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重大事件,把伊斯兰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伊斯兰复兴运动既对伊斯兰教
本身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伊斯兰世界,乃至国际范围的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社会基础
伊斯兰世界各国的中下层群众是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真正的社会基础。社
会中下层群众之所以不再热衷于 20多年前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而转向伊
斯兰复兴和伊斯兰主义,在于伊斯兰世界各国的青年人 (在各国人口占据较
大比例)既没有他们的祖辈在殖民主义统治下所遭受的那种受欺压、受凌辱
的生活经历;他们生活和成长的年代又面临着国际、国内诸多令人沮丧的问
题:政治上屈从于西方 (美、英等国)或东方(苏联)大国,某些当政者贪
污腐化、昏庸无能,军事上的连连失利,经济不振、失业、物价飞涨、贫困、
西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的道德沦丧等等,而这一切正好是伊斯兰主义者
斥责和抨击的目标。
埃及人口在战后 (1947)为1900万,到1956年7月增至2340万;10
年后人口统计为3005万;1976年为3810万。在1947—1976年的30年间,
人口猛增了200%。1990年人口已达5470万,即在1976—1990年的15年间,
埃及人口又增长了140%。在1990年度,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年人有2365
万,而不足35岁的青年人则有3130万。正是这些青年人在伊斯兰复兴运动
最活跃的70、80年代,构成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社会基础和积极参与者。在伊
… Page 13…
朗,人口的骤增同样是伊斯兰复兴运动得到拥护的一个基本因素。1967年,
伊朗人口约为2628万;1976年增至3350万;10年后增至4940万;1991年
3月,人口已达5850万。这一增长数字无疑是伊朗确定年满15周岁的男女
均有选举权的根据。因为年青人的革命热诚和宗教热诚是伊朗宗教领袖所需
要的;他们也是伊朗对内实行伊斯兰法治,对外输出革命的积极拥护者。
由于人口骤增,带来的社会问题不仅是解决人们的口粮问题,还包括交
通、住房、求学、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在高出生率的同时,伊斯兰世
界文盲数字居高不下。80年代,埃及10岁以上的人口中56%为文盲;在摩
洛哥的2100万人口中,有75%是文盲,其中50%人口又是21岁的青年人;
在阿富汗,文盲占全国人口的90%;在巴基斯坦,文盲占73。8%;在苏丹,
文盲占80%;在孟加拉,文盲占74%;在伊朗,文盲占79。2%;又如在黑
非洲的几内亚,文盲占75%;几内亚比绍占80%,吉布提的文盲,男子妇女
分别占84%和91%。在这些拥有文盲如此众多的国家里,人们无法接受教
育、吸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传统观念(其中包括宗教观念)和传统势力
(其中包括宗教传统的势力)的影响,在这些文盲或低文化层次的人们中也
就很自然地居于主导地位。这部分人大多是社会的中层群众,其中又大多是
青年人,他们很容易成为伊斯兰主义的追随者、支持者或同情者。
在60年代初,埃及有各种学位(博士、硕士、学士)的教授、医师、工
程师或其他专业人才出国谋职业的,在人口输出国中仅居于第 90位。可是
1967年“六五战争”失败后,埃及有67%拥有各种学位的人才离开了本土;
到了伊斯兰主义活跃时,大部分热衷于事业而不欢迎伊斯兰法治的知识阶层
更是大批出走。到了80年代,埃及已在人才输出国中居首位。与埃及几乎相
仿,在1948—1980年间,移居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的阿拉伯人才共约200
万;此外,巴基斯坦也有大批专业人才在国外谋生。在专业人才和知识阶层
流失后,国内的文盲和低文化水平者比例相对增大,这显然是有利于伊斯兰
主义者活动的。伊斯兰世界的人才流失,反过来又使这些国家的总体文化素
质下降。
伊斯兰世界各国的高出生率、人口剧增、文盲和低文化水平者在全国人
口比例居高不下,大批专业人才的流失以及人口过于集中于城市,加上青年
人大批失学失业、物价飞涨、生活贫困……,这一切都为伊斯兰复兴运动提
供了活动舞台。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伊斯兰世界继续流传,目前尚未有衰微之
势,这和它以中下层群众,尤其是以青年为社会基础分不开。
(2)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
伊斯兰复兴包括伊斯兰的复兴思潮和复兴运动二个方面。广义的伊斯兰
复兴指本世纪以来,在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以及在各国独立后的政
治、经济建设活动中,传统伊斯兰教的作用和影响得到恢复和加强的整个过
程。而狭义的则指60年代末兴起于伊斯兰世界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也有人称
其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和宗教复兴运动。
政治理论总是要超前于政治现实的。尽管伊斯兰复兴运动在70年代中,
尤其是在70年代末达到高潮,但实际上“伊斯兰复兴”的思想在此之前早已
产生,加马尔丁·阿富汗尼是当代伊斯兰复兴的先驱,是他第一个提出振兴
伊斯兰教,并使之能与西方帝国主义相抗衡,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后来的
穆罕默德·阿布杜和拉西德·里达等人才能比较系统地提出伊斯兰现代主义
… Page 14…
的理论,使伊斯兰教重新产生出活力和生机。
但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一大批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
世俗化在伊斯兰社会中的发展,使伊斯兰世界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穆斯林
遇到的不仅有外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威胁和入侵;同时,也还有伊斯兰
世界内部世俗化、西方化的发展。而世俗化、西方化则有可能产生使其自身
失去伊斯兰特征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更为激进的,也更加政治化的伊斯
兰主义思想便出现了。由于它更能表达中下层穆斯林群众的愿望,更能满足
他们希望改变现实的要求,因而吸引了大批的支持者和追随者。
对伊斯兰复兴运动产生较大影响的伊斯兰思想家和理论家中,首屈一指
的应是巴基斯坦的阿布·阿拉·毛杜迪(1903—1979)。毛杜迪一生写了60
多部著作和大量的文章,这些原来用乌尔都语写成的论著被译成阿拉伯语、
波斯语和英语后广为流传。他的许多主张虽然未能实现,但对后来一些政府
推行伊斯兰化,以及对各国政治反对派都有重要影响。其中,在巴基斯坦、
印度、阿富汗、伊朗、埃及等国家尤为突出。在政治上,毛杜迪一方面反对
英国“异教徒”的统治,反对穆斯林作为少数派生活在印度教徒统治下的印
度,同时他也极力反对当时由真纳、伊克巴尔等“穆斯林民族主义者”领导
的“穆斯林联盟”,认为“穆斯林联盟”的目的不过是要建立一个世俗的民
族国家。毛杜迪强调,他所追求的不是一个“穆斯林国家”,而是一个“伊
斯兰国家”。这样一个国家应该由具有《古兰经》和“圣训”的伊斯兰政治
思想的人来领导,必须严格按伊斯兰法律“沙里亚”来治理。他提出,穆斯
林应该成为“真正优秀的穆斯林”,应该摒弃一切印度教的、西方的以及非
伊斯兰影响,通过他们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恢复和维护伊斯兰价值,通过具体
的实际行动来逐步建立伊斯兰社会。
毛杜迪认为,一个伊斯兰社会的建立必须从上到下来完成。他于 1941
年创建了“伊斯兰促进会”,目的就是要团结和培养一批能领导实现社会伊
斯兰化的优秀人材。初期,他的追随者人数很少。直到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
后,毛杜迪的学说才开始被较多的人接受。印巴分治的结果,大批印度穆斯
林迁到巴基斯坦,他们生活贫苦,安全得不到保障,对民族主义者领导的政
府不满;一些富裕的商人、地主认为它是与激进的左翼势力对抗的力量,因
而支持“伊斯兰促进会”。“伊斯兰促进会”一直作为合法的政治组织存在,
并在60—70年代的多次大选中赢得相当多的选票。
后来,毛杜迪发展了他的政治学说。他根据古老的“哈瓦利吉派”思想,
提出“净化伊斯兰教”的观点,其影响最为深远。他强调世间一切主权皆属
安拉统治,没有按神圣教法来治理的社会,都是如同处于“伊斯兰教之前的
蒙昧状态”之中。毛杜迪说,现代穆斯林社会的“蒙昧状态”来自二个方面,
一是先知穆罕默德和正统哈里发之后的历代政治领导人对伊斯兰教的附加和
歪曲;一是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影响。他认为一个真正的穆斯林不仅
应接受伊斯兰教的信条,而且应积极投身于“扬善除恶”的集体行动之中,
也就是在现实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强化伊斯兰价值,使
之摆脱“蒙昧状态”。他的这一观点,对当代各个伊斯兰主义派别和组织都
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是“穆斯林兄弟会”的创始人哈桑·巴纳(1906—1949)。他出身
于传统的宗教家庭。1928年在苏伊士的伊斯梅利亚创建穆斯林兄弟会。他深
受伊斯兰现代主义者拉西德·里达的影响。当时埃及社会受西方文化的严重
… Page 15…
侵蚀,不仅民族主义者,而且传统的伊斯兰教阶层 (如一些爱资哈尔大学的
学者),对某些社会问题也采取了西方式的世俗态度。面对世俗化和西方化
在埃及的发展,他认为,当代埃及青年接触到的伊斯兰教是一个“腐败的宗
教,他们的思想中充满了“疑问和困惑”。
针对这种状况,哈桑·巴纳在一系列讲演和文章中阐明了他的政治思想:
①伊斯兰的包容性;②强调伊斯兰的原旨教义;③伊斯兰的统一性;④坚持
哈里发制度。哈桑·巴纳的理论并不极端等等,与后来的多数伊斯兰主义者
相比,他的思想还显得有些保守和温和。他对以后伊斯兰运动的影响和贡献,
更多的是他的行动和穆斯林兄弟会本身。
再次是赛义德·库特布 (1906—1966)。赛义德·库特布出生在埃及中
部阿西尤特省的穆夏镇。他早年是一名民族主义者,热情支持华夫脱党。他
广泛阅读了加马尔丁·阿富汗尼、穆罕默德·阿布杜、拉西德·里达和阿布·阿
拉·毛杜迪等人的著作,并深入地了解了埃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下层穆斯林
的思想状况,自30年代后期开始发表宗教和社会方面的文章和著作。1948
—1950年,他到美国去学习了2年。这次学习使他对西方社会和文化有了更
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认为“西方道路”不可能解决伊斯兰国家的社会问
题。50年代初,他的一部重要著作《伊斯兰与资本主义的冲突》问世,这标
志着他的思想从世俗的民族主义转向了伊斯兰主义。
1952年,“自由军官组织”在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下推翻了法鲁克国王
政权,建立了埃及共和国。但由于穆斯林兄弟会未能进入新政府,也没有获
得任何权力,兄弟会与纳赛尔政权的关系开始恶化并发生冲突。库特布出于
对新政府的不满,1953年正式加入了穆斯林兄弟会走上了与纳赛尔政权对抗
的道路。1954年,穆斯林兄弟会的一些成员暗杀纳赛尔未逐,政府开始大规
模镇压穆斯林兄弟会,数千人被逮捕,一些人被处死。库特布也遭到了逮捕,
经“人民法庭”审判后。他被判处15年徒刑。由于体弱有病,他服刑期间有
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医院中渡过,并继续他的思考和写作。同时,他的思想变
得十分激进。他在毛杜迪、哈桑·巴纳等人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
也更富有战斗性和号召力的伊斯兰主义理论,先后写出《我们的宗教》、《我
们这个宗教的前途》、《里程碑》等著作,并通过探望他的妹妹把手稿秘密
带出监狱,由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地下印刷,散发。这样,尽管库特布还在狱
中,他的著作已在外面秘密流传,并产生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