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纱悠淇辞逋⑺α畋曜肌
钱福(约1505年前后在世)字与谦,号鹤滩,华亭(今上海)人,最早的制义名家,与王守溪并称“钱王”。少负异才,科名鼎盛。弘治庚戍(1490年)会元、状元,授翰林修撰。诗文藻丽敏妙,登第后名声煊赫,远近以版乞题者无虚日。,23
下为其文:24
好仁者无以尚之二段25
(破题)圣人论人之成德,有以好仁之笃言者,有以恶不仁之至言者。
(承题)盖好仁而物无以加,则好之也笃,恶不仁而物无所累,则恶之也至。
(起讲)人之成德有如此,此所以难得也与,夫子意若曰: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而已,凡出于天理之公者,不必皆同而均谓之仁,凡出于人欲之私者,不必皆同而谓之不仁。
(两扇上)自夫人有秉彝好德之意,孰不知仁之足好而或不能无不好者,以拒之于内,则所好为不笃,犹不好也。吾所谓未见好仁者,岂谓若人哉!盖必气禀纯粹而真知是仁之可好,其于仁也,天下之物而无以加其好焉,吾知其甚于水火,甘于刍豢,内重而见外之轻,得深而见诱之少。生所好也,而仁在于死则杀身以成仁;财所好也,而仁在于施则散财以行之,则其好之可谓笃,而成德之事在是矣。
(两扇下)自夫人有羞恶是非之心,孰不知不仁之可恶而或不能无不恶者,以挽之于中,则其恶为未至,犹不恶也。吾所谓未见恶不仁者,岂谓若人哉!盖必资禀严毅而真知不仁之可恶,其为仁者,不使有一毫不仁之事有以加乎其身焉,吾知其避之如蛇蝎,远之如鸠毒,出乎彼而入乎此,不为不仁而所为皆仁,视听言动之运于吾身也,而或非礼之害于仁者不忽焉,以少累声色货利之接于吾身也,而或不仁之妨乎?仁者不暂焉,以少处微,极于纤悉之过,尚肯使之加乎其身哉?恶不仁者,而不使加,则其恶恶可谓至,而成德之事在此矣。
(收结)然则夫子未见之叹,夫岂偶然之故哉!
这是一篇典型的两扇题文,一扇讲“好仁”,一扇讲“恶不仁”,应当说大比最难作也最见功力。原评语曰:“太史公之所以独高千古者,以其气大也。此文当观其一往奔放、气力胜人处,如徒摘水火、刍豢、蛇蝎、鸠毒语,为先辈訾议,则以小失大矣。”
下面我们来比较两篇同样题目的文章:一篇是丘浚的程文,一篇是王鏊的墨卷,丘浚(1418…1485)字伸深,广东琼山人。景泰甲戍(1454年)进士,授编修,成化间为国子监祭酒。下为其程文:26
周公兼夷狄,百姓宁27
(破题)惟圣人有以除天下之害,则民生得其安矣。
(承题)夫人类所以不安其生者,异类害之也。苟非圣人起而任除害之责,则斯民何有而自得其安哉?
(起讲)昔孟子因公都子好辨之问,历举群圣之事而告之及此,谓夫周公以六圣之德,为武王之相,斯时也,成周之王业方兴,有殷之遗患未息。
(起股)其所以为天下害者,非独奄飞廉而已,而又有所谓夷狄者焉,夷狄交横不止,害民之生,而彝伦亦或为之渎矣,不力去之不可也;其所以为中国患者,非独五十国而已,而又有所谓猛兽者焉,猛兽纵横不止,妨民之业,而躯命亦或为之戕矣,不急除之不可也。
(出题)周公生于是时,以世道为己任,宁忍视民之害而不为之驱除乎?
(中股)是以夷狄也,则兼而并之,而使之不得以猾夏;猛兽也,则驱而逐之,而使之不至于逼人。
(后股)夷狄既兼,则夷不得以乱华,而凡林林而生者,莫不相生相养,熙然于衣冠文物之中而无渎乱之祸;猛兽既驱,则兽之害人者消,而凡总总而处者,莫不以生以息,恬然于家室田畴之内而无惊忧之扰。
(大结)谓之曰百姓宁,信乎!无一人之不安其生也。周公是而相武王,其及人之功何其大哉!嗟夫,天生圣人,为民主也。中国帝王所自立,岂夷狄所得而干之耶?人为万物之灵,岂鸟兽所得而扰之耶?是以有虞之世,蛮夷猾夏,即任于皋陶,惠予鸟兽,复任于伯益,有由然也。周公承圣道之传,当世道之责,此其所以不容己于斯欤。
我们再来看王鏊的抡元墨卷。王鏊(1450…1524)字济之,世称守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宪宗成化甲午(1474年)解元,乙未(1475)会元,廷对为第三,是为制义大家。28
下为其文:29
周公兼夷狄,百姓宁
(破题)论古之圣人,除天下之大害,成天下之大功。
(承题)夫天生圣人,所以为世道计也。周公拨乱世而反之正,其亦不得已而有为者欤。
(起讲)孟子答公都子问而言及此,意谓天下大乱之后必生圣人之才。商纣之世,民之困极矣,于是有周公出焉。武王既作之于上,周公佐之于下。
(起股)彼其夷狄乱华,不有以兼之,吾知其被发而左衽矣,周公于是起而兼之,而若奄国、若飞廉,皆在所兼,兼夷狄,兼其害百姓者也;鸟兽逼人,不有以驱之,吾知其弱肉而强食矣,周公于是起而驱之,而若虎豹、若犀象,皆在所驱,驱猛兽,驱其害百姓者也。
(中股)是以夷狄之患既除,则四海永清,无复乱我华夏者矣;猛兽之害既息,则天下大治,无复交于中国者矣。
(后股)天冠地履,华夷之分截然,人皆曰百姓宁也,而不知谁之功;上恬下熙,鸟兽之类咸若,人皆曰百姓宁也,而不知谁之力。
(大结)吁,周公以人事而回气化,拨乱世而兴太平,其功之大何如哉!虽然,此亦周公之不得已耳,岂特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孟子辟杨墨为不得已哉!盖周公不得已而有为除大下之害者也,孔子卒,孟子不得已而有言除后世之害者也。然皆足以致治,其功之在天下后世孰得而轻重之哉?韩子曰,孟子功不在禹下,愚亦曰,孟子之功不在周公下。
对王鏊的这篇文章,原评曰:“字字典切,可配经传,佳处尤在用意深厚、是圣人使人各得其所。”方苞评曰:“浑厚清和,法足辞备,墨义之工,三百年来无能抗者。”对这两篇文章,方苞合评曰:“骨力雄峻,函盖一时,此程与墨并制科文之极盛也。”又说:“元作重讲百姓宁,此程重讲兼驱,是其用意异处;俱先于反面透醒,是其作法同处。”30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人称荆川先生,武进人。嘉靖己丑(1529年)会元,亦为制义名家。下为其墨卷:31
请问其目一节32
(破题)大贤问仁之目,得圣教而以为己任焉。
(承题)甚矣颜子之力于为仁也,领克复之目而任之不辞,非有得于心法之传者而能之乎?
(起讲)昔颜渊问仁于孔子,而承克己复礼之训也,想其求仁之志素定于心斋之后,而理欲之分默会于善诱之余,故不复有所疑问,而直请其目也。夫子喜其见理之真,乃悉数其目以告之曰∶物交之迹虽由外以感,其中善恶之机则由中以达于外,而仁岂必求诸远哉,近取诸身而已矣。
(起股)彼目司视,耳司听,而心实主之也,若非礼而欲视,则绝之以勿视,非视而欲听,则绝之以勿听,如此则心不诱于声色之私,而作哲作谋之体立矣;口有言,身有动,而主之者心也。苟非礼而欲言,则绝之而勿以形诸口,非礼而欲动,则绝之而勿以形诸身,如此,则心不涉于尤悔之累,
而乂作肃之用行矣。
(过接)克己复礼之目端在于此。颜子遂从而任之曰∶
(中股)仁道必至明者而后察其几,回之质虽非至明者也,尚当既竭吾才,于所谓视听言动者,择之精而不昧于所从;仁道必至健者而后致其决,回之资虽非至健者也,尚当拳拳服膺,而于所谓视听言动者,守之固而必要其所立。
(后股)以为仁由己自励,不敢诿之于人也;以天下归仁自期,亦不敢半途而废也。
(过接)斯则回之所当自尽者乎。
(收结)吁,夫子之善教,颜子之善学,两当之矣。
此文先后入两人口气,形成对话,亦是一奇。原评曰∶“荆川三墨,惟此可谓规圆矩方,绳直准平矣。”33
最后,我们看归有光的一篇墨卷。归有光(1506…1571)字昭甫,又字开甫,号震川,昆山人。少颖异,九岁能属文,弱冠通五经三史,中举后屡试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道,学者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但至嘉靖乙丑(1565年)始中进士。他主张“以古文为时文”,与唐顺之并称“归唐”,其文被誉为“涵盖一世”。34
下为其文:35
诗曰天生烝民一节36
(破题)大贤引诗与圣人之言,所以明人性之无不善也。
(承题)夫性出于天而同具于人者也,观诗与孔子之说,而性善之言不益信矣乎!
(起讲)孟子告公都子之意至此,谓夫性善不明于天下,盖自诸子之论兴而不能折衷于圣人也。昔孔子尝读烝民之诗而赞之矣,诗言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是诗人之所以为知道而通于性命之理者也;盖造化流行,发育万物者,莫非气以为之运,而真精妙合所以根柢乎品江者,莫非理以为之主,惟其运乎气也,而物之能焉,惟其主乎理也,而物之则具焉。
(起股)肖形宇宙,谓之非物之象则不可,而有不囿于象者,即此而在,其本然之妙,若有规矩而不可越,是声色象貌,皆道之所丽焉者也;禀气阴阳,谓之非物之形则不可,而有不滞于形者,随寓而存,其当然之法,若将范围而不过,是动作威仪,皆道之所寄焉者也。
什么是八股文(中)
作者:佚名
(中股)有一物必有一物之则,天下之生久矣,天不变而道亦不变,盖有不与世而升降者矣;有万物必有万物之则,生人之类繁矣,同此生则同此理,盖有不因时而隆污者矣。
(过接)是以懿德之好协于同然,而好爵之摩通于斯世。
(后股)仁统天下之善,义公天下之利,天下均以为仁义而孜孜焉,乐之不厌,以为其出于性耳,不然,一人好之,而千万人能保其皆好之乎?礼嘉天下之会,知别天下之宜,天下皆以为礼知而忻忻焉,爱之无穷,以为其性之所同耳,不然,则好于一人,而能保其达于天下乎?
(束股)可见天下之情一也,而同出于性,天下之性一也,而同出于天。
(收结)性善之说,折衷于孔子,而诸子纷纷之论,不待辨而明矣。
本文原评曰:“举孔子以折服诸子,不是单引诗词,故归重孔子,赞与诗同词,故但直出诗词而重发下文,此先辈相题最精处,文之浑雄雅健,在稿中亦为上乘。”基本范式已陈,下面我们再从八股的几个主要成分及特点来作进一步的考察。
破题
破题即每篇文章的起首两句,37
用来说明全文的主题要义,之所以称之为“破”,用张行简的话说是“题整而分析言之,如整物而使之破,故谓之破题”。38
或可说把一题破分成两句,从题义中析取一个角度,一个要点。清代破题要求结尾用虚词,如“也”、“矣”、“焉”、“已”、“而已”等,但不可用疑问,反诘虚词。破题且不可直说人名、物名,而必须用其他词来代替,此已形成定式。39
破题对考试获隽十分重要。据说,金声初应童试,题为∶“岂不曰以位”,他终日构思而不能成篇,时交卷者将尽,学政使人察其卷,只成一破题,将要扶出时,学政取破题来看,见破题两句是∶“君所挟以傲士者,固士所筹及者也。”此不仅吻合题意,且与当时情况亦有微妙相合处。学政因而击节赞赏,给烛令写完全篇,于是金声当年入泮。而破题未妥者则往往被黜或遭人嘲笑,如陈宪章应试南宫,破“老者安之”三句为∶“人各有其等,圣人等其等”,十个字出现三个“等”字,首先不免累赘,于是有人批其旁云∶“若要中进士,还须等一等”。40
还有,科场阅卷,考官少而试卷多,考官常易疲累,故文章开头是否能写得精辟警醒,开门见山,乃至开门就见山之奇峻,从而引起考官注意,自然对考生来说相当重要。
但破题之重要更在于其本身,在于其与整篇文章的关系。刘熙载说∶“昔人论文,谓未作破题,文章由我∶既作破题,我由文章。余谓题出于书者,可以斡旋;题出于我者,惟抱定而已。破题者,我所出之题也。”41
考官所出经义之题为我给定了一个范围,然而,在这一范围内如何写,主要写些什么,从那个角度入手,则就要看我如何破题了,所以,破题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