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城邦制给予希腊人以安全和尊严,使他们享受美好而文明的生活,那么从希腊化时代开始,人们却不得不面对城邦衰落而引起的孤独和不安,他必须在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具威胁性的环境里重新认识自己的位置,必须形成一个远比狭隘的城邦复杂得多的社会概念。这一时期的精神活动,就是在城邦已经无力提供安全的情况下,探索一种支撑人们在世界上生存的力量。哲学的出发点不再是公民和城邦的关系,而是孤独的个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哲学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科学地认识自然,而是如何认识人的状况;美好的生活不再是积极的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而是争取道德上的独立性,以便在一个充满了敌意、激烈竞争的世界中获得幸福。这种弥漫于希腊化和希腊─罗马时期的个人孤独感和寻求精神慰藉的焦虑,促成了这一时期美学思想的伦理特性和宗教特性;这一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都是道德论者而不是哲学家或理论家。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大多与古代某一学派有联系,但他们总是表示自己对形而上学不感兴趣,这是一个沿袭前人、改编加工的时代,几乎没有新的创造性的概念(郎吉弩斯的“崇高”是一个例外),有影响的思想学说是由承古代而来的学派提出的,它们是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怀疑派和折衷派,这些学派一直存在到罗马时代。
一 伊壁鸠鲁学派:对艺术的两种态度
伊壁鸠鲁(Epikur,前342─270年),于公元前4世纪末在雅典创立了一所学园,他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唯物主义(原子论)解释存在,以快乐主义解释行为,以感觉主义解释知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他反映了正在变化着的个人与城邦的关系。有智慧的人不应卷入公共事务,因为政治会剥夺人的自信和自由;聪明的人不应追求财富、权力和名声,因为这种欲望只会产生烦恼。当身体摆脱了痛苦、思想摆脱了焦虑和恐惧时,人就可以得到幸福。伊壁鸠鲁主张增加个人快乐,这快乐不是无节制的享乐主义,幸福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获得,要避免那些会产生不愉快的副作用的单纯的感官快乐,他信奉希腊传统的节制和谨慎的观念。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洛德谟(Philodemos,前1世纪)、卢莱克修(Lucretius,约前99─55)等。
伊壁鸠鲁学派是唯物主义者,他们对希腊美学中的精神美不予关心;他们是快乐主义者,注重美对于个人的现实需要、个人欲望的价值;他们是感觉主义者,强调美与感觉经验的联系,认为美就是耳目来说令人愉悦的东西。在这几个方面,伊壁鸠鲁学派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不同,而比较接近智者学派。
以享乐主义来理解美,伊壁鸠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美与愉悦等同起来,没有愉悦就没有美,愉悦的程度等同于美的程度,它们之间的不同只是一个用词的不同。伊壁鸠鲁说过即使你谈论的是美,你也是在谈论愉悦,因为美如果不是令人愉悦的就不会是美的。另一种是把美的愉悦联系起来,但并不认为它们是同一的,美只有在具有愉悦的效果时,才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对美本身存而不论,只看其是否提供了愉悦。伊壁鸠鲁说得很清楚,如果美的事物给了我们愉悦,我们就珍视它,假如不是这样,我们就抛弃它。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美不产生愉悦,我们就向美和那些无端称赞美的啐唾沫。虽然从基本思路上说,这两种观点都差不多,但按第一种,美和愉悦同一,所以所有的美都是有价值的;而按第二种,则可能存在着不给人提供愉悦的美。
按第二种观点推下去,伊壁鸠鲁对艺术的态度就比较消极。他有一个看法,就是人的一切活动都出自需要,但并不是每种需要都有同样的价值,都是必不可少的,美和艺术就不是绝对需要的,因为它产生在人类历史的一个较晚阶段,人类在艺术产生之前已经生存了好久了。他把音乐和诗歌说成是“噪音”,要他的门徒们不要花时间去阅读那些不提供任何实在的和有用的诗歌,甚至认为诗在制造神话,是有害的,又认为诗和音乐造成懒散、痴迷和毁灭,所以他和柏拉图一样,要把诗人逐出国门之外。他承认一个明智的人也可能光顾剧场,但只是把它当作娱乐,而不是把它当作任何有结果的东西。
弗洛德谟认为音乐不过是声音的百花筒,它所包含的伦理特性,不会比烹调术更多,所以它不可能产生什么道德影响,其目的和饮食一样引起肉体快感。这就把伊壁鸠鲁的思想中庸俗化了。
这个衰颓的、反审美的倾向因为出了一个卢克莱修而得到强有力的矫正。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以物质永恒不灭、自然规律不可违背,不受神的干预的思想论述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他热情颂扬自然的美,美是客观的,自然是世界和美的创造者;快感就美感,美如果不引赶快不不成其为美,追求快感是人的天性等等,在这些方面,卢莱克修都与伊壁鸠鲁一致。
伊壁鸠鲁因为反对诗歌所以总是用散文写作,但卢莱克修《物性论》则是一首罕见的长诗,这不是无意而为。卢莱克修要教导伟大的知识、解开宗教对心灵的束缚的目的,必须选择一个恰当有效的形式,“明澈的诗歌,给一切赋予诗神的魅力”。但这不是形式上的美,而是为了使人易于接受。就像医生为了让孩子服苦药而在杯口上涂上蜜汁一样
我现在也这样,既然我的学说
令未曾接触过的人觉得太苦涩,
令无知的人们厌恶,因此我想用
悦耳的皮埃里亚诗歌向你叙述,
有如给给它涂上甘甜的诗歌蜂蜜,
如果用这种办法能够把你有心思,
阻留在我的诗句中,直到你完全领悟
事物的全部本性,具有怎样的结构。
这是一种美感教育的观念。虽然还只是把诗歌当作帮助传达真理的有用手段,但毕竟承认了诗歌的价值,形成伊壁鸠 鲁学派的另一种文艺观。
卢莱克修以开阔野在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对美感与艺术起源的作了描述。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在由野蛮进入文明的进程中,人类造就了强健的体魄,对自身美的欣赏就是审美意识的起源。但随着财产(私有制)的出现,财富和奢侈压倒了健美,剥夺了强者、美者的荣誉,这是素朴的美学批判意识。
人们用口摹仿鸟类的流畅歌声,
远远早于他们能够唱出富于旋律
而合乎节拍的歌声来愉悦耳朵。
风吹芦管而引起的鸣啸,
最先教会村民去吹毒芹的空管。
之后他们学会优美而凄婉的歌调,
这些歌调会安慰人们的心灵,
在他们饱餐之后使他们快乐──
因为这时候一切都受到欢迎。
艺术从摹仿开始,但不停留在摹仿,在生存状况改善之后,艺术也由粗糙走向精美,成为满足人的更高级、更丰富的精神需要的手段:
航海耕种筑城法律武备道路服装,
以及诸如此类的一切,所有的奖赏;
所有更好的生活享受,诗歌、绘画,
巧夺天工的雕像,──所有这些技艺,
实践和活跃的心灵的创造性逐渐地
教晓人们,当人们逐步向前走的时候。
这样时间就把每一种东西
慢慢地逐一引进到人类面前,
而理性则把它升到光辉的境界。
因为人们在自己的心灵中看见
它们一件一件地形成起来,直至
他们已经借他们的技艺而登峰造极。
从直接需要到精神享受,从娱乐到知识,艺术也在进步之中。卢莱克修的描述并无深意,但符合人类的经验。在主要关心个人的安全和快乐的时代背景下,他的《物性论》既清新自然又大气磅礴。
二 斯多葛学派:世界无往而不美
斯多葛学派有600年的历史,早期主要是伦理的,中期主要是调和的,晚期主要是宗教的。差不多与伊壁鸠鲁同时,芝诺(Zenon,约前340─265年)在雅典市场北面的“斯多葛”(意指“画廊”)开办了一所学校,此后有克来安塞(Cle anthes)、克律西波(Chrysippus)等人参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说。中期有帕奈提乌(Panaetius)、波塞多纽(Posidonious)等人,晚期有罗马皇帝奥勒留(Aurelius)、权臣塞涅卡(Seneca)、奴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等人。它为城邦衰亡人心涣散提供的解决方法是阐明了一种世界主义思想:宇宙包含一种法则,可以称为圣火、上帝或理念(逻各斯),这一普遍规律支配自然和社会。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也拥有充溢宇宙的逻各斯,能够理解支配自然界的法则。人必须按照自然(本性)而生活,自然(本性)引导人们走向美德,所以它主张以积极的态度求得与普遍存在的理性的和谐,至善就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顺从自然、按照理性去生活。斯多葛学派的理想是哲人,他的美德是在自我牺牲的文火上逐渐烧出来的。
斯多葛学派比较注意美学问题。克莱安塞写过《论美的对象》,克律西波写过《论美与快感》,塞涅卡的书信讨论了许多艺术问题,但它们大多只是一些残篇。
根据斯多葛学派的本体论,宇宙、自然是一切事物最初的能动的本源,它把理性、完善和美予现实世界,因此他们提出了美在世界中普遍存在、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的学说。波塞多纽感叹世界是美丽的,体现在它的形状、色彩和满天繁星中。世界的球形是最美的形状,它的色彩、它的巨大无比、它包含的相互联系的事物,都是美的。世界不但整体美,它的各个独立部分也是美的。克律西波说过大自然为了美而创造了许多生物,因为它爱美并以色彩和形状的丰富为乐。比如,孔雀就是因为其美丽的尾巴而被创造出来的;葡萄树不仅因为它能结果,也因为它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所以说世界是最美的艺术作品就是宇宙,世界无往而不美。
美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也就是善,斯多葛学派没有独立的美学理论,美学内在于它们的伦理学说。美就是善,美就是美德。克律西波说过美是唯一的善,美好是道德之花,美就是道德作为美就是美。他还认为凡是善的就是美的,善与美是相同的名词,因此两者恰好相同。由于它是善,所以美;由于它是美,所以善。以善论美,美善同一,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道德主义,斯多葛学派的善,不是如后世所认为具体的社会规范、统治伦理,而是指宇宙的本性、自然的目的,美善同一的精义是强调美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以至于塞涅卡认为没有别的东西能比善更美,也没有任何美能与善相伦比。
既然宇宙本性就是善,就是美,那么斯多葛学派不仅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美善统一的思路一致,而且对美的具体解说也与希腊传统一致,他们断言美取决于适度、比例和对称。克律西波两次以人体为例,认为正如健康取决于人体各种成分的恰当比例一样,美取决于各部分的恰当比例真正的美需要规则。无论是形体美或者精神美,都通过对称、比例提示出来,正是这些东西表现出自然的合目的性。由于斯多葛学派主要从宇宙整体和伦理目的出发论美,因此对感性的美、形式美等没有什么深入探讨,在纯粹的美学问题上没有什么推进。
斯多葛主义对美学的新贡献是有关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自然是美的本源,它高于艺术,拥有创造美的一切规则、手段和方法,拥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艺术的目的应当符合于自然。他们认为一切与自然相符合的东西都是易于领会的,一切与自然相抵触的东西都是不易于领会的。以自然为标准,斯多葛学派对艺术即摹仿的学说作了修正,既然自然是生动的创作本原,摹仿就应当是对自然的摹仿,自然是美的唯一的源泉。塞涅卡在信中说明确提出“艺术摹仿自然”、“师法自然”。奥勒留在《沉思录》第十一卷中说,任何自然都不比艺术逊色,因为艺术不过是摹仿某种自然罢了。比所有其他东西都更完善更包罗万象的自然,是最清致的艺术也望尘莫及的。在艺术的功能问题上,与其美善同一的观点相应,芝诺认为艺术只是那种能够为有益的目的服务和得以存在,而有益的目的仅仅是道德的目的。这就是艺术要与自然相协调,从而走出伊壁鸠鲁学派艺术仅仅服务于个人欲望的狭隘观点。克莱安塞认为艺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循序的一种能力,它的目的,不是提供个人快乐,而在于参与宇宙的整体活动,参与世界的善。4
整体是美的,部分也是美的,斯多葛学派有一个重要的美学观念“合适”(decorm),它涉及到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合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