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汉语 (第一册)-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
  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
  朝济而夕设版焉。(左传僖公三十年)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齐策)这一点,无需多加讨论。需要讨论的是古代汉语中〃岁〃〃月〃〃日〃等字的用法。这些字,按照古代的语言习惯常常被用作状语,但是,它们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第一,〃岁〃〃月〃〃日〃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有〃岁岁〃(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天)的意思,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例如: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滕文公下)
  第二,〃日〃字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当〃一天一天〃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例如: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
  事日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第三,〃日〃字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当〃往日〃讲,用来追溯过去。例如:
  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左传昭公七年)
  (〃君〃,指晋平公。〃州〃,地名。)
  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起〃,韩起自称。〃弗敢复〃,不敢复求环。)这些用法都不是现代汉语单个的时间名词〃年〃〃月〃〃日〃所能有的。
  (五)动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状语的情况颇为罕见。用作状语的动词一般只限於不及物动词。例如:
  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但是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而〃字(或〃以〃字)和动词谓语连接,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了。例如:
  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
  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咏而归。(论语·先进)
  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
  仰而视之。(庄子·秋水)
  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
  (〃箕踞〃,像簸箕似地蹲坐在地上,这是一种傲慢的姿态。)至於用动宾词组作状语,那就更多了。它们多数是表示行为的方式的,有一些是表示时间的。有时加〃而〃字(或〃以〃字),有时不加。例如:
  触槐而死。(左传宣公二年)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孟子·梁惠王上)
  挟太山以超北海。(孟子·梁惠王上)
  (以上表示方式)
  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杨恽:报孙会宗书)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以上表示时间)
  动词(或动宾词组)用作状语,在词序上和连动式一样,在意思上和连动式不同。连动式一般表示一先一后的行为,不分主次,例如〃公入而赋〃(左传隐公元年),〃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赵策),〃右援桴而鼓〃(左传成公二年)。动词(或动宾词组)用作状语,是修饰动词谓语的,有主有次,我们必须细玩文意,加以区别。
  古汉语通论(十二)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代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关於疑问代词,我们在古汉语通论(十)里已经讨论过了,现在讨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此外,还讨论两个特别的代词:〃者〃字和〃所〃字。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有〃吾〃〃我〃〃予〃(余),〃女〃(汝)〃尔〃〃若〃〃而〃〃乃〃,〃其〃〃之〃等。
  (1)〃吾〃〃我〃〃予〃(余)都属於第一人称。例如: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上)
  启予足,启予手。(论语·泰伯)
  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孟子·公孙丑下)
  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成公二年)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
  在上古汉语里,〃我〃和〃予〃(余)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吾〃可以用作主语、定语,但一般不用作宾语。《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能换成〃今者我丧吾〃或〃今者吾丧吾〃。但是这只是位置的关系;如果在否定句里,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却又可以用〃吾〃字了。例如: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
  (我胜你,你胜不了我。)
  (2)〃女〃(汝)〃尔〃〃若〃〃而〃〃乃〃都属於第二人称。例如: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往之女家。(孟子·滕文公下)
  (去到你的家。指出嫁。)
  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尔何曾比予於管仲!(孟子·公孙丑上)
  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史记·齐世家)
  (左传作〃女实征之〃。)
  吾翁即若翁。(史记·项羽本纪)
  吾语若。(庄子·人间世)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而〃和〃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用作宾语(连否定句的宾语都不能)。它们一般也不用作主语。这样,常见的情况就只是用作定语了。
  (3)〃其〃和〃之〃同属第三人称,〃其〃字略等於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之〃字略等於现代汉语的〃他〃〃她〃〃它〃。例如: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孟子·公孙丑上)
  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左传成公三年)
  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上面的例子表明:〃其〃字只能用作定语,〃之〃字只能用作宾语。
  在上古汉语里,〃其〃字不能用作主语。在许多地方〃其〃字很像主语,其实不是的;这是因为〃其〃字所代替的不是简单的一个名词,而是名词加〃之〃字'1'这种〃之〃字的用法将在古汉语通论(十三)里讨论。①。例如: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不见其入〃等於说不见师之入。)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
  (〃隐其无罪而就死地〃等於说隐牛之无罪而就死地。)这些地方的〃之〃字不能译为现代汉语的〃的〃。同理,这些地方的〃其〃字也不能译为〃他的〃、〃她的〃、〃它的〃,只能译为〃他〃、〃她〃、〃它〃。但是,从语法结构上看,正如这些地方的名词必须认为是定语一样,〃其〃字也必须认为是定语,不能认为是主语。因为这种〃其〃字只能和后面的成分合成一个词组作整个句子的主语(如〃其负大舟〃)或宾语(如〃其入〃),而不是〃其〃字本身能用作主语。这是古今语法的一个不同之点。中古以后,偶然有人把〃其〃字用作主语,那是不合上古语法规律的。古文家仍旧遵用上古语法。
  上古第三人称代词不用作主语,在这种情况下,或者用名词做主语,或者省略主语。例如: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左传成公三年)
  (用名词〃首〃做主语。)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趋而辟之〃的主语是〃接舆〃,〃不得与之言〃的主语是〃孔子〃。)
  〃之〃和〃其〃虽然同属第三人称,但是可以灵活运用:有时候是说话人本人自称,有时候是指称对话人。例如: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左传成公三年)
  (〃免之〃的〃之〃,说话人知罃自称。)
  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左传宣公二年)
  (〃莫之继也〃的〃之〃,指称赵盾。〃则子继之〃的〃之〃,士季自称。)
  [滕世子]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於大事,子为我问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恐其不能尽於大事〃等於说恐我之不能尽於大事。)
  天子发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墨子·尚同上)
  (〃而〃,与。〃其上〃,你们的上司。)
  有时候,〃其〃字不能解作〃他的〃〃她的〃〃它的〃,只能解作〃那〃、〃那样的〃。这种〃其〃字是指示代词。例如: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难一)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孟子·公孙丑上)
  在上古汉语里,人称代词是单复数同形的。这就是说,〃我们〃仍用〃吾〃〃我〃等字表示,〃你们〃仍用〃女〃〃尔〃等字表示,〃他们的〃仍用〃其〃字表示,〃他们〃仍用〃之〃字表示,并不像后代用〃我等〃〃汝等〃〃彼等〃。例如:
  鲁卫谏曰:〃齐疾我矣!其死亡者皆亲昵也。子若不许,仇我必甚。〃(左传成公二年)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
  (〃肆〃,作坊。)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孟子·梁惠王上)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吾侪〃〃若属〃等,等於说〃我们这一班人〃,〃你们这一班人〃。例如:
  吾侪何知焉?(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尊称代替了第二人称。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或形容词用如名词),不是代词,所以它们不受代词规律的制约(在否定句中不放在动词前面);但是,从词义上说,它们又表示了〃我〃或〃你〃。例如: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虽然,必告不谷。(左传成公三年)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左传隐公元年)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仆非敢如此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前出师表)
  (以上是谦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战国策·魏策)
  王无异於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陛下亦宜自谋。(诸葛亮:前出师表)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左传僖公三十年)
  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杨恽:报孙会宗书)
  (以上是尊称。)
  此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称人之字也是一种尊称。例如:
  文倦於事,愦於忧,而性懧愚,沉於国家之事,开罪於先生。(战国策·齐策)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杨恽:报孙会宗书)
  (以上自称其名。)
  今少卿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