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济寺 南台,宋建。成化间重修。性善诗:“策杖寻幽上翠巅,清凉春尽景芒妍,千崖花缀千崖锦,五顶峰连五顶天。梵刹召斑陵日月,经堂寂寞锁云烟。真容欲观知何在,极目苍苍意惘然。”
法雷寺 西台,唐建。明法聚重修。晋阳西屏诗:“台山远蹑势陵虚,台上高彪不可居。五顶插霄皆嵲嶫,万林蔽日终扶疏,旧闻胜槩风光异,今觉间游怀抱舒。遍历峰巅望西极,恍疑天近地无余。”
灵应寺 北台。五台唯此山高风猛,人难措泊,往者多冻馁而死。隆庆初,释圆广与徒明来构居,开粥以济饥寒,万历丁亥,释佛秀募造文殊大像,未遂,竟以劳死。感梦慈圣施金,佛始成。遣中使陈儒,载送峰顶更建殿宇供奉,为祝釐之所。丘坦之诗:“客子新游地,文殊旧道场,壮严讬圣母,护法有龙王。殿与云霄近,山多松柏香。风涛复暴作,愁绝老僧房。”
演教寺 中台,唐建。弘治间玉禅师重建。中有铁落,藏舍利焉。秋崖诗:“嵯峨高万丈,气宇眇蓬莱。塔影连台汉,钟声出斗隈。龙池藏日月,圣地绝尘埃。天下多名胜,难同是五台。”
净土庵 栖贤谷。嘉靖间玉峰和尚开山,历试苦行,尝四十余日昏散不入。后广集细流,事净土行,因结庵。新安明渊诗:“雪发头陀遁僻林,定忘昏散道犹深。双眉不著人间梦,一尘高劫外音,野衲从风因有道,山禽相狎为无心,蒲团夜照清凉月,一榻松风独自任。”
龙兴庵 栖贤谷。嘉靖初太虚和尚卓庵于此。初住,林茂无人。正旦,见金色女,手执莲花立石上,俄而不见,流光满谷,又常闻龙鸣,居无何,大开社火,广接方来,丛林鼎盛,因为名。镇澄诗:“纷纷逐荣辱,大士独惊心,避俗离寰闺,诛茅入远岑。林花观代谢,沤影识浮沉。定入千峰夜,寒云一榻深。”
灵鹫庵 华严谷,东岭,正德间僧官从铃建。
大钵庵 紫霞谷。群峰拱抱,茂林森耸,无边禅师得楚峰和尚道,济下廿八代。楚峰常嘱曰:“尔后有钵饭,当共衲子食。”嘉靖甲子卓庵于此,掘得铜钵,受斗余,遂成丛林。伏牛法光诗:“住老台山不记年,蔬餐涧钦乐心田。去埋五顶谁人到,雪覆千峰独自眠。击钵谩歌佛祖句,缚茅常结水云缘。自从勘破西来旨。此段因缘不易传。”镇澄诗:“群山环抱树森森,大士开图岁已深,铜钵埋来应有识,可知原是旧丛林。”
静林庵 紫霞谷。释真容所构,学天目中峰禅,梓其书以施人。寂江诗:“静林庵结碧岩阿,目极溪山乐处多。帘卷白云生远岫,窗含明月映澄波。灯寒绝涧龙蛇冷,路僻羊肠虎豹过。门掩清凉无个事,数声啼鸟隔烟萝。
杂华庵 塔儿沟,僧正参建。
法云庵 即古弥陀庵,在龙门上。长干德清居此,号为憨山子。清幼岁人呼为清郎。万历已亥与友妙峰卓庵于此,掘地得石座,上勒”清郎居“三字,有契焉,遂居之。镇澄诗:“独宿千峰里,良宵开竹房。幽松发爽籁,澹月生微凉。野色凝心静,溪声引兴长。魂清眠不得,拥衲坐绳床。”
大林庵 有凤林谷,金陵素庵法师构。
龙树庵 在车沟,嘉靖初,宝印、楚峰、玉堂同参大川和尚,曰:“向去三人载一车。”后至蛇沟,共结庵而居,致成丛林。盖蛇沟,旧名车沟也。杨海州诗:“岩扉一榻它,便遣红尘累。巾裾带月清,枕簟流松翠。梵磬夕转幽,花雨睛带坠。莲社倘相容,日耽菩提醉。”谢畹溪诗:“三老习禅静,结宇白云林。户外数峰秀,岩前众壑深。夕阴连雨足,空翠落庭昏。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栖凤庵 天盆北岭。嘉靖间宝峰建。释紫崖诗:“峰头嘉木绿依依,客子寻芳路转迷。清磬一声寒雨外,淡烟缥缈隔幽栖。”
华严庵 栖凤庵东北,嘉靖末,僧古檀能育华严,于此卓庵。
白头庵 南台东北十余里。昔有行者,生而皓首,神异颇多。嘉靖间,卓庵于此,后罔知终焉。性善诗:“自香然一老叟,来自无何有。手揣紫节藜,飘飘鹤随后,雨鬓带秋霜,未拟年多寿。隐显翠微中,樵牧传之久。乞食向人间,结庵倚山阜,紫气拥崖巅,丹砂煮星斗。乘兴入篷莱,相寻不相偶。题诗细咨询,遗踪果非谬。”
卧云庵 中台西南麓,明建。法光诗:“卧破白云不出山,终朝无事乐闲闲。一声清唳松头鹤,格外风光那可攀。”
不二楼 西台北,楼倚二圣对谈石。景泰间,宣城公子游此,遥见紫金楼沃出云表,因建重楼,拟所见也。嘉靖丙寅,永平法师慧月至此,见文殊、净名二圣对谈,须臾失之。有感,偈曰;“清凉有分归来晚,大圣无缘奉观难。一句了然千圣外,相逢何事自颟顸?”先是成化间,有老尼居此,自忆宣公子再来,发其私隐,皆符契,将终,勒石志曰:“吾若来时,必阐华敢,重修是楼。”月公至此,请华敢凡五遍矣。故时人呼为华严楼,亦曰三生楼。镇澄诗:“大士谈经不二楼,八功德水印明秋。泠泠清梵满山谷,散入冥空不可收。”“谈经人在翠微中,缥缈烟霏隔几重。欲寄此心无可托,长随片月挂西峰。”“冰雪谈经岁已深,萧条瓶钵挂高岑,虚空不住婆娑影,劫火难销刻苦心。”
东台外九寺。台外佛刹凡三十六。
华林寺 在古华岩,唐建。至明朝凡四修。
香云寺 华林相邻。
香虆寺 华林之东。中有乳头香虆。
龙蟠寺 大会谷。其山状若蟠龙。
凤岭寺 龙蟠相邻。
温泉寺 台东南五十余里,古传昔有王者婴疾,至是就浴,疾差,因建寺。元重修。
铜钟寺 大会谷中。有神钟,受三十斛,彫文镂藻,绮焕可观。寺僧慧灯受戒赴京,及归,钟失。徘徊怆恻,冥启大圣。忽闻空中报曰:“钟乃拘楼秦佛时,兜率天王所造,今收入金刚窟中,尔何求耶?”灯遂勒石为铭云:“寺法器,世无伦,击振吼,息烟尘。集圣贤,灭夺因。被收入,金刚轮。谁得知,闻空神。表神钟之去处,绝后代之疑之。”
龙泉寺 台东南旧路岭,宋建。嘉靖初群盗纵横,往者惮之。有马大士者,不知何来,依止废寺。遇贼即杀,群盗乃绝,由是道路复通,往来无难。马公将卒,以三门托燕京大智宗主,以慈惠及物。山之野民,靡然从化,耻为盗者,皆愿施,重修其寺。谚云:前日马那吒,今朝智菩萨。燕京释永庆诗:“龙泉抱古寺,梵影出重城。乔木团青盖,丹崖列翠屏,朝烟诸壑暝,秋水半溪明。讲罢西斋月,萧然一榻清。”
南台外九寺
灵境寺 去台二十里,成化间释清善建。法本诗:“萧萧灵境倚云层,拽杖南来试一登。币地莓苔敷卧具,半龛萝月代昏灯。缁衣有力耕南亩,白社无人叩上乘。览尽清凉多少寺,不堪愁思忆衰兴。”
石塔寺 亦名小柏寺,台东南谷,元建。
裟婆寺 台西南三十里,高齐释玄赜卓庵于此。诵华严,有妇携子。数年听经。赜疑之。妇即知其疑,告曰:“师莫疑!我名裟婆,乃龙母也。因闻法得悟,我将脱是类矣。”赜曰:“孰当信汝耶?”妇指龙池曰:“我若真悟无生者,此之深陂,涌成高阜。”一言讫,随手而起,即成高阜,如即化去。后人目其阜,名龙宫圣堆。玄赜于此建寺,名曰裟婆,龙母名也。镇澄诗:“华座巍巍树影重,白云不散讲时钟,龙闻了义乘通去,梵宇犹存翠霭中。”
佛光寺 台西南四十里,元魏孝文帝建。帝见佛光之瑞,因为名。唐解脱和尚于此藏修。参政王陶诗:“五台山上白云浮,云散台空境自幽。历代珠幡悬法界,累朝金刹列峰头。风雷激烈龙池夜,草木凄凉雁塞秋。世路茫茫名利者,尘机到此尽应休。”
嵌岩寺 台南六十里,元魏孝文帝建。
赤崖寺 圣福寺 法华寺 殊公寺 并在仙花山阳。其廓魔、石台、双岭等寺入焉。
西台外九寺
秘密寺 在秘魔岩,岩谷幽深,隐者星布。唐木叉和尚于此藏修,始建寺。大千和尚诗:“览胜登临兴有余,秘魔岩畔几间居。羊肠石径通幽谷,鲸首钟声透碧虚。隐隐龙宫多子母,萧萧僧舍少亲疏。何时得遂归来志,相共云间展钵盂。”
圭峰寺 峨谷,隋建。觉玄诗:“几年闻说圭峰寺,未暇从容试一游。丹凤翻来形势古,青猿啼断海山秋,霜钟掏日开金殿,铁钵分泉漾碧流。嘉赏每思酬宿愿,爽吟先付管城候。”
豹子寺 熊头寺 向阳寺 育王寺 望台寺 石门寺 六寺并在峨谷,隋唐所建。
铁勤寺 台西南六十里铁勤山,唐慧洪大师建。镇澄诗:“西山清凉路转遥,铁勤方丈倚青。铿锵涧水幽琴合,起伏云山翠浪朝。僧定虚堂生白月,鹤飞双树动清彪。头陀更在深岩下,默默无言味寂寥。”
北台外九寺
宝积寺 台北谷。
木瓜寺 台北谷。
普济寺 大黄尖南麓,唐建。
公主寺 台西北谷,元魏第四诚信公主出家建。唐有尼掘得尺璧,献武则天,下敕重建。唐末,唯德禅师重修。
净名寺 台西北繁峙县南,唐建。具九山龙戏龟之势,寺在龟背上,宋兴国间敕建。金大定间重修。元天历二年推官郭珙重葺。天觉诗:“月满汾川宝铎寒,谁来此地葬金棺。育王得道行空际,尊者飞光出指端。天上凝云常覆定,人间劫火漫烧残。三千世界无留迹,聊向阎浮示湟槃。”
正觉禅院 台北,临滹沱,宋称天王院。宣和初,黄冠所侵,改神霄宫。三年,复佛寺。时有真容院僧慧识主之。邑人仰重,相与踊跃葺之,复请额于朝,赐名正觉禅院。将立石志其事,识以言于大夫王公元礼,礼复言于承德郎高公植。植为文,其略曰:“昔我师释迦,以修多罗教,付阿难陀,以正法眼藏,付大迦叶,由是宗教并行。今五台山善言佛者,宗则佛光解脱师,教则华严观国师。其间名流继出,代不绝人。自宋以来,唯教仅存,其言宗者寂无闻,顾识所主院,独以禅名,奈何?”植复于礼曰:“事固有实废而名存者,难圣人不去也。昔子贡欲去告朔之吃吃羊,孔子以为羊存,犹得以识其礼。故告之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盖存其羊,冀礼之复行也。识之院榜之曰禅,其谁曰不可,礼固知识之志也。请并记以告将来,其有能发最上乘者,庶几因是而得解脱。复于此土传无尽灯,则于世尊拈花嘱付之意为不孤矣。”
清源寺 大黄尖下,二十里,元建。群峰环抱,山气日佳,禅者之栖也。关西僧戒喜,久参悟中和尚。及辞,中曰:“尔缘在北,逢源而止。”万历初,至此卓庵,掘地得残碑,因识清源古基也。
兰若寺 大黄尖北二十里,唐建。万历初,法华道者游行五顶,诵法华,日夜无怠。后挂锡于此重修。中有卓锡泉、宋谷寺、天宫寺、入焉。镇澄诗:“清凉北控太行峰,望入烟霄紫翠重。日暮白云飞不尽,几回敲断夕阳钟。”
普光寺 今名黎谷寺,在文岫山,金璧峰藏修处,洪武间敕修,上赐诗以旌之。金公尝依华严,制为佛事,梵音哀婉,凡四十二奏。唯本寺袭其法,四方学者,于兹灌顶受业焉。御制诗:“沙门号璧峰,五台山愈崇。固知业已白,此来石壁空。能不为禅缚,区区几劫功。处处食常住,善世语庞鸿。神出诣灵鹫,浩瀚佛家风。虽已成正觉,未入天台丛。一朝脱彀去,人言金璧翁。从斯新佛号,盏水溢蛟龙。飞锡长空吼,只履挂高松。年逾七十岁,玄关尽悟终。果然忽立化,飘然陵苍穹。寄与璧峰翁,是必留禅宗。
卷三 高僧懿行
高僧目录
摩滕法兰传 灵辩法师传 禅云大师传 令休大师传
窥基法师传 道宜律师传 清凉国师传 丰干禅师传
巨方禅师传 秘魔和尚传 隐峰禅师传 智通禅师传
仰山和尚传 法空大师传 光屿和尚传 金光照师传
业方大师传 志远法师传 无名和尚传 智君大师传
取性道者传 必救都纲传 赵州禅师传 孚上座传
降龙大师传 三大师传 慧悟大师传 成觉大师传
善慧大师传 苏陀室利传 慧洪大师传 法冲大师传
佛日圆明传 华严菩萨传 真觉大师传 真觉国师传
了性法师传 弘教大师传 金璧峰傅 大宝法王传
具生吉祥传 释迦也失传 孤月禅师传 大巍禅师传
宝印禅印传 楚峰和尚传 无边禅师传 瑞峰禅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