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小说中,伏尔泰肯定了天真汉的“纯朴的德性”、“自然的人情”,但他并不赞成卢梭关于“自然人”同文明对立的观点。

  卢梭认为,未开化的自然人是善良的、高尚的、纯洁的,文明社会不但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反而造成了普遍的道德沦丧和种种社会罪恶,因此,卢梭主张“回归自然”。

  和卢梭不同,伏尔泰主张“自然人”应当“文明化”。他通过天真汉这一艺术形象,与卢梭展开论战。天真汉在加拿大一个印度安部落中长大,具有未开发的“自然人”的许多特点。到了欧洲以后,他的淳朴天性与文明社会发生了冲突。后来,在新教徒高尔同的教化下,天真汉接爱了欧洲的启蒙教育,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人。伏尔泰通过天真汉的成长过程,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注重运用知识启迪愚昧的创新精神。

  《天真汉》也存在严重的思想局限,在伏尔泰看来,害死圣·伊佛小姐的封建贵族圣·波安越并非天生的恶人,只是因为“繁忙的公事与享乐,像潮水般淹没了他的灵魂”。在圣·伊佛小姐的遗体面前,他竟掉下眼泪,后悔了。显然,作者是用人性论为圣·波安越开脱,大大削弱了小说的批判力量。

  天真汉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受害者,但是在小说的结尾,天真汉由于得到正人君子的赞许,成为了军人和哲学家。天真汉最终向现实社会妥协了,从而使小说带上了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

  哲理小说是伏尔泰独创的一种文学样式,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们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伏尔泰的哲理小说,人物、故事和背景都是虚构的。伏尔泰并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而是通过荒诞不经的故事和人物,传达某种严肃的思想和深刻的哲理。

  伏尔泰把哲理小说纳入他的哲学体系,以宣传启蒙思想作为目的。伏尔泰善于通过艺术形象表现深刻的寓意,他的每一部小说,都是一部哲学的寓言,处处闪耀着理性主义的光芒。

  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往往采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或托古喻今,或声东击西,揭露和批判现实。他的哲理小说,通常带有一种滑稽、夸张的漫画效果,在引人发笑之余,引导读者进行严肃的思考。

  在语言上,伏尔泰善于运用俏皮的警句、机敏的辞令、深刻的讽谕和轻松的嬉笑,语言精练简洁,字字击中要害。

  狄德罗和启蒙主义文学

  恩格斯曾经这样写道:“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未,例如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

  狄德罗是法国新一代启蒙主义者的代表,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派”

  1713年7月15日,狄德罗出生在法国东部古城朗格尔。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刀剪匠,家境富裕。狄德罗的父亲笃信天主教,希望儿子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教士。

  十四岁的时候,狄德罗进入当地的耶稣会学校。毕业以后,狄德罗来到巴黎的阿尔古公学就读。狄德罗成绩优秀,获得文科学士学位。

  狄德罗从阿尔古公学毕业以后,父亲希望他学习法律。狄德罗在一家律师事务所见习了一段时间,但是,他对法律并不感兴趣,却热衷于钻研数学、语言学、艺术和哲学。为了认识社会和人生,狄德罗自作主张离开律师事务所。

  狄德罗的这一举动,被父亲看作不务正业。父亲一气之下,停止向狄德罗提供生活费用。

  狄德罗断绝了经济来源,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流浪生活。他穷困潦倒,居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座公寓的阁楼上。为了维持生计,狄德罗曾经替传教士起草布道稿,为书店翻译历史、医学、伦理学和英国启蒙作家的书籍,还当过家庭教师。由于收入寥寥无几,狄德罗经常生活无着,流落街头。

  生存的窘境并没有使狄德罗消沉,相反,更加激发了他奋斗的勇气。狄德罗如饥似渴地学习哲学和自然科学,学习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和意大利文,广泛接触社会,并且接交了一批进步思想家。狄德罗出入咖啡馆、剧院和沙龙,结识卢梭、孔狄亚克、达朗贝尔、格里姆等人。曾经有一段时间,狄德罗、卢梭和孔狄亚克,每周都要举行一次聚会。

  1741年,狄德罗违背父命,同家境贫寒的女裁缝安托瓦内结婚。安托瓦内比狄德罗大三岁,婚后,两人的生活并不美满。狄德罗同安托瓦内一共生了四个子女,除了女儿昂热丽克以外,其余三个均遭矢折。

  1746年,受伏尔泰《哲学通信》一书的影响,狄德罗发表了第一部作品

  《哲学思想录》。在书中,狄德罗以随感的形式,对天主教进行了大胆的抨击,狄德罗这样说:“最正直的人最会倾向他(指上帝)不存在……认为上帝不存在的思想,从不曾使任何人感到恐怖。”这部惊世骇俗的著作,立即引起了统治阶级的警觉,巴黎高等法院下令焚毁该书,巴黎警察局认为狄德罗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人”,还为他建立专门档案,密切注意他的动向。

  时隔一年,狄德罗又着手写作《怀疑论者的散步》,继续宣传无神论思想。由于有人告密,最后招至法院干涉,原稿被没收,一直得不到发表,直到1830年,才第一次同读者见面。

  1749年,狄德罗匿名发表了他最要的哲学著作之一《给明眼人读的论盲人书简》。在这部论著中,作者通过一个盲人数学家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论证了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知识来源于感觉,从根本上否认了上帝的存在,从而为无神论提供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这部作品招来了当局对狄德罗的迫害,狄德罗锒铛入狱。后来,经过卢梭等好友的营救,狄德罗在关押了三个月之后,才得以获释。

  出狱后,狄德罗以极大的热情主持了《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出版商布鲁东最初的意图,只不过是要将 1727年英国出版的《科学与艺术百科全书》翻译成法文,但是狄德罗认为这部著作的许多观点已经过时,因此有必要编纂一套法国自己的《百科全书》

  狄德雄心勃勃,试图“汇集世界上分散的各种知识,向现时同我们一起活着的人们阐述它们的普遍体系,并将此书传之于我们的后人,从而使得过去时代的业绩对未来的时代不是无用的东西,让我们的子弟因为更有知识,从而更有道德,也更幸福,使我们与世长辞时无愧于人的称号……”。狄德罗坚决主张不让政府部门参预此项工作,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政府参预这项工作,工作就无法完成”。

  《百科全书》全名叫《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它的出版,从1751年到1772年,持续了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共出版了三十五卷,有两千多万字,七万多个条目,近三千幅插图。

  《百科全书》卷帙浩繁,工程巨大。它立足于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对各门科学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百科全书》总结了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百科全书》吸收已有的思想资料,利用当代的研究成果,对唯物主义、无神论和进步的社会历史观的传播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百科全书》作为当时各门科学知识的总汇,全面记载了十八世纪法国的社会面貌,为我们了解启蒙时期的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工场手工业技术等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百科全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的序言里这样写道:“这部全书有两个目的:既名为百科全书,就须将人类系统的知识及其他有关知识一并论述;既是科学艺术各方面的全书,自应将科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原则与细则俱备。”

  狄德罗重视各门科学之间的联系,在他看来,《百科全书》虽然采用辞条的形式,对各门科学知识分门别类进行论述,但是由于知识的各个部门,既相互区分,又相互关联,从而使全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百科全书》的出版,是狄德罗一生中的主要功绩。他以《百科全书》为中心,团结了一大批最有名望的思想家和学者,从而形成了“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派,指的参加《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全体成员。广义地理解,还包括和他思想接近、关系密切的其他一些思想家。《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是狄德罗,副主编是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达朗贝尔。达朗贝尔是百科全书派一个重要的核心人物,同时又是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先后在《百科全书》编辑部工作过的有三十余人,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各方面人士达一百六十多人,他们当中,几乎包括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社会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等。

  除了《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和副主编达朗贝尔以外,积极支持《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启蒙思想家首推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在当时已经享有崇高的声誉,他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百科全书》的工作,并且亲自为它撰写辞条。

  孟德斯鸠也是《百科全书》的支持者,他撰写了文艺批评方面的辞条。

  卢梭为《百科全书》撰写了有关政治和音乐的辞条,他的著作《论政治经济学》,就是他在1755年为《百科全书》撰写的一个条目。尽管卢梭后来宣布同《百科全书》断绝关系,他仍然是《百科全书》的主要合作者。

  百科全书派的其他几名重要成员包括:

  孔狄亚克 (1715——1780),他是一位修道院院长,在宗教上主张自然神论,在哲学上继承和发展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为发展唯物主义扫清了道路。他为《百科全书》撰写哲学方面的辞条。

  爱尔维尔(1715—1771),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精神论》、《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他反对宗教,主张无神论,把唯物主义运应于社会生活方面。爱尔维修没有参加《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但他同狄德罗等人过从甚密。他在自己的家中主办沙龙,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活动场所。

  霍尔巴赫 (1723—1789),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百科全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热情支持《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在十五年的时间里,为《百科全书》撰写了三百七十多个条目。他在宅邸中开放沙龙,成为百科全书派经常聚会的地方。

  此外,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还包括自然科学家布封,政治经济学家魁奈、杜尔果,哲学家拉美特利,文学家马蒙泰尔,数学家孔塞多,生理学家哈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若古,他一直负责繁琐的编校工作,在达朗贝尔退出编辑部以后,又成为狄德罗的主要助手,同时撰写了大量的有关科学、政治、历史方面的辞条。

  百科全书派是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而产生,它的主要成员的社会政治观点和哲学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张扬理性,反对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他们通过《百科全书》,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机构、宗教迷信、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展开了全面的进攻,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和发展,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

  《百科全书》的编纂和出版,引起教会和专制政府极大的仇视,他们千万百计破坏和阻挠这一正义事业的开展。

  1751年,《百科全书》第一卷出版,立即遭到天主教会的围攻,耶稣会借故要求政府加以取缔。第二年2月,《百科全书》第二卷刚刚面世,就被吊销出版许可证。后来,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专制政府才不得不解除禁令,《百科全书》第三卷才得以同读者见面。

  此后,《百科全书》以每年一卷的速度出版,订户不断增加,影响日益扩大。到1758年,《百科全书》已经出至第七卷,但新的麻烦又紧接着出现。由于内部意见分歧,百科全书派发生分裂,先是卢梭宣布同《百科全书》决裂,接着是达朗贝尔决定辞去副主编的职务。1759年,《百科全书》遭到总检察长的控告,罪名是发表渎神的言论和敌视宗教,接着又被吊销继续出版的许可证。

  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狄德罗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