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罗马天主教的信条为绝对没有错误的信仰的标准;轻视圣经的权威,不以圣经为一切信仰的依据和标准;不信靠基督十字架的救赎功劳,却依靠自己的修行、朝圣和购买『赎罪券』等功德;不信靠基督的中保代求和赎罪的工作,而却以马利亚为中保,向马利亚祷告,求马利亚在上帝面前为他们代求;又叫人跪在神父面前承认自己隐密的罪,求得神父的赦罪;又删改上帝的十诫律法,取消了不可拜偶像的第二诫,并改变了第四诫中安息日的神圣时间,公然高举星期日为圣日,而废除了诫命中的安息日;又提倡敬拜耶稣的像,马利亚的像,众圣徒的像,甚至于敬拜所谓圣徒的遗骇、遗物;又公然宣扬灵魂不死,甚至能向人显现,并传布炼狱等异端。如他们宣扬一个人只要信了罗马天主教的道理,受洗加入了教会,他们死后就一定不会下地狱了。接着他们又把他们的信徒分为两种:一种是灵性、行为好的信徒,死后他们的灵魂立即升入天堂;另一种是灵性、行为不好,带着罪死去的信徒,他们的灵魂先要进入炼狱,忍受一个时期的火炼痛苦,等到他们的罪炼净后,他们的灵魂再升入天堂。他们还宣扬,天主(上帝)有时也差派炼狱里的灵魂向活人显现,或加恩典给信徒,所以信徒也当帮助他们,例如为他们祈祷、做善工、买赎罪券、并为他们望弥撒、领圣体、得大赦、以『减少他们的炼苦,使能够早些升天堂。』(以上所述可详参『教理详解』等书)。
又如基督教各教会中目前所存在着的种种错谬道理,究其根源,实际上也都是从罗马天主教流传而来的。
例如有些教会为婴儿施洗,或以洒水礼等代替圣经中的浸礼,及各教会普遍遵守星期日,以取代上帝诫命中的安息日等等,实际上都是从罗马天主教遗传而来的。
又例如有的教会所宣扬的『一次相信,永远得救』,或说『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错误道理,他们偏面强调信徒得救是因信靠恩,而和信主以后的行为无关。他们认为得救的信徒即使以后软弱、跌倒、远离了主,甚至到死未再悔改归向主,也仍然是能够得永生的。不过在死后,他们的灵魂要受到一定的责罚,并且也得不到得胜信徒的赏赐。这种说法和上述罗马天主教的炼狱的谬道是很相似的。
又例如各教会普遍遵守七日的第一日,即星期日为圣日,而不遵守上帝诫命中的安息日,更明显地是受到了罗马教千百年来禁止人守安息日,并强迫人守星期日所造成的习惯势力的影响。
又例如有些教会不相信圣经中所说『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的真理,却迷信所谓人死后,灵魂不死,义人的灵魂立即升天享福,恶人的灵魂立即入地狱受苦。类似这种种说法,实际上也都是从罗马天主教有关灵魂不死的谬道而来,并也为披着基督教外衣的招魂术的兴起,预备了道路。其实招魂术所招来的所谓死人的灵魂,实质上都是出于魔鬼的假冒,因圣经中早已明确告诉我们,人死后是毫无所知的。(参传9:5…6;10。12:7。 诗146:4。 104:29;30。 原文中气和灵是同一个字,另参诗6:4;5。 30:9。 115:17。88:10…
12。赛38:18;19)。
怀爱伦指出:『灵魂不死的神学理论,乃是罗马教从异教迷信中拿来混合在基督教信仰里的谬论之一。路德马丁把它列在「那组成罗马教皇谕旨的粪堆的许多荒唐虚谈」之中。论到所罗门在传道书中所说死人毫无知觉的话,这位宗教改革家评注说:「这又是一个凭据,证明死人是毫无知觉的。他说那里没有知识,没有智慧。所罗门认定死人都是在睡觉,是没有知觉的。他们躺下,不知时日、岁月,及至醒了,只觉得是假寐片时而已。」』另一位宗教改革家『殉道者廷达尔』也公开宣告,他不相信人死后立即升到天上乐园享福,或下入地狱受苦。他说:『这也不是我信仰中的一条。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只好说,肉体复活的道理是虚空的了。』(善恶之争33章570 页;568页)。
第三点,呼召上帝子民从巴比伦大城中出来:
第二位天使警告传扬的目的,是要呼召上帝的子民从巴比伦大城中出来,正如第二位天使警告演变成启示录18章另一位天使的警告时,所明显指出的:『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启18:4)。
这是上帝亲自向他的子民发出的呼召之声!呼召他们摆脱巴比伦错谬的道理,接受圣经中纯正的真道;呼召他们从巴比伦大城出来,加入上帝末后余民的行列,就是预言中所指出的那『守上帝诫命和耶稣真道』的『圣徒』,也『就是那守上帝诫命,为耶稣作见证(原文是有耶稣的见证)的』上帝末后的儿女。(启14:12。 12:17)。
但愿每一位爱主的上帝儿女,都能立即听从上帝的呼召,摆脱巴比伦教会的错谬道理,加入上帝末后余民的行列,遵守上帝的诫命和耶稣的真道,包括遵守第四条诫命『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不断『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并时时儆醒预备,热心作主传道救灵圣工,直到迎见主的复临!* 路光 *(本篇内容转录自路光所着『圣道专题研究』第五部分第十四题,并已略加增补。若要获得更详细研究资料,需参看路光所着『启示录研究与默想』下册第九题、第十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