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盘状石核打制出的三角形石片和用长石核打制的长石片,打制石片前一般 

都先修理好石核台面,以便打制,这种石片制品加工技术与欧洲旧石器时代 

的勒瓦娄哇和莫斯特技术相似。石制品中以刮削器居多,雕刻器和尖状器较 

少,一些石片被加工成鸟啄状的凹形刮削器,并且习惯在用钝的刃缘上进行 

二次加工。此类石制品兼有挖孔和刮削双重功能,是南亚旧石器中期文化最 

为流行的日用品之一。南亚旧石器中期的石制品除以上器类外,还见有龟背 

状石核、凹刃或凸刃刮削器、小型砾石砍斫器,双面加工手斧等等。南亚旧 


… Page 83…

石器中期的石片文化,与当时人类喜欢使用木器工具的习俗密切相关,发达 

的石片制品其最重要的用途便是用来加工制作木质工具。 

     南亚旧石器晚期的石制品,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相异的发展特点。在印度 

半岛的中、西部开始流行细石器制品,如贾巴普尔附近的巴拉斯姆拉石器制 

造场,出土了大量石核、石片和石叶等细石器,成品器较少,主要制品种类 

有端刮器、拇指盖形刮削器、小尖状器、三角形器、半月形器、小型琢背石 

叶、尖状器及锥等,这里发现的石叶,是从一种棱柱状石核上打剥下来的, 

与中期的石片文化没有继承关系。半岛西部也流行细石器制品,制品特征与 

伊拉克的扎尔济文化同类器相似,故估计西部的细石器制品的外来色彩较 

浓。印度半岛东部和南部地区也发现有细石器制品,但数量不多,石制品主 

要以石片制品居多,这种石片制品,继承了前期的传统,加工方法和器类也 

与前期相仿。另外,在半岛南端分布的班德勒韦勒文化,其加工石制品是采 

用加热法破碎石核,然后用锤击法打制成器。南亚印度半岛中、西部旧石器 

时代晚期流行的细石器制品,大多采用质地较细的原料,如碧玉、玉髓、玛 

瑙等,而南部、东部地区的石片制品则是以石英岩为主要原料。 

     ②新石器、金石并用时代的石制品。南亚地区新石器至金石并用时代的 

文化,在俾路支、印度河平原、布尔扎霍姆、印度东部、德干高原、南亚次 

大陆中部山区和森林地带、讷尔伯达河中游地区等均有分布,除俾路支和印 

度河平原的年代较早,其余地区年代均较晚,与印度河青铜文明的年代互有 

重合交错。 

     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的史前文化学术界目前分为五期,其中只有第一、 

二期属新石器时代,第三期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第四、五期属青铜文化时 

期。属新石器时代的第一、二期,流行用燧石、碧玉、玉髓制作的石刃器, 

此外还有燧石片、磨盘、磨石等,具体年代约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3000年 

左右。第三期属铜石并用时期,石制品仅见石刃器,年代在公元前3000至前 

2700年左右。 

     布尔扎霍姆文化,因发现于斯利那加东北的布尔扎霍姆遗址而得名,这 

是南亚次大陆北部的新石器至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克什米尔地 

区,年代约属公元前第3千年初至第2千年中叶,分早、晚两期,早期属新 

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进入铜石并用阶段。该文化流行的石制品主要有磨制斧、 

锛、穿孔长方形刀、玉石串珠、磨盘、磨棒和绘刻图纹的石块等等。 

     印度东部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阿萨姆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等, 

年代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后左右,延续时间较长,属于一种地方性原始 

文化。石制品主要见有多种形式的磨制斧,如圆锥柄斧、扁平单刃直角斧、 

有肩斧、扇形斧等。 

     德干高原的新石器文化,年代约从公元前3千年纪末至前4世纪末,典 

型遗址是吾特雷尔,石制品主要是打制石器。同地区的皮克利哈尔遗址、马 

斯基遗址等,石制品有磨制的斧、刀和其它玉石器。 

     中部山区和森林地带的铜石并用时代,以巴纳斯文化为代表。这种文化 

主要分布于印度拉贾斯坦邦东南部阿拉瓦利山脉以东山区,其年约为公元前 

2580—前1500年。典型遗址有乌代布尔附近的阿哈尔和基隆德。石制品见有 

石叶、磨盘、磨棒等。 

     讷尔伯达河中游地区的铜石并用时代,以马尔瓦文化为代表。典型遗址 

是讷乌达特里,年代约在公元前2000—前1000年左右。石制品主要有石刃 


… Page 84…

和细石器。 

    ③青铜器时代的石制品。南亚地区的青铜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 2700 

年后的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地带便已出现。现已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有俾路 

支和印度河平原的第四、五期文化、印度河城市文明文化、后哈拉巴文化、 

窖藏铜器文化、甘达拉墓葬一、二期文化等。 

    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第四、五期文化,年代约属公元前 2700—前 2500 

年左右。石制品主要有印章、石雕男头像等。 

     印度河城市文明文化,年代从公元前2500年或更早到前1500年,是一 

种受西亚农业文化影响,形成独特的城市文明文化。其典型遗址有摩亨佐达 

罗、哈拉巴、卡里班根、罗塔尔等城址。该文明文化虽已出现青铜用品制作 

习俗,但石制品习俗尚存在。石制品种类见有大量的石叶工具、燧石犁头、 

磨盘、磨棒、雪花石膏容器、皂石凹刻印章、宝石珠、石雕、肉红玉髓珠等。 

尤其是石叶器十分流行。该文化中并存在若干规模庞大的石器加工工场。 

     后哈拉巴文化,主要发现于巴基斯坦信德地区。代表文化是当地的丘卡 

尔文化。石玉制品见有玉管、石印章等。 

     窖藏青铜器文化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的以恒河一贾姆纳河两河间地为 

中心的广大地区,年代约为公元前2650—前1180年。石制品较流行,主要 

器类有球、弹丸、杵、磨盘、磨棒等等。 

     甘达拉墓葬文化是新近发现于甘达拉地区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主要分 

布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盆地北部的山岳地带。该文化一般被认为是雅利安民族 

进入这一地区时留下的遗存,其一、二期文化属青铜时代,年代约从公元前 

1600年至前900年左右。该文化除流行青铜制品外,也流行有石制品。 

    ④早期铁器时代的石制品。南亚地区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主要有甘达拉 

第三期文化、灰色彩陶文化、印度半岛巨石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900—前 

800年左右。早期铁器时代除流行制作使用铁、铜制品外,还尚存石器的制 

作与使用习俗。石制品种类见有斧、石叶、磨盘、杵、宝石、肉红玉髓珠等。 



      (2)木制品 

     南亚地区古代前期的木制品目前尚未见到确凿的出土品,估计在从旧石 

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每个阶段中,都相应流行过使用木制品的习俗。学 

者或依据旧石器中期存在大量石片器的现象推测,当时的石片器的主要功用 

是加工制作木工具。如是,南亚地区的木制品,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便已出现。 



      (3)骨角制品 

     骨角制品包括各种骨器、角器、牙器和贝壳器在内,其是南亚地区从新 

石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颇为流行的日用品之一。 

    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新石器一、二期文化发现的骨角制品,是目前南亚 

地区所知最早的骨角制品。 

    布尔扎霍姆新石器至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骨角器制作使用习俗更为流 

行,此文化流行骨角用品有锥、针、骨角鱼叉等等。 

     青铜时代印度河城市文明的骨角制品,见有贝壳或象牙制作的串珠、镶 

嵌图、梳子、手镯等。 

     早期铁器时代灰色彩陶文化,也存在流行骨角制品的习俗,骨制品主要 

是装饰品,器形有串珠、项链、坠饰、耳饰、手镯等等。 


… Page 85…

      (4)陶制品 

     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亦十分流行。 

     在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地区,新石器第二期文化,初次出现陶制品,并 

用轮制法制成,主要器形有篮网纹粗质陶器和红底黑彩纹陶器。 

     布尔扎霍姆新石器时代文化,陶器早期为手制,颇为粗糙。偶尔磨光, 

胎呈灰色或黑色,器形有碗、侈口瓶,饰有刻划纹、席纹。晚期出现轮制, 

有磨光黑陶和精致的红陶制品。 

     德干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也流行黑彩红底彩陶制品,制品表面多磨光, 

多见线刻纹和几何纹。 

     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第三期文化,彩纹陶器非常发达。其中古利遗址日 

常容器是红色无纹陶器,平底壶和大水瓮最具特色,陶纹有用黑色或暗褐色 

绘制的动物纹、植物纹,如菩提树、水草、树木、大眼山羊、老虎等等。 

     巴纳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陶制品有手制和轮制两种,尤以施白衣的红 

彩黑缘陶器最富特色,另有施奶油色陶衣的黑彩陶、红衣陶、施划纹和附加 

堆纹的灰陶。主要器形有碗、盘、带流碗、高足盘、球形罐、珠、纺轮、陶 

牛等等。 

     马尔瓦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陶制品极精良,有黑彩几何纹、菩提树、水 

草、树木等植物纹和大眼山羊、老虎等动物纹红陶器。 

     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的第四、五期青铜文化,也盛行彩纹陶制品,陶纹 

有动物纹、菩提树纹和花纹、陶塑女神像。 

     印度河城市文明青铜文化,陶制品多为轮制,胎呈红或黑色,多素面无 

纹制品,烧制颇精。大量红衣黑彩陶、流行圆圈、鱼鳞几何纹和图案化植物 

纹以及鸟兽虫鱼等象生纹。主要器形有杯、碟、碗、瓶、扁壶、带流壶等, 

并以高圈足盘和通体带孔的圆筒深腹器最富特征。另出现釉陶制品,器类有 

串珠、护身符、印章和小容器等。另还有陶兽、陶车、陶船、封泥女雕像、 

骨灰瓮形器等等。 

     后哈拉巴丘卡尔文化陶器,通常施饰鲜红和紫黑二色彩纹,多为几何纹, 

轮制,但烧制质量较差,陶器表面粗糙、多孔。主要器形有盘钵、壶等。巴 

基斯坦东部旁遮普地区的 H墓地文化也属后哈拉巴文化,流行黑彩纹红陶 

器,主要器形有圈足器、盘形器等。 

     窖藏铜器文化常见“赭色陶”,手制,厚壁,并施红色陶衣,由于曾在 

水中长期浸泡滚磨,出土时稍一碰触即沾上赭色,因此称为赭色陶文化。主 

要器形有碗、壶、高足盘、带纽盖等,陶纹尚黑彩,有十字纹和刻划弦纹间 

三角纹、波浪纹、方格纹等。 

     灰色彩陶文化分布在印度北部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和恒河至贾姆纳河 

河间地带,属南亚次大陆北部早期铁器时代,年代在公元前900—前500年。 

陶制品为轮制,多细泥灰陶,火候高、薄胎、器表施黑彩直线纹、圆点纹、 

螺旋纹和连环纹,部分为素面陶和红衣陶,主要器形是盘、碗、大型水罐。 

     印度半岛巨石文化,亦属南亚次大陆南部早期铁器文化,因常以巨大石 

块作墓葬建筑材料故名,分布范围北起印度德干高原北部,南达斯里兰卡, 

年代为公元前12—公元1世纪。主要遗址有克里希纳河河源地区的婆罗玛吉 

里和马斯基等。陶制品以黑红陶为主,施白彩或磨光,器形多是带盖的圜底 

盘和碗,另有圆环形支座,圜底大水罐等。 


… Page 86…

      (5)铜制品 

     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第三期文化的古利遗址;发现了南亚地区迄今最早 

的红铜制品,器形有别针、刀、斧、凿、镜等。第四期文化的孟迪加克遗址 

第三期,则发现了红铜斧和青铜斧,时间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为南亚地区 

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五期文化出现青铜别针、镜、枪头等制品,其年 

代与印度河城市文明青铜时代大体相同。 

     从公元前2500年或更早至公元前1500年出现的印度河城市文明青铜时 

代文化,铜制品的加工制作技术已相当发达。金属制品以红铜和青铜为主要 

原料,采用锻、錾、焊和失蜡法铸造等技术,大量制作和应用斧、锛、锄、 

镰、凿、锯、鱼钩、刀、矛、镞、剑、锤、剃刀、容器、车子模型、人像和 

动物雕像等等制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