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凉山志-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樱婆耍胍恍腥粒Υ占洌嶂盥乙狻2蝗∠嗝玻敌囊环穑ǔ泼帧K娣鸱剿松碚颉D苡谝环穑钅钕嘈<词悄钪校芗ァ⑽蠢础⑾衷谥罘稹:我怨剩磕钜环鸸Φ拢蘖课薇撸嘤胛蘖恐罘鸸Φ挛薅2凰家榉鸱ǎ任薹直稹=猿艘蝗纾勺钫酢Oぞ呶蘖抗Φ拢蘖勘绮拧H缡侨胍恍腥琳撸≈闵持罘鸱ń缥薏畋鹣唷!笔雷鹨蝗丈氖獍组吃疲骸摆泄鄯ㄍ醴ǎㄍ醴ㄈ缡恰!笔雷鸨阆伦�
  世尊一日见文殊在门外立,乃召曰:“文殊入来。”文殊曰:“我不见有一法在门外者,云何如来教入门。”
  世尊教文殊入不思议解脱三昧,文殊曰:“我即不思议,云何更入不思议耶?”世尊谓文殊曰:“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文殊曰:“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庵提女问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理,为什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文殊答曰:“其力未充。”
  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竟,却问文殊。文殊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可说,无示无识,离诸回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问维摩诘:“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文殊赞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为真入不二法门。”
  文殊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白文殊。文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文殊接得,以示众曰:“此药亦能杀人,亦能活人。”
  善现问出世间法,文殊答曰:“我觅世间相,了不可得,子欲谁出?”又曰:“贪瞋癡,即平等法界,我于是中,非已出离,非未出离,若出不出,则堕二见。”
  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得通,未得忍。以宿命智,各见过去,杀父害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证入。于是文殊仗剑副佛。佛言:“文殊住住,吾必被害,吾被害矣,吾谁害吾?”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了法如梦,皆得法忍。说偈赞曰:“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手自握利剑,逼持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二相,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上略引显教,其秘密门,大藏甚多,今摭其要,以便持诵。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
  唵啰齿 
  佛言:“此是文殊师利童子行轮咒法,为欲守护诸众生故。一切如来,所有极秘密心大神咒王,若有持者,我记是人,则为已持一切诸咒,悉皆圆满,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文殊师利,常来拥护。乃至消除一切诸恶重罪,成办一切世出世事。”
  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
  阿啰跛左娜
  “若人有能持此咒者,即入如来一切法平等印,速得成就摩诃般若。才诵一遍,即持八万四千法藏。五字义者,所谓阿者,无生义。啰者,清净无染,离尘垢义。跛者,无第一义谛,诸法平等。左者,诸法无有诸行。娜者,诸法无有性相,言说文字,皆不可得。善男子,汝知此要,当观是心,本来清净,无所染著,离我所分别之相。入此门者,名三摩地,是真修习,当知是人,如来印可,功德殊胜,不可量也。
  曼殊室利菩萨八字陀罗尼
  奄痾末啰合牛却浙啰
  佛告金刚手菩萨:“此八字大威德陀罗尼者,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诸佛所说。为拥护一切十善国王,令得如意,寿命长远,福德无比,兵甲休息,国土安宁。能大利益一切众生,断三恶道,遂诸愿求。若人暂闻,忆念此咒,即灭四重五逆等罪,何况常念。是人福德,十地补处,所不能夺,况馀天等。若持咒人,事缘匆迫,不必局法修持。但能禁制身口意业,十恶永绝,即能持此陀罗尼咒,亦得成就。除不正心,不发菩提心。若能安心,能忆诵者:若诵一遍,即护自身,二遍护父母,三遍护国王,四遍护眷属,五遍护聚落,六遍护城邑,七遍护天下有情。”又云:“若我具说是咒功德。无量千劫,不能令尽。

     利行  

  言利行者,《文殊般泥洹经》云:“此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力故,于十方界,或现初生,或现灭度,饶益众生。故有偈云:文殊大菩萨,不舍大悲愿,变身为异道,或冠或露体。或处小儿丛,游戏于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病。及现饥寒苦,巡方而求乞,令人发一施,与满一切愿。令发信心已,为说波罗蜜。统领万菩萨,居住五顶山。放亿种光明,见者罪消灭。又菩萨处胎经偈云:我身如微尘,在于他国土。三十二相明,在在无不现等,比菩萨利行云:“度二十亿佛,现说法者,持地犹存。”化百千诸龙,立登正觉,王女是一。礼妙慧而不忘敬本。劝善财而增长发心。无言于不二法门。悉力于安乐行品。教龙吉祥之分卫,下位莫知。答疏璃光之光明,正觉称妙。谈般若之玄致,屡质本师;说权实之双行,频惊小圣,皆说法利生之事也。

     涅槃  

  言涅般者,此云灭度,亦曰圆寂。应缘既华,敛迹复真之义也。《文殊向涅槃经》云:“佛灭度后四百五十年,文殊师利菩萨,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扬法化,令成熟已,即与诸仙飞腾虚空至本生地。尼拘树下,结跏趺坐,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身诸毛孔,出金色光,遍照十方,诸有缘者,悉令得度。作佛事已,有大火光,从毛孔出,炼金色身,成琉璃像。于两臂上,有诸佛印,文相分明。琉璃像内,有真金像,正长六尺,坐莲花台,了了分明。火光灭已,此像宛然。其五百仙人,各现神变,皆入涅槃。即灭度已,八大鬼王,异疏璃像,置金刚山顶,起塔供养。”或问:“文殊大圣,入灭于彼,住持于此。彼为真灭耶?不真灭耶?适言真灭,住此者谁?适言不灭,胡不存形而游此乎?”答:“《化严经》云:为令众生,生欣乐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生恋慕故,示现涅舁。而菩萨身,无有出世,亦无涅槃。何以故?菩萨常住清净法界,随众生心,示涅槃故。譬如日轮,普照世间,净水器中,影无不现。普遍众处,而无来往。或一器破,便不现景,非日咎也,是知大圣,或出或没,皆适众生,而法身湛然,曾无生灭去来之相,体既真常,用亦无间。但净我心,圣无不现耳,此涅槃之相也。”

     释住  

  问:“圣有三身,当以何身住清凉耶?”答:“三身俱住。住相云何?谓‘法身住’者,毗卢遮那,自体遍故。器界之性,即半身故。经云:普贤身相如虚空,依真而住非国土,今约佛法性相义,分身土,则以半身,住法性土,契证难思,义言住耳,实无能所二体也,‘报身住’者,即智与理冥,德称体周,如日合空,即名为住。故东坡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净妙身”,似斯义耳。“化身住”者,即文殊以三十二相之身,与万菩萨常住其中。若夫随类之化,如牧童、皤叟、贫女、婴儿等种种变现,是也。盖法报为体,应化为用。体涵诸用,用根诸体。体周则用,遍故三不相离。”问:“若尔,则体既无边,用亦遍应,奚独住五台?”答:“现五台者,为应震且之机,欲令归心有在耳,若刹尘机感,法界圆应,夫何所拘哉!”

     辩益  

  或问:“自古国家祀诸名山大川者,反以报一岁之功,为生民祈福也,今夫清凉,海内之民吞冰啮雪,委命忘疲,岁岁登礼,至于烧身燃臂而投敬者,往往有之。且曰:“文殊大士,住于此山,而文殊有何义利于人,而令其若是耶?”答:“由此菩萨,于无量劫,事无量佛,舍无量身,修无量行,一一行门,恒为利乐一切有情。由昔大愿,所任持故,今得如是等流功德,令诸有情,见相闻名,悉能成办世出世益,乃至远离生死,证大涅槃。譬如雪山大药王树,若有见者,则无眼病,若有嗅者,则无鼻病,乃至触者,则无身病等。菩萨功德,亦若是也。故《宝积经》说:“若有得闻文殊名者,皆当成佛,唯除已入离生之位。”又云:“若有得闻文殊名者,是则名为面见诸佛。若有受持百千万亿诸佛名号,不若受持文殊师利一菩萨名,福多于彼。何以故?以彼等佛所作一切益众生事。不及文殊一时作故。”又《般涅槃经》云:“若闻文殊名,或见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堕恶道。若称念文殊名者,设有重障者,不堕阿鼻极猛火处,常生他方清净国土,值佛闻法,得无生忍。”据此,则假使住于蓬壶仙域,须弥天宫,经百千劫,不若举一步向清凉山。何以故?乐彼天仙,常沦七趣。向我文殊,必得菩提故也。故蓝谷云:“昔博望张骞,寻河源于大宛,沙门法显,求正教于西乾。况咫只神州,寰中绝境,可不暂策昏心,聊挥懈足,为觉路之津梁乎?”


卷二 五峰灵迹 伽蓝胜概  
     五峰灵迹  

  法身无相,偶居莲花千叶之中;圣化多方,横山香水四流之表。返常合道,利用契机,故飞轮衔宝,荡除尊贵之幢;晦影韬光,树植相萧间之帜。千寻壁立,跛驴智何处求踪;万象镜悬,羚羊角谁能漏迹。微露一机一境,宛然分主分宾;净浊六识六尘,触处随时随地。岂同夸张方伎,惑乱俗流;侈谈蓬岛三山。灵芝益寿。神州五岳,丹诀延年;神异迥殊,正邪攸别。志灵迹。
  五台  亦名五峰。台言高平,峰言耸峭。所以有五者,观国师云:“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性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其东西南北四台,皆自中台发脉。一山连属,势若游龙。唯南台特秀而窵居焉。
  东台  约高三十八里,顶若鳌脊,周三里。亦名望海峰若,夫蒸云寝壑,爽气澄秋,东望明霞,若陂若镜,即大海也。亦见沧瀛诸洲,因以为名。东溪之水,北注滹沱。支山,东南延四十里,入阜平县界。西北延二十里,入繁峙县界。明给事中锡山仁甫万像春诗:“攀岩耸步上层峦,身世悠然宇宙宽。一望沧波迷大海,遥瞻紫气接长安。丹峰隐隐霞光映,碧树重重月影转团。怪道阴云生石洞,从知灵物此中蟠。”其灵迹二十六。
  那罗延窟  台东畔。其内风气凛然,盛夏有冰。吐纳云霞,或灯光时出。华严云:“是菩萨住处,亦是蠲神龙所居。”镇澄诗:“石窟开岩畔,灵踪接上方。云霞常出没,神物自幽藏。冷积千年雪,虚明五夜光。东南观海岱,湮水思茫茫。”
  笠子塔  台顶。宋宣和间代牧赵康弼,同慈化大师见异僧入那罗窟留笠子,建塔藏之。镇澄诗:“梦里乾坤度几秋,穷源直到海峰头。短筇击碎那罗窟,佛国恒沙任尔游。”
  观音坪  台北麓一里许。
  华严谷  台之西北,今名东台沟。
  枣林  台之东北。元魏永安二年恒洲刺史延庆因猎至此。仆夫四人,逐一白鹿,偶见大宅高门,鹿即窜入。有一长者,须发皓然,拄杖而立曰:“鹿乃我家所有,卿何妄逐?”仆曰:“我不用鹿,饥困奈何?”翁指东林枣方熟。四人就林而食,囊之归,进枣延庆,庆怪之。复迹寻之,遂失其所在。
  五王城  台东北数十里,是五王寺。
  天城  五王域侧。灵迹记云:“天城,即化寺也。不依地立,迥出云霞,朱楼绀殿,皎若天城,得遇之人,尘机顿息。”
  大会谷  台东谷,众溪交会,滹沱之源出此。
  华林   台东南二十里,即今古华岩。
  温汤泉  台东南七十里。
  马跑泉  台东南六十余里。
  龙泉关  台东南六十里,关之东即直隶,关之西即山西。释德清诗:“策杖烟霞外,重关虎豹林。路当崎曲险,山入塞垣深。惨淡黄云色,萧条落日阴。边笳如怨客,鸣噎岭头吟。”
  旧路岭  台东南五十余里。
  铁铺   台南五十里。
  栖贤谷  台西南沟,俗呼宰杀沟,自古真人藏修处也。镇澄诗:“路入清凉爽,幽栖独此多。烟霞藏梵宇,钟声出松萝。叠嶂呈奇画,流泉弄玉珂。寻真未相识,且看白云过。”
  观音洞  栖贤谷口岩畔,洞有滴泉,味甘。法本诗:“足蹑云梯上翠巅,画栖飞阁拉云天。殷勤瞻礼圆通相,一滴甘泉热恼蠲。”
  化竹林  台西南支山二十里,亦名昶竹林。昔人远望,万竹鳞鳞,近则失之,遂此卓庵。释善安诗:“茅房小筑万松间,幕幕烟光四壁环。深谷岂宜俗客住,溪云常共野僧间。夜深山鬼闻经去,日午天人送供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