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幼儿心理庞丽娟全-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预定的目的,主要是无意想象。在
无意想象发展过程中,经老师不断指导、培养,幼儿想象的
有意性才逐渐增长,有意想象才逐渐发展起来。为发展幼儿
的有意想象,教师应该做到:
    (一)为幼儿准备有关某个主题的各种玩具和材料,使
幼儿想象的方向逐渐能稳定在一定主题上。幼儿游戏时,如
能为幼儿提供“医院”的各种玩具和材料,他们可能一会儿
拿起“听诊器”当医生,给人瞧病,一会儿又拿起“针管”
当护士,给人打针;一会儿又放下针管,去“挂号室”给人
挂号,想象的具体对象时有变化,但其想象的总方向却是固
定的,都围绕着“医院”而进行。这样,经过多主题的反复
练习,幼儿逐渐就能懂得想象应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
且在熟悉的主题范围内,自己能够主动地按主题开展想象,
使想象方向逐渐得到稳定。
    (二)直接向幼儿提出一定的想象主题,要求他们围绕
主题进行有意想象一开始,要求幼儿想象的主题应该简单一
些: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让幼儿想象它象什么;听个简短
的曲子,让幼儿说说听到了些什么。以后,要求可逐渐加深,
如,要求幼儿按主题画画,按主题建筑,按主题编故事或编
故事结尾等等,使幼儿逐渐地习惯于想象之前就有一个明确
的预定目的,然后根据这个预定目的去开展想象。
    (三)培养幼儿自己确定想象主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
其有意性想象的发展。在小班后期,老师就可以要求和鼓励
幼儿开始尝试着在某些活动中独立地为自己确定想象主题。
如在绘画时,要求幼儿想好了主题再开始画画等。当幼儿到
了中、大班后,可以进一步要求幼儿不仅要明确提出想象主
题,而且要计划好想象的步骤和方法。在游戏前,引导幼儿
先商议玩什么主题,再研究设哪些角色,定哪些规则等,经
常这样做,就会促使幼儿的想象越来越服从于一定的目的,
形成初步的、主动自觉的想象能力。

    四、怎样培养幼儿想象的创造性
    幼儿想象中的创造性较少,主要是再造想象。从儿童心
理的发展来看,再造想象是较低级的想象,创造想象才是较
高级的想象,并与创造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进行创造性活
动所必需的。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使其
更具有创造性呢?概括地说,应注意下列几点:
    首先就是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想象始终保持活跃状
态。幼儿对世上的一切都非常好奇,总是怀着一种要发现世
界奥秘的热望,到处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好奇心
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成正比的,好奇心强的儿童,一般创造性
也较强。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在孩提时代
都有极强的好奇心。牛顿对苹果落地现象的好奇,引导他发
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蒸汽掀动壶盖现象的好奇,促使他
发明蒸汽机;帕斯卡对盘子叮铛声响现象的好奇,激发他发
现声音振动原理;爱因斯坦则更是以从小就有研究问题的神
奇的好奇心而闻名。正象一位科学家所说:“好奇心是创造
精神的源泉,是想象和智慧的推动力。”因此为使幼儿想象
更富有创造性,老师必须特别珍视幼儿的好奇心,并能够进
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的想象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第二,是要给幼儿以想象的充分自由,培养他们敢想、
多想的创新精神。观察和实验都表明:一个唯唯诺诺,头脑
呆板,不敢想,不敢干,只会机械模仿,在一定框框内思想
行动的孩子是很难有所创造,有所作为的。只有那些敢想、
多想、敢别出心裁、敢与人不同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有所创
造,有所成就。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各科教学和各项活
动当中,都必须注意给幼儿以想象的充分自由,鼓励幼儿积
极动脑,自由畅想,并且当幼儿的想象一旦表现出了新颖性、
独创性时,就给以鼓励、表扬。如教小朋友画一只鸭子在水
池里游泳的画,有一个幼儿却画了二只鸭子在池边草地上游
玩。他天真地说:“一只小鸭子不好玩,二只小鸭子在一块
玩,才有劲。它们游完了,要在草地上做游戏了。”这说明
那个幼儿有创造性,应该受到称赞。如若我们能这样随时给
幼儿以想象的充分自由,鼓励他们想象得不同寻常、别出心
裁,那么就能逐渐培养起幼儿敢想、多想的创新精神,这对
于发展幼儿想象的创造性是极有好处的。
    第三,是要为幼儿提供驰骋想象的具体机会、条件,实
际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想象能力。这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在上
图画课时,老师可以只示范物体(如猫、孔雀)的基本外形
和基本画法,至于猫、孔雀的外形变化,各种活动,姿态,
则留给幼儿自己去想,去画;在上语言课时,讲故事讲到关
键、曲折之处,可以戛然而止,让幼儿去想象故事将如何发
展;在游戏时,可以由幼儿自己商议主题,选择角色,确定
使用的玩具等等。通过上述种种做法,会使幼儿的创造想象
能力得到锻炼,使其想象的创造性日益得到发展。
    第四,是要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幼儿有
了丰富的想象,但如果不具有相应的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
巧,新形象只能停留在头脑中,而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东
西,这势必会影响到幼儿的自由想象,妨碍幼儿想象力、创
造力的发展。因此,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也是发展
幼儿想象力所不可缺少的。幼儿表达形象的技能技巧,是多
方面的,包括绘画技能、音乐表演技能、建筑结构技能、进
行创造性游戏的技能等等,这些都应教给幼儿,并让幼儿掌
握,以使幼儿的想象不至于受表现能力的限制。

    五、怎样使幼儿想象内容丰富
    想象是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
中的新形象虽然不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简单再现,但它的
原材料还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因此,知识、经验
是想象的源泉和基础。幼儿的想象内容是否丰富,决定于幼
儿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实验和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有人曾对城区和郊区两个幼儿园的幼儿进行过想象力测查,
结果发现:在绘画内容上,家住市区的幼儿,画的多是高楼
大厦、幼儿园;家住郊区的幼儿,画的多是小河流水、养鸡
场。一九七九年,在国际儿童画比赛中,我国六岁幼儿胡晓
舟画的《荡秋千》,因独特,新颖,富有幻想,荣获一等奖。
胡晓舟所以能画出想象如此丰富的画,是教他画画的李慰宜
老师辛勤培育的结果。李老师一年四季,经常引导幼儿从各
种不同侧面去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生活。她为了教胡晓舟
画“我在2000年的生活”的主题画,又多次给他讲科学童话,
指导他看各种画报、画片,画月亮,画星星,画飞机,画飞
船,使胡晓舟的知识日益充实。在李老师这样循循启发下,
胡晓舟的想象力不断丰富,终于画出了别开生面的好画。由
此可见,幼儿想象力丰富与否,与幼儿所具有的知识经验的
数量和质量紧密相关。因此,要想使幼儿想象丰富,老师就
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扩展,充实幼儿的知识,
使幼儿大脑中贮存更丰富的表象。
    充实幼儿知识,丰富幼儿表象的具体途径是多方面的,
主要的有:
    1。带幼儿参观游览当地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博
物馆、纪念地,并讲述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人物等;
    2。给幼儿看适宜的电视、电影、画书、画报、画片、
画册等;
    3。假期带幼儿远足旅行,让幼儿认识祖国的名山大川、
城市农村,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4。让幼儿多看、多听一些童话、神话、科学幻想故事等
等。
    此外,让幼儿多做游戏,多画写生画,也是丰富幼儿表
象的二种好形式。
    总之,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走,多想,多接触周围
世界,扩大视野,丰富表象储备,为幼儿想象力的丰富和发
展,提供厚实的基础。



    幼儿的思维能力

    一、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智力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包
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
达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人们往往会说:“让我
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里的“想”、“考虑”,
就是思维。在心理学中,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
接的反映。所谓概括的反映,是指思维在人对客观事物经过
多次感知后,能发现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
规律性联系;所谓间接的反映,是指思维能通过已知属性去
认识其未知属性以及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也就是在概括反映
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共同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认识,
间接地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
事物。例如:幼儿看到蚂蚁搬家,这是感知过程,是对蚂蚁
搬家的直接反映,但同时幼儿由此知道天快要下雨了,这是
幼儿由看见蚂蚁搬家而推想出来的,就是间接的反映,是思
维。至于孩子为什么能从蚂蚁搬家想到天快要下雨了,则是
因为幼儿过去多次有过这样的感性经验:每当蚂蚁搬家,天
很快就要下雨。久而久之,“蚂蚁搬家”和“天要下雨”两
件事就连接起来,以后再看到蚂蚁搬家,他就可以利用这种
概括化了的经验,去间接推知大雨将到。
    由此可见,思维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
产生的,但又比这些过程更复杂。通过思维,人可以认识感
知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
握事物与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同时还可以由一事物理解另
一事物,间接地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
动。思维大大地扩展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所以
我们说,思维是高级的认识过程,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既然在智力结构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
十分重视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早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思
维早期教育和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幼儿早期教
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的核心。
    二、思维发展的三种形式
    人的思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由低级到高级,由具
体到抽象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形成发展过程中,它经历
了三种不同水平的发展形式,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
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所谓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
进行的思维。这是人的思维的最低级形式。婴儿的思维是典
型的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他们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
时才能进行思维。如婴儿,看见布娃娃,他会拿起布娃娃做
游戏;布娃娃被拿走,他的游戏也就停止了。另一方面,他
们的思维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
动,而总是边做边想,例如,问婴儿怎样才能把桌子上的匙
子拿下来,他并不回答你,而是马上跑过去拿;请婴儿画张
画,他们也不是先想好了再画,而总是边画边想。
    从三岁左右开始,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起来。
所谓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
的思维。幼儿认为“儿子”就是指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看
见成人经常给小孩洗澡,他也给新买来的布娃娃洗澡;计算
时,幼儿需将数目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如“3+2”,他需
先想着是“3个苹果加2个苹果”,或“3只小兔加2只小兔”
,才能算出得数。这些都是儿童思维具体形象的表现。儿童
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在其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随着儿童活动的发展,儿童的表象也日益丰富,思
维凭借表象的成分才越来越大。
    在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维
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依靠概念、判断
以及推理而进行的思维。它反映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规律
性联系,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也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
式。儿童能够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组
成恰当的判断,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活动,从而使他们间
接理解能力迅速发展了起来,他们能够理解许多较复杂、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