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徵。遂就绿度母及大空行母前乞示,蒙记将来利益甚大。但去藏须短寿二十岁,尊者言:”但利众生,己所不惜。”遂决计北行。以上乃明迎者、被迎者,双方皆具菩提心,至为希有。其所以不厌详叙者,一则俾知正法之来源不易,一则作生起菩提心之助缘。(按:本传迎尊者为四次,第一次即宝贤、善慧两译师(二十一人中,仅存二人,)第二次为精进狮子邀请尊者,以时机未至,不得其请。精进返藏白王,王命重往,务於尊者以下大德请一人来。精进於是复往,未得请,遂留印未归,是为第三次。至拿错,已在菩提光时代,时智慧光已死,是为第四次。此其大概。)
  尊者既允入藏,复谓拿错,事须秘密,方能如愿,拿错从之。尊者先向印王摩诃巴拉及热拉言,欲朝五印各胜地,王从之。遂先於东南西各胜地朝罢还印,及言欲北朝藏方及尼泊尔胜地。热拉机警,已知其意,乃忿言曰:”去去”。但与拿错立约,三年为期,须送尊者归,拿错许之。由是乃相与入藏,尊者时年五十七岁。至喜马拉雅山麓,经尼泊尔境,其王率百余骑亲迎尊者,并送其王子出家。是时菩提光王亦遣四大臣领三百骑来迎护。幢幡音乐,极一时之盛。比至莲花洲,菩提光率五百五十骑,亲来迎尊者,并谢尼泊尔王之护送。拿错启王曰:”尊者住藏仅可一载,诸请法者,宜急请之。”於是菩提光供金三百两,请曰:藏地有情,以无善知识摄受,於深广义理,多依自虚妄分别,互相诤论,愿除彼疑。请尊者忆念藏土众生,不须玄妙高深隐微,但能使大众皆得利益之教,於是依共乘作二问;一问:方便与智慧分离能否成佛。(意谓双具,则望尘莫及。)如具其一,能否成佛。答:不能。二问:依菩提心戒,还依别解脱戒否。答:必依。又依显教二问:一问:对於修净行者,还可给以真实三四两灌顶否?答:不能受。二问:对於未得灌顶者,能语以密相续义否。答:不能。又提出密教三问,未记录。已复请曰:愿将慈尊及龙猛传来之教授一切大乘深义,文少义丰如师所修习者,作一善论。又请将佛智传来集密之教授,造一曼陀主观音修行仪轨。尊者甚赞叹其请与问。由是据以造《菩提道炬论》以答之。尊者呼之曰:”讨妈让波!”意即好弟子,或善男子之谓。
  颇公谓其应时善问,故有普被之三士道兼含显密之《炬论》出。《炬论》所标出之三士道,皆属重要。意谓若於死无常观不能生起,仅现世福报,则於大意义不能得。如尚有蕴执,必不能得解脱道。以不能去自利之心,不能入大乘故。又仅修空义谛,决不能得佛果故。尊者以此诸要义而造《炬论》,不但调伏一切邪知、邪见、邪说,且将最下至四阿含(迦腻迦那),上至密集金刚(桑汪朵巴),融於一座教授之中。直至现在,藏中佛教之隆,皆不能不归功於尊者。尊者在此复造有《菩提心鬘论》、《中观论释》等。
  正月二十三日讲
  尊者在恶(阿)惹(以)住三年。此地为当时政教中心。遂得遇其大弟子仲登巴,仲生於藏北降渣鸡,初依色臻上师,广富牛马,乃为服役,极尽手脚身体之劳。复遇上方密的班智达,得闻阿底峡名,遂情不自禁欲往依止。在未至之前一日,尊者得绿度母授记,谓不鸟巴死喜噶(优婆塞),乃汝心传弟子。尊者乃严整以待,先陈密集金刚坛城图,自晨至暮尚未见至。弟子辈不觉暗相谓曰:”得无度母戏语耶”。尊者起座出外散步,果遇仲登巴至,一见如故。尊者作吉祥赞赞之,乃命入坛,为授密集灌顶。尊者住藏多年,仲登巴未尝远离。尊者时以《炬论》、《鬘论》授之。仲登巴问:”最上密如阎摩王法,内外坛场皆曾以教众,何以但以此二论授我。”尊者告之曰:”我若不遇汝,则此二论,将无人能解,故特予汝。”随时教授,如父之诲子。仲登巴於是能尽其传。
  当尊者住恶(阿)惹(以)时,拿错与印王三年之约届满,拟送尊者回印。而仲登巴则请其入藏。其时印道适阻兵,尊者乃如仲登巴之请,至拉萨列塘住九年。至桑叶叶巴藏(後藏),周游教化又五年。共计尊者离印一十七年,大宏显密教法,而湔除西藏以前过患,使之圆融光大。皆出阿底峡之所赐。以上为尊者在西藏所作之功德如是。
  如上所述三学,尊者皆已具足圆满。至其造论因素具备与否,尚须了知。论曰:
  “如是开显能仁之密意而造论释。其能作者,应具三种圆满之因:(一)须於所知五明处善巧。(二)於修持之要义须有从释迦辗转传来,师师相授,中无断缺之教授。(三)须见本尊得蒙印许。三者之中,虽随具其一,亦能造论,然以全具为最圆满。尊者於此三种因素,完全具足。”
  以上明尊者造论之因素如是。总之能仁密意,不外显密所摄之戒定慧三学。尊者於三学具足圆满之因。故得本尊摄受,能开显能仁密意。
  “其得本尊摄受者,如拿错罗渣瓦赞云:
  具德喜金刚,建立三昧王,
  勇识世自在,尊胜度母等,
  蒙现身开许。梦中或现前,
  深广微妙法,尊者常得闻。”
  拿错此赞,明尊者得本尊之摄受。初谓作部本尊,次谓三昧王尊。三昧耶誓言有三种:一、不睡高广大床,二、不饮酒、三、不食像(谓像制食物,如糖制罗汉,及金刚杵等类。)勇识世自在,谓千手千眼观音。尊胜,乃形容词,指度母。非谓尊胜佛。尊者共四本尊,最後等字,即包括天乐金刚、忿怒明王等。深,谓深观;广,谓广行。现身分三种:一、劣,梦中所现;二、中,谓眼倦之时;三、胜,谓如人相晤。尊者所得,乃是後者,最为殊胜。
  “喇嘛传承者。佛教之传承有二:即共中下士道之小乘教法,与不共之大乘教法。大乘教中,又分波罗密多乘与金刚乘。初、又分三支:即深观一派,与文殊、弥勒二广行派是。金刚乘中,复有各种传承,皆已圆满获得。”
  《广论》云:师传承分共乘及大乘。大乘中,又分般若乘及密咒乘。而般若乘中,复有三种传承:谓见、行二传承。行传承中,复有从慈尊及妙音传承,於密咒中,复传承非一。谓五派传承,复具宗派传承、加持传承,及种种教授传承等。
  深观派,为文殊特传。广行派,有文殊与弥勒二种传承。金刚乘分共与不共:作行两部与瑜伽部为共,无上瑜伽为不共。无上瑜伽又分父续母续之二。无上瑜伽,印度语为支那约噶。
  弥勒传无著为广大行,名用亲觉珠。文殊传寂天,造《入行论》,名入讨亲觉珠。又有修行派传承,加持派传承,乃至求雨、息灾、生金等,皆各有传承。(惟加持派,须见本尊,蒙说深广妙法,方可为加持派。)尊者於各派之传承,皆得圆满。
  “其曾亲近之善知识,如赞云:
  ‘常得依止师,馨底巴、金洲、
  觉贤吉祥智,多得悉地者。
  别自龙树来,一一递相承,
  深观及广行,教授尊者有。’
  如是善知识中,得成就者,共称十二,余者亦多。通五明者,略如上说。故此阇黎善能抉择佛之密意”。
  尊者所依止之上师,共一百五十二人,或说一百五十七人,中已得成就者十二人,如馨底巴,渭戏哇寂静法称却吉扎吉金洲,皆加持派。如大智鹃、饶乌那古达、阿旺夺得把,皆深观派。此外尚有客青、回乌金、北部波新、写列以、桑洼五密友。
  “其弟子中最著名者,印度则有比朵巴,法生慧,中道狮子,地藏密友等。藏中堪能继持法藏者,颇不乏人,其最能绍承增广师之事业者,当推仲登巴为上首。以上略释作者之重要,详如尊者本传所明。”
  (此节原记散乱,後阅阿底峡传得大略,兹为阅者易於浏览故,就原文补纂如此,是否,尚待智者证之。)
  藏中如仁亲让波,(即宝贤译师,为最初赴印二十五人中生还之一。)拿错罗渣瓦等,皆名重一时。仁亲初以年高,不无我慢。故於名重全印之尊者,不肯曲与为礼。仁亲所造有三重密殿,一为金色殿,寺中供四部相续曼达罗。王请尊者至殿,为每部作一赞。仁亲见之,以为先德成作。因问尊者曰:此赞为先德何人所作。尊者曰:”此临时自作,命弟子记之者。”仁亲让波心始折服。有谓拿错迎尊者时,死於道中,其说不确。以上略释作者师承及传授之大概。
  仲登巴除在恶(阿)惹(以)有数月不在尊者前外,其余十七年中,无不在尊前如理依止。亦如常啼佛子之依止上师轨则,故教化事业,仲登巴最大最广。尊者在列塘示寂,众弟子议堪承法座惟仲登巴。有疑其功德虽大,然是居士身。後由罗渣瓦仁亲让波谓其与上师无二无别,议乃决。仲登巴在热振地方建热振寺,其教化弟子有四千人,其上首三弟子,为登巴贡巴瓦,格西博多瓦,初称八洼。由贡巴瓦依《炬论》教诫,递传至郎喀降泽(村),为噶当教授派。噶当确巴依噶当经籍派,由博多瓦传至却甲让波。(博多瓦,相传为十六尊者之一。)噶当秘密要决派,由初称八洼传浪喀降泽。三派皆结集於宗喀巴大师而集其大成。尊者所著有《炬论》,所释五论,《入行论集》为《炬论释》,《发菩提心鬘论》等。
  至宗喀大师造《广本朗忍》时,噶当传承诸师,皆现身劝请。噶当诸师各有《炬论释》,宗喀大师亦有释。《炬论》但标三士道,而朗忍则标三种重要,次分四门。又标立文殊直传清净正见、出离心、菩提心,以此三准绳为柱,乃其不共点。再加三士道修习法要决,首以认识道之入门为根基,以趣入道之次第。其中精细简要,虽依据噶当诸师略释,而殊胜圆满则过之。宗喀大师自造颂文中(即见法源清净无染作者重要颂)有云:”先须广大求多闻,中须遍摄诸经教,最後日夜勤修习。”颂中所云世间八风者,八风又分黑色、杂色、白色。三业俱不能染污相。正法中求多闻者,谓於一切显密经教,皆要立为自己教授教诫。於究竟解脱道无间修习,心中得证。得证知後,将如何能证之方便、次第、因果相写出,此为著论殊胜。作者,谓《朗忍》传承诸师。等字,谓自阿底峡本传传承诸教师,乃至宗喀巴。第一大科为明法源无染,释作者之重要竟。
  甲二、为於教授生敬故,释法之重要。
  “法者,此教授之根据,为《菩提道炬论》。”
  此为本论第二大科。如前所说,已知作者重要,能生决定信心。若於所造作之法,不知其重要,则仍无所适从。
  “而《道炬论》为尊者一切著述中之根本。以能总摄显密要义故,所说圆满。以能调心为次第故,易得受持。以能善巧性相两宗,严饰二师教授故,胜其余轨式。”
  二师,谓龙树、无著。总之深广二派,造论甚多,如无著之《五地论》,寂天《入行论》,世亲《七百颂》等。假使无此《炬论》,即如黑夜无灯,不能得其明显。又如门锁无钥,不能开其关键。此出噶当派格西之赞语。复次,造论,依印例,其底稿应先请印土大班智达监定,得诸师先赞方可。其时印道阻兵,拿错未克践约送尊者归,故未能依例。此论因缘,纯为西藏而发起。如尊者不在西藏,亦不能造此论,又此论属短篇。能总摄一切经教。故博多瓦赞云:”《炬论》不过三四十页,实乃一部大经函。”宗喀大师致仁达瓦书云:”读《炬论》一半,诸佛心要皆具。其余一切传承,皆不须要矣。”又云:”解说或听闻《炬论》一次,犹如解说或听闻三藏十二部一次。”噶当诸师亦如是云云。凡有情下至堕地狱,上至得解脱,无一非心造之作用。故修者先修心。修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故修行,一以调心为主,一以了知为主。一读《炬论》,即能了知。《现观庄严论》所说应修次第,尚不易知,一读《炬论》,即能了解。论中所云余轨式,指共通乘及小乘。云胜者,以无著至金洲大师,龙树至大智鹃,诸善巧皆备,故非余轨之所能逮。能知《炬论》之三殊胜,亦即於广中《朗忍》,无不具足。
  “欲明此《炬论》教授之殊胜,当分四科”。如下:(教授二字,即谓成佛方便。)
  乙初、会通佛说一氏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重要)。乙二、显示一切经教皆为教授之殊胜(重要)。乙三、易得佛密意之殊胜(重要)。乙四、自能灭除极大恶行之殊胜(重要)。
  乙初、会通佛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
  “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