性体,能总一切诸法,持无量妙义,圆明不动,真常独露,唯我独尊。本觉性体就是法界身自体分,尽虚空遍法界真常绝待,故称妙湛总持不动尊。
     自体分尽虚空遍法界,妙湛总持不动尊。妙者,不动而动,动而不动。为什么?因为怎么动都在法界身自体分里。从东间房到西间房,是在自体分里;从北方到南方,是在自体分里;从东方琉璃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在自体分里。不管到哪里,都在法界身自体分里面,虽然动还是在自体分里面,就等于没动一样,所以就不存在动与不动。
     我们说的动,从此处到彼处叫动,是吧?从西方到东方叫动,凡夫是把东方和西方分隔开了。
     佛是东方、西方都在法界身自体分里面,不存在动与不动,动就是不动,不动这里面照样动,所以叫做妙湛总持不动尊。
     若还不明白,师父以水再作比喻说明:
     以湿性比喻体性〔自体分〕;湿性看不见、摸不着,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湿性;以水比喻念心〔见分〕,心是自体分所起的妙用;以水中月影比喻实相〔相分〕,水中月影却非真实有月;以酸性色素比喻无明〔证自体分〕,酸性色素会使清澈透明的水变成混浊色水,正如无明会让你的清净心变成混浊烦恼心一样。
     自体分就是妙明觉性。现在以湿性比喻觉性,湿性会变现成水,正如自体所起心念妙用。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法身,都是你的自体。但是没有动念的时候,没有形成妙明心念的时候,性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起心念,你的心就看到了。犹如你看不到湿性,但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湿性,空气当中有湿性呀!水从哪里来,从湿性来。没有湿性,哪有水啊?!水蒸发了,又变成湿性。所以我们起心动念的这个心,息心回归自性。这个比喻能听懂哦。
     相分就是你起心动念所变现的诸法相,佛的妙明真心起妙用也能变现诸法相用。这一切的诸法相犹如水中的影子,水中的月亮影、水中的山影,是虚幻不真实的。你看湖中倒影,你往东边走、月亮也跟着往东边走,你往西边走、月亮也跟着往西边走。你坐在船上往东边行,水中的那个山影也往东边行,是吧?所以有句话叫“东山水上行,南极日不落”。“东山水上行”,那么水里面真有山吗?水里面真有月亮吗?水中无月亦无山。而看着似有月亦有山,这一切的相都是你自心、妙明真心里面的影子。寿者相、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等一切诸法相,全是妙明真心的影子,与水中的影子一样。
     见分就是自体分所起的念心妙用。见分如果没有无明浊障的话,这个见分就是起念用的妙明真心,犹如一潭清澈湛然的水。凡夫众生和佛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那个无明〔证自证分〕上。
     证自证分就是浊障妙明清净心的无明。证自证分以酸性色素作比喻。学过化学的人应该知道,一潭清澈湛然的水,你如果在清水里面放一点酸性色素,整潭清水就会变得混浊不清的浊色水了,是吧?你再看水中的影子就看不清楚了,因为加有酸性色素的浊色水不清澈湛然故。正如凡夫因无明浊障故,使原本清净妙明的心,变成烦恼混浊的心,看不清一切事情的真实相。如戴变色眼镜看世界,全部失真。混淆是非,认假作真,认贼作父。所谓颠倒众生,可怜悯者!
     那么,如何才能让凡夫众生消除烦恼混浊的妄心,回归清净妙明的真心呢?这就需要修学佛学,修禅定、开智慧了。犹如要让一潭混浊的酸性色水变回清水,只要放一点碱性色素进去,当即整潭混水又恢复清澈湛然了。
     从前有位千岁宝掌和尚,住在浙江浦江宝掌寺。寺院周围是碱性石灰岩山脉,从石灰岩里面流出来的水是碱性山泉水。宝掌和尚安住此地食用碱性山泉水,身体健康无疾,活到一仟零七十多岁。现在有的癌症患者,到宝掌寺住了一段时间,癌症就好了。他们还说这里的佛菩萨真灵佑,其实是喝那个碱性水喝好的。
     我们众生的心啊,也是因为“酸性”的太厉害了,所以要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大家要喝一点“碱性”的水。我们的心妄念太多,贪、嗔、痴太多了,所以要修禅定、开智慧。“啪”一下,把无明打破消除,恢复本来觉性,就和佛一样了。
     你如果没有无明〔证自体分〕的话,性、相、用是一体的。性就是自体分,相就是相分,用就是见分。性、相、用一体不二。
     真心启用和水起波浪一样,凡是水都会起波浪,有时波浪起小一点,看不出波浪来,还认为没有起波浪呢。人家说,心如止水,止水也起波浪,无风也起浪。只要你有心,肯定会起念。或是第九识起的空念,或是第八识起的微细念,或是第七识起的细念,或是第六识的意念。我们修行人,要消除妄念,首先要行深禅定、开大智慧,照见微细妄念,方能转妄归真。如果不能照见妄念,就不可能消除妄念,回归自性。
     尘沙惑,就是对无量法门起微细惑念,叫尘沙惑。如果消除了微细的尘沙惑,即成就无量无边的恒沙妙用。
     起心动念,就像水起波浪。那个波浪是不是水啊?波浪还是水。那个波浪是不是有湿性呀?波浪也是有湿性的。那个水是不是有湿性呀?水也是有湿性啊!还有水中影子也不离水和湿性,水中影子比喻实相。所以湿性、水、浪、水中影子四者不可分,性、相、用是一体的。
     无论是想把水中的影子拿出来分开,还是想把水中的波浪拿掉,或者是想把这个水拿掉剩下波浪,或者是想把这水全部拿掉剩个湿性,或者是想把这湿性全部拿掉剩个水,这些都没办法做到。你明白这个道理了,就不会在那里分别执着了。哦,这是相;哦,这是用;这才是体呢!我要证体,要保体。你保什么体?!用就是体,相就是体。水中的影子就是水,那影子就是湿性。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等一切诸相,就是法身佛啊!能明白吗?
     佛、心、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人人都是如如佛。佛不是修出来的,没办法修成佛,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所谓的修,就是明白之后,把你无量劫以来着相惯了的习气去掉。成佛了和凡夫一样呀,吃饭、穿衣、睡觉,还要生活,色身也会衰老、也会生病,也会坏死,有什么不一样?!
     佛、心、众生三无差别。有区别的就是你没有觉悟,没有看破无明,把无明当宝贝了,犹如戴隐形变色镜看人事、看世界,分别执着,无休止地起无明烦恼,就这么点区别。如果把隐形变色镜拿掉,当下就是如如佛。
     下面讲《楞严八十分义》第三十四分宣说胜义中真胜义性。阿难尊者是听佛讲《楞严经》开悟的,所以《楞严经》是一部开悟的经,是一部证道的经,是一部成佛的经。我一直提倡大家要看《楞严经》,因为看懂这部经能得大受用故。虚云老和尚讲,佛讲经说法都不离开四清净明诲,四清净明诲就在《楞严经》上。阿难是听佛讲七处征心、十显见性,再讲到空如来藏:五蕴空、六根空、六尘空、六识空、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空时,阿难尊者开悟。遂作开悟偈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是故,应富楼那尊者请法,世尊宣说胜义中真胜义性,审除微细惑。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这是富楼那尊者请法,惟愿如来审除微细惑。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阿罗汉微细惑还没除。富楼那是大阿罗汉?,他的微细惑还没除尽。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如来常依二谛说法:一世俗谛,即小乘人天因果;二胜义谛,即前文之阴入处界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今之胜义中真胜义性者,即一真法界中道实相义。令会中定性声闻及一切未得二空,且发心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兰若就是佛的清净心地。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性觉、本觉,同指如来藏心之体。而今性本异称,各有诠表。性表一真理体,未涉事用。本表天然本具,不论修为。妙则寂,明则照,妙明,即寂而照;明妙,则照而寂。性觉本觉互影显融,明字虽似用,亦本体照用,非涉事用。如来举此句於无明万法之先,正当空劫以前一段真理。惟有寂照互融,岂有事功?此句所示:一显无明万法离此性体无依。二显寂照本具,不假妄明。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此佛诘审富楼那,摄上性觉句而来,故此首句觉字,即性觉之觉,明字即妙明之明,然不取妙字而独用明字者,以明有真妄二明,正以双举审问,欲令满慈自决取舍。审问意:为是性觉本明,单称为觉?还是觉本不明,须加明於觉上,而双称明觉?此单称为觉,不假妄明,是为真觉。双称明觉,觉上加明,头上按头,而务假妄明,是为妄觉。
     富楼那答言:若觉上不加明,名为觉者,则此觉无所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未能悟知性觉本具妙明之理,反而认为性觉本自不明,须加明於觉上,性觉方明。这正是众生无始根本无明。满慈也被此无始根本无明所迷。
     【佛言:若无所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