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迦曼尊者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迦曼尊者講  曾銀湖譯


  佛法無邊,汪洋浩瀚;我們現在所輯選的,不過滄海一栗。

  (1)佛教的心性要義(羅候羅化普樂法師博士)
  ,文簡意賅,對初學佛教的人,啟發良多。從「正知」到「正見」而言,實在是學佛者最好的初階。


  佛陀,姓喬答摩,名悉達多,西元前六世紀頃生於北印度。父親淨飯王,是釋迦國(在今尼泊爾境內)的君主。母后叫做摩耶夫人。根據當時的習俗,佛在很年輕… … …才十六歲的時候,就和美麗而忠盏哪贻p公主耶輸陀羅結了婚。青年的太子在皇宮裏享受著隨心所欲的豪侈生活。可是,突然之間,他見到人生的真相和人類的痛苦,就下定決心要找出一個方法,來解決這及世間的苦惱。在他二十九歲那年,他的獨生子羅侯羅剛出世不久,他毅然離開王城,成為一個苦行者,以尋求他的答案。

  苦行者喬答摩在恆河流域行腳六年,參訪了許多宗教界的名師,研習他們的理論與方法,修鍊最嚴格的苦行。這一切都不能使他滿意。於是他放棄了所有傳統的宗教和它們的修鍊方法,自己另闢蹊徑。有一天晚上,坐在尼連禪河邊佛陀迦耶(在今比哈爾邦內伽耶地方)一棵樹下(這樹從那時起就叫做菩提樹… … …智慧之樹),喬答摩證了正覺。那時他才三十五歲。之後,人家就都叫他做佛陀… … …覺者。

  證了正覺之後,喬答摩佛陀在波羅奈附近的鹿野苑(今沙迹氐胤剑樗囊蝗豪贤蕖  鍌苦行者,作第一次的說法。從那天起,凡經四十五年之久,他教導了各種階層的男女… … …國王、佃農、婆羅門、賤民、巨富、乞丐、拢健⒈I伲瑢λ麄円灰曂剩淮娼z毫分別之心。他不承認社會上階級區分。他所講的道,對準備了解並實行它的一切男女,全部公開。

  佛教的心性要義
  在所有的宗教創始人中,佛(假使我們也可以用世俗所謂的宗教創始人來稱呼他的話)是唯一不以非人自居的導師。他自承只是一個單純的人類,不若其他宗教的教主,或以神臁跃樱蜃栽倿樯竦母鞣N化身,或則自命受了拢‘的感動。佛不但只是人類的一員,而且他也從不自稱曾受任何神臁蛲饬Φ母袘K麑⑺挠X悟、成就、及造詣,完全歸功於人的努力與才智。人,而且只有人,才能成佛。只要他肯發願努力,每一個人身內都潛伏有成佛的勢能。我們可以稱佛為一位卓絕群倫的人。因為他的「人性」完美至極,以致在後世通俗宗教的眼光中,他幾乎被視為超人。

  依照佛教的看法,人類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洠в懈呒壍纳‘或力量,可以裁決他的命摺

  「人應當自作歸依,還有誰可以作他的歸依呢?」佛曾經這樣說過。他訓眨牡茏觽儯斪宰鳉w依,切不可向任何人求歸依或援手。他教導、鼓勵、激勸每一個人要發展自己,努力自求解脫;因為人的努力與才智,足可自解纏俊7鹫f:「工作須你們自己去做,因為如來只能教你們該走的路。」我們把佛叫做「教主」,意思是說他是發現以及指點我們解脫之道… … …涅槃… … …的人而己。這道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邸牡摹

  在這條責任自負的原則下,佛的弟子們是自由的。在大般涅槃經中,佛說他從不想到約束僧的(和合僧團)他也不要僧伽依賴他。他說在他的教眨е校^無秘密法門。他握緊的拳中,並洠в须'藏著枺鳌Q言之,他一向就洠в惺颤N「袖中秘笈」。

  佛准許他的弟子們自由思想,這在宗教史中是向所未聞的。這種自由是必要的,因為,根據佛的話,人類的解脫全賴個人對真理的自覺,而不是因為他順從神的意旨,行為端正,因此靠神或其他外力的恩典,而得到解脫以為酬庸。

  佛有一次到憍薩羅國一個叫做奇舍子的小鎮去訪問,那鎮上居民的族姓是迦摩羅。他們聽說佛來了,就去拜見他,向他說:「世尊,有些梵志和出家人來到奇舍子,他們只解說弘揚他們自己的教義,而蔑視、非難、排斥其他教義。然後又來了其他的梵志出家人,他們也同樣的只解說弘揚他們自己的教義,而蔑視、非難、排斥其他教義。但是對我們來說,我們一直都在懷疑而感到迷茫,不知道在這些可敬的梵志方外人中,到底誰說的是真實語,誰說的是妄語。」

  於是佛給了他們如次的教眨В谧诮淌飞弦彩仟氁粺o二的:「是的,迦摩羅人啊!你們的懷疑,你們的迷茫是正當的;因為對於一可疑的事是應當生起懷疑的。迦摩羅人啊!你們要注意不可被流言、傳說、及耳食之言所左右,也不可依據宗教典籍,也不可單靠論理或推測,也不可單看事物的表象,也不可溺好由揣測而得的臆見,也不可因某事物之似有可能而信以為實,也不可作如此想:「他是我們的導師。」迦摩羅人啊!只有在你自己確知某事是不善、錯铡⑿皭旱臅r候,你才可以革除他們。。。。。。而當你自己確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時你再信受奉行。」

  佛所教的尚不止此。他告訴他的比丘們:弟子甚至須審查如來(佛)本身。這樣他才能充分的相信他所追隨的師尊的真正價值。

  根據佛的教誨,疑是五蓋(五蓋為:1。貪欲2。瞋恚3。睡眠4。掉舉5。疑)之一,能覆蔽人心,使不得如實見到真理,並能障礙一切進步。疑卻不是一種罪惡,因為在佛教裹洠в忻ば胚@一條。事實上,佛教裹根本就洠в衅渌诮讨兴^罪的觀念。一切惡法的根本是無明與邪見。不可否認的是:只要有疑、迷惑、意志不定,就不可能有進步。但同樣不可否認的,在洠в写_實明暸之前,疑是一定存在的。可是想求進步,就絕對必須袪除疑惑,又必須確實明瞭。

  叫人不懷疑,叫人必須要信,是洠в械览淼摹H僅說一聲「我相信」,並不能表示你己有了知與見。一個學生做數學睿康臅r候,到了某一階段,他不知道該怎樣演算下去。這時他就生起疑懀c惶惑。只要此疑不除,他就不能進步。想進一步演算下去,他就必須解除疑惑。而解除疑惑的門徑很多。僅靠說一聲「我相信」或是「我不懷疑」,並不能解決問睿娖茸约喝ハ嘈排c接受某些不了解的事物是政治,不是宗教,也不是睿智。
  佛為人袪疑解惑,素極熱切。就在他圓寂前幾分種,他還數度要求他的弟子們,如果他們對他的教眨杂兴傻脑挘瑧蛩岢鰡栴},而不要到後來再後悔洠в邪堰@些疑問搞清楚。可是他的弟子們都洠в袆t聲。那時他所說的話極為感人。他說:「假使你們因為尊敬你們的師尊而不肯提出問睿脑挘踔劣幸粋人肯告訴他的朋友也好。」(這意思就是說:他可以將所疑的告訴他的朋友,而由後者代他向佛發問。)

  佛不但准許弟子們自由思考,他的寬大為懷,尤令研究佛教史的人吃驚。有一次,在那爛陀城有一位有名而富有的居士,名叫優婆離。他是耆那教主尼乾若提子(摩訶毘羅是耆那教創始人,與佛陀同時。可能較佛陀年齡稍大些。)的在家弟子。摩訶毘羅親自選派他去迎佛,和佛辯論有關業報理論方面的某些問睿雽⒎饟魯。驗樵谶@些問睿希鸬挠^點與尼乾若提子有所不同。可是出乎意料之外,討論的結果,優婆離卻相信佛的觀點是對的,他老師的看法反而錯了。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優婆塞)。但是佛叫他不要急於作決定,要慎重考懀б环R驗椤赶衲氵@樣有名望的人,審慎考懀且o的。」當優婆離再度表示他的願望的時候,佛就要求他繼續恭敬供養他以前的宗教導師們,一如往昔。

  在西元前三世紀頃,印度的佛教大帝阿輸迦(阿育王),遵照佛陀寬容諒解的模範,恭敬供養他廣袤幅員內所有的宗教。在他雕刻在岩石上的許多誥文中,有一則至今原文尚存,其中大帝宣稱:「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應如理尊重他教。這樣做,不但能幫助自己宗教的成長,而且也對別的宗教盡了義務。反過來做,則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墳墓,也傷害了別的宗教。凡是尊重自教而非難他教的人,當然是為了忠於自教,以為「我將光大自宗。」但是,相反的,他更嚴重地傷害了自己的宗教。因此,和諧才是好的。大家都應該諦聽,而且心甘情願地諦聽其他宗教的教義。」

  在此,我們要加一句話,就是:這種富於同情了解的精神,在今天不但應當適用於宗教方面,也適用於其他方面。


  這種寬容與了解的精神,自始就是佛教文化與佛教文明最珍視的理想之一。因此,在兩千五百年漫長的佛教史中,決找不到一個佛教迫害他教的例子。佛教也從來不曾因為弘法或勸人信佛而流過一滴血。它和平地傳遍了整個亞洲大陸,到今天己有五儯陨系男疟姟H魏涡问降谋┝Γ徽撘允颤N為藉口,都是絕對與佛的教眨噙‘背的。

  有一個時常問起的問睿悍鸾痰降资亲诮棠剡是哲學?不管你叫它做什麼,都無關宏旨。佛教仍然是佛教,不論你給它貼上什麼樣的標弧嘶‘是不相干的。我們將佛的教眨ХQ為「佛教」,也洠в惺颤N特別的重要性。人們為它所取的名字,是不關緊要的。

  名字有什麼相干?我們叫做玫瑰的,
  叫任何別的名字,仍然一樣的芬芳。

  同樣的,真理不需要標弧K炔皇欠鸾痰模膊皇腔浇痰摹⒂《冉痰摹⒒蚴腔亟痰摹K皇侨魏稳说膶@贰W谂傻臉嘶‘,只是獨立了解真理的障礙。它們能在人心中產生有害的偏見。

  這不僅在與理性和心臁矫嬗嘘P的事情為然。即使在人與人的關係間,亦復如是。舉例來說,我們遇到一個人,並不把他看成人類,而先在他身上加上一個標弧帽扔恕⒎▏恕⒒蚴仟q太人,然後將我們心中與這些名稱有關的一切成見,都加在此人身上。而實際上,這人可能不含有絲毫我們所加於他身上的種種屬性。

  人類最喜歡有分別性的標弧踔领秾⒏鞣N人類共同具有的品性與情感也加上了標弧R虼耍3U劦剑确秸f,各「標」的慈善事業:好比佛教慈善事業,或者基督教慈善事業,而藐視其他「商標」的慈善事業。可是慈善事業實在不能分宗派;它既非基督教的、佛教的、印度教的、也非回教的。一位母親對子女的愛是既非佛教的,也非基督教的;它只是母愛。人類的品性與情感如愛、慈、悲、恕、忍、義、慾、憎、惡、愚、慢等,都用不著宗派的標弧凰鼈儊K不專屬於任一宗教。

  有一次,佛在一個陶工的棚屋裹渡過一夜。在這棚屋裏先到了一位年輕青的出家人。他和佛陀彼此並不相識。佛陀將此出家人端詳過後,就這樣想:這年青人的儀態舉止都很可喜。我不妨盤問他一番。於是佛就問他:「比丘啊!你是在誰的名下出家的?誰是你的導師?你服膺誰的教眨В俊埂竿薨。 鼓悄昵嗳嘶卮鹫f,「有一位名叫喬答摩的釋迦種的後裔,離開了釋迦族做了出家人。他聲名遠揚,據說已得了阿羅漢果,是一位覺行圓滿的尊者。我是在那位世尊名下出家的。他是我的師傅,我服膺他的教眨А!

  「那位世尊、阿羅漢、覺行圓滿的尊者,現在住在那裏呢?」

  「在北方的國土中,同修呀,有一個城市叫做舍衛。那位世尊、阿羅漢、覺行圓滿的尊者,現在就住在那裹。」

  「你見過他嗎,那位世尊?如果你見到他,會認識他嗎?」

  「我從來洠в幸娺^那位尊。假使我見到他,也不會認識他。」

  佛知道這不相識的青年是在他名下出家的。他不透露自己的身份,說到:「比丘啊!我來將法傳授與你吧。你留神聽著!我要講啦!」

  「好的,同修!」年青人答應道。

  於是佛陀為這年青人講了一部極其出色的解釋真理的經(這經的要領,以後再行交代)。

  一直到這部經講完之後,這名叫弗加沙的年青出家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那講話的人正是佛陀。於是他站起來,走到佛陀跟前,匐伏在世尊足下,向世尊謝罪,因為他不明就裏,竟把世尊叫做同修。他然後請求世尊為他授戒,准他參加僧伽。

  佛問他有洠в袦蕚湟蛮常ū惹饝獋淙乱基常呈怯脕砥蚴车模8ゼ由郴卣f洠в小7鹫f如來不能為洠в轩车娜耸诮洹8ゼ由陈勓跃统鋈埩_衣,但不幸被一母牛角樱滤馈

  後來這噩耗傳到佛處。佛即宣稱弗加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