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它的风格就是我的风格。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谁跌的最惨谁就有可能是基金的龙头,景福基金在资本市场低谷这几年虽然跌的不像样子,可一旦时机成熟,我相信该基金仍然是领头羊。在基金0。5元时,我买入10000股,以后我分别在几个价位买入该基金,共计50000股;平均价位还不到0。8元。随着牛市行情的到来,该基金一马当先,率先起动,同时,也确立了今年大牛市的来临。
其间,股票在狂涨,我的基金已经涨了近一块钱。有人劝我见好就收,把基金卖掉换成股票,可我却对基金充满了太多的希望,就一直捂在手中。我坚信,牛市格局一旦形成,这种趋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再者说了,基金已经多年没有表现的机会了,基金经理们不会错过这种大行情的。
如今,我的景福基金市值已经比本钱翻了好几倍,我仍然没有出手的打算,因为从长远来看,基金的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除了打几次差价,这次我更要把握住千载难逢的机会赚他个盆满钵满才能收兵。我更钟情于基金了。
例11。 精算使我撞上了2006年最牛的基金黑马
11基民故事(13)
我是1996年就踏入股市的老股民,虽然我的智商在股市中被公认是一流的,但多年熊市终使我的资金市值损失大半。可我不离不弃,终于迎来了2006年的大牛市。特别是一个粗浅的认识,竞使我撞上了2006年最牛的基金黑马——基金泰和。
那是在六七月大盘调整后进入了八月,似乎选股有点难以把握。这时,有关投资购买基金的股评偶见网上。当时的我,仅仅认为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都是同属于主力机构(如嘉实增长与基金泰和,同属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选股思路与操作手法大致相同,而且都是重仓持有绩优大蓝筹。而他们最大的不同点是市场表现:开基的价格与净值同步,而封基的价格远远低于净值。既然他们大致持有同样(种)股票,为什么不选择增长空间极大的封闭式基金呢?
大政方针确定之后,遵照同样思路,我把所有封基的当前净值与价格列出表。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5亿元的小盘基金,近一二年到期;一类是20亿~30亿元的大盘基金,一般是七八年后到期;前者的折价率当时不到20%,后者的折价率大约平均为40%。于是我毅然决定在后者中间再精选一二只封基,在我对十余只基金分析对比之后,认为基金泰和的折价率最高。如8月25日它的净值为1。45元而价格仅为0。84元,折价率是42%,相当于收益率就是73%[折价率=(净值…价格)/净值,收益率=(净值…价格)/价格],而且每10份基金单位派现1。30元,权益登记日就在8月31日。 这真是俯身就能捡到黄金哪!于是我动用了2/3资金,在8月25日以0。83元购入12万股(除权后相当于0。70元/股);同时也买了一只快要到期的小盘基金隆元,作为对比参照。
当我在班车上表述我的观点时,常常收到我的股民同事们的讥笑,先是“基金几厘几厘的涨,太慢了”,后来又说“几毛钱时没买,现在都快一元了,太高了”。而后来基金泰和涨得越来越快了,而且我发现成交量越来越大,盘中拉升非常轻松,而且常常出现连日的3%、5%的涨幅,而快到期的基金隆元相比之下由于折价率低些所以涨势有些逊色。而这段期间,有关封闭式基金必买的各种理由开始弥漫于市场——“封转开”、高分红、股指期货推出、创新型封基等等。于是10月中下旬,我陆续把基金隆元和其他股票都卖了,全部满仓基金泰和,而且定下一条原则:只要它持仓的绩优蓝筹股(招商银行、万科等)在涨,同时收益率还有20%的空间,就一路持有,决不再做波段操作。余下的日子,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天天观察泰和持股的涨跌与计算收益率。恰好在年末最后一天12月29日收盘后,它的净值为2。1697元而基价收在1。799元,收益率空间已缩小到20%(折价率为16。7%)。这对于一个8年后才能“封转开”的基金而言,我认为已经是一个合理的价格了,况且短短4个月,泰和涨幅已有1。5倍,是获利止盈的时候了。于是在元旦之后我在1。80元附近全部卖出。
事后权威机构统计,基金泰和在53只封闭式基金2006年全年价格涨幅排行第一,全年涨幅为264%(从0。494~1。799元),我重仓介入的9~12月涨幅为145%(从0。733~1。799元),而泰和这四个月的净值增长仅为40%(累计净值从2。0070~2。8247元)。同期的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一般大致也如此。
这巨大的反差与丰硕的盈利,不仅使我咸鱼翻身,资产净值大幅增长,完成了四个月PK四年,而且赢得了同事们封于我的“精算师”、“封基王”的开心称号。
吃两堑长两智 基金理财变成熟
我买基金是从2006年8月开始的。
理财意识的觉醒:7月刚发了半年奖金,加上半年的工资,小一万。上班的头两年我都是存了银行的三年定期,这次去银行,听说了基金,收益挺诱人;但是因为自己不懂,所以就暂时没存。回家上网查了有关基金的资料,才知道还有这样好的理财产品,专家理财耶;而且好的基金公司的年收益比存定期高多了。那时候华夏二号 正在发行,心想复制基金一定是因为之前的运作好才复制的,所以下定了决心买了这支。
11基民故事(14)
这之后我就开始关注基金。一个多月后,基金涨了,算一算,如果每月都这样涨的话,定存的那点利息算什么啊。这样我把还没到期的定存的钱取了出来,开通建行的网上银行,开通要买的基金网上交易。嘿嘿,这都是我上网学习的成果,网上买便宜啊!能省好几百呢。
第一堑。因为买了华夏二号,开了华夏的基金账号,所以对华夏基金公司的其他产品就做为我的首选。查查历史净值增长,华夏大盘表现还真不赖。从2006年1月4日到我购买之时,华夏大盘涨幅88%,所有开放式基金同期涨幅最大,不买它还能买那个。可是十一过后,跌跌涨涨,影响我的心情。虽然总体是涨,可是我还是动摇了,没多久华夏回报说要分红,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分红,主观认为分红就是赚了,所以把华夏大盘的大部分转换为华夏回报。到了真的分红,左算右算,这没挣着啊,恍然大悟,原来基金分红不过是把你挣的给你一部分,不是额外给你啊,哎!空欢喜一场,还以为自己理财又进步了呢。此后两天,大盘比回报涨幅高,我也只能是更伤心了。
这件事让我发现自己对基金还是了解的不够,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多数的基金网站都有教理财的,我一一地看,那段时间我肩膀和背经常疼,都是因为在电脑前学习基金时间太久的缘故。看了一遍又一遍,关于基金的,关于理财的,惟恐那项漏掉,会对以后的决策不利。
第二堑。转眼到了2007年,这时我手中有4家基金公司的基金了,而且都是金牛公司哦。收获吗,所有买基金的人都知道吧,少不了。可是2007年2月,阴云来了,大盘要大幅调整了,怎么办?怎么办?这之前我赎回了买的第一只基金华夏回报二号,原因是挣的少,我要换其他基金。周二办的手续,谁知星期三就开始大幅降。以一月份的经验,降是买入的好机会,可是赎回周期要四天,我没钱买。但是听了中央二台的“证券时间”说,这次调整是深幅调,是进期,所以利空因素集中爆发,股市恐高,是调整压力加大导致的。那就是说还会再降。怎么办?我还有好多钱在里面投着呢,不能坐以待毙。星期四,我大量赎回已买的基金,留了1/3;可是星期五还降,降幅还不小。虽然周五百家机构分析说下星期会先跌后涨,但我还是忍不住将剩下的转换成了债券或货币基金。这时手中股票型基金所剩无几了,只有1/10不到吧。
时至今天2月13日,新买了南方基金,南方稳增,既收益高,风险规避能力也相对强。南方宝元,一半债券,一半股票,收益吗,同类基金中也是不错。嘉实服务与银华优质没有变,华夏为货币基金,目前这样的配置占我之前增进量的3/4,所以我还会在春节前后再买些。算了算账,得不偿失,还不如不赎。更加体会到为什么“长期投资”基金,收益也很高。下次,一定要摆正心态。哎,自己学习了半天,还是像其他什么也不懂、跟风的购买的人一样,跟风赎回,感到惭愧。终于我认识到了“长期投资”。
以前我在华夏基金网站做过个人理财分析,却一意孤行地全部买了股票基金,现在我又做了一次分析,并且基本按照分析的比例投资,自己的基金配置更加合理化,长期投资的信心也更坚定。至于回报吗,当然……要等时间来验证了!
风物长宜伴封基
在过去的2006年里,一个新的名词“基民”,成了股市内外谈及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作为基民一族的众多证券投资者,伴随着沪深股市的冲天牛气,大多都成了笑傲股海的赢家。
说到炒股,本人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经历。想当年,怀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丁点积蓄,战战兢兢下到股海淘金,饱经了市场的风雨沧桑,也遭遇过股海的惊涛骇浪,既体验过赔钱的悲怆,也感受了赚钱的愉悦,真可谓“酸甜苦辣一一品尝,悲喜愁乐体验殆尽”。股市从2001年踏上漫漫熊途后,我那些在高位套牢的股票似乎成了五年期、十年期国债,再加上那与股市一道跌宕起伏的投资热情,一同进入了漫长的休眠期。是去年的一个偶然发现,让我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铁杆基民。
11基民故事(15)
2 006年,资本市场暖风频吹,沪深股指扶摇直上,我那沉睡的热情也开始苏醒。中报披露期间,一份关于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排行表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排在表上第一名的是基金丰和,折价率已经到了49。7%。再看它的中报,净值到了1。2元多,还有每份0。21元的可分配收益,而它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却仅有0。7左右元。看着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带来的市场机遇,看看长达五年之久的熊市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形势严重背离的状况,再看看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我感到今年下半年,乃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理由不看好股市。那么,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专业的理财机构,在政策研究、市场信息、管理人才、运作资金等操盘要素上,有着比我们中小投资者更加优越的条件,肯定能在今后的牛市中稳操胜券。如果现在卖出手中的股票,买入几乎折价一半的基金丰和并中长线持有,一定会得到理想的回报。
于是,我开始逐步卖出一些已经获利很多,还有一些不看好的滞涨股票,先是在0。7元左右的价格买进15万份基金丰和,然后又瞄准了折价率为47。9%的基金安顺。虽然基金安顺的折价率略低于基金丰和,但它的分红次数在五十多只封基中排名十分靠前,即使在2005年熊市见底,众多基金大幅亏损的情况下,还能给它的持有人带来每份0。056元的收益,其经营业绩和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之举有口皆碑。10月18日我去台湾,临走前在网上挂单,参考基金安顺当时1。014元的第一卖价,准备按早盘的最低价1。01元买入10万份。谁知在台北忙碌了几天后,打开电脑一看,基金安顺已经涨到了1。09元,为了贪图那区区4厘钱的便宜,我的那笔买单当天根本就没有成交的机会,反而将成本提高了8分钱。于是我当机立断迅速下单,按1。1元的价格买入成交。回来后,我又陆续卖出一批股票,相继在1。2元左右买入30多万份基金银丰和基金景福。到年终收官时,账面盈利已经超过100%,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翻了一番,再次笑纳了封闭式基金给我带来的财富。
之所以说是“再次”,是因为我曾多次感受过投资封闭式基金的乐趣。
1998年封闭式基金成立发行时,我就申购到3000份基金兴华。那时是小打小闹资金量不大,中签后也没有当回事。这只基金在账上一睡就是七八年。后来股票赚了钱,投资也增加了,就开始相继买进基金安顺、基金裕元和基金兴和等长线持有。那时基金的效益不错,2000至2002年3年分到的红利,一共就有10万多元。去年11月,华夏基金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寻找基金兴华原始投资人”活动。找寻基金兴华最忠实的投资者,即自1998年4月28日基金兴华成立之日起到2006年10月31日一直持有该基金的人。作为当时仍然持有基金兴华的6万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