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西周时期一些小型墓中,亦常见有草席裹尸的习俗。
③葬式。仰身直肢葬,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历新石器中、晚期至夏
商周三代,都是最流行、最普遍的葬式,分布范围遍于全国各地。仰身直肢
是人生前仰卧憩息状态的再现,表达的是正常死亡、正式敛葬的含义。裴李
岗等文化所见的仰身直肢葬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实例之一。
俯身直肢葬,四肢基本自然伸展,俯伏于地面。初兴于新石器时代仰韶
文化阶段,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遗址发现的俯身直肢葬,是
迄今最早的俯身葬实例。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夏商周三代,俯身直肢葬习
俗都有较广泛的流行分布。新石器时代的俯身葬,或认为有“凶死”的色彩,
夏商周时期的俯身葬,有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敛葬之意,也有用于表彰因公
殉职的意义,还有依附殉葬的意义。
屈肢葬,人体上下肢作不同的屈弯状态的下葬。可分蹲式和卧式两大类,
蹲式包括跪屈、蹲踞、蜷曲诸形态,卧式有躺卧、趴伏、侧卧等姿态。蹲式
在黑龙江依兰倭肯哈达、四川巫山大溪、广西桂林甑皮岩、南宁诸贝丘遗址、
山东大汶口文化、甘肃永靖姬家川等新石器墓葬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现;夏
商文化也有例可援。卧式仰身屈肢,从仰韶文化至夏商周时期都有流行。侧
身屈肢主要流行于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广东贝丘遗址以及
二里头、殷墟遗址。俯身屈肢,主要流行于二里头、殷墟等夏商墓葬中。屈
肢葬的含义有四种不同的推测:一是埋葬时为了省地省工;二是活人休息和
睡眠姿态的照搬;三是像母体中的胎儿,意味着人死后回归地胎之中;四是
捆绑埋葬以抑制死者鬼魂作崇。
④特殊设施。壁龛,在墓穴四壁某一壁掏挖龛洞。一般用来放置随葬品,
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南密县莪沟裴李岗文化遗址,曾发现9座有壁
龛的墓例。大汶口文化、二里头、殷墟、沣西等文化遗址也都流行有墓设壁
龛之俗。其中尤以殷墟墓葬施用壁龛之风最盛,不仅一般中小型墓见设壁龛,
在车马葬中,为容纳马车,也习惯开挖各种壁龛或壁槽。壁龛设置,主要是
起到扩大墓室空间的作用,但其实质或含有一定的族属或其它特定的含意。
二层台,在墓穴底部放置葬具后充填熟土于边壁形成与棺具等高的较规
整台面,或直接依棺形在墓底中央挖坑纳棺保留与棺等高的边壁台子。前者
… Page 134…
习称熟土二层台,后者习称生土二层台。有的有葬具,有的没有。二层台的
作用是便于摆放随葬品。二层台的雏形始见于仰韶文化,例见于北首岭、王
湾、元君庙遗址。山东大汶口、邹县野店、衮州西吴寺、胶县三里河等大汶
口、龙山文化时期墓葬,均发现有二层台的施用,表明当时山东地区曾流行
此俗。二里头文化、商周遗址均盛行二层台习俗,尤其是商代的二层台设置
最为突出,几乎所有的商代墓葬,都有二层台的设置。
腰坑,是在墓府中央开设的小型土坑,因常见位于尸体腰部之下,故习
称腰坑。腰坑的作用多是为了殉葬狗等家畜。殉狗者一般又带有护卫祛邪的
意义。早期腰坑则主要是放置随葬品,作用与壁龛类同。腰坑设置,始见于
新石器时代晚期,甘肃永登蒋家坪马家窑马厂类型墓葬、湖北郧县青龙泉屈
家岭晚期45号墓、11号墓等所见的腰坑,均是迄今最早的实例。夏商周时
期,是腰坑大流行、大普及时期。二里头文化首见多例腰坑施用,二里岗,
殷墟文化则开始盛况空前之势,西周时期盛势不减,腰坑殉兽已成为商周墓
葬的一个重要内容,个别贵族墓,还发展出腰坑殉人的习惯。
⑤特殊葬俗。红敛葬,是指用红色矿物或其它质料进行敛葬之俗。中国
远古至三代的红敛葬主要形式有:用赤铁矿粉粒敛尸、用朱红颜料涂尸、用
髹砂垫尸或裹尸、用红胶泥敛尸、用髹红漆木棺、椁葬具敛尸等等。中国迄
今最早的墓葬——北京山顶洞人墓,已出现在尸骨下铺撒赤铁矿粉粒的敛
俗。类似的做法亦见于两广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宝鸡北首岭、洛阳王
湾仰韶文化墓葬、山东胶县三里河大汶口墓葬则流行用红颜料涂尸之俗,广
东曲江石峡文化流行用硃红颜料粉末撒尸之俗。湖北天门石家河新石器墓葬
中的红胶泥敛尸,恐怕是与红敛葬有关的一种因地制宜形式。山西襄汾陶寺
龙山文化、二里头、二里岗、殷墟和西周文化墓葬,都流行有硃砂铺底、硃
砂撒裹尸骨之俗。在流行硃砂敛尸的同时,夏商周三代又迅速流行起硃砂葬
与红漆棺椁敛组成配套的更为完善成熟的红敛葬。红敛葬的发生、发展与流
行,反映了古人尚红、崇红的心理。因为红色代表生命、象征生命,血与火
都是人类维系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血的流失、停滞,火的熄灭,均意味着
生命的终结。活人需要血和火的支持,死人也需要血和火的补给。红敛葬再
造了血与火的环境,死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虽死犹生,灵魂不灭。这恐怕
便是中国以及世界古代流行红敛葬习俗的主旨。
盖头覆面葬,用物体将尸体头面覆盖,表达一定的意义。江苏灌云大伊
山发现的37座新石器时代石棺墓,墓主的头面部均用红陶钵覆盖,钵底设穿
孔。类似的例子还见于江苏连云港二涧村、新海连市大村和马家滨文化的圩
墩、草鞋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表明盖头覆面习俗是曾经较广泛流行于长江
下游地区的葬俗。甘肃齐家文化和商代、西周墓葬中,均发现有用麻布或丝
帛遮盖头面的习俗,这种习俗可能是后世覆面纸葬俗发展的前身。从大伊山
墓覆面陶钵穿孔现象看,其应持有保护尸骨头面和保持灵魂 (气息)不灭的
双重含意。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的布帛覆面,恐怕主要是出于妥善敛尸、保
护头面及肢体的目的。
饭含,是敛葬时往死者口中放进一些特定的物体含着的葬俗。饭指在死
者口中放入米、贝;含又作琀是在死者口中放入珠玉。据文献所载,饭含曾
是中国历史上丧葬制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丧仪,这种丧仪或认为起源于夏商
时期。饭含的目的是使死者口不能空着,不能没有吃的。饭含能使死者在另
一世界中继续享受生前的食禄,是死者生前食禄生活的再现,故其有着珠、
… Page 135…
玉、贝、米的含物区别。据考古发现,中国饭含的习俗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发
生,山东胶县三里河大汶口基地发现12座有饭含丧仪的墓例,所含者多是玉
质镞形器,个别口衔大骨针,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饭含实例。夏代的饭含习
俗,在考古材料中尚未见线索。商代是饭含习俗最盛行的时期,大凡属正式
敛葬者,都施用饭含丧仪。饭含物贫者为海贝、石饰,富者为玉饰,与文献
所载基本吻合。西周时期的饭含习俗,基本保持了商代以来的盛势,内容形
式也与商代接近。考古发现的饭含习俗,除可能具有文献所述的“不欲虚其
口”、“有益死者形体”的意义外,而据发掘所见的玉镞、骨针琀物看,可
能尚具有实际的镇惊辟邪、护体守灵的意义。
摔丧,摔是指摔碎、摔破一些随葬器物,尤其是陶容器。在敛葬死者时,
有意识地将某些器物摔于墓坑内使其破碎,这便构成摔丧习俗。这种习俗早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已见端倪,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诸多遗址均有在墓葬中摔
碎陶器而葬的现象,夏商周墓葬中也屡见这种摔器而葬之俗,表明中国自新
石器中期始至西周时期,都不同程度地流行有摔丧习俗。新石器时代至西周
时期的摔丧习俗,无疑是后世摔盆习俗发展的根源。
⑥物殉。是指用各种质料的物品随葬,古人有很浓的生死相袭意识。故
物殉与生前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物殉习俗源于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墓
葬,从山顶洞人始至西周时期,中国古代墓葬物殉习俗是长盛不衰,持续发
展。用于殉葬的物,按用途区分有装饰品、生活器皿、生产工具、武器、礼
乐器等等;而按质地区别,则有骨、角、牙、介壳、石、玉、陶(含原始瓷)、
木 (漆)、铜、金、铅、锡、铁、琉璃等等。不同时代、不同族属文化一般
各有其物殉的习俗特点。
⑦兽殉。兽殉是指用动物作随葬品,中国最早的兽殉习俗,约始于新石
器时代中期,例见河南淅川下王岗殉狗墓、殉龟墓、陕西临潼姜寨殉猪下颚
骨墓,仰韶文化所见的兽殉,意义可能与护灵驱邪有关。新石器晚期如山东
大汶口、龙山文化等诸遗址泛见的殉猪习俗,其意义是象征生前财富。马家
窑文化、齐家文化的殉羊下颌骨、羊头和山羊角习俗,也是显示财富占有意
义。但新石器晚期至西周时期常见的墓葬殉狗习俗,则兼有护灵驱邪之意义。
⑧人殉。人殉是指用活人为死者殉葬。殉葬人一般生前与死者关系密切,
如妻妾、近臣内侍、亲属亲信、奴婢仆人等。中国最早的人殉习俗发生于新
石器时代晚期。甘肃乐都柳湾马家窑文化马厂期93号墓,墓葬上部填土发现
殉人一个。江苏新沂花厅北区大汶口文化墓葬,在8座墓中发现殉人17名。
齐家文化时期,也有人殉习俗。殉人习俗发展到商代可谓进入一个登峰造极
时代。殷墟发掘的大、中型墓一般都带殉人。如西北冈1001号亚字形大墓,
合计殉人达91人,武官大墓发现殉人45个,妇好墓发现殉人16个。由此可
见,商代晚期的殉人之风是十分惊人的。西周早期也有殉人的习俗存在,但
殉人数量最多一墓7人,一般多为一二人;至西周晚期,这种殉人例子在考
古材料中已经消失,反映了西周晚期可能已扬弃了这种不人道的殉人陋俗。
… Page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