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小。不失民族气节,能够接受新鲜的思想文明,表现在了他们对待历史事件的态度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二人后来信奉洋教,心如止水,不闻窗外之事,尽管世事总是无奈,他们却始终不觉得孤单寂寞。相伴七十载,毫无悔言。后来于凤至为报答几十年来一直照顾著张学良的赵四小姐,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在基督十字架下终于结为正式夫妻,而这时两鬓云霜的他们已经相濡以沫,整整度过了三十六个春秋。
时光飞逝,岁月不再,当年所有的建筑已经残损破旧,只有这段美好的爱情和他们对爱的忠贞,至今被人们怀念,唤起许多人的记忆和思考。
第五章 猴沐冠:多少楼台烟雨中
提起老百姓口中这位“蒋该死”蒋介石先生,很多人会想到李敖的那句经典评价“独裁无胆,民主无量”。蒋氏终其一生,就大处着眼而观之,可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器小量狭、自作聪明,终令国事一败涂地。美国政治传记作家、《蒋介石传》的作者布赖恩?克罗泽说蒋介石既放荡不羁,又遵循孔道;偶尔暴躁,通常却待人谦恭。
蒋介石早年给自己写下了“荒淫无度,堕事乖方”八字考语。“乖方”,显然是指蒋介石急躁易怒的性格。蒋16岁就得了个“红脸将军”的名,曾因开设课程一事作为学生代表与校方交涉,他陈述理由时“情态激烈”,让学校董事感到怒不可遏,几乎把他扭送官府查办。1908年,蒋介石从日本返家,与妻子发生口角,竟脚踹怀孕8个月的妻子腹部,致其流产。
蒋介石喜欢骂人,他那句“娘希匹”几乎无人不知,骂下人、骂下属,甚至发无名之怒,暴怒之时,几至“视国人皆为可杀”。
动手打人,蛮狠自逞,毫无耐力,甚至误殴幕友,暴行至此极矣,凡此种种,但乖方终于未能根除,而一直伴随着这位民国枭雄,如影随形。
充满争议的蒋中正
蒋介石出生在浙江溪口一家盐商之家,早期在保定陆军学校求学,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参加孙的革命党,跟随孙闹革命,到自己指挥北伐,北伐成功后,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再到后来的反共剿共,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直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败后退居台湾到老死他乡。蒋的前期是对中国有贡献的,从他留学回来参加革命,救孙大帅直到被孙信任,是他政治前途的开始,所以蒋总以孙的追随者自居。接着创立黄埔军校到最后的北伐成功。这时期的蒋是中国的英雄,是他结束了军阀混战,至少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中国历史上真正从南打到北统一中国的,蒋是历史第一人。
民国初期的中国在蒋的治理下经济上开始复苏。新经济运动的实施,使中国民族资本得到发展。
蒋介石虽是军事强人,但不是一个称职的领袖,这从抗日的策略和内战中可以看出。在“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动用了差不多全部国民党精锐调往淞沪作战,希望扩大上海之战,以冀国际可以出面调停,但这战略上的错误,做成国军精锐尽失,形成日后完全无力防守南京,当时的一些将领,也曾劝说蒋不要全部投入淞沪,应该保留实力在南京和日军硬拼一场。
在《李宗仁回忆录》里,李宗仁认为南京保卫战本无必要,蒋介石应对战役的失败付相当的责任。
而蒋最大的错误开始于对共产党的剿杀,蒋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手腕都很高明,但是这个决策是极为失败的。
抗日胜利后,举国上下渴望和平,军队和百姓都早已厌战、倦战。而蒋竟然完不理会民情。当时在美苏的调停下,的确有希望实行联合政府,而民众亦对重庆和谈抱有相当期望,蒋介石此时只一心想将共产党消灭,全无谈判余地,最后导致全面内战。
内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早已民心尽失,尽管武器先进,但是军心涣散,以彻底的溃败收场,最后在金门一役中止住了解放军进攻台湾,蒋介石才可在台湾站稳。
在台湾方面,蒋中正的威权统治也使他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甚至制造祟拜风气,蒋中正铜像大量出现于车站、各级学校及各公共机关,其名也出现在道路名称,成为台湾最常见之路名。很多评论家也指出蒋中正为巩固政权展开恐怖统治,以刑法一百条及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造成白色恐怖。
毛泽东在1938年给蒋中正的信中说:“……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背叛革命,实行独裁统治,是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等反动势力在中国的代表。蒋中正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是抗日战争战场的重要力量,蒋中正的历史功绩有在于此。
蒋介石一生反共反人民,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对日本侵略东北实行不抵抗主义,西安事变後也是半心半意抗日,积聚力量,阴谋消灭共产党,但最终反被击败,退守孤岛凄凉离世。当然蒋还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这也是后来“九二共识”的由来。
蒋虽有聪明才智,但是他的独裁政策脱离了人民,使国民政府失去了人民的拥护,水可载舟,亦能覆舟,他的倒台是理所当然的。
四万万微生物
1907年,蒋介石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学校里的教官多是日本人。当时日本军事强盛,从未把中国人放在眼里。因而趾高气扬,丝毫不掩饰对中国学生的蔑视。一次卫生课上,日本教官拿出一个土块,把它比作中国,并进一步解释说:“中国有四亿人,而他手中的那个土块正好有四亿个微生物。”堂堂中国人,怎能甘受其辱!坐在座位上的蒋介石怒火中烧,不顾军纪走上前去,用力夺过教员手中的土块将其掰成八块,随后怒视着教官高声问道:“日本有五千万人,是否也像五千万个微生物,寄生在这土块的八分之一中?”不可一世的教官顿时被问得哑口无言,但很快他用手指着蒋介石威胁道:“你是一个革命分子!”因为在军校,学员是不允许这么做的。被指认为是革命党更是掉脑袋的事!但蒋介石除了被叫到校长办公室接受教育以外,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就在这一年年底,学校决定选送一批学生到日本学习军事,尽管有着先前的“恶迹”,蒋介石也名列其中。就在这一段异国求学中,蒋介石也入了同盟会。第一次开会,就被同盟会领袖陈其美介绍给了孙文孙逸仙。
从边缘走向中心
最初的时候,蒋介石只是革命中的一个小角色。武昌起义之后,他率领一支百人的部队攻打杭州的浙江巡抚衙门。战斗前,蒋介石给母亲写了封信,提到自己希望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纵然战死也心甘情愿,希望母亲能恕其不孝之罪。信中颇有悲壮之气,从此他的个人经历与中国现代史联系在了一起。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起步得陈其美助益良多,是陈其美把他领进同盟会,并将他引见给孙中山。陈被袁世凯暗杀后,在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急需人手壮大力量的时候,孙中山开始看重蒋介石。
蒋介石最初追随孙中山并不顺利。当时,在孙中山眼中,蒋介石的分量无法和陈其美相提并论,更不如此时的陈炯明——他掌握着孙中山惟一可以依靠的武装力量。所以,对于蒋介石提出的一些极富远见的建议,孙中山基本上未予采纳。比如蒋介石建议彻底消灭桂系军阀,稳定广州革命政府;并提醒孙中山注意陈炯明的野心;还有在1921年,在法定代表人数不足的情况下,蒋介石劝阻孙中山不要进行让他成为“非常大总统”的选举……事实证明,在这些问题上,蒋介石是正确的,但结果却让他气馁。
对此,蒋介石往往是以辞职或不告而别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在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上,他也会采取相同的方式。以至于从1918年3月到粤军赴任至1924年1月,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他至少有14次辞职或者不告而别。《蒋介石传》的作者布莱恩?克罗泽总结说,每当形势不能如他所愿,他就以辞职的方式以退为进,以此证明他是不可缺少的,其结果也往往是他一旦复出,职权就会更大。凡此种种,蒋介石日后提及这些经历时,把它归结为“合则留不合则去”。
当1922年6月陈炯明公开加害孙中山时,接到电报的蒋介石立刻从上海赶到广州,陪伴孙中山度过难关。自1911年投身革命以来,也许取得孙中山的充分信任对蒋介石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这意味他作为革命马前卒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在陈洁如所写的回忆录中,记录了蒋介石曾清楚地提到这一点。至于此后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主席只是他的人生逻辑的自然延伸。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蒋介石消极请辞的事情出现。
哭出来的嫡系
在编遣会开张前,1928年6月24日,蒋介石提出一份《呈请设立裁兵善后委员会文》,说是“北伐已告完成,军事应谋结束,裁兵之举,斯其时矣……中正筹思所及,爱拟设裁兵委员会。庶几化兵为工,可期早日实现。”
7月6日上午,蒋介石率众在北京碧云寺举行祭奠孙中山灵柩的大典。对于蒋介石玩的这一手,四个集团军的首领谁也不敢怠慢,因为他们都自称是孙中山的信徒。
蒋介石在祭文中强调“中正昔侍总理,亲承提命之殷殷,寄以非常之任……”明显是以统帅自居,俨然凌驾于各路集团军之上的“总总司令”了。祭文宣罢,开棺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棺盖一开,蒋介石当即扶棺大哭。
冯玉祥上前相劝,不料他哭得反而更伤心了。参加祭典的文武官员们本来就各怀鬼胎,见蒋介石如此造作,都觉可笑。有悄声骂道:“这才显出他是嫡系呢!我们都不是嫡系,叫他哭吧,我们走!”蒋介石耳朵尖,一闻此言,马上就不哭了。于是盖棺散会。
蒋介石为了掌握对头冯玉祥的情况,曾派孔祥熙前往慰问。当孔走到院里,就听到了冯玉祥正大声和许多人说话,但孔一进屋,冯却倒在床上,蒙上棉被,连声呻吟。李宗仁回忆说:“我们有时到冯的住处去‘探病’,只见他卧房里炭火熊熊,冯氏则倒卧在床上,盖了两床锦被,满头是汗,呻吟不止,好象真有大病的样子。”又说:“蒋先生有时也亲往探视冯氏,并安慰他要好好静养。”冯玉祥自己说:“近日失眠,胃病等症复发,据医生诊治说,是神经衰弱症。”
宁汉之争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在广州誓师北伐。此次北伐共8个军,分三路向湖南、江西和福建进军。北伐开始后,捷报频传。
就在这时,孔祥熙由美国回到了广州,就任广东省财政厅长,同时兼任广东国民政府代财政部长,总揽后方财政。1927年元旦,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同年3月,武汉国民政府增设实业部,任命孔祥熙为实业部长。但当时孔祥熙并没到武汉就职,在广州等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回上海找宋蔼龄去了。
当时全国的形势已日渐明朗,国民革命军顺应民心民意,所向披靡。而北洋军阀失道寡助,节节败退,统一中国已然是早晚的事情。
当时的蒋介石并非不想消灭段祺瑞,但他更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尤其是在汪精卫手下。于是他决定不再向北出动一兵一卒,此时蒋介石和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武汉国民政府的裂痕完全公开化了。
求签问卜得胜利
1926年,北伐军包围南昌城,在离南昌约三十几里的牛行车站。设立总司令部。附近有小庙,庙里虽然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