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可以走十几分钟了,所以我很满意。现在的毛病是左脚常常发麻发软,坐着必须不断变换姿势。医生说,这不是腰椎的问题,而是腰椎外的神经问题。可惜我没有时间再坚持治疗下去。自认为有一点不舒服对老人来说是难免的。不碍大事。
二
在中医医院和老年康复医院治疗的过程中,除了更加认识了中医中药的优越性和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以外,还认识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和一件十分紧要的事业。
这个人叫石超,今年82岁,是一位经过“反右”和“文革”大折磨以后挺立起来的铁汉子,也是一位意志坚强、事业心旺盛的社会福利事业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曾是一位新四军的抗日战士,五十年代他是中央团校的哲学教研室主任。六十年代下放到大庆去锻炼,1965年回到南通老家,又经受了“文革”的煎熬,1978年他终于被解放出来,出任南通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在工作中,石超接触到许多医学方面的专家教授,更接触到许多老年病人,他决心要创建一个中西结合的、以老年病和康复医疗为业务特色的专科医院。经过他十二年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终于结下了令人瞩目的辉煌硕果。
南通市地处长江出海口,滨临海江之边,与上海隔江相望,是“文革”后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这里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环境卫生好,老龄人口14万,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12%,素有“长寿之乡’’的美称。老龄化是南通的特点,也是一大难点。
石超对老年病人抱有特殊的感情。他面临即将进入七十岁时,才开始起步创办这个新式的老年康复医院。他不依赖政府的投资,团结一批医学老专家,依靠到医院来看病的老干部,和本院医护员工自愿集资,白手起家,老年康复医院由小到大的发展起来。1991年初,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支持下,只有19000元的资金,先办起一个简陋的康复门诊部,得到老年病人的热烈欢迎,继而得到南通市一些政协委员的赞同和支持。1992年2月,市政协正式通过了一个《关于兴办老年康复医院的建议》,很快得到南通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并由市政协主席唐真寿、市人大副主任徐志球等老领导和老医学专家发起,成立了南通市老年康复协会,参与医院筹建。在通医附院、各级政府和各界社会力量的共同扶持下,大胆试行股份制,开辟了一条民办医疗事业的新路。现在,已发展为拥有最新医疗设备和300张病床的二级医院。依托医院还新建了一个拥有150张床位的“老年温馨公寓”大楼,作为探索社会养老的一个小小窗口。在医院和公寓的建筑群中间,建设了一个作为老年病友进行休闲活动场地的大花圃,花圃栽培了乔木、灌木和草,花木扶疏、四季常青。东侧两座二三层小楼屋面上还开辟了屋顶花园,花草藤萝,错落有致,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绿色环境。住院的老年病患者常在小花园中散步、交谈、会见亲友,充分享受阳光和氧气。整个康复医院的环境清洁、卫生,安静幽雅,是老年病人相当理想的治病和康复疗养场所。
石超同志十二年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终于结出了这样一个比较理想的硕果。他现在82岁了,仍然壮心不减,他所创建的老年康复事业还向纵深发展,前途是十分可观的。
三
什么是老年康复事业?它在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它在人民生活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它的未来与发展将如何?我反复观察这里的老年患者,反复思索这些问题,我深切体会这是一个富有远大前途的新兴医疗事业。
康复医疗同一般医疗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把一般的临床治疗同康复治疗密切结合起来,为老年病人开创了一个晚年的温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年人摆脱痛苦烦恼的晚年困境,尽可能延长其健康寿命,直至使老人比较舒心地告别人世,同时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沉重的精神与物质的负担。
报告文学作家祖丁远几年前在为石超写的一篇长文中记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外科医生因心肌梗塞,经过抢救转危为安。医生嘱咐他卧床静养,千万别活动。于是他躺在床上,静养了很久。结果,连说话也感到胸闷了,离不开氧气了,因为心脏功能也慢慢减退了。幸好遇到康复医院专家的及时指导,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和锻炼,这位外科医生终于得到了康复,不仅能自己走路还能回去上五楼的家,以后又穿上白大褂重新拿起手术刀了。
这一事实说明,康复治疗在治病的同时,针对老年病和伤残病特别情况进行体贴入微的医疗和护理,努力作到医疗和护理人性化、个性化和家庭化,在治病过种中,注意鼓励患者恢复或半恢复自理的意志和能力,帮助患者至少能自己穿衣、吃饭、拄着拐杖行走,从而大大减轻了老年病人的痛苦和家庭成员的负担。
石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老年病的长期性和顽固性,认真研究康复医疗的特点,在医治方法和医疗设备上一再改进,促进老人健康长寿这一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进入85岁以后,我深深感到,自己很自然地从“健康”阶段向“不健康”阶段过渡,如何推迟坐轮椅,防止卧床不起,尽量做到生活自理,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要求,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给我带来了切实可行的希望。
石超同志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的从事老年康复事业的发展,基于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对老年人的关怀,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服务。老年康复事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南通康复医院,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从事老年病诊治和康复医疗的专业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壮大,在他们的医疗实践中始终强调贯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康复治疗结合的原则,西医、中医和康复医三股力量密切协调,为老年病患者提供新型的优质服务,形成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治疗和特色服务,是医疗战线上很有意义的创造性探索。这种新的医疗模式的推广应用,必将对改善老年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作出贡献!
四
经过中医医院和南通康复医院两个月的治疗,我更加感到祖国传统医药学的宝贵和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发挥祖国医药学的优良传统,强调了几十年,实际上大都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在政策措施上真刀真枪的办法不多。
目前,西医一统天下的局面仍然是主要的。中医实际上仍然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祖国医药优良传统的发扬,只是一时一地一事的闪光,并没有真正发扬光大。
我这次住的北京中医医院,属于北京卫生局领导,是我国第一流的中医医院。在我们这个等级分明的社会里,实际上它只属于第三四等级的医院。近年来,中医在国际上的名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些神奇的色彩,一些外国元首的疑难病症是中医治疗好的;针灸、汤药、推拿等等中医治疗手段,也已经在一些国家推开;受商业利润的驱动,中医成药更是行销全球。
但是,我们最高级的医药行政主管当局,对中医中药的注意还很不够。所谓“中医不科学”的偏见,在医学界的势力还是相当强大的。然而可喜的是,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医院,仍然有一些医药专家和医务行政人员十分重视发扬中医的光荣传统和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而且,对传统医药优点的信任,在广大群众中也是根深蒂固的。南通康复医院就是其中一颗十分耀眼的明星,我相信,这星星点点的光芒将越来越明亮。
我相信,随着中央的政策方针越来越充满“以人为本”的精神,中西医平起平坐,并驾齐驱的日子总会到来的。在南通,在听取了石超的创业历史,以及和他几次比较深入的交淡后,我送给他几句话作为衷心地赠言,现抄录如下:
中西医结合,并驾齐驱。既博采西方医药学的先进经验,又发扬中华医药学的优良传统。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互增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我国医学和药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共同攀登世界高峰,为全人类广造福祉。
五
南通康复医院的领导同志、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对我的精心医治,热情照顾,处处优待,使我深受感动。临别时,我凑了一首顺口溜作为答谢,也抄在下面:
康复事业先赞
老人是个宝,
天经地义更知晓,
人类得以代代相传,
文明得以步步升高。
母亲父亲的爱抚,给子孙后代团结的力量,
给生存富裕之道谆谆诱导。
我们的先知先贤创造了语言文字,
传播了文明,积累了知识,
打开了智慧的闸门,
发掘了人类的天灵宝窍。
科学技术解放了手脚,
文化艺术激发了头脑,
给我国的民主法治的前景铺路搭桥。
我们历代祖先流汗流血,
英勇牺牲,前赴后继,
不断战胜着奇灾巨祸,
不断扫荡着邪恶魔妖。
给时代的前进劈山开路,
给冲锋挺进的勇士加油呼叫。
老龄化是世界文明的硕果,
老年康复是医学的新高。
减轻老年人病中的痛苦,
增添生活自理的能力,
显示理想社会的美妙,
普降博爱的甘露,
培植亲情的幼苗。
给老人比较舒心的温馨环境,
给老人日益精湛的康复治疗。
临终送老人含笑驾鹤西去,
老人依依不舍的微笑,
播散着人间幸福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